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替代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
ISBN:9787509705322
页数:505页

章节摘录

  第二章 资源保护与生计替代的策略  农户的生计安全与生计水平问题是当今中国农村的核心问题,而稳定、安全的生计和相关政策的结合,对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能够缓解贫困和促进社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李斌,2004)。因此,我们对于农村发展研究首先应该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存在现实性差距,很多农民的生计不足以支持最基本的生活所需,甚至一些地方的农民依然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人们还在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努力。  在一些地方,针对农民的生计问题采用了一些新型的生计替代办法,包括定居、开荒务农、引种中草药等,均因不能预估由于生计活动变动所引起的周边生物环境的改变、忽视逐渐累积的水土流失灾难所造成的问题,以及由于出现生活不适应和文化中断而引发的心理障碍与挫折(庄孔韶,2006)。这些替代生计方式都属于不理解农村社区或者民族的生存智慧所在,以外力将某种生计途径强行切入到古老有序的社区生态系统。这样的做法也许能瓦解社区原有的生计,却既没有恰当的良性系统来替代,也没有地方族群能够“迅速”适应的生计方式,更没有文化制度的有机衔接,结果有破无立,致使社区农户的生活无所适从。  基于干预主义的理念,国内及国际发展项目在农村社区先后开展了一系列通过替代生计途径来促进社区发展的活动,以期替代原有的社区生计模式,改善农民现有的贫困状况。但是大量的发展干预实践证明,其现  实结果常常与项目的规划设想相差甚远。实际上,发展干预的对象(个人和农户)在面对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机构时,有自己的理性和自我组织能力,在项目过程中,他们与干预机构在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战略决定了干预的过程和结果(Long,1984)。针对这种干预设计和现实的差距,本研究以亚洲开发银行在三江平原所实施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替代生计项目为载体,来解析替代生计的整个动态过程,以探讨促进农村可持续替代生计发展的路径选择。本章回顾和综述了与替代生计相关的国内外研究。  ……

前言

  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农业的不断扩张,使处于人类活动边缘的湖泊、湿地和与之相连的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的保护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偏远社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自然资源来维持生计和改善生活,因此给自然资源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对自然资源保护所作的努力可能限制当地社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缩小他们改善生活的空间。在改善生计和资源保护的可能冲突中,如何找到一条出路,使自然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的同时,贫困社区的生计仍能得以改善,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湿地,曾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湿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积有536万公顷,被人们称为“北大荒”。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四次开荒高潮,三江平原湿地的面积缩减了80%,三江平原成为国家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随着国家粮食安全水平逐步提高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和黑龙江省都意识到保护尚存湿地的重要性。1998年,黑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决定》,决定全面停止开垦湿地,抢救性地建立自然保护区,要求实行湿地保护地方的政府领导负责制,把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当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2002年,三江湿地被认定为国际重要湿地。2003年,黑龙江省出台了中国第一部湿地保护地方法规《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明确了湿地行政主管部门,并授予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以行政处罚权,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湿地保护工作。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湿地保护工作的目标和任备。

