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大师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09781140
作者:[美] 杰瑞·穆勒
页数:624页

内容概要

杰瑞•穆勒
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历史学教授。其著作包括:《另一个失败了的上帝:汉斯•弗莱尔和德国保守主义的去激进化》,《亚当•斯密在他的时代和我们的时代:设计体面的社会》和《保守主义:从大卫•休谟至今的社会和政治思想选集》。 穆勒凭借此书被历史学会授予唐纳德•卡根奖。 他目前居住在美国马里兰州银泉市。

书籍目录

导 读 001
第一章 历史背景:权利、正义和美德 012
第二章 伏尔泰:“一位高贵的商人” 032
第三章 亚当·斯密:道德哲学与政治经济学 073
第四章 尤斯图斯·默瑟尔:市场毁灭文化 112
第五章 埃德蒙·伯克:商人、保守者、文人 136
第六章 黑格尔:无悔的一生 176
第七章 卡尔·马克思:从犹太高利贷到 全球吸人膏血 208
第八章 马修·阿诺德:切断庸俗主义者的贸易依赖 259
第九章 韦伯、齐美尔和桑巴特:社区、个人与理性 285
第十章 卢卡奇和弗莱尔:从追寻共同体到被极权 政体引诱 318
第十一章 熊彼特:创新与怨恨 353
第十二章 从凯恩斯到马尔库塞:丰裕及其危害 387
第十三章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超前的自由主义者 424
结 论 以市场为中心 476
注 释 498
致 谢 600
索引 603

作者简介

资本主义从来不单单是个经济学议题。 哲学家、政治家、诗人和社会科学家几个世纪来一直不断地在争论资本主义的文化、道德、和政治影响,百花争鸣。《市场与大师》是关于资本主义思想在西方意识形态中如何形成的一本精彩的历史书籍。
历史学家杰瑞•穆勒广泛地研究了意识形态中资本主义思想产生的作用及其未来影响,包括霍布斯、伏尔泰、亚当•斯密、埃德蒙•伯克、黑格尔、马克思、和马修•阿诺德,以及二十世纪的共产主义、法西斯和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这是一本关于思想史的引人入胜且通俗易懂的好书,这些思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意义。


 市场与大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从亚当·斯密开始,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研究和分析已经有200多年了。这些年来,我们的认识有多少突破和进展?美国学者杰瑞·穆勒写的《市场与大师:西方思想如何看待资本主义》正是要告诉你这一点。  英国思想家埃德蒙·伯克曾把学者分为两类:综合前人成果无所不知的狐狸型和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创新的刺猬型。《市场与大师》所说的大师都是这种刺猬型的学者,他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其他学者市场经济理论的来源。找出“本”,才能认识“末”,为追根溯源,本书精选了16位思想大师的思想精髓,包括伏尔泰、亚当·斯密、黑格尔、马克思、马修·阿诺德等。  这些大师中许多是我们熟悉的,但也有个别并不了解,甚至连名字也没听说过,如德国思想家犬斯图斯·默瑟尔;还有些大师无人不晓,但都是只知道他在其他领域的贡献,而非市场分析理论方面的成就,比如黑格尔。读一本书,了解了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这就是读书的一种意义,也是读书的乐趣所在。  亚当·斯密是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全面地分析市场经济的人,他的《国富论》是市场经济的奠基之作,因此,亚当·斯密被称为经济学的创始人。《国富论》并不难读,读过的人也不计其数,但真正读懂的人并不多。  细想,亚当·斯密并不仅仅是经济学家,还是有原创性的思想大师,是经济学家、法律学家和伦理学家的综合体。他追求的不仅仅是财富的增加,还有正义的实现、人类文明的进步。从这个更高的层面来看市场经济,他既看到了市场经济带来的财富增加对实现人类文明进步这一目标的意义,也看到了市场经济有损于这一目标之处,他不是“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但绝对是市场经济思想的原创者。