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格群岛(上册)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2-12-01
ISBN:SH10067-261
作者:(俄)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页数:636页

内容概要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2008)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
苏德 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2月,作者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因为他同一个老朋友通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次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任中学数学教员。
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这部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1963年,作者加入苏联作协。这以后,他又写了好些作品,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除了《马特辽娜的家》等四个短篇外,其余均未能在苏联境内发表。1965年3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公开批判。
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前夕,索尔仁尼琴给大会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当局指责。1968年,长篇小说《癌病房》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1969年11月,作家被苏联作协开除会籍。
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迫于形势,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1971年,德、法两国同时出版他的长篇小说《1914年8月》。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了他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披露了从1918年到1956年间苏联监狱与劳改营的内幕。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随后他移居美国。
1989年,苏联作协书记处接受《新世界》杂志社和苏联作家出版社的倡议,撤消作协书记处于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不公正的、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抵触的决定”,同时委托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的作家们向最高苏维埃提出撤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74年2月12日的命令。根据苏联作协的决定,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开始在苏联国内陆续出版。

作者简介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史诗般巨著《古拉格群岛》就是以这样沉痛的题辞开篇。1973年,索尔仁尼琴决定将这本书秘密送往西方发表,这成了苏联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事件。可以说,苏联当局决定剥夺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将其强行驱逐到欧洲,与这本书的出版关系极大。
这部长达140 万字的巨著,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变成了苏联的“第二领土”。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


