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说闲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
ISBN:9787807132783
作者:萱子
页数:191页

作者简介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为生存奋斗,为衣食奔波,先人的“闲情”之于我们,已是一种陌生和奢侈。重提李渔,正是为了唤起我们关于“闲”的记忆:“闲”,不是恣意的欢虐,而是宁静悠远的心境;也不是富贵者的特权,而是每一个热爱生活、善于思考的人都应该享有的心灵的自由与舒展。它并非遥不可及,而就存在于平平淡淡的生活里。 许多年以前,在富庶的江南,中国的一部分文人,曾拥有过一种非常精致的生活。他们建造别致的庭园,园中堆山叠水,亭台错落,廊檐深深;他们在月下饮酒,在花前品茗,在雨中默默伫立,在风中凝眸夕阳;他们与老僧谈禅,与名妓联诗,吟诵清丽的辞句,谈论古往今来的高士逸人。他们悠闲,但不空洞;细致,但不颓废。隔着岁月的河流,远远望去,他们的这份闲雅,好似一幅朦胧而美丽的画图。虽已不那么真切,但仍散发着摇漾人心的光芒,照耀着过去与现在的文明历史。 作为文士,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用空灵简洁的文字,记录过生活中的一幕幕曼妙场景,以及在这些场景中的心情与感想。李渔的(《闲情偶寄》,便是这样的一些闲散文字,一本讲“闲情”的书。 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李渔,有着多种多样的身份界定。 他可以说是一个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家,写过《笠翁十种曲》、《十二楼》等好看的剧本和小说。他在其中讲述坚贞不渝的爱情,两个人总要经历重重的艰难险阻。最终的结局,又总是天遂人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这让每一个读它的人,都感到心满意足。他颂扬善良、诚实和义气,表彰那些潇洒通脱的人,随顺自然、宁静安乐的人。这些文章,流畅而亲切,不甚深刻,却是实实在在,沁人心脾。 他又可以说是一个杰出的导演与戏曲理论家。他曾创建了一个家庭戏班,由天资聪颖、眉目俏丽的乔、王二姬主演旦、生角。他自己编剧,自己导演,丝竹声中,“红弦翠袖,烛影参差,望者疑为神仙中人”。这一家庭戏班,当年曾频繁出入王侯贵胄之门,声震大江南北。他还总结自己编剧导剧的经验,撰成《闲情偶寄·词曲部》与《闲情偶寄·演习部》,详细论述了戏曲的结构、词采、音律、念白、科诨、改编、排演等问题。这些论述,至今仍为戏剧工作者所重视,并在大学中文系的讲堂上、在艺术史研究人员的著作里被不断提起。 他还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商人”。在金陵,他开了一爿名为“芥子园” 的书铺,刻卖自己的书,也策划出版畅销书,比如《芥子园画谱》。还有各种文化用品,比如自己设计的“韵事笺”与“织锦笺”。他有满腹的诗书,又有活泼的才情,懂得怎样把典雅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的物事里去,让更多的人理解、接受、得到提升。 他早年科举失利,入清后再没应过考,一辈子不曾做官。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文人,或日“文化人”。 他依靠手中的笔和心中的智慧来获得自身的生存,“著书都为稻梁谋” 的同时,又力图自抒胸臆,力图教正人心,努力在“通俗”与“高尚”之间,寻找一种汇通,一种平衡。 有人批评他没有坚持“清贫自守”的节操,也有人赞扬他“觅应得之利,谋有道之生”的“人间大隐”的生活方式。至于他自己,却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做辩护,坦率地承认“山水有灵应笑我,老来颜面厚于初”。 历史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传统的“文人”概念正在发生着某些细微而重要的变化。李渔和他的同道者,并没有忘记读书人所应持守的道德底线,但又希望充实自己的生活,创造艺术化的美丽人生。因此,他们的安逸、闲适,具有着相当丰富的内涵。“闲情”,并不是转瞬即逝的时尚,而是可以让人细细体味的、生命的动人韵致。 在这本小书里,我们阅读、品评李渔《闲情偶寄》中的一些精彩篇章,窥探“闲”这门生命大学问的某些门径,感受“闲”的真意,最终获得一份 恬淡、闲逸的好心情。


 李渔说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儿子很小的时候,和他一起读李渔的《笠翁对韵》,编成歌来唱,朗朗上口,我们俩都很是喜欢。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才知道李渔其人,雅人、才子,还是很好的一个商人,把自己照顾得很好,生活得很是滋润。只是活在当下,是个非常真实喜乐的人。而萱子编成的这本小书,秉承了其韵味,是一本非常小资的书。