无论是支持市场经济还是反对市场经济,都离不开亚当·斯密。  本书所写的其余15位大师,有支持市场经济的,也有反对市场经济的。作为大师级思想家,支持市场经济并不是简单重复或解释“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也不是探讨这个原理在现实中的运用,而是提出一些有原创性的理论。例如,黑格尔是支持市场经济的,但他所生活的德国和英国不同,所以走向市场经济的途径肯定不会相同。分散、互斗的德意志各个公国无法走向市场经济,所以他强调“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为市场和自由的社会创造前提条件”,他还分析了市场经济的缺陷,指出“国家干预是修复这些市场缺陷的良剂”。黑格尔提出这些见解时还没有“市场失灵论”,还没有凯恩斯主义,也没有落后国家实现市场经济的先例。黑格尔的这些思想可以看作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  再如,奥地利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被认为是市场经济最坚定的支持者,但他不是就市场经济论市场经济,而是从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的,把市场经济作为自由主义的基础,这就使我们从更多层面上来认识市场经济。  还有一些学者反对市场经济,甚至要消灭市场经济,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来取而代之,如卢卡奇等。尽管从现在来看,他们的基本观念很难被证实,但他们对市场经济的批评至今仍有重大意义,为完善市场经济提供了思路。  几乎所有批评市场经济的大师都围绕两大问题:一是收入分配不公,有失社会公正、正义;二是市场经济的功利和贪欲毁坏了人类的文化和道德。相比市场经济的前提不完善或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这两个问题更为根本。  马克思我们都熟悉,但作者对马克思的理解与我们的不尽相同,他的重点没有放在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上,他引用恩格斯最后发表的文章指出:“劳动价值论适用于资本主义以前的时代,但是不适用于自15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生产时代。”作者重视的是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用这个理论来解释市场经济的问题,卢卡奇则沿着这个思路进一步发展下去。  无论作者对马克思的理解正确与否,对我们进一步思考市场经济的问题还是很有启发的。读书就是要读有启发的书,大师的话也并非金玉良言、句句是真理,但无论对错对我们都有启迪意义。  我们正在进行市场经济改革,有成功的经验,如在维持原有政治体制下实现经济转型;也有未解决的问题,如在物质丰富的同时如何实现文化与道德的提升。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能从书本出发。但读读大师们对市场经济有创见的分析,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认识层次,也有助于把市场经济推上更高层次,这就是我推荐这本书的目的。梁小民老师手稿作者: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国务院特邀监查员 梁小民原文为梁老师手稿,小编代为录入、上传原文发表于《解放日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6-04/22/content_187634.htm
  •     共产主义 法西斯主义古典共和主义和基督教苦行主义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点却不以为然。认为物质上的获得是以道德上的损失为代价的。市场经济如何影响家庭是资本主义分析家长期关注的另一焦点。当那些应该投身于公共美德的人自己选择或者被环境所迫去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时候,腐败就会产生。腐败削弱了公民对共同利益的认同感,导致政治机构的腐败。曼德维尔坚持说,如果不满足人们骄傲和奢侈的需求,商业和创新就会中断。