《虎妈战歌》书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0862611606
作者:蔡美儿

很好的书!

有人认为她对女儿的屈服代表她教育的失败,我不这么认为。她是因为意识到会失去女儿才这么做的。她在她能掌控的限度内做到了极限,这是她的胜利!这本书不是教我们怎么育儿,而是教我们如何教育自己。最有看点之处在于,她把一个宏伟的目标化为可操作的一小时一小时的练习。这种踏实务实而充满理想化的精神难道不是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东西吗?她法律系毕业,但却是管理的高手,管理是实现目标为己任,而不是让人高兴,但亲子关系会在这种客观冷静的判断中受伤。因此在与女儿最后的冲突中,蔡美儿选择了退让,这不说明她软弱,因为这正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更不是失败,因为牺牲成绩却赢得女儿。

观念决定高度

这本书最热的时候我偏是不买,也忍住不去看评论,只看了两个蔡美儿简短的采访,心想不愧是虎妈,不定是狮子座吧。新学期,学生换了一大批,不少以前的学生跑来表示想念,还建议我将温柔作风改为强悍。(俺不喜欢压迫学生,不喜欢罚,一般是讲理,好好说话。)虽然我还是坚信逼迫无效,人要靠自我驱动力前行,但我决心包容些,多接触点不同观点,便买了这本书。中文版翻译还是不错的,很通顺,不硌。但我不喜欢它的中文书名,我在美国做妈妈。编辑还在封皮上写了这么一句话:“这个故事证明了:在教育孩子方面,东方父母比西方父母更成功”,简直不要脸好吧,不能为了卖书,连基本职业道德都没有了吧!这么明显的观点输出要误导多少家长!虽然作者美儿在书中表露出了对女儿的无比骄傲,但也有对自己教育方式的困惑与反思,最后简直是把讨论扔向了读者。我的一点可能性的收获是:人的性格特质各异,也许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根本没有一贯而行的方法,完全要靠教育者自我摸索和对前人经验的借鉴。这本书本质上其实不是教育问题,而是你在某方面多努力,就可以多成功。(当然前提是你有足够丰富的资源)今天看到一句是,观念决定高度。不是学识、成绩、努力、文凭、思维、判断力等。如果美儿和她的两个女儿觉得女儿的人生足够快乐就好,不然再精英也不是好的教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得不钦佩虎妈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强大的内心力量!说实话,像虎妈这样十年如一日地与孩子一起并肩作战,或是互相敌对,不是任何一个妈妈能够轻轻松松坚持下来的。甚至这已经超越了国界,不论是中国妈妈也好,还是美国妈妈,全世界估计都找不出几个能有虎妈这般执着、近乎偏执的母亲了。同时,我也想到父母为孩子选择的道路一定就是对的吗?人生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成名成家还是找寻内心的自我?其实,作为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短短十几年,不仅是为了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恰当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也能从中不断得到学习和历练。因为,这也是身为每一个父母自己的人生阶段。而事实上,很多父母过多的关注于孩子的成长,却忽略了自身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内心的成长。如果像书中的虎妈那样,把狭隘的人生目标强加于孩子身上,不用问,谁都知道结果会是什么样的;所幸的是,虎妈在与孩子的交战中,也渐渐发现了自我的局限,认识了生活的真谛,慢慢调整了人生的目标,重新拾回了母女之情、天伦之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国人一贯的文化传统。我想,作为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否也能以这样的一种精神去互谅互助呢?--这也许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不赞成完全虎妈式教育

给一个老朋友发邮件讨论要不要做虎妈的问题,可是邮件一发出去,我就后悔了。因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虽然佩服虎妈坚忍不拔的精神,可是于我自己,我并不想成为虎妈,更不想自己的女儿在透不过气的束缚中成长。我想给予女儿的,是宽松式的成长环境。哈佛,也是我的梦。只是我并不认为唯有通过虎妈式的教育才能实现这个梦。收到我邮件的老朋友有三个子女,全部都是长青藤名校毕业。虽然还没收到回复,但是我相信,对方并不是一个虎妈。于是,这本书,有些地方可以借鉴,但照搬,却是傻了。

