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演变与变异》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西書局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47505212
作者:潘悟云,午安其,吴福祥
页数:42.00元页

《语言的演变与变异》的笔记-第51页 - 声调起因与发声

2.2 声调起源:音理的探索
①松紧元音说
在声调已经根深蒂固的语言中,发声态区别都处理为声调区别。因此分域四度制里采用声域区别而不用松紧元音对立来处理。
②前后辅音说
“天才想法”:声母清浊定高低,清高而浊低,这是阴阳分调的来源。韵尾定升降,开音尾平调,喉塞尾-ʔ 导致声调,喉擦尾-h(<-s)引致降调。这是平上去入声的来源。
三、声调起因于发声态
朱晓农把早期上声重建为假声。
音高差异伴随发声态出现。
音高差异的模式化。(嘎裂中凹调<?>)
音高差异的显化。
音高模式的音法化。
四、语音格局及语言类型
1. 语音学概念的重组:根据喉头发声特点,有以下标准:
声域、听感、发声态、次声态。
2. 官话和客家话为纯声调型。
五、四声的发明
重建古四声,早起四声听感从文献得到描述性的依据。入声从古到今,凡有塞音韵尾,基本上是个短调(粤语里变化中的入声例外<?>),清高而浊低。悉昙中某些方言中的去声为升调。<!>
沈约于江左发明四声,实为“发明”而非“发现”,因声调须经概念化、范畴化方为声调。
长短区别在第2类语言中是要处理为声调类的。广东话两个低元音a-ɐ也是如此,他们是否有长短区别,是概念问题,理论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客观”“事实”问题。
并列词中十有八九符合平上去入的顺序,原因在于降调后置的语音因素。
六、汉语声调和民族语升调
认为壮侗苗语声调并非受汉语影响而后起(历来通行观点),而是先于汉语并影响汉语使之音法化。——仅猜想无论证。


 语言的演变与变异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