关于拥有不同信仰的人们如何和谐生活在一起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对于伏尔泰来说,似乎正是宗教派别的多样性促进了英国的宗教宽容。当宗教差异成为情感宣泄的首要对象时,其结果往往是那些被视为异教徒的人受到强烈迫害。在文章的一开始,伏尔泰就亲切地将英国皇家交易所这个被公众藐视的存在与处于最高社会等级且受人尊敬的法院做了对比。大自然的本质绝不是伊甸乐园。虽然伏尔泰强烈抵触基督教,但在他身上还保留着几个基督教传统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对商业的追求和对犹太人的侮辱联系起来。他写作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编写一本专注于分析利己主义驱动的市场运作过程的书,从而影响政治家们并激发他们追求社会整体的共同利益。最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压制或是削弱自爱,而是去给它一个方向,使得它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亦可促进公共利益。那些曾被看作“奢侈品”的商品变成了“舒适品”,那些曾经被认为是“舒适品”的则成了“必需品”,而且人们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必需品”的定义有了改变。在斯密一系列系统的解释说明中,首要原理是人类独特拥有的、通过货物交换来追求个人利益的倾向;第二原理则是劳动分工。斯密发现许多刻意的行为往往带来不同于预期的结果,有时朝积极方向发展,有时则不然;有时从社会层面看是有利的,但对于行为者却是不利的。重商体系 零和游戏垄断行为对于本土以及殖民地地区都是有害的。斯密认为,这一内在“非片面的旁观者”使得人们能够做出正义的行为(在非片面的理性指引下),甚至是善行。伯克鄙视那些为保持文人纯洁性而拒绝踏入政界之人。伯克自始至终都在警醒自己,不要成为一名理性主义社会批判文人,他认为这种文人在认识论上自命不凡,对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最终只会走向“哲学的仙境”。按伯克的分析,东印度公司是作为一种创造贡品的工具在运营,彻底抛弃了“商业机器的主要源泉,盈利和亏损的准则”。该公司垄断商品、限定价格、强征劳工进入纺织业,摧毁了印度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庄严伟大的文明被一群放债人摧毁,他们受贪欲的驱动,而这种贪欲完全不受政治或文化的控制。他声称,摧毁贵族统治权和教会制度影响力的经济基础,将使贪婪之欲和为满足一己之欢而剥削他人的意愿——“强夺”和“强暴”——不受约束。据伯克所言,启蒙运动者不间断地抨击传承的信仰和制度,结果不仅削弱所有现存的政治权威,还撕掉了约束人类自身的文化面纱,使人类依其动物本能为所欲为。尽管伯克的后一代中,有人发现伯克对贵族和教会实际行为的描述有些理想化,甚至令人难以置信(的确如此),但他们仍然同意需要制度来保存过去的文化,并为当下提供指导。指导包括提醒人们商业精神的有限性,以及将选择作为终极的危害性。黑格尔耗时耗力地研究市场,并肯定市场存在的价值,这或许会让许多人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们看来,提及黑格尔,就意味着抽象的哲学和神化的国家。尽管他经常使用高深古怪的辞藻,但揭开这层辞藻的面纱,就会发现他对体系的研究颇深。黑格尔坚信历史必须从哲学的角度进行阐释,同样哲学也只能从历史的角度来阐释。国家干涉是修复这些市场缺陷的良剂。书名中的“法”字,指的不只是民法,还包括道德、体系分析和世界历史。同伯克一样,黑格尔担忧若只是目光短浅地关注自由主义,到头来可能会丢失体系和道德这两大前提条件;而若锱铢必较的利己主义思想占据了生活的各个领域,那么家庭和国家的利益就都会受到威胁。普通人相信,若允许他们任意行动,他们便是自由之身;但正是在这样的任意性中,隐藏着他们并不自由的事实。在商品社会中,人们欲望的增加速度快于满足其欲望的财产的增加速度,这导致人们的幸福感降低。不同劳动塑造不同的人。教育背景和个人见识决定了这些精英人物的领导能力;这对传统价值观无疑是一大挑战,因为传统价值观认为领导能力取决于高贵的出身和丰厚的财产。每个人都是一个主体,有能力为自己做决定。如果能正确理解现代社会体系,那么它还是值得肯定的,因为现代社会体系有自身的伦理维度。我们身处的社会体系和道德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二天性是历史性发展的社会政治体系对自然自我的转化,个体接收到该体系传达的文化规范,并将其内化。