停不下来的红舞鞋

看完了《虎妈战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个自己穿上红舞鞋,以发了疯的努力获得现在的一切的妈妈,又逼着女儿穿上红舞鞋跳舞的故事。是的,不要为了这本书的中文译名而疑惑,《虎妈战歌》基本上是一本琴童妈妈的手记,再加上中西育儿理念的对较。作者对美国式宽松教育直言不讳的批评,引发了教育界轩然大波,以及美国人对华裔妈妈的整体误解。但《虎妈战歌》的主要篇幅是讲述作者蔡美儿塑造两个女儿成为音乐神童的故事,只是这本书的结局并非女儿成为国际新星,而是美儿放弃对叛逆小女儿露露的改造。《虎妈战歌》的动人之处在于直言不讳,这是一个采取中国式高压政策,训练女儿听话的妈妈。美儿不认同美国教育的放任自流,她采取的是对女儿的严格管束。不许参加派对,不许在外过夜,不许浪费时间,不许挥霍浪费。美儿不愿意眼睁睁的看着女儿走弯路,她要女儿走一条最快最稳的路。她不愿意因为优越的生活条件让女儿失去斗志,她要让女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虎妈战歌》的动人之处在于非常真实,这是一个为了女儿成功不惜站到对立面,让女儿憎恨的妈妈。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尤其是练琴那是难上加难。美儿的女儿们都有音乐天赋,尤其是小女儿露露。大女儿索非亚很顺从,美儿把她培养进了卡内基演奏。小女儿露露很叛逆,美儿在不断升级的斗争中,把她培养到管弦乐团的第一提琴手,然后又师从朱丽亚音乐学院的名师。一天5、6个小时的练习,不断提高的难度,放弃正常的娱乐和生活,露露的全面抵抗终于让琴艺升级嘎然而止。虎妈在大女儿索非亚在卡内基成功演奏后,花大价钱举办庆功派对。对一个教授来说,这种花费可算奢侈。是的,她不仅在庆贺孩子的胜利,也在庆贺自己的胜利。这种登顶的荣耀之感,激励着虎妈把小女儿露露在更小的年龄推向更高的高度。顺从的索非亚接受了红舞鞋,并愿意为此吃苦。个性的露露拒绝了红舞鞋,她想以自己的方式来努力,享受成功的快乐,而不是倾尽全力费尽心机只为登顶。我不赞成虎妈模式,也不赞成羊妈模式,我想我是中间派。树木需要修枝才能成材,孩子也一样。大人身上一样有坏毛病,但除了靠内心自省,再很难依靠外界的督促来纠正了。既然父母对孩子有一定的约束力,就不应该放弃这个权力。再说父母比孩子更了解什么选择对他们更好,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引导,而不是不负责任的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负责。在线书店里《虎妈战歌》的读者评论很有意思,要么是一颗星、两颗星的大肆批评,评论都很短,显然并没有看过书的全文;要么是四颗星、五颗星的肯定,评论都比较长,大发感慨。我对这本书给四颗星,因为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非常真实的育儿书,而不是褪去苦涩只有美好经验分享的亲子书。

教育

机场买的,下机上就看完了,感觉让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华人谈论中国教育在美国的成功多少有点可笑,我对作者的能力和学历没有怀疑态度,但是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来说,她的方法正是中国无数妈妈正在做的事情,所以教育本身不是一天两天能说完的事情

中国式的好妈妈

几点感触:1.美儿之所以如此执着于高压式的教育,来源于移民的身份和刻苦奋进的家庭教育。全家都拥有者顶尖的学历和事业,让人震撼。2.美儿压倒式的控制力在孩子的早期来说无疑是很有好处的,这让并不自律的孩子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但是一旦孩子有了自主意识,一定要给予一定的自由。不然,像露露产生逆反心理后,放弃拥有小提琴的才华,是非常可惜的。3.美儿是个中国式的好妈妈,劳心劳力尽职尽责,让人钦佩

