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传

出版日期:2015-9-15
ISBN:9787508654455
作者:波特·埃里斯曼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波特•埃里斯曼
阿里巴巴最早加入的美国员工之一,曾任阿里巴巴国际及阿里巴巴集团的副总裁,主要负责公司的国际网络运营、国际营销及公司合作等事务。跟随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见证并参与了阿里巴巴从创业小团队到阿里国际在香港上市的全过程。离开阿里巴巴集团之后他启动了记录片《扬子江大鳄》的制作,他亲自担任该片的编剧和导演,该纪录片记录了阿里巴巴及其创始人马云的崛起。他是一位新兴市场的电子商务专阿里巴巴,他曾为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电子商务公司做咨询服务。他的人生经历极其丰富,他还有过做过老师的经历,曾就职于奥美公司,还担任过CCTV的主持人。他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启发和鼓舞更多的中国和世界的读者。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
写在前面
前言
第一章
为什么是马云?
第二章
从大繁荣到大萧条
第三章
东方智慧+西方理念
第四章
走进阿里巴巴
第五章
只有3名听众的演讲
第六章
阿里巴巴的飞毯也会下坠
第七章
如果连马云都失去了信心
第八章
做最后站着的人
第九章
因SARS隔离的日子
第十章
与eBay PK
第十一章
与谷歌双子会面
第十二章
做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
第十三章
eBay未曾预料到的棋局
第十四章
剧情反转:收购雅虎中国
第十五章
轰动世界的交易
第十六章
和百度的搜索引擎之战
第十七章
免费是不是商业模式?
第十八章
阿里狂潮:在香港上市
第十九章
别了,阿里巴巴
第二十章
寒冬来袭:如何应对丑闻?
第二十一章
今天很难,明天更难,后天会很美好
第二十二章
阿里巴巴:对创新最好的诠释
第二十三章
在阿里巴巴学到的40堂课

作者简介

你只知道阿里巴巴故事的中国部分,而这本书会完整呈现故事的全部。
波特•埃里斯曼是阿里巴巴创业时期为数不多的外国高管。他于2000~2008年在阿里巴巴担任副总裁,这本书记录了他在阿里巴巴8年的时间里的创业故事、商业经验以及在阿里巴巴和马云、蔡崇信、关明生等阿里巴巴早期团队并肩奋战的故事。
在波特眼中,阿里巴巴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是可以复制的,阿里巴巴曾经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我们也可以绕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他希望通过这本书启发更多的创业者、企业家、团队领导以及每一位走在路上的人。
马云在不同场合的演讲激励了无数的人,阿里巴巴的成功也为企业竞相学习。而这本书从一个内部外国高管的视角来讲述阿里巴巴以及马云的故事,角度新颖,观点独特甚至犀利。你可以从很多小故事或者细节上看到那些无畏的创业者们熠熠生辉的品格和企业家精神,也能读到一家从单元楼里走出的中国商业巨擘背后的心酸和坎坷。作者还将在阿里巴巴习得的全部经验和体会,浓缩成了40条商业秘籍。这本书为大家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马云,一个真实的阿里巴巴。


 阿里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4条)

  •     也许是因为外国不教议论文写作的缘故,歪果仁写的书读起来就是顺溜。在我看来,所谓的商业分析大多数有一种矫情的成分在其中,或者说“强行装逼”。把商业竞争说的高大上、阴谋黑,其实所采用的手段无非那么几种,不如把分析写成故事,只要叙述清晰,不傻的读者肯定能看懂并学会其中的套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是因为父母每天念叨得多孩子被洗了脑,而是因为亲身示范就在眼前,观察、模仿都很方便,复制便也不难了。说到复制,阿里巴巴的产生也是一定程度的复制。任何落后地区取得的进步,都需要通过一定地复制才能取得,不然就是闭门造车,傻不愣登地乱做。只不过不能完全照搬,要根据受众(顾客)对复制品进行修改、打磨。就好像企鹅学了很多东西,抄了很多东西,有些没有特色的死了,自己用心做的东西最终活了下来,被大多数人接受、喜欢。阿里巴巴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先驱,引领了“复制”的风潮,也成为了“自主创新”的典范。本书说的几个故事都是非常有趣的,暴发户时期雇佣国际金领带来的隐患、入驻硅谷带来的危机、和ebay打口水战、被奇虎打口水战、马云在雅虎中国上的失误、和惠特曼、硅谷双子的碰撞,很多商业报道里看不到的内幕故事,让马云和阿里巴巴团队的形象变得立体、丰满。看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光环背后的马云也有失误,也有挫败,他并不是生来就强大得像神一样,而是随着经历的丰富不断地成长了。马云的光环是阿里巴巴管理层一起打造的,但我们的崇拜只是单纯地聚焦在他一个人身上。本书提到了将价值观植入阿里巴巴骨髓的关明生,提到了无处不在、至关重要的蔡崇信,也提到了一步一个脚印爬上高位的陆兆禧,就是想让所有人知道,阿里是马云的阿里,但阿里也不只马云一人。希望10年后还会有人写一本这样的书来告诉我们,后87年阿里巴巴最真实的样子。