责任赋予我们自由,让我们不至于沦为生理需求的奴隶。所有权在道德上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创造了个体性表现的无限可能。市场尽管表面上看来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事实上却是满足互相需求的系统。他坚持认为,人类的大部分需要不是由自然决定,而是想象力的产物。市场并不仅仅满足需求,同时也创造需求。失业 赤贫他认为,婚姻虽然始于契约角度,最终却超越了这个角度。但是,如同许多政治辩论产生的词语一样,这一词语的衍生义已远远超过其原始本义,并最终被那些一开始因其有争议而拒绝它的人所接受。 按:这个词语指“资本主义”。他仅仅是将传统基督教中对于赚钱的描述套用了新的词语,并且重新描述了古代人对于以钱生钱的食利行为的怀疑和反感。货币根本上不具有生产力,唯有依靠辛勤谋生的劳动才能真正地创造财富,因此,不仅利息甚至利润本身都是不健康的。他鲜有对保障共产主义社会运行的具体机制的阐述。既有为了人类福祉而自我牺牲的理想,也有对与他同时代的庸人坚持斗争的那些孤独天才的狂热崇拜。如斯密这样的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策略就是,唤起人们对之前被诬蔑为“贪婪”和“骄傲”的精神品质所带来的潜在社会利益的注意,而如恩格斯这样的社会主义批评家则是将私利重新定义为贪婪。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按需分配,各尽其能。对于马克思来讲,恰恰相反,这些中间的和特殊的身份阻碍了真正的幸福,因为幸福来源于清楚地认知到人类是同一种族且人类的利益是统一的。劳动价值论坚信经济价值真正的唯一来源就是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商场上交换的商品)等同于用来生产它们的人类劳动的价值。马克思则着重强调机器对人类身体和精神所造成的影响。机器也是工人阶级的敌人。《资本论》描绘了一副炽热的关于资本主义工业化代价的图画。但是这幅图画是不完整的,更像是刻意搜集并揭发丑事而非客观均衡的分析。恩格斯在他最后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劳动价值论适用于资本主义以前的时代,但是并不适用于自15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生产时代。他认为机器相对成本随着经济发展而上升。 按:他指马克思。由劳动价值论支撑起来的经济学体系,因为这一理论的缺陷而遭到削弱。马克思认为宗教是大众的麻醉剂,转移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不满情绪;而阿诺德认为贸易才是麻醉剂,转移了资本家在宗教和精神发展上的精力。他指出,渊博睿智的阅读能力主要不是来源于狭隘规范的阅读课程,而是更为广泛的培养教化。阿诺德认为,功利实用的精神曾经在市场活动和工业生产中大显神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现在却成了追求更高层次和更高尚理想的障碍。他们把工具的积累错当成人生的目标,把物质财富的增加错误地等同于精神财富的提升。他们把自由贸易当作偶像来崇拜,仅仅当作目的本身,而不去问问自由贸易和个人幸福、国民福利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但在牛津和剑桥,非职业教育也被认为具有非常实际的价值,因为它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思维习惯,这样的学生更适合统治英国和它的整个帝国,而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以职业为导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对生活的认识狭隘,缺乏想象力,根本无法与牛津、剑桥的学生相提并论。商品期货贸易韦伯认为交易不仅不是资本主义的一块毒瘤,事实上它们从最根本上而言是有用的。韦伯同样认为,算计和苦心经营常常使得人们忘记结果往往比整个追求过程更值得。至于社会主义,就生产力和活力而言,它很有可能比不上资本主义。他预言社会主义社会,工厂生活的纪律性只会有增无减,而官僚政治的大而无当会更加严重。马克思关于突破生产力分工的预言只是一种空想。齐美尔则认为,个体的身份特征应同时由其所属的多元文化和社交群体所决定。身处货币经济中的人们变得习惯于用数字方式进行思考。