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10814877
作者:孙卫民
页数:25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引子·三个梦 1619年11月10日,乌拉姆(Ulm),德国。 一个对战争和教派之争都没有什么兴趣的法国人,加入了德国麦西米林公爵(Duke Maximilian of Bavaria)的天主教军队,在乌拉姆与波黑清教徒的军队相持于多瑙河边。战争并没有打起来,因而两边的军队都无所事事。但这个法国兵不去喝酒斗殴找女人,却把自己关在一间租来的带有火炉的房间里,每天沉思冥想着哲学问题。这个人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勒内·笛卡尔。 一年前的这一天,笛卡尔在布雷达(Breda)遇到毕克曼,一个爱好科学的荷兰医生。当时的笛卡尔驻扎在布雷达的军营里,开始对单调的军队生活产生厌倦。这一天笛卡尔看到墙上贴着一张告示悬赏一道数学难题。当时的笛卡尔还不懂荷兰语,因此向旁边的一个人询问告示的具体内容。这个人正是几周前才来此地的毕克曼(有一种说法是说当时还单身的毕克曼到此地尝试一下他的桃花运)。毕克曼给这个好奇的士兵作了翻译并留下他的住址,说笛卡尔一旦有了答案可以找他联系。我们不知道笛卡尔是否解决了这个难题,也不确定这个难题的具体内容,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通过这次见面,笛卡尔和毕克曼彼此欣赏并立刻建立了深刻的友谊。 毕克曼比笛卡尔大八岁,对当时新兴的自然科学研究很有兴趣。在他们的交往初期,毕克曼对笛卡尔是半师半友的关系。毕克曼向笛卡尔介绍对落体问题、液压问题等各种几何和力学问题的最新研究,而笛卡尔立刻为研究这些问题的新方法所吸引。在他的日记中,笛卡尔写道,毕克曼是他所知道的将数学方法和物理问题结合地最为细致的一个人,而这正是笛卡尔最为欣赏的方法。从一开始,笛卡尔就显示出过人的天赋,这一点在毕克曼的日记里有清楚的记载。他们两人用新的方法合作写了一本论音乐的小册子。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是声学上的而不是美学上的。笛卡尔,不论在其他方面如何有天才,没能拥有两只音乐的耳朵,常常分不清音调间的区别。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对和弦的研究,以及发现音调和长弦之间的关系。和毕克曼分手不久,笛卡尔写了一本名为《音乐概要》的小册子,并把这本书献给毕克曼作为新年礼物。 与毕克曼的交流唤醒了笛卡尔对科学研究的巨大热情,也给了他充分的自信。因此笛卡尔对毕克曼是深怀感激的。见面几个月后,笛卡尔写给毕克曼:“实实在在地说,你一个人就把我从懒散中拉出来,让我记起我所学过的和所忘记的;当我在徘徊犹豫于我的方向的时候,是你把我领到正确的道路上;如果我作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那都全部属于你。”这一段时间里,笛卡尔主要研究的是数学问题。例如,1619年三月,笛卡尔告诉毕克曼,他已经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方法来解决所有关于数量的问题(不论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数量)。这个时候的笛卡尔把毕克曼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把自己所有的发现都立刻与他分享。 1619年四月,笛卡尔厌倦了布雷达单调的军营生活,准备前往德国找点新鲜的刺激。由于波希米亚的清教徒和周遭的天主教徒的冲突日渐加剧,两边的军队都开始集结。笛卡尔决定去德国加入麦西米林公爵的天主教军队。对笛卡尔来说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决定,因为他是一个天主教徒,而且麦西米林公爵和法国是同盟。离开前的一天,笛卡尔写信向毕克曼告别。这时候的笛卡尔处在做出重大发现的边缘,但同时对未来也充满着疑惑。信中写到:“我仍不能确定我的未来。我的命运将引我去何方?我将于何处安歇?”笛卡尔没有急于赶往德国去参战,似乎仍然沉浸在刚刚被毕克曼所唤醒的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中而整日思考各种问题。同时也遵循他读世界大书的愿望,在九月份的时候去法兰克福观摩了德皇费迪南德的皇帝加冕典礼。