  •     一阿里巴巴前副总裁波特·埃里斯曼的《阿里传:这是阿里巴巴的世界》被称为“这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商战回忆录……更是一部关于企业管理、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案例分析式教科书”(-2)。这样的评价可能高估了本书,实际上这只是一位经理人关于一家企业成长史的个人记录。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在其著作《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中厘清了构成创造力系统的三要素:创造力来自构成系统的三个要素之间的互动。这三个要素分别是:·包含符号规则的文化(领域)·给某个领域带来创新的个人·该领域中被认可、能证实创新的专家在《阿里传》中,创新的主角是“给某个领域带来创新的个人(企业)”——阿里巴巴,领域(电子商务领域)与专家(消费者)都变成了配角。————(出租车司机)又问:“你知道为什么马云今天能如此成功吗?”呃,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想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但我还是任由他说了下去。“是因为他很幸运,他拥有天时地利的条件。”因为亲眼见证了马云和他的团队为建设阿里巴巴所付出的种种艰辛,我压抑住了内心想辩解的冲动。我想,如果创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仅仅需要天时地利的话,那么当互联网进入中国后,为什么其他13亿中国人没能发现并抓住同样的机会呢?并且如果这位司机和马云是同班同学,为什么他没能占据天时地利的条件呢?我保持了沉默,因为我没有必要和他辩论。没错,马云是拥有天时地利的条件,但理论上,应该有上百万个比马云更有优势的人来发展电子商务,而不是一个经历了两次高考失败的杭州英语老师。————正如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的研究所指出的:“个人对创造力的贡献很微薄,但是它经常被高估。”如果没有电子商务这一领域的形成,没有之前亚马逊等诸多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没有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出现和和它所带来的商业革命都无从谈起。不过,另一种常见的逻辑也同样荒谬:即认为只要某个领域发展到了某阶段,就必然出现某种现象,即使没有马云,也会有张云赵云。但事实并非如此,创造力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如果没有马云,中国也许就不会诞生阿里巴巴这样卓越的电子商务企业;如果没有阿里巴巴,我们的生活中也许就不会有淘宝、天猫和支付宝。个人的创造力时而被高估,时而被低估。如果我们认为某些事物只是必然出现(如淘宝、支付宝)的现象,人就只是被当成了毫无个性的生产力。这是对个人创造力、对企业家精神的蔑视和无知。二也许因为《阿里传》的作者波特是一位职业经理人,而不是一位经济学家或者财经作家,所以《阿里传》远远没有我期待的厚重与广阔。写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启发创业者,向读者还原阿里巴巴如何凭借一套简单的价值观和原则取得了成功。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希望创业者和追逐自己梦想的人能从阿里巴巴的成功和错误中有所收获。尽管不是一本“心灵鸡汤”,波特的《阿里传》依然是一本充斥着“成功”、“梦想”这些词汇的著作。这是本书让我遗憾的地方,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如何理解“成功”、“梦想”对于一个个具体的企业和从业者的重要性?索维尔在《知识分子与社会》中强调“如果任意两种东西有丝毫价值,那么一种东西不可能绝对性的比另一种东西更有价值。”“心灵鸡汤”是否一定低于“学术研究”?经济学著作与企业史研究是否一定高于职业经理人的回忆录?也许这里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波特强调成功与梦想,这源于他个人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这种真真切切的经验,并不能因为像(是)“心理鸡汤”而被轻蔑。