这种数字化计算的思维方式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个人决定。生活变得愈加冷酷和工于心计,越发缺乏冲动和感情。齐美尔提醒他的读者,货币使得个体间的合作成为可能,不然他们之间就没有什么关系。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发展的文化活力能够诠释当时崛起的要求财产权、高等教育、职业平等和政治参与权的妇女运动。中产阶级女性想要脱离家庭,工薪阶级女性则想要重返家庭。文化领域的多元化使得形成和谐一致的“文化”概念失去意义。那些只用远离束缚来定义自己的人们很容易成为某种幻想的受害者,即活力、安定以及目标可以从金钱或者商品中获得。但资本主义无法为其提供集体目标感或某些价值超越感,这让他们感到忧心忡忡。卢卡奇和巴拉兹就像伏尔泰所描述的伦敦交易所里的犹太人,背诵着希伯来语却不懂其中的含义。卢卡奇却认为只存在隔离和疏远——一种松散的社会纽带,生产者同其产品之间的微弱联系,生命的技术理性化使得个体个性的表达空间越来越小,以及社区群体的消失。卢卡奇不仅更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的分析,还独创性地解释了为何工人阶级会违背马克思的预期,无法成功抵抗资本主义。工人遭受了卢卡奇所称的“物化”过程,无法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类关系并非人们必须服从的永久必然的自然法则,而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人类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加以改变。卢卡奇坚持认为,知识专业化和碎片化的过程本身就是资产阶级自我保护的一种形式。共产党提供的事物资本主义永远无法满足:一个可以让一个人用整个生命为之奋斗的目标,而不仅仅是生命的一部分;一个值得认可的纪律源头;一个包罗万象的团体。弗莱尔关于集体独特性的肯定基于这样的设定,即存在一种拥有相对同质文化传统的有特定范围的集体性,这种集体性可被视为人民。他提出,当代德国人是许多种族的混合体;区域差异和宗教分歧仍然具有重要性;他强调外国对于德国文化发展的持续影响。 按:这里的他指沃尔特·格茨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每一个领域都以各自的形式呈现出来,每一领域都根据自身逻辑发展,从而丢失了它们与某个特定人群以及某种特定历史文化的联系。国家之所以为国家,是因为它由战争构成,并不断由备战重组。卢卡奇直到他生命的尽头仍坚信,“即使生活在最糟糕的社会主义也胜过生活在最美好的资本主义”。人们对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不平等,而且这些贡献上的不平等,理所应当地体现在经济回报上。熊彼特写道,马克思主义者强调社会阶级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关于阶级如何产生的理解是有缺陷的,他们低估了阶级之间流动的现实。资本主义经济稳定,甚至会越来越稳定。它能通过合理利用人的脑力,创造出一种与其本身的基本条件、动机和社会机构相协调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它可以进行有序的转变,尽管不是因为经济上的要求,或者很可能是以牺牲某些经济福利为条件。到时候,这种转变能不能被称作社会主义,就仅仅是一个审美和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了。他认为问题在于群众和政府对于商业精英的敌对态度使这些理应进行重大创新投资的人不愿意去投资了。群众舆论一方面,他为政治家偏好的行为提供了科学的支持依据;另一方面,他为经济学家塑造了将技术权威性与崇高道德目的融于一体的自身形象。人们在排外地追求一些东西,特别是在追求金钱时可能会遇到的道德风险或者个人失望情绪。我们必须继续假装美即是丑而丑即是美,因为丑是有用的,而美却不是。贪婪和高利贷暂时还是我们必须信奉的神明,因为只有它们才能带领我们走出经济上的必要隧道而最终见到阳光的到来。由于钱的拥有者可以在全部商品中做出购买的选择,他将由此获得额外的心理满足感,因此钱的价值其实是超过了它可以交换的商品的价值。边际储蓄倾向生活的多元化产生于个人选择领域的扩展,而极权国家最大的损失就是这种多元化的丧失。战后几十年中,令人吃惊的经济增长实质上源于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西方世界的大多数无产阶级民众由于已经被整合进政治和经济体系而不再具有革命性。