等到笛卡尔最终赶到乌拉姆的时候,外交调停的努力已经减缓了战争的威胁,笛卡尔因而再次无仗可打。但笛卡尔却没有感到任何的失望。笛卡尔在乌拉姆的郊区租了一个有火炉的温暖小屋,继续他的科学探索,并开始系统地反思他所学习过的一切知识。乌拉姆是当时德国数学研究的中心,也有一个工程学院。笛卡尔和当地的学者很可能有着一定的联系。但真正的突破是在他那温暖的小屋里独立完成的。在他的反思中,笛卡尔发现除了数学知识之外,任何的科学知识都不是确定无疑的;而数学知识本身的确定性并不能延伸到其他科学中去。过去提出的种种理论往往是建立在可疑的假设之上,而非来自于确定无疑的证明。即便是看起来最明显的真理,例如太阳绕着地球转,也可能是错误的;即便是最权威的理论,如亚里斯多德的学说,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在笛卡尔看来,这些权威理论并不比一个小孩子的猜测高明多少。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建立起确定无疑的科学知识呢?如何能够让科学理论具有和数学一样的确定性呢? 要回答以上的问题,笛卡尔认为必须放弃以往所有的理论,而从根本上考察知识的源泉。笛卡尔说我们必须将以往的知识大厦彻底推倒,从头再建一个辉煌的知识圣殿。为什么必须彻底推倒重建呢?笛卡尔用过两个比喻来说明。比方说,一间大屋子,如果只是门窗破了,或者屋顶漏水,修修门窗和屋顶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地基就没打好,结果屋子晃来晃去,那就必须推倒整个屋子,重新打地基,彻底重建。再比方说,如果一幅画最初的构图就错了,即便是大画家也无法把它改好。最好的办法是拿一块抹布把旧画彻底擦掉,从头再来。 这个想法固然是伟大的,但是否可能成功呢?如何才能为建立结实牢靠的知识大厦?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在这种竭尽全力的思考过程中,笛卡尔遇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11月10日这一天,在他温暖的房间里,在数小时连续集中的思考之后,笛卡尔突然发现了获取绝对真理的最终方法。多年之后,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回忆到这一发现:“几何学者常用一个长链推理来推出其最为困难的结论,而链条的每一步都是简单明了的;这使我相信所有人类知识都可以从类似的途径达到。若我们能避免把假的东西视为真的,并遵循推理的必然次序,则没有什么遥远的知识我们无法达到,也没有什么隐密的知识我们无法发现。”只要我们能找到一个确定无疑的知识基点,则遵循逻辑的推理法则,一步一步地,我们能够可以发现并确认所有的知识。人类的知识大厦若能建立在一个绝对牢靠的基础之上,而每一步的发现都由逻辑推理法则来保证真确,则整个知识体系都将是确定无疑的。这是笛卡尔从数学体系里得到的灵感。因为不论多么复杂的数学命题,一旦我们将它证明,我们就可以确认它必然是真的。而证明只不过是对基本的公理和已经证明的命题一步步运用逻辑法则的过程,这里的每一步都是清楚分明的。因此,推广出去,不论在任何领域,只要我们能找到简单自明的基本原则,从这些原则出发,运用逻辑的推理法则,一步一步地我们就可以得到这个领域里所有的确定知识。 这时候的笛卡尔既快乐又疲倦,他的大脑在睡眠中仍然高度兴奋。那一天夜里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是个噩梦。在梦中,可怕的幽灵出没在他的周围,逼迫他向左边倾斜着行走。狂风大作,他感觉到他走的每一步都要摔倒。终于他看到了一所开着门的学院。他走进门,想到学校的教堂里去祈祷。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个熟人却忘了打招呼,但当笛卡尔试图回头招呼他的时候一阵狂风把他摔到教堂的墙上。这时院子里面另外一个人叫他的名字,让他到N先生那里去取东西。他觉得那是一种产自外国的瓜。人越来越多,风却越来越小。这个时候他醒了。醒来之后他换了一个姿势睡觉,从左边换到右边。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他向上帝祈祷,并思索世上的善恶。再次入睡之后,马上又做了第二个梦。这次在梦中他只是听到如同雷鸣般刺耳的噪音。笛卡尔立刻就被吓醒了,睁开眼睛后看到的是满眼金花。但眼冒金花的事以前也发生过,所以他让自己平静下来,过了一会之后他又睡着了。