正如波特最初加入阿里巴巴是为了自己成为百万富翁的梦想,这个梦想也许没有阿里巴巴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听起来那么鼓舞人心,但阿里巴巴的“伟大使命”,很多时候正是由这样一个个梦想成为百万富翁的人来实现的。成功作为一种价值并不高于其他价值,但其他价值也并不绝对的高于成功。波特在书末总结的《在阿里巴巴学到的四十堂课》充满了庸俗的废话,但废话中也偶有真知灼见:————【与其做第一,不如做最好】创业者想到一个好点子,却发现“已经有人在做了”,这时候创业者往往会选择退缩。实际上,第一个做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与其做第一,不如做最好。在中国,最早做电子商务的是eBay,eBay的管理层也认为先发优势会让他们获得最终的胜利。然而,淘宝网凭借更好的产品,笑到了最后。【不要小看 “技术盲”】一个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英语老师,却能够创立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这让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是考虑到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都是工程师出身。在我 2008年 离开阿里巴巴的时候,马云还只会用电脑发邮件和浏览网页。马云常说:“阿里巴巴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我不懂技术。”————三淘宝战胜了eBay,后者曾在与淘宝的商战中宣称“免费不是一种商业模式”。这句话在今天看来已经像一个笑话。但是失败者的观点并不一定就是谬误,有时反而发人深省。如果这句话被创业者们足够的重视,中国互联网泡沫也许就不会那么严重。“免费不是一种商业模式”,这句话固然可能会束缚人们的商业思维,但是它有什么错呢?免费的商业模式只存在于某些领域的某些服务或某些时间段。谷歌的搜索服务固然是免费,但谷歌也要通过各种产品和服务来赚钱。如果一味的免费,不重视盈利,又有哪种商业模式可以持久呢?四马云说:“我看到很多美国公司把职业经理人派往中国。这些经理人取悦的是自己在美国的老板,而不是来自中国的顾客。”这句话被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思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采访时引用,他认为这是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处境艰难的原因。成功学的思维模式特别重视甚至迷信成功者的经验,就像波特《在阿里巴巴学到的四十堂课》中的大多数内容都只是马云的语录。傅国涌研究历史时反复强调:“不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其实,研究经济问题时也是如此,马云的观察也许是真知灼见,但也只是复杂问题的完整答案的N分之一。五“从现在开始,在中国,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马云大声宣布说。“六个月内,雅虎中国会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军者。否则,游戏结束。”今天再看马云在2005年说的这段话,也像是在看一个笑话。可是如果马云当初不是那么急功近利,像对待阿里巴巴一样长期的坚持下去,“雅虎中国”会不会也成为“淘宝”、“支付宝”一样让人骄傲的存在?波特认为马云和周鸿祎曾经的争论是“私人恩怨”。但这是否只是私人恩怨,背后是否也涉及了两位企业家所秉持的不同的价值观?雅虎中国消失了,360浏览器还在。是否就说明360浏览器真的是一个比雅虎中国更优秀的搜索引擎?这样的问题在成功学的逻辑中很难找到答案。成功学最严重的缺陷,正在于误以为成功作为一种价值高于其他价值。不过,虽然《阿里传》有浓厚的成功学味道,但波特并不是一个只计成败没有价值观的人:“……阿里巴巴现在运营着一个综合性门户网站,需要遵循中国的隐私和审查方面的法律。作为一名美国公民,我比我的中国同事多一项特权,我可以选择是否在中国的框架内行事。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在华盛顿特区教授领导力课程,我向高中生传播民主理念,鼓励他们学习美国的民主程序。现在我在阿里巴巴工作,是不是背叛了我以前极力推崇的价值观呢?但是,这个问题并没有困扰我多久,因为我能看到互联网每天给中国带来的好处。与1994年我在北京求学的时候相比,现在的中国已经变得相当开放了。诚然,中国现在采取的不是西方式的代议民主,但是每天中国人都变得更自由。我认为,总有一天,互联网会发挥神奇的魔力,促使中国达到前所未有的开放程度。而且,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普及,也意味着不能随意切断互联网。