目前技术水平已经能够让人类社会远离物质稀缺的威胁,从而异化劳动也就没有必要再成为人们生存的主要特征了。现代社会的宽容本身成了控制大众的工具。熊彼特曾经强调企业家创新的动力并不在于享乐主义,而在于“创造、完成工作或锻炼自己能力和智慧所带来的乐趣”。维塞尔认为经济商品没有内在的客观价值,它们自身的价值通过市场过程,以及通过供给与由个体消费者偏好产生的需求之间的互动来体现。对于哈耶克来讲,犹太人的命运与自由主义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自由主义的命运又不可避免地与资本主义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犹太人哈耶克认为,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代表了中产阶级的集体主义。被通货膨胀剥削着,被工业雇主与工人运动之间的谈判边缘化,并处在衰退中,“下层中产阶级的不满”导致其成员采用极权主义运动来保护自己的地位。在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前夕,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像整个国家成了一个单一公司。“整个社会将成为一个工厂,同工同酬。”其他地方的社会主义者——包括奥图纽拉特,一名在短暂的巴伐利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担任过社会化部长的维也纳知识分子——嘲弄着那种观点,即社会主义就意味着消灭市场和货币。以及“以实物计算”来代替它们。除了在抽象模型里,经济生活中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就使得所有的经济决策充满不确定性,也没有可供操作的标准单位,正如劳动价值理论所暗含的那样。没有私有财产,社会主义面临着另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创新性问题。知识分工哈耶克知道,这个过程有时候很痛苦,也一定会遭到那些更愿意选择其已精心建立起来的生活方式的人的怨恨,因而他们会设法阻止它。竞争会创造自身“不近人情的强制力”,无须政府的命令而迫使个人去适应或丧失他们的收入。天下父母和宗教信徒不会比花花公子更少地遵循自身利益,他们只是对其利益和目的有着不同的观念罢了。在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一个美好的事物——社会正义是不可能的。亚当·斯密认为依靠竞争性的市场机制来实现普遍富裕的最大障碍来自这样一群人:他们利用政治权力绕过市场机制来追求自己的私利。像社会中的其他团体一样,工会也是在合法追求自己的私利。但是,如果它们能够利用身体胁迫(比如纠察线等),或者能够利用法律赋予它们的垄断权力去阻止非会员被雇佣,那么它们就已经带来危险了。像其他成功的垄断者一样,工会成员提高了自己的收入(以工资的形式)。但这种收入的提高却是以牺牲那些非会员的利益换来的,非会员们只能被迫从事一些工资较低的工作,哈耶克抗议道。他担心,如果不对民主立法做一些制度性限制,现存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激励将会导致一个又一个利益集团的出现,这些集团将会以社会主义的名义向依靠民主选举上台的当权者诉说自己集团的要求。难道人民就没有其他方法来维持民主政府,而只能将无限的权力赋予一个被选举出来的小团体吗?这些人即使在紧急情况下做决策,也必须要经历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贿赂足够多的选举人去支持他们自己所在的组织,以打败其他组织。哈耶克将思想家分为两类:一类数量很少,但他们的思想全部是原创的;另一类被称为“知识分子”可能更合适,哈耶克将他们定义为“思想的二道贩子”或者“知识获取领域的技术专家”。他们获取原创思想家的思想,对它们进行过滤加工,并将它们呈现在公众面前。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家瓦茨拉夫·克劳夫,受命阅读和研究哈耶克以及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作品,以便“更好地了解敌人”。但不幸的是,克劳夫被“敌人”“策反”了,他开始相信“敌人”实际上是对的,此后他就开始在社会主义国家宣传他们的思想。哈耶克为了对抗迫在眉睫的敌人而发表言论和观点时,存在着明显一边倒式的片面性,甚至会夸大其词。