内容概要

  汪力斌,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管理、发展干预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主要著作有:《扶贫互助资金仪陇模式工作手册》(2008),《农村发展研究》(2002)。 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的现状与策略一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的历史演变(一)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发阶段(二)三江平原湿地的保护阶段(三)三江平原湿地的可持续发展阶段二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的现状三 三江平原湿地保护的策略(一)政策、法律和法规(二)湿地自然保护区(三)湿地保护国际项目(四)小流域环境治理(五)加强湿地科学研究四 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一)湿地管理法规不全(二)湿地管理体制不顺(三)湿地内水资源缺乏、水质恶化(四)湿地环境影响等功能评价未发挥作用第二章 资源保护与生计替代的策略一 替代生计的缘起和含义(一)替代生计的缘起(二)替代生计的内涵(三)替代生计的定义二 替代生计在国内外的实践(一)替代生计在国内的实践(二)替代生计在国外的实践三 替代生计的理论路径(一)计划干预模式(二)结构化理论(三)行动者导向理论(Actor—oriented Approach)(四)参与式发展理论四 影响替代生计的因素(一)政治层面对替代生计的影响(二)经济层面对替代生计的影响(三)文化层面对替代生计的影响第三章 生计替代的技术选择方案一 项目背景介绍(一)项目来源(二)项目的组织结构(三)项目点简介(四)项目特征(五)项目实施情况二 项目实施前社区生计结构分析(一)东鲜村的生计结构分析(二)永丰村生计结构分析(三)四排村生计结构分析三 社区滚动资金的运作和可持续性分析(一)社区滚动资金运作的基本情况(二)村项目管理小组的运作情况(三)社区滚动资金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四)社区滚动资金的还款制度(五)未按计划还款的原因(六)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四 替代生计项目的影响分析(一)替代生计对收入的影响(二)不同的替代生计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三)替代生计对性别关系的影响(四)生计替代的总体影响分析五 三江平原替代生计项目制约因素分析(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对替代生计的影响(二)村庄政治对替代生计项目的制约(三)社会文化对替代生计的制约六 结论和建议第四章 社区参与自然资源管理一 社区资源共管的产生和发展(一)社区共管的缘起(二)社区共管的界定(三)社区共管在中国的探索和实践二 社区共管研究综述(一)在社区共管缘起方面(二)在共管实践方面(三)在共管理解方面(四)在共管探索方面(五)在对政策法律背景的看法方面三 三江平原湿地资源社区共管项目的干预与结果(一)饶河县域内的自然资源现状(二)社区资源共管项目实施情况(三)社区资源共管评价四 社区资源共管问题与分析(一)问题(二)分析五 结论与建议第五章 公共政策对湿地保护的影响一 三江平原湿地面积的变化二 公共政策对环境和湿地的影响(一)人口政策(二)扶贫政策(三)农业政策(四)环境政策三 饶河县公共政策分析(一)与湿地资源管理直接相关的行政机构及其政策分析(二)与湿地资源管理间接相关的行政机构及其政策分析四 农民视角的公共政策评价(一)调查样本介绍(二)农民视角的农业政策评价(三)农民视角的扶贫政策评价(四)农民视角的环境政策评价五 公共政策对湿地保护的影响分类(一)对湿地保护具有直接影响的公共政策(二)对湿地保护具有间接影响的公共政策六 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七讨论:粮食安全与湿地保护附录1 各项目社区滚动资金还款制度一览表附录2 生计替代与湿地资源共管委员会职责附录3 项目共管委员会与辖区内居民湿地保护公约附录4 共管巡视员职责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保护与替代三江平原湿地研究》: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学术发展。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湿地,曾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湿地,自1949年以来经过四次开荒高潮,三江平原湿地的面积缩减了80%。在改善生计和资源保护的可能冲突中,如何找到一条出路,使自然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的同时,贫困社区的生计仍能得以改善,是当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亚洲开发银行的资助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和黑龙江省林业厅,于2005-2007年在三江平原的边缘、黑龙江省饶河县实施了贫困与环境行动研究项目“可持续的替代生计与当地社区参与湿地管理”。该项目从替代生计、资源共管和政策分析三个方面,实地研究了贫困社区生计改善和湿地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的可能解决办法,探索解决贫困与资源环境退化恶性循环的途径。《保护与替代三江平原湿地研究》汇集了该项目的研究成果。要使湿地保护具有可持续性,必须要为当地社区提供改善生计的其他途径,而且,社区的参与是湿地保护的重要前提条件。解决农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冲突,则是可持续湿地保护的制度保证。所以,《保护与替代三江平原湿地研究》以湿地资源保护为中心,分别探讨了替代生计、资源共管和政策协调在湿地资源保护中的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可持续保护湿地的政策建议。

图书封面


 保护与替代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