如果说要审查博客和新闻媒体内容,民众最多是心里发点牢骚。但是如果切断了数百万商户赖以生存的互联网,民众一定会用行动去表达抗议。”六在《阿里传》中,在马云的演讲中,和“成功”、“梦想”一样被反复强调的“中国国情”:“有很多商业理论已经很好的解释了中国式管理和中国公司为什么能更懂中文网站客户需求。没有一家美国公司在中国能取得领先地位。这与产品本土化与市场营销的速度有关……”“阿里巴巴对电子商务最大的贡献就是发展出了适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模式。”“中国国情”被如此重视,也许源于这家企业宝贵的经验。但阿里巴巴的成功与它的“中国特色”有多大关系?企业身上的“中国特色”是否是它长期发展的重要优势?“最重要的关系是和顾客之间的关系”、“顾客第一”这些理念,以及阿里的产品,更多的来自西方世界的技术与理念,还是中国特色?这都有待思考。波特在书中判断说:“如果过去的二十年电子商务的主角是西方,未来的二十年电子商务的主角则是在东方。”“虽然中国经济中的一些行业是由模仿者主导的,但是我发现我的中国同事和同行在很多方面比硅谷的同行更具有创新精神”。波特的这些判断和阿里的成功既提醒我们不要被“中国人只擅长山寨,不擅长创新。”的陈词滥调所限制,(这种自我预言可能构成了国人进行创新的一种心理障碍。)就像当初的互联网企业不应该被“免费不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固有思维所限制。妄自菲薄、自我设限的人注定难以创新。但是波特的乐观同样需要我们去审慎的怀疑和思考,需要被未来的漫漫时光所考验。《阿里传》的写作风格有点像我们的朋友圈。“成功”、“梦想”、“创业”、“创新”、“颠覆”这些词汇充斥于我们的朋友圈中,但我们是否真的和马云、波特们一样也身体力行的走在创新的道路上,市场会严格检验每一家企业,时光也会用同样严格的方式检验我们每一个人。时光会戳穿所有的泡沫,湮灭所有的扯淡,只有极少数的创意以及与之相伴的孜孜不倦的实践,才有微乎其微的机会被这个世界接受,成为世界新的一部分。“新模因的竞争非常激烈,只有极少数新模因会被注意到、被挑选出来并被记载到文化中。幸运像一只大手,它决定着谁的创造力能够被载入史册。”(-3)注:1.《阿里传:这是阿里巴巴的世界》/ 波特·埃里斯曼 著 / 中信出版社2015年出版.2.许良杰先生语,见《阿里传》封底。3.《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 著 / 湛庐文化2014年出版.
  •     这本书的三星都给作者身份和他所记录的一些商战干货。扣除的两星,给文中的公关气,和连公关气都没包裹好的骄傲自满,看不起对手。我不知道是不是商战时,竞争公司看待彼此都是用比较人性恶的眼光。这本书里,波特在写到谷歌,特别是eBay时候,快到打仗后期,那种“宜将胜勇追穷寇”的傲娇劲儿,讽刺对方的样子,是让人有点读不下去。但似乎这也是常见业态了,今年双十一,这厢才闹完京东和阿里的官司,另一厢,针对天猫推出的正品险,京东就做出了“卖正品险,装逼”和“正品险,为假货而生”这样的海报。当然,名声最差的基本上360要夺魁无虞。这本外国人写的阿里传里,林林总总倒是写明白了些周鸿祎的前史:2003年,雅虎收购了一家名叫3721的搜索引擎,是周鸿祎率领的,用户增长主要靠杀毒软件,一旦下载,就会自动安装3721为默认搜索引擎。用户难以察觉,且很难卸载。很快变为中国第二大搜索引擎,并且让周鸿祎担任雅虎中国的总裁。雅虎和阿里合并后,马云第一次与高管见面,周鸿祎没有出席。雅虎总部的公关说,雅虎和中国团队沟通恶化,周已经不招聘会讲英语的经理了。第二次见面,马云请周上台,周跟台下说,我很快会离开创业,希望你们加入。而后开发的360安全卫士有个隐藏功能,把雅虎中国的服务认定为恶意软件,禁止用户通过电脑使用雅虎中国的服务。再以后,马云似乎越来越针对周鸿祎个人,用全部精力去和周抗争,打官司,最终奇虎赔付3万元人民币。这个印象之后,还有一个针对这本书所提事件的疑问:在与雅虎的合并当中,双方措辞经过了激辩,最终挑了一个都能向国内投资者说是自己吞并了对方的说法。但是,这放在阿里这边,难道不是完全矛盾的吗?原文:“雅虎向阿里投入10亿,外加雅虎中国的运营权……雅虎将获得阿里40%的股份。——马云说,阿里巴巴买下了雅虎中国”这难道不是赤果果是雅虎花钱买了阿里?马云曾经说要把雅虎中国做到中国领军者,这也如今也是明晃晃打脸了,它们合并之后没多久,雅虎就基本上从中国用户心中淡出了。实际上当时的雅虎邮箱还很好用的,至今我很多账号都仍然是雅虎那个邮箱,但只记得莫名就通知要不能用了,换成“阿里云.com"。到现在想起这个还有些不爽。不过,马云的远见卓识确实是让人佩服的。比如,2003年,就说过“有一天,支付宝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马云的格局、眼界和商业直觉确实让人佩服。
  •     另一颗星留给未来
  •     在地铁上看的,竟然热泪盈眶了几次。除了一家企业起步的艰辛和乐观,还有关于责任和梦想。
  •     读了一半,发现有我们公司的影子。大概互联网的创业公司大都类似。中国与国外要走的路不一样,如同阿里打败了ebay;阿里从B2B走到了零售,而我司如何从B2B走到零售?