  •     自古以来,人类的经济行为一直是自给自足辅以小规模市场交换,直到300年前发生了一场变革,定期或不定期开放的地域性集市扩张成全球化、全天候的自由市场。在被命名为“资本主义”之前,它还有过其他名称。面对全新的经济形态,出于知识分子的本能或曰天职,思想家们先后提出了自己多维度的思考,罕见单一面向的褒或贬,这其中包括受过中等教育的普通中国人也能说出一二的伏尔泰、黑格尔、马克思。让人遗憾的是,他们的思考长期被人忽视。杰瑞•穆勒的《市场与大师》正是注意到了思想史研究领域的这一空白。穆勒采用了一种典型的剑桥学派式的研究路向——注重探讨诸位思想家所处的历史语境,试图将自己代入当时代来理解他们的思想,而不是以今天的眼光妄加评判。这使得他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介绍时代背景而不以之为冗余。在随后的各章节中,他逐一介绍16位思想家对现代自由市场的思考,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方位的议题。可以说,面对时代洪流,穆勒笔下的思想家们始终保持着知识分子的清醒。他们并不是清一色站在资本家的立场,或一律持反对态度,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这正是真正的独立思考理所当然会导致的局面。[美]杰瑞•穆勒著:《市场与大师:西方思想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佘晓成、芦画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原载季风书园微信2016年3月2日,发表时标题有改动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甲骨文”中难得一本非历史著作。作者以十分通俗的语言,梳理了各派思想家就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所作的探讨。诸家皆承认资本主义在创造人类财富方面实为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最佳机制,但又不同程度地指出市场在发挥人类智慧的同时,扼杀了人类追求其他精神生活的可能性(这种扼杀又会窒息资本主义本身所必需的创新精神)。他们开出了从有限放任(哈耶克则近乎无限放任)到严密监管这一系列药方。值得注意的是,实践中,严密监管比有限放任引起了更大的灾难(卢卡奇等人主张的共产主义,以及弗莱尔鼓吹的纳粹主义),原因就在于人们从来没有放过对逐利的资本主义的谴责。而从未来角度来看,资本主义仍将紧紧围绕如何调和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两方面的对峙而展开。
  •     不是传统的经济思想史,观点背后的life context是很有意思的部分,比如黑格尔与哈登堡改革,马尔库塞与战后繁荣,哈耶克与奥地利共和国;市场与反市场,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张力是贯穿全书的主线,还特别留意了资本主义发展背后始终潜藏着的反犹因素。作者对马克思特别刻薄,时不时砰砰打两枪,哈哈。
  •     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理论的一次系统梳理,把思想家赞同或批判的观点都精要表述出来,可读性挺强。
  •     不敢恭维的译者,抹杀不了的好书
  •     混沌系统不可预测。计划经济试图用线性方式来预测和引导一个混沌系统,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的核心缺陷。计划经济最主要的受众群体—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失败者,较低的教育水平并不足以支持他们对两种制度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其拥护行为更多地是出于私利:为了夺回自己被市场剥夺的利益。有致命缺陷的指导理论加上乌合之众的拥护者,这是其难以成功的根本原因。
  •     时间地点人物俱全 少的也太多
  •     人主体确立标准在于思想,理性成为物化的工具,感性方是意志权力真正的上手。启迪心智,焕我思绪迎风。Bravo. Eleganto!
  •     政治过多参与经济和分配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离权力核心越近的一定获得利益最多。
  •     好像在这本书中,发现了新的偶像,亚当斯密!!