虎妈的自我障眼法

本书看到一大半基本没看到什么可借鉴之处,虎妈倒是很坦诚,没有太多地粉饰自己。读完后,很失望,对虎妈的育儿方式很反感。也许有人会被虎妈的育儿方式掉上钩,认同这种高压方式才能出才子的做法,比如虎妈培养出来的女儿们就是最好的例证。而本书也是基于这个逻辑,从头到尾一直都在用最后的结果来证明过程的合理性。这本身就不合理。虎妈巧就巧在,为她女儿选的是音乐,若非是弹钢琴和拉小提琴这种特殊的领域实打实得靠逼靠练,一般来讲,大部分其他领域,这种高压方式和最后取得的成果并不一定成正比,有时候关系都不大。你也可以争论她女儿除了音乐其他科目门门A,这也顶多证明除了音乐以外她们是一个个不错的通才,就像很多亚洲孩子一样。想象一下,虎妈若为女儿选的是数学或者其他专业呢,她们在她的管理下会如何优秀呢?拿个奥数金牌?讲到这儿,就来说说她的第二个让人反感的地方,这种育儿方式只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倘若她为女儿选的是数学,倘若她们也拿了奥数金牌,问题就来了,我们有多少奥数金牌,为什么这些少年天才到最后都不了了之?如此打压、摧残孩子创造力的育儿理念,还被拿出来吹捧,只会误人子弟!真让人痛心!有趣的是,她的书就是一个Q+A,基本上你可以 以汝之矛, 攻汝之盾。下面举几个例子。• 在露露忤逆虎妈剪掉自己头发那一章,母女冲突达到高潮。露露说自己没有朋友,没人喜欢她,说她妈妈是个怪胎,她恨她,怨恨自己为什么会生在这样的家庭。说妈妈总说是为了孩子好,其实都是为了她自己。虎妈若能静下心来,仔细琢磨这些话,就不难发现她作为母亲的失败了。女儿口中道出了真相,她却仍然熟视无睹。• 虎妈后来终于对露露屈服,让她去学网球,却自我安慰,网球起码比保龄球受人尊重,属于高雅的体育项目,还以张德培举例。她的功名心可见一斑。• 最后她也提到,如果当初没有强行露露去学提琴会怎样,她也说了,对她没有选择学练小提琴的爸爸来说,他今天的情况也还不错。• 连虎妈的母亲都再三告诉她,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要调整对她们的教育方法,要做出改变。• 虎妈自己都搞不懂自己为什么接而连三地想养狗。其实文中有个地方她自己提到了,她对狗狗没有什么要求,不会努力去塑造它们,相信它们自己的选择,喜欢这种平凡而超然的关系。可见她其实已非常疲于她自己制造的母女关系。虎妈需要深度地自省。她的自我障眼法太厉害。

特殊条件下的成果

非常讨厌豆瓣书评的的其中一条是如果不小心按错某个键所写的内容就会全部消失以至于要从新写过。虎妈教育方式的成功得益于许多“巧合”,自身移民的背景,教育背景,宗教背景,文化差异背景,美国开放式教育背景等诸多因素。不知有多少家长能够斩钉截铁的说“我知道什么是对我孩子最好的选择”,估计大多数家长心里面都多少有“如果这不是对他最好的,如果这不是他想要的,如果这结果不如预料……他不会不怨我”这样的想法跟犹豫。人都有惰性以及逃避责任的心态。有些家长会在孩子做选择的时候以美式教育的心态给予建议其实内心又非常中国化的认定了某个选择是最好的。当孩子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并且非常不好彩没有得到预想中好的结果的时候,又会马后炮的说上一句“当时就跟你说要选**,你不听,非要选这个,现在好了,结果不如所料,让你不听我的吧……”诸如此类的话语——实在令人恶心气愤又无奈。虎妈的成功在于其从一而终的坚定以及斩钉截铁。其实很多中国家长嘴里不说心中就跟虎妈想的一样。差别在于,前者成功了,于是成了骄傲或者炫耀的资本;一些中国家长没有哈佛耶鲁的小孩,于是就还是默默的在心里呜呜而已。

全书就讲了两个道理

《虎妈战歌》基本上是一本琴童妈妈的手记,再加上中西育儿理念的对较。全书就讲了两个道理:1、要孩子成才,父母要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2、要孩子成才,就要对孩子高要求。人性都是懒惰的,每个人天生喜欢努力,因此孩子们当然选择简单、轻松的事情做。虎妈从小就不给孩子们选择和不努力的机会。虎妈让孩子们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做,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去做。虎妈把追求卓越、自信等优秀品质植入孩子们内心。家规:1)不准在外面过夜; 2)不准参加朋友聚会;3)不会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4)不准自己选择课外活动;5)不准任何一门功课成绩低于A;6)不准练习除了钢琴和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偏激的典型中国妈妈