  •     写给西方人看的,带着PR感的传记书。阿里巴巴发展前期的几次商战有粗略提到,但感觉作者仍然是决策层外部,整体经历依然很泛化。读起来很流畅。
  •     从多个视角讲述阿里的发展。也明白为何美团如此像阿里,阿干身上的阿里系影子很重
  •     不是一本客观、详实、全面、丰富的传记,却是一本充满人文情怀的职场历程记录。 作者作为阿里巴巴全球公关总监在阿里巴巴工作了七八年,见证了一家初创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在一个牛光闪闪的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老板带领下,一群草根逆袭成功的励志故事。故事中。有光荣与梦想,有风险与危机,有公司发展起起落落的悲欢离合。马云他不是一个神,他只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敢于做梦不畏失败的领袖。遭遇困境时他们迎难而上,节节胜利时保持冷静和理智。关于敢于试错却不得不纠错裁员撤离硅谷,作者对马云的态度描述读之令人动容。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创业故事,一个由起初名不见经传到挑战大佬并取而代之的生动故事。虽然资料不是特别详实和全面,但是基本把作者经历过的一些大事件给记录下来了。尤其关于与eBay争斗的故事,充满了智慧。
  •     阿里的马云,马云的阿里。
  •     如果不是阿里的广为人知,这本书便更像一本小说。不知道是作者未能成功表达出一个更深刻的阿里,还是我太浅薄,不能看透作者想表达的这故事情节下的深刻。“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跑的像兔子一样快,但要像乌龟一样有耐心。”对这句话印象最深,一是因为目前的公司从头到脚弥漫着阿里的气息,二是因为入职这段时间来,对东家“跑的快”深有感触,却对‘有耐心“这点毫无察觉。
  •     对于了解阿里和马云还是很有帮助的,值得一看
  •     外国人的在中国创业视觉,最后根据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总结成学习到的四十堂课,记一句马云一句话,里面重复很多遍,今天很难,明天更难,后天会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没能看到后天的日出。
  •     挺好看,帮助梳理了下前期时间轴。营销很重要但不是特高层也很被动,08年后应该更精彩,想看高层互斗。一个参与者但不是顶级主要的角色
  •     成王败寇
  •     读过比较多的企业传记类的书,但是这一本的写作方式很独特,并不是完全的流水账,而是从一个一个有故事的时间出发。作者从一个参与者又是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阿里,我觉得更有新意,学到了很多
  •     以一个老外的视角诠释了阿里巴巴创业之初的一些故事,没有什么太过虚伪的东西,蛮有意思的,最后的总结点也非常好,值得学习!
  •     花了四五个小时就读完了,对阿里不太了解的人应该会很有兴趣读,尤其以外国高管的视角看阿里的发展,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借鉴,但作者并没有深入探讨。对混乱的组织架构进行规范化,我很想学习,但是一笔带过了。但作为一本企业史,让人有兴趣一口气读完,已经很不错了!