 古拉格群岛(上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本书创作於1962年至1973年间,於1973年在西方出版。在苏联公开出版本书的1989年之前,本书一直作为地下出版物在苏联流传。而古拉格作为一种过时的经济模式在1950年已经彻底解散了。我想问一句,豆瓣的诸位文青读书的时候一个都没有注意到这本书的副标题代表什么意思吗?
  •     什么样的人容易被痛苦魅惑?这其实是个问题。因为痛苦既不是一种良性的情感,被吸引也不是一种良性的倾向。但是你究竟不能阻止一些人这样做。他们只可惜自己过着过于平淡的生活,内心深处对创伤和烈焰的渴望却时时抓挠着波澜不惊的表面。他们不由自主地把个人的失意包裹上苦涩的糖衣,在默默舔舐中沉溺于被侵蚀的美好,不管是否是虚幻的;他们四处探究深刻的亘古的议题,在无解的困扰中穷途末路,内心深处却暗暗惊喜于矛盾的壮丽。可是,你能指责他们为赋新词强说愁么?这不是他们的错。没有人应该为别人的经典受到谴责。而别人,已用尽了情节和主题。他们用尽了东欧大地的广袤,用尽了西伯利亚的严寒;他们用尽了帝国的骄傲,用尽了君主的尊荣。他们用尽了贵族徽章上繁复的花纹,那古老的城堡中精美的装饰,华美的衣衫,明晃晃的宴会烛火,胡桃木家具反光的釉色,陈年的芳香。用尽了世家培养出的骑士和诗人气质,和这些气质喷薄出的激昂诗句和恢弘交响乐。他们的笔触和琴弦划过的每一寸空气都可以因为热烈而熊熊燃烧。这是俄罗斯历史不绝的长河,是绚烂群星深沉的夜幕。可惜啊,都被他们用尽了。他们还用尽了独裁者的暴虐,用尽了刽子手的冷酷;用尽了勤劳者的朴实,用尽了投机者的钻营;用尽了高贵者的高贵,用尽了卑鄙者的卑鄙。从一九一八俄国内战到一九五六苏共二十大,甚至于更长的时域,古拉格群岛作为秘密逮捕、虚假审判、劳改营和流放制度的形态存在。索尔仁尼琴对它的描写已经用尽了我对苦难的所有观察和想象。而这些苦难淬炼出的结果又用尽了我对高尚的所有理解和悲悯。恐惧,无辜,伤痛,疲惫,饥馑,奴役,反抗,残忍,背叛,希望,死亡,团结,毁灭。所有的,所有的情节和主题!作者说过,高尚的心灵不需要改造,苦难的锤炼只会让清者熠熠闪光,浊者迅速堕落。我并不是悲剧的鼓吹者,但是出于人力不可控的因素发生过的苦难因此留下了多么宝贵的财富。历史既已发生,那么,“任何一种残酷的行为都不会白白过去而不给我们留下后果。” 不再重演就变成了深刻的职责。闪烁于过去的痛苦因此在平凡的生活之上长久散发着魔力。===========================有一种说法叫“想了解一个人,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可是贝利亚为什么在领导大清洗十五年之后迅速大赦政治犯,停止反犹运动?可是赫鲁晓夫为什么在拼命鼓吹斯大林路线近二十年之后立即轰轰烈烈去斯大林化?为什么一方面放宽文艺一方面收紧经济?看他们做的看不懂啊,谁来告诉我这怎么一回事啊?
  •     我想收藏这部书,但是现在买不到啊,咋办呢?有gg jj推荐的话给我留言,我的手机:13301882062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应当一读
  •     “至于我描写得不够成功之处,有些地方可能重复或显得松散或不当”确实,在这本书里没有完全出现我所期望的文字,虽然很多事实,但有一些事实被用来证明同一个论题,而且里面很多发牢骚的话语让读者莫名其妙,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让人以为颠倒是非的地方,作者所倡导的文明,却未能在书里表现文明,作者希望走向一个理想的境界,自己却在一片混乱之中,纯粹的批评性文字,而没有可靠有力的证据,如果说那些事实就是证据的话,这不是一贯性的,只能用来列举,而非证明
  •     人性的毁灭 ,“逮捕流量”,用尽所有你想像不到的手段摧毁人。
  •     俄国的国家概念完全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独裁者与国家为了完成自己的计划与目的,对完全被动的社会采取“霸王硬上弓”的态度不断鞭策,继而形成了人类史上最集权最野蛮的专制主义
  •     给苏共的挽歌,特意从图书馆找了这本2000页的厚书回来读。——“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     从图书馆借出,看得人不寒而栗
  •     除了力荐,还是力荐。从某一天开始,看这一类的书籍或电影,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看完了上,继续中和下。
  •     像一块生铁钝钝地砸在人的良知上,正是我想象中的俄罗斯文学,苦难中的不屈不挠,dry humor,真实的逃跑故事比肖申克的救赎精彩10倍
  •     这也太长了吧……当初看《夹边沟》的时候:这么好的文章,再长点,再长点;结果《古拉格群岛》加到这么长…
  •     在学校的图书馆找到借来读的,当年发行的时候身份是内部资料……没打五星是因为有删节。
  •     亦苏联,亦中国
  •     这个时代的羞耻在于忘记,忘记不只是背叛,而是种下返场的种子,多少次重演,从没有人如此犀利直白地戳中要害,那是前苏宣部的耻辱,却是俄罗斯民族的幸福。真因为有了那些对于苦难的追溯,才有了人性赤裸的表露,让后人更清醒地人性的卑劣之处。政治异化,有时不过是托辞。暴力寻租,在很多场合都有,
  •     没读完
  •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看一看。。。
  •     我没有读完,其实。
  •     全书七部、三本,我用kindle看了几个月,利用一切旅途、休息时间阅读。原来几十年来在国内发生的悲剧,不过是近100年前在前苏联土地上发生过的灾难的翻版和演变。任何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都推荐读读这本书,想想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一切,跟书中的故事一比,都微不足道。
  •     是这位诺奖大师最重要的作品。
  •     连滚带爬终于读完了估计这辈子也不会再看一遍吧!这是史料,要艺术性的话还是索君的小说好看... 虐炸
  •     哎,人性啊,这个世界,到底是大同!
  •     是他 让我掀开一角幕布 看见戏剧在表演
  •     图书馆里可怜巴巴的书啊 社会预防...敏感词也算其中之一吧
  •     可以当小说看。。史实上面老感觉有点水分。。但是。。就是要打五分就是要打五分。。。
  •     比恐怖小说更恐怖的真实。是要有多么大的勇气,多么大、多么大的直面苦难和抵抗遗忘的勇气,才能直面与记录如此的真实呵。
  •     作为与前苏联有着相似经历的中国人,我们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
  •     老Mao真是向史达林同志学习了不少
  •     我很难想象在那样的年代那么多国家(包括中国)的人们在面对这样强权和迫害时,是如何挣扎如何隐忍的,因而这是一部沉重的书,更是一段沉重的历史。人性与荒诞,无知与无畏,极权需警惕。
  •     百忙之中看完了这本书
  •     有些压抑,看了几集卖肉动漫,被治愈了
  •     不读此书,不算读过书
  •     内容太沉重了
  •     只看了第一部,幸好只看这一部,不知有没有勇气看另外两部。
  •     上中下各600页哦,实在太厚了,上部看得认真点,后面几乎都是翻过去的。作者用戏谑式的语言述说那段沉重的历史,似乎不太合适,但如果不是这样,怎么写得下去呢,又怎么看得下去呢。人类的兽性发作起来,比所有的动物都要可怕……
  •     血和泪的诉说,厄运、监牢折磨和死亡,可以摧毁一切,但却无法夺去人们内心的自由
  •     那个年代,一个女大学生说“监狱里坐牢的全是优秀人物,我这么平庸的人进不了监狱,哎”一年后的动乱,她也被抓紧去,实现了和优秀人物一起“生活”的梦想
  •     花了两年……才读完……
  •     写的很幽默
  •     “我向火和你,姑娘,许下诺言:全世界将读到这一切。”
  •     没必要这么细长。太注意事情本身却没有自己的见解,就像个读过很多书的中学生。
  •     巨著
  •     除了太长 没有其他缺点。。。。。
  •     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     历史惊人的相似重复着,我能不能偷偷的说,我期待那个XX的时候。。。
  •     体制如何把普通人变成狗……
  •     在那个整齐划一的国家里,只有逮捕人的方法充满创意
  •     俄国人好热血+1 前半段冗余太多,从“灵魂与铁丝网"开始熊熊燃烧
  •     长,真长。
  •     的确不怎么样,如果仅仅因为他是一个政权反对者与揭露者而有名的话,这位(怎么称呼。。作家?)实在不能称之为作家。连反讽纪实小说都算不上,一味地讽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么?
  •     体制。但除了体制可以说更好的么?
  •     我老记成古格拉群岛。。whatever,看到了开头就猜到了结局。你看过1984这个就算了吧。
  •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