  •     『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为生存奋斗,为衣食奔波,先人的“闲情”之于我们,已是一种陌生和奢侈。重提李渔,正是为了唤起我们关于“闲”的记忆:“闲”,不是恣意的欢虐,而是宁静悠远的心境;也不是富贵者的特权,而是每一个热爱生活、善于思考的人都应该享有的心灵的自由与舒展。它并非遥不可及,而就存在于平平淡淡的生活里。 许多年以前,在富庶的江南,中国的一部分文人,曾拥有过一种非常精致的生活。他们建造别致的庭园,园中堆山叠水,亭台错落,廊檐深深;他们在月下饮酒,在花前品茗,在雨中默默伫立,在风中凝眸夕阳;他们与老僧谈禅,与名妓联诗,吟诵清丽的辞句,谈论古往今来的高士逸人。他们悠闲,但不空洞;细致,但不颓废。隔着岁月的河流,远远望去,他们的这份闲雅,好似一幅朦胧而美丽的画图。虽已不那么真切,但仍散发着摇漾人心的光芒,照耀着过去与现在的文明历史。』上面的文字,是这本书在豆瓣的页面中的简介。放在这里,确实有占字数的嫌疑。但我觉得,这样的文字,非常恰当、确切的说出了本书的主旨。这本书其实最吸引我的,就是它描述了『许多年以前,在富庶的江南,中国的一部分文人,曾拥有过一种非常精致的生活』。而『精致』这两个字,恰恰是『闲』的精髓。『闲』,不是闲的无聊,不是整天无所事事,而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与超脱。再加上自身的闲雅文情,给今人一种『摇漾人心的光芒』,让人对当今天朝社会的拜金主义无比厌恶。中国颇有那么一批有钱有闲的人。不论其金钱如何而来,是否正当合法,是否辛勤劳动所得,仅看其闲时的作为,就让人心生无比厌恶之感。这是一批披着人皮的魔鬼,整天无所事事,出门斗富显富,恶俗无比。而众多小民,却在某党优先发展经济的政策下,在国家日益富强的大背景下,不得不为户口、糊口、住房、生育、医疗等事情终日奔走。而在古时,像武大郎这种『三寸丁股树皮』、按照中国人历来的审美观点来看就是『三等残废』的男人,却能在一千多年前,仅靠出门卖卖炊饼就能养活一家人,还能有一套自己的、虽说不怎么样但足够遮风避雨的房子。另外一方面,古时的文人,社会地位不算低,但也挣不到现今这批披着人皮的魔鬼富翁手中大把的钱财。但是在并不算十分宽裕的经济条件下,仍然能过上如此有情调、精致的生活,又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古今社会的经济,不得不问一句:天朝我国,汝今何之?
  •     第一次听说李渔是因为看过一篇文章,里面引用李渔对女人“媚态”评价的话语。从此,便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对于很多风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看过这本书以后,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说的是女人的“态”,郑重以养态,徜徉而生态。如下:春游遇雨,避一亭中,见无数女子,妍媸不一,皆踉跄而至。中一缟衣贫妇,年三时许,人皆趋入亭中,彼独徘徊檐下,以中无隙地故也。人皆抖擞衣衫,虑其太湿,彼独听其自然,以檐下雨侵,抖之无益,徒现丑态故也。及雨将止而告行,彼独迟疑稍后。去不数武而雨复作,乃趋入亭,彼则先立亭中,以逆料必转,先踞胜地故也。然意虽偶中,绝无骄人之色。见后入者反立檐下,衣衫之湿,数倍于前,而此妇代为振衣,姿态百出,竟若天集众丑,以形一人之媚者。——《声容部.选姿第一.态度》有“态”的女子,并非都得出身于达官显宦之家,成长于深门绣户之内。这个故事说的便是这样一个女子。三十左右的贫家妇人,只因有一种自然庄重的态度,便是使二八芳年的少女与珠翠满头的贵妇相形见绌,便使经见过众多佳丽的李笠翁难以忘怀。“态”之为物,可谓神奇!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江南文人的风范,那个年代里的闲情
  •     说道美食那一章节,就想到舌尖上的中国。。。
  •     文字还可以....
  •     里面有个做鱼汤的菜谱,当时边看边做,第一次做饭,是个美好回忆
  •     李渔的东西不错,但是假以他人之手就一般了。
  •     还是有空了找闲情偶寄来读吧..........
  •     能如此看待生活的人,至少在现在很少见了……
  •     写的好浅,真真浪费啊
  •     烽火大大推荐。
  •     喜欢的
  •     闲人自怡,别有一番滋味!
  •     闲,多么好
  •     啥沉鱼 倾城都一边去
  •     没闲适之心根本读不进去。。
  •     李渔的诗文一般。
  •     不二
  •     个人读后感+发散思维。这本书还行。
  •     除了作者的引经据典,无亮点,可以自己读原著
  •     基本复述原著。
  •     所谓闲,心态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