  •     一般吧
  •     这位偏右派的作者清晰梳理了十八世纪以来,对世界很有影响力的十几位思想经济大师,有几位我还是第一次知道,惭愧。大师的巨作,主要思想理念,重要生平,过失。我还需要重读,有些地方不是很了解,虽然广度和深度皆宜。这样的书,极大的给了我们一场思想的洗礼,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看待,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这是传统教育给予不了我们的,特别是中国的教育。哦,对了,作者对马克思打脸很严重。
  •     可读性很强,要是翻译好一点就更好了,虽然主要是思想史,并不枯燥,作者很明显是自由派,对于马克思有着本能的批判,值得一读再读,但我觉得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弊病时,是带有人道主义情怀的,可惜结果却很悲剧
  •     作者倾向明显,但很不幸。作者是个垃圾……对斯密、伏尔泰、等人的赞赏甚至是那个德国保守主义者的赞赏都流露出下流的谄媚。而且,对于这些人根本没详细谈所谓经济理论而且甚至开始把它们所谓的人性的论断都掺杂进来来掩盖他们经济理论的空乏的虚伪。怎么说呢。在216页,作者在论述德国童工的状态时,这么说的,“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情况是特殊的。即使在用童工高潮阶段。9-14岁的童工也仅占百分之6.5。而根据他自己上文的论述他一直不说德国的总工人量是680万,也就是说大约有40多万的童工。真他妈特殊啊。另外,那些叫好的人,我劝你们要不去读原著经济理论,要么就别买这本书去吃顿好的吧。垃圾!!
  •     好!增进对市场的理解,某些左派真恶心
  •     都说的很对,也都不全对!资本主义更有活力吧。。想起外媒称中国“国家资本主义”,也是呵呵呵了
  •     逻辑缜密,娓娓道来。伏尔泰的故事描述得丰满立体,几乎把思想史写出了文学性。了解各家学说有助于加深对社会进程的认识。资本主义,犹太人,宗教,在历史上原来是一脉相承的问题,读本书能感到历史的厚重。翻译一般,瑕不掩瑜。佳作。
  •     甲骨文丛书里难得的经济著作。这本装满近三百年西方经济思想的大作,除必要的思想导览,还细致的把各位学者理论体系贯穿到社会演进的背景中。打下时代烙印的思想,在随社会变化的进程中,显现了更多说服力,暴露了更多局限。
  •     厚厚的一本书,一口气读完,意犹未竟。不是简单的观点罗列。作者很注意在时代还原中阐发大师们的思想渊源,每个人的理论重点都讲得很清楚,并且着重比较、突出了相同和相异之处,很自然地把经济与思想、伦理、文化、社会的发展糅合在一起,书的整个体系庞而不杂,繁而不乱,梳理得清晰且到位。喜欢这本书,很好。
  •     天朝居然不禁这本书!!这完全可以算是本反马克思主义洗脑的书。马克思理论的偏执在本书里被批得淋漓尽致。而且这种从古讲到今的写法更是让人能看到左右的较量。以前一直以为马克思是激进派,现在看来,其实马克思的骨子里保守派的东西更多。不过马克思的保守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确实指出了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缺陷。不过他偏执得把缺陷当成了不可治愈的癌症,然后脑洞大开出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关键是依他以及他后辈的理论创造出来的社会即使是不被商人剥削的,也是被官僚剥削的。白老鼠、黑老鼠,偷吃稻米的都不是好老鼠。
  •     《市场与大师》列选《新京报》“2016年度好书”经济类,喜欢的朋友可以去投票!http://mp.weixin.qq.com/s/LX2e3lARFwUujHZhg4Yiug
  •     站在思想史的高度上,为我们系统梳理十八世纪以来西方关于市场与资本主义的主要理论的演化脉络,把市场这样一个往往会被简单视为经济学领域的概念,扩展延伸到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在内的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介绍每一位思想者理论和观点时,注重其思想演化和在整个西方思想谱系中的比较分析,同时从知识社会学角度,详述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根源。无论左中右,各种倾向的思想家的成果,都得到了相对客观和中立的展现与论述。唯一减分的是本书的翻译,感觉译者的态度不够认真严谨,能力之内、明显能够避免的翻译错误为数不少,实属遗憾。
  •     梳理了一系列思想家,如斯密、伯克、马克思、恩格斯、卢卡齐、哈耶克等人关于资本、市场及资本主义的看法,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能让人了解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时代人们对这种新的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看法,其中不少人对犹太人都有相当负面的看法,而作者对老马的评价也不高,具体的自己看吧,不喜欢的人勿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