前言

序记得有一次和几个同事饭后闲聊,说起当前英美学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对此大家见解不一,有的说罗尔斯(John Rawls),有的说克里普克(Saul Kripke)或者路易斯(David Lewis),有的说帕非特(Derek Parfit)。谈起上个世纪(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也很难达成一致意见;维特根斯坦,罗素,维也纳学派,以及蒯因等等都可以说对二十世纪哲学有关键性的影响,而这还只是在分析哲学的传统里来考虑,若加上大陆哲学,候选人还会更多。但是,说道近五百年来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则众人一致认为这非笛卡尔莫属。再往上推个一千年,也是如此。笛卡尔是继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之后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哲学家。笛卡尔的哲学开创了哲学史上认识论的转向,奠定了从十七世纪以来的现代哲学的基本走向。但笛卡尔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还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数学、物理学、生理学等学科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以说,笛卡尔对人类文明的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在其在世的时候已经被广泛讨论和激烈争辩,而在他身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左右着欧洲的思想界。因此,笛卡尔理论的历史价值是毋需置疑的。一个人要想彻底地理解现在,必须要明白自己的过去。笛卡尔的思想是人类精神旅途中必须经过的一站。在哲学上更是如此。每一个学哲学的学生都知道,不了解笛卡尔,我们无法充分理解笛卡尔之后的现代哲学。笛卡尔哲学重新定义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确定了哲学发展的基本框架。即便在当前,虽然哲学的种种流派之间有着多么严重的冲突,争论的基本框架仍然是笛卡尔哲学所提供的。例如,从存在主义(不论是海德格还是萨特)到罗蒂的新实用主义都试图开创一种新的哲学体系,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笛卡尔。他们的新哲学反叛的目标是笛卡尔开创的哲学传统,因而他们或多或少必须直接面对笛卡尔哲学。实际上,只有清楚地理解笛卡尔哲学,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反笛卡尔的新哲学。对于当前西方学界的主流哲学—分析哲学来说,笛卡尔的影响就更大了。即便在今天,笛卡尔的哲学仍然有着巨大的价值。这个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笛卡尔所关注的哲学问题仍然是当前分析哲学的核心问题。对于认识论是如此,对于形而上学是如此,对于心灵哲学、语言哲学、宗教哲学甚至科学哲学等也是如此。而且,笛卡尔提出的论证至今仍有活力,值得当前的哲学家认真对待。尽管笛卡尔的很多论证和结论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但当今的分析哲学家大多是把笛卡尔视为一个同代人来讨论问题。因此,笛卡尔哲学是我们学习哲学必须迈越的一道门槛。另一方面,笛卡尔的著作非常精练严谨。尤其是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录》,更是哲学史上的名篇。其写作的清晰优美,论证的严谨建构,结论的小心细致,即便在今天以清晰严谨著称的分析哲学的著作里也是少见的。因此,笛卡尔的著作提供了一个学习哲学最好的训练途径。哲学思维并不是天生的,就像数学系的学生要做好的练习题一样,哲学学生也要有好的方法来训练如何进行哲学论证。认真阅读笛卡尔的著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修练方法。在英美大学的哲学系里,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录》是哲学本科生的必读书目,而且要在不同的课上,在不同的层次上,读上好几遍。在这本书里,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下笛卡尔的哲学。这个介绍主要是以《第一哲学沉思录》为框架来展开的,因为这是笛卡尔最精心写作的著作,也是他最成熟的著作,是他的哲学的权威表述。而且,与该书同时出版的对《沉思录》的反驳以及笛卡尔的答辩使得我们对笛卡尔的思想能够有更精致细微的理解。但是为了对笛卡尔的哲学以及笛卡尔这个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对笛卡尔的早期教育和时代背景也作了简短介绍,而且对笛卡尔的生活和他在科学上的贡献也有针对地做一些简单介绍。