虎妈的成功不容抹杀,相信她的绝对强势,肯定招致了很多人的反感,但是取其精华来看,还是有些很不错的部分。很多快乐教育,宽松养育的理念,本质是一种愚民,是教育的阶层化结果。任何地点、文化下想要有所成功,都没有树上掉下苹果砸到你那么简单,“天分来了,机会来了,挡都挡不住"。退一万步讲,也许,也许真实是如此,但是如果让孩子相信宿命,他们的人生会不会很无趣? 即便真是剧本已定的一出戏,也是尽情投入一次,比较不虚此生把。1,保护孩子自尊心,最好的方法并不是回避艰苦,而是让他们经历艰苦和磨难,然后获得成功。这样才不会在人生中,遇到没有父母保护,周围人的鼓励时,被困难打败。让他们经历过困难-艰苦-成功的模式,形成良性循环,将让孩子收益终身。2,做一个正确的榜样。只有父母坚信奋斗的力量,并且身体力行,有所成就,才能真的让孩子在观念上根深蒂固地接受这一点。从这一点,母亲的自强不息,不放弃自己的追求(这不是说一份工作那么简单。上班一份报一杯茶混吃等死的职场女性,与佩蓉那样的全职妈妈,哪个才算更有追求无需赘言),以及母亲的品格、价值观、生活品味,尤为重要。虎妈提到经历的打击与辛苦,5点起床,飞奔,监督照顾孩子,然后熬夜学习孩子所学的音乐背景,自我充电,是很激励人的。3,人世间所有意义非凡,值得去追求的事情,都充满了艰辛。4,相信孩子的力量,相信孩子没有那么脆弱,相信他们不会因为你给的一点压力而崩溃,更要相信如果连这点压力都承受不了,未来的人生恐怕还有更多险境。5,相信自己对孩子的爱。不要怀疑自己,不吝暂时招致孩子的讨厌,帮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让他们的天赋被自己和他人看到,让他们有一计傍身,没有人能够带走的。其实虎妈更是写给外国人看到一本书,堆砌了种种的解释和辩论。国人,大部分本身就是虎妈,只是程度的深浅,和表达的坦率程度差别而已。最后,赞同。。。。。成功建立在三个要素上:1、 优越感(superiority complex)2、 忧患感(insecurity)3、 欲望控制(impulse control)

读后感

《虎妈赞歌》读后感2015-09-14 出版这本书后,蔡美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很多人不认可她,抨击她。但我却非常欣赏她。攻击她的人有多少是认真把书看完两遍的人。看完了这本书,我感到很惭愧。我认为绝对无法做到对孩子的付出像作者那样。作者身为耶鲁大学法学院的终身教授,工作繁忙。她还要管理两个小女孩的学习、弹钢琴、拉小提琴等。她简直是自己虐待自己。美国人特别强调对孩子的尊重,他们常常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结果孩子很轻易地就选择了放弃,因为没有什么人天生就喜欢努力,孩子们也宁愿张开双臂去拥抱轻松。美儿认为,西方父母对孩子的自尊担忧过多。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做每件事情都会有机会成本。作者记得父亲每天晚上都工作到凌晨3点。他是那样的专注,甚至常常无法察觉我们走进了房间。她要求女儿们每次考试答题后都要记得检查3遍。中国父母深知这样的道理:成为行家里手的过程,其实毫无乐趣可言。要掌握任何高超的技艺,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而孩子们从本性来讲,绝不会爱好努力。因此,一开始就不给他们选择“不努力”的机会,便显得至关重要。作者清晨5点就得起床,用半天时间写作,像耶鲁的法律教授那样做事做人。然后飞奔回家,完成照顾两个女儿的“家庭作业”,而在管教难缠的露露时,总少不了相互的威胁、要挟和“勒索”。到了晚上,疲劳的露露已进入梦乡,“我”还会在灯下阅读有关小提琴的专业文章,听CD,努力去体会他们精湛的技艺,捕捉那些在琴弦中悦动的音符和那些抑扬顿挫的小精灵。几年前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认为蔡美儿是个精力旺盛的人,和普通人不同。现在我觉得她是一个普通人,不同在于她对于自己和孩子有着明确的规划和目的。每天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都心中了然。而我们大多数人则缺乏目的性,得过且过。她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或许正是这种精神,她才会卓越。她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母亲。从她身上学习到:要想成功,你就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别无他途。