  •     内容很少
  •     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一本没什么水分,也没什么煽情,当事人压缩了个人主观感受内容,叙述比较克制而冷静。内容像一本会议纪要,书写了从创业阶段到成为独角兽的每个重大历史时刻,强调了阿里,弱化了马云的个人份量,这是尤其值得称道的地方。
  •     有帮助
  •     没找到电子书,只读了100页。
  •     不是特别详细,一个内部人士的粗略观察,但是选取了一些比较真实的细节和切入视角!
  •     推荐阅读
  •     作者是阿里巴巴早期的员工,以纪录片叙事的模式描述了一群平凡的人怎么打造出一个国际化的互联网公司。在中国互联网黄金年代中,一群人,一群公司以及各种生命力的野蛮生长。致敬阿里,致敬这个时代。
  •     应该说是一个外籍高管在阿里工作八年故事及他所见证阿里的成长壮大。
  •     值得一读,一开始想通过本书了解对于阿里是怎么运作的,然而发现并没有,很像作者在阿里2000年到2008年的工作记录,和一些阿里大方向上变化的简单记录。 让对阿里好奇的我感到不够味的一本书。
  •     一个外籍高管眼中的阿里巴巴成长史。比较打破之前印象的是阿里至少是十年前的阿里,不是那么重视技术。
  •     阅读于2015年11月
  •     前半本很精彩。亲身经历的细节。后半本就很凑合了
  •     不一样的角度描述
  •     忠实、细致的记录了阿里的成长历程,虽然大部分历史都知道,但是还原细节之后还是蛮惊心动魄的!
  •     内容虽然简短,却也从公关的侧面显示了阿里巴巴的起伏历程。相比于刚刚读过的吴晓波的腾讯传,从企业传记写作的角度,这一本好太多,更加自然真实,腾讯传多了太多总结式的论断和公关式的话语。
  •     读得很快,比预计的快了很多。作者因为从事公关与营销工作,一些深层的决策和业务的转型并没有从战略上就参与,更多是战术层面的观察。而已经深谙中国道家与中庸之道的作者,在缺点与争斗中,大多选择一笔带过。我们看到了分歧,却不足以刻骨铭心。如果让我评价,我只能说,这书记录了阿里一段简要的历史,却不足以称之为传记。
  •     一个老外在阿里的8年岁月,基本是流水账,有价值的内容几乎没有。网上找几篇文章就能了解阿里的主要历程,这书没必要买
  •     读完之后,感觉从阿里创办到上市,真的每一天都苟延残喘,写的逻辑很好,可能不是太耐读。很好奇他的股份是怎么处理的。
  •     外国高管在阿里的8年,不过书很短,更多的从阿里巴巴国际的角度去写,看完后对作者拍的纪录片《扬子江大鳄》比较感兴趣 :)
  •     基本清晰阿里发展的一条主线。
  •     书名应该叫《从前有个外籍高管离开了马云,然后阿里巴巴上市了》,叫《阿里传》有点儿过分了。对比《腾讯传》可见一个好作者有多重要。 这样评价太主观,不喜随便喷。不过作为非常想听阿里故事的后辈,希望阿里官方能出更好的内容。❤️
  •     易读. 了解阿里巴巴的发展.
  •     互联网改变世界,要更新自己的思想。
  •     每一章节都泛泛而谈,也说到核心内容。太失望了
  •     辉煌的曾经都是普通⋯
  •     阿里商业帝国的兴起。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梦想色彩挺浓的
  •     这本书的最后几页才算是真正的精华。
  •     雅虎搜索陷入困境,作者送了几本Google之类商业书籍给马云,马云谢绝,这段印象颇深
  •     不够全面,不过挺好看的
  •     简单直接干货少
  •     外国人骗钱花样太多了。
  •     商战。 “eBay或许是大海里的一只鲨鱼,但我是一只长江里的扬子鳄。如果我们与eBay在海洋里开战,我们会输。但如果在江里斗,我们一定会赢。”
  •     相当顺溜的一本书 虽然没有我期待的那么精彩 有些地方还是挺有趣的 关明生这样的新鲜血液注入后 为公司立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让公司在之后成长过程中不偏离轨道 甚至至今都在传阿里精神;SARS期间依旧坚持冲到前线,被隔离后还保持运转;比梦想还要远的目标;注重结果;熬过明天;不纠结错误;不是第一个做的人,也能去做到最好;尊重前人的工作成果
  •     可能由于作者是做国际公关营销的,前二十一章虽然纪实但是空洞,想看干货的(相对来说)就从二十二章看起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