这些方面,虽然与笛卡尔的哲学不能说有直接的关系,但它们的很多方面和笛卡尔的哲学紧密相关。如果我们对此不作交代,不仅丧失了一个了解笛卡尔之人和他的时代的契机,我们也无法完整地理解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在这些介绍中,我力求准确,尽量做到说有所本,论有所据。我的理想是让这本小书明了易读,同时准确可靠。若能有些想法引起学界的兴趣,则是意外之喜。受个人知识、能力和时间所限,书中错误是少不了的,在此欢迎大家不吝指正。虽然我不是专门做笛卡尔研究的,但多年以来对笛卡尔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而笛卡尔其人是我的哲学偶像,因此我会继续关注笛卡尔哲学的研究。对于笛卡尔的哲学思想,这本书的介绍偏重于笛卡尔的论证,而不是笛卡尔的结论。在这本书里,对《沉思录》里的一些关键论证我试图给出一个较为详细的分析。虽然很多论证很复杂,分析的过程也很烦琐,但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笛卡尔的哲学,才能充分体会笛卡尔的思路,也才能充分认识笛卡尔的天才。很多的论证仍然是当前学者研究的问题,不少学者对这些论证给出了很多新奇的深入的解释。我在这本书里的介绍也是建立在当前学者的研究成果之上的。即便如此,这本书不要求读者有任何的哲学基础(当然一定的哲学训练应该会带来更好的理解),只需要对哲学有一定的兴趣和对思考有一点点耐心。哲学问题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的。每个人每天都会面临很多哲学的问题,只是有些人会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有些人则对它们视而不见。这本小书力求自足,不要求读者熟悉笛卡尔的著作或思想。当然我希望有心的读者能够认真去读笛卡尔的原著,只有那样才可以真正地自己体会和领悟笛卡尔思想的精髓。所有的二手介绍都无法传达原著的全部精华,并且不可避免地受到译著者本身水平的限制。它们就像一张滤纸,不论有多精细,原著之中总有一些东西是抓不住的。而若与原著一起读,这本书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现在谈一下该书资料选择上的一些问题。我对拉丁语和法语都是一字不识,因此我对笛卡尔的了解全部来自于笛卡尔著作的英文翻译和英语学界的笛卡尔研究。因此,书中的所有翻译都是按照英文译本翻成汉语的。目前国内对笛卡尔的著作只有两个完整的译本。一个是庞景仁先生翻译的《第一哲学沉思集》,于198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另一个是王太庆先生译出的《谈谈方法》,于200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来我应该利用庞景仁先生的译本,并且在本书中给出中文译本的页数。但是有两个原因使我没有这么做。一是庞景仁先生的译本是从亚当和塔纳里编辑的《笛卡尔全集》第一版中译出的,而现在常用的亚当和塔纳里版本是于六十年代开始出版的第二版。这个原因不是主要的,因为这两版之间的差别主要是编排上的,内容相差不是很大。但是庞先生的译本是从法文第一版(亚当和塔纳里第九卷的第一部分)译出的,但当前公认的权威版本是拉丁文版的《沉思录》(亚当和塔纳里的第七卷),结果这不仅造成了在引文上的麻烦,还可能有内容上的区别。由于我不能读法文,因此不知道到底在具体的地方差别有多大,因此我决定以英文译本为主,而用亚当和塔纳里的《笛卡尔全集》作为引用的出处。这也是当前英语界笛卡尔研究的惯例,不论是翻译还是研究文章大家一般都会给出在亚当和塔纳里《笛卡尔全集》的出处(这也使得我引用亚当和塔纳里的全集成为可能),同时给出所用的英译本的出处。但在这本书里似乎没有必要给出英译本的出处,因此为了方便我将其略去。目前的《沉思录》英文译本有数个,我除了参考了Cottingham,Stoothoff和Murdoch编辑的三卷本(当前的权威英译本)之外,还利用了Ariew 2000年较新的译本。在有问题的地方,再参考Haldane的早期译本。对笛卡尔其他著作的翻译也是类似的情况。在我的翻译之中,很多地方我参考了庞景仁先生和王太庆先生的译法。在可能的情况下,我尽量采用两位先生的译文,尤其是采用相同的人名和术语的翻译。但是,除了在我清楚说明直接引用的地方之外,在很多地方为了更好地传达原意,我的译文有些变化。当然,任何翻译上的错误由我自己来承担。最后,我想把这本小书献给我的母亲。在我母亲去世的时候,我仍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家里人为了不打扰我的学习,没有将母亲病危的情况告诉我。我是在母亲过世三天之后才得到消息的,是在三个月之后才回到家乡的。母亲对我一生关怀挂念,但未能看到我博士毕业,也未能看到我有了自己的孩子,而我自己也未能在母亲临终之前陪伴,实在是人生之大憾。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对我的默默支持和对我写作过程的极大耐心;还要感谢我的儿子,他的欢乐时时刻刻感染并教育着我:在这个世界上并不需要太多东西就可以拥有真正的快乐。感谢丁子江教授:是他的邀请和鼓励使这本书成为可能。