看完《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之后,再来看看 《虎妈战歌》吧

最近看了BBC的《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首先这不是一部完全客观的纪录片,所以你不可以以它为蓝本得出中国教育是这样,英国教育是那样的结论。它有着明显的西方的视角,将中式教育打造的略显狰狞,以迎合本国观众(顺带说一句,当你读上两段或看上几分钟就能分辨出这是CNN,VOA或是BBC的时候,大概也是西方媒体要好好反思的时候。至于中国媒体呢,此处省略一千字吧)。尽管如此,这部片子在国内国外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并引发了关于中外教育模式的广泛讨论,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在此要很真诚的向BBC说一句“well done”!“中国的孩子太不快乐了,童年应该在玩耍中度过,我们应该顺应孩子的本心”,这似乎越来越成为目前媒体乃至教育界的主流观点。如果你在看完这部纪录片后迷茫到不知应该从西方教育中汲取什么,舍弃什么,如果你也觉得上述观点无比正确,不须推敲,那么推荐你看下这本书,蔡美儿的《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虎妈战歌),翻译后的中文版书名为《我在美国做妈妈》(起这么个名字可能是考虑到卖书的需要吧)。虎妈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一名华裔教授,不同于那些把孩子送到国外参加个为期一两周的夏令营,回来后就十分赞美并认同欧美的自由松散式教育的家长,从小在美国长大的虎妈,认为西方人对孩子的宽容超过了对孩子的教育,恰当执行东方的严格家教方式更有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虎妈认为“西方父母正在滥用令孩子自我膨胀的表扬”,“如果孩子做某事失败了,西方父母非常担忧孩子的自我感受,会不断安慰孩子,启发他们肯定自己的长处,即使他们表现平平”。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学校也在秉承这种理念,为了不让孩子有挫折感,考试排名越来越成为一项隐私。我曾帮儿子蝈蝈在一家儿童教育中心报名参加了一周一次的课程,每次老师的评语都充满溢美之词,让我晕的找不着北。也许这种方法有点本末倒置,我们需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可这个世界并不会一直朝你微笑,并和风细雨的告诉你如何的独一无二。也许比把孩子们罩在一个保护壳里更加有益的方法是: 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并非一直昂扬的真相,如何客服困难,如何举重若轻的面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失意、平凡和孤独。与那些信奉“尊重孩子的选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家长不同,虎妈认为“人世间所有意义非凡,值得去追求的事情,都充满了艰辛”,如果完全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会很轻易的选择放弃,“因为没有什么人天生就喜欢努力,孩子们也宁愿张开双臂去拥抱轻松”。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我必须承认,那时的我喜欢极了《鼹鼠的故事》《圣斗士星矢》。我在表哥的带领下迷上了电子游戏《魂斗罗》和《双截龙》。有一次去奶奶家过夜,我和表哥很痛快地玩了个通宵。幸运的是父亲那时严格控制我打电子游戏和看电视的时间。我每天要背一首古诗,要做超出我的学龄的数学题。如果我的成绩在班级排名第九,那意味着我考的很糟。但这些似乎并没有如欧美教育专家所言抑制了我的想象力,我用各种方式实现我的反抗并创造玩耍的机会,用湿抹布一遍一遍擦拭电视机并辅以电风扇,这样电视机便能在父亲下班到家之前迅速恢复室温。我到处挖坑,埋掉一张张看上去比较难看的成绩单,以致有一次暴雨过后父亲踩到一张写有我名字的混着泥土和狗屎味道的试卷,上面的分数已经斑驳。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理解为何有人喜欢学习,识字和算术在我眼里毫无乐趣可言,“没有人喜欢学习”,我大声反抗父亲的说教,“他们只是更害怕老师”。如今回忆起当年的心境,我想在那个年纪。不论采取何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对我而言,求知这件满布艰辛的事情都不可能比在花花绿绿的电视屏幕上操纵一个肌肉男打掉大怪物来得带劲儿。但多年之后,我非常感谢父亲在我那个只喜欢看动画片和打大怪物的年纪,用填鸭和威胁的方式,培养了我阅读的习惯,上进的品性和跨越困难的勇气。就好像种下一颗种子,种下的时候默不作声,但某天这棵沉寂的种子就倏儿得发出芽来,渐渐绿树成荫,庇护着我那颗于茫茫宇宙漫漫时空之间孤单而摇曳的小小心灵。“为何要如此为难自己的孩子呢”,也许你会说,“人生短暂,何不让他们快乐的度过此生”?抛去饱受争议的优胜劣汰的自然界法则,也不论生命的河流将我们载向何方,我依然深信,自律,探索,有目标,不放纵的人生,要比慵懒、随意、挥霍的随波逐流,要更加快乐。你同意吗?和基于英国人对于中国教育的传统印象出发来精挑细选素材的BBC相比,虎妈更加坦诚。 “你,像堆垃圾”,对大女儿说完这话后虎妈遭到了所有人的排斥,有客人留下眼泪并早早离席而去;在经过了数年的压力式学琴后,叛逆的小女儿决定辞去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手的职务以便有时间去打网球。虎妈在书里并没有因为要标榜中式教育而掩盖自己的失控和挫败,所以这不是一本教育蓝本,你需要自己去做筛选和判断。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真实和坦诚,才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结论吧。沃若晨夕是一个原创的个人书评专栏。搜索同名公众号,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可查看其他书评。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虎妈的方法是不对的。我并不是说父母应该对孩子不管教,但是父母的正确做法是引导而不是一味逼迫。为什么父母会一味逼迫孩子?很简单,因为缺乏引导的方法,除了使用高压手段,她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让孩子听话,其实这也侧面反映出父母本身自信心不足,从小缺乏爱,亲子关系比较疏离,在高压冷漠的环境中长大。高压并不是无效的手段,只是副作用太大,会给孩子一生带来心理阴影,性格缺陷,搞不好还会变态,并且对父母敬畏多,亲爱少,在高压使用的过程当中,也有可能出现孩子叛逆更不听话,甚至离家出走神马的。追求个人实现,追求成功当然是好事,但可能虎妈本身都没有意识到,她从小在冷漠疏离高压的家庭中长大,把压抑着无法释放的对亲情的渴望,扭曲成了对个人成就的极致追求(按好听的说法叫升华),其实她的潜意识是在对父母讨好说“看,我这么努力这么优秀,所以,多关注我吧,爱我吧”。最后总结一下,我想说的是,我认为虎妈是目标对,方法错。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者是一个勇敢的母亲,在西方社会里坚持她自己的教育理念。她真的很强硬,认定了目标就决不妥协,不管是跟自己的孩子,还是跟周围的亲友。她也很幸运,没有因为这种强硬,而使自己的孩子身心受到太多的伤害。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这种强硬的教育方式。能够顶住压力长大的,固然因此而获益良多。而那些没有顶住压力崩溃的呢?我相信,作者并没有披露自己生活的所有细节,而很有可能正是这些细节,平衡了虎妈的强势教育。作者对于西方教育理念的反思,还是值得学习的。尊重孩子,并不意味着任由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作者对所谓的主流教育理念的不屑,认为所谓的充分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呵护孩子脆弱的自尊只会造就弱者跟平庸,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如何拿捏此中的平衡,就是做母亲的智慧。

这本书读起来真让人感觉压抑

不得不说,《虎妈战歌》是一本看完感觉很别扭的书。写作方式也非常的不流畅和言过其实,真是文如其人。只能说作者太幸运了,她幸运嫁了成功的搞法律的犹太丈夫(用《异类》的观点来看犹太人搞投资和兼并方面的法律工作是一种巧合)和有艺术细胞的婆婆。而且作者自己在这种教育下长大也从事了自己不是真正爱好的法律。却把自己想要学习艺术,取悦上流社会的意识强加在女儿身上。温顺的大女儿还算适应这种教育方式,可是以牺牲了她的社交能力为代价。而且还耽误了第二个女儿的爱好和最好的时光。反面的例子她的丈夫在自由的氛围下长大也成才了。感觉她的家庭里充满了争斗和冲突,在这种家庭的氛围里的生活毫无幸福可言。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是她幸运的生了两个女孩,如果以这种方式教育男孩简直会变成一种灾难。我认为本书加剧丑化了华人教育在西方的印象,而且读起来非常让人压抑。


 虎妈战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