媒体关注与评论

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笛卡尔《墓志铭》铭文

内容概要

  孙卫民,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哲学博士,美国加州州立北岭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哲学教授

书籍目录


引子 三个梦
第一章 笛卡尔的早期教育和时代背景
拉夫赖的教育
经院哲学
机械哲学
第二章 笛卡尔的新方法
指导心灵的法则
笛卡尔的归纳方法?
《谈谈方法》中的方法论
第三章 最彻底的怀疑
最彻底的怀疑
怀疑方法论的历史影响
插曲:前后矛盾的笛卡尔?——梦之论证的深层分析
第四章 我思故我在
“我”是个什么东西呢?
对于一块蜡的认识
插曲:笛卡尔论证的独创性?
第五章 上帝的存在
笛卡尔的认识论
上帝存在的证明
笛卡尔的恶性循环论证?
插曲:上帝的观念从何而来?
第六章 真理与谬误
谬误是如何可能的?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来自于感觉的认识
第七章 心身二元论
心身二元论的论证
卡特鲁斯的反驳
阿尔诺的反驳
插曲:当代心灵哲学的回声?
第八章 心身之统一
心身问题
心身的共同体
对笛卡尔理论的反驳
插曲:伊丽莎白的问题
第九章 笛卡尔的科学贡献
数学
物理学
生理学
第十章 生活中的笛卡尔
笛卡尔的女儿
公主和哲学家
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
尾声
附录1 《沉思录》的出版过程
附录2 笛卡尔年谱
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东西方思想家评传系列•笛卡尔:近代哲学之父》由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笛卡尔:近代哲学之父》以“沉思录”为线索,系统介绍笛卡尔对科学和哲学的贡献,并穿差介绍笛卡尔的个人生活。此外,《笛卡尔:近代哲学之父》也向读者介绍了当前笛卡尔思想研究状况,以及作者自己对笛卡尔思想的见解与心得。书中附有笛卡尔生平与著作年表和多幅与笛卡尔有关的照片。

图书封面


 笛卡尔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这本书很好的描述了笛卡尔,把西方哲学讲的很精辟,有很高的思想性,是十分值得读的
  •     非常喜欢这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     图书策划营销失败案例。换一个正经学术出版社,做一个用心的封面设计,稍微包装一下作者的海外学人身份,绝不至沦落至此。可即便如此,这本书的水准也是难以掩盖的。的确算得上是国内最优秀的笛卡尔哲学普及读本。
  •     秒杀一切入门。当然包括陆师所读的刘自觉写的传记。
  •     卧槽!我想给十星!!!我怎么觉得学术界很多这样的人呢:东西非常好,极端好,但是牛逼出版社不愿意出,最后找了一个不太出名的出版社,用了一个不太吸引人的书名出了,然后埋没了!有多少?我觉得肯定很多很多。论文就是这样,普刊有意思的文章很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