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邪惡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13-8-10
ISBN:9789862940570
作者: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页数:352页

内容概要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年出生於德國漢諾威,曾就讀於馬堡(Marburg)與弗萊堡(Freiburg)大學,後轉至海德堡大學哲學家亞斯培(Karl Jaspers)的門下,取得哲學博士學位。1933年納粹政府掌權後,鄂蘭流亡到法國,1941年到了美國,並於十年後成為美國公民。
她曾任尤太關係研討會的研究主任、蕭肯出版社(Schocken Books)的主編、紐約尤太文化重建委員會的執行長,也曾至數間大學院校擔任客座教授,包含加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後來擔任社會研究新學院的教授。1952年,鄂蘭獲得古根海姆研究獎(Guggenheim Fellowship),1954年並獲全國藝術與文學院文學獎的殊榮。
漢娜.鄂蘭著作包含《極權主義的起源》、《共和危機》、《黑暗時代的人們》、《在過去和未來之間》等。於1975年12月去世。
譯者簡介
施奕如
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曾任職翻譯公司、證券機構、報社。譯有《大家的經濟學—給年輕人的入門經濟學課程》、《竊盜城》等書。

书籍目录

導讀  雷敦龢
第一章 正義的殿堂
第二章 被告
第三章 尤太問題的專家
第四章 第一個解決方案 —強制驅離—
第五章 第二個解決方案 —集中營—
第六章 最終解決方案 —屠殺—
第七章 萬湖會議 —本丟.彼拉多—
第八章 守法公民的職責
第九章 大德意志帝國的驅逐行動 —德國、奧地利和保護國—
第十章 西歐的驅逐行動 —義大利、比利時、荷蘭、丹麥—
第十一章 巴爾幹半島的驅逐行動 —南斯拉夫、保加利亞、希臘、羅馬尼亞—
第十二章 中歐的驅逐行動 —匈牙利、斯洛伐克—
第十三章 東陸屠殺中心
第十四章 證據和證人
第十五章 判決、上訴、行刑
結語
後記
參考書目
索引

作者简介

一本精彩至極,卻絕對令讀者坐立難安的第一手觀察報告!
邪惡…可以平凡無奇地展現在任何人身上!
理解尤太歷史、納粹德國,甚至正義與邪惡問題的經典作品。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十六年後的1961年4月11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法庭中,展開一場令全球矚目的納粹戰犯審判。審判的主角阿道夫.艾希曼(Otto Adolf Eichmann)是納粹德國在東部佔領區內「尤太問題」的執行者之一,雖然並非納粹政權的高層決策者,但在尤太人滅絕上仍扮演重要角色。
國際著名政治學者漢娜.鄂蘭全程參與此次的審判活動,透過現場的實際觀察,以及對歷史的大量分析,提出了「邪惡的平庸性」的概念。邪惡本身並非得如希特勒般狂暴,而是可以平凡無奇地展現在任何人身上,並且其發揮的作用絕對不亞於血腥屠夫。本書在1963年出版後,受到廣大注意,也引起許多反彈。但即使經過數十年後,這本書依然是理解尤太歷史、納粹德國,甚至正義與邪惡問題的經典作品。
本書特色
◎ 本書由東吳大學端木愷講座教授黃默老師審訂、東吳大學人權學程雷敦龢(Edmund Ryden SJ)老師專文導讀。
◎ 透過政治學者漢娜.鄂蘭的深入分析,顛覆一般對尤太人的既定概念,讓讀者重新思考近代尤太歷史、社會的最佳入門書。
◎ 對台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也更讓我們可以去思考,當一個國家機器假以「公」的名義進行非正義行為時,決策者、執行者、社會群體在公義、在道德、在責任上,該如何去面對。


 平凡的邪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精采
  •     OMG,我居然读完了一本标记为“在读”的书
  •     这是我读过的翻译最流畅的一本阿伦特!大概因为是审判报告,而不是晦涩的文选吧。P158.艾希曼在法庭上解释康德的定然律令。后几章:丹麦、保加利亚、波兰的尤太人遭遇之区别。P301.结语。任何事一旦开了先例,这件事就会长期潜藏在人类思维之中,此乃人事之品性。没有任何惩罚具有足够的威慑力量,可阻止犯罪的发生。P307.我们认为,没有人,也就是说,全人类中没有任何一个成员,愿意和你共同分享这个世界。这就是你必须被处死的理由,也是唯一的理由。这句话真是霸气到不行!
  •     和Stangneth一起读,问题是否能够澄清以及如何澄清,在于阅读者自己
  •     像我这种不关心政治,法律和战争的人也要推荐这本书。作者的能力以及这本书的写作过程及规范都值得钦佩。一件事再次发生的概率会大于第一次发生的概率,需警醒。
  •     “我只是在忠于职守”从来就不应成为艾希曼这类刽子手摆脱现实乃至历史审判的借口,正如阿伦特指出的,邪恶的平庸性才是最可怕、最无法言喻、又难以理解的恶。位于金字塔顶端发号施令的暴君们,双手从字面意义上从未“沾满鲜血”,当然也无法认同“离实际杀戮行为越远,需负的责任越大”的观点。遗憾的是,耶路撒冷的大审判远远未能为人类的这一污点永远划上句号。更多的暴君出现了,一些得到了审判,另一些则安然离世,甚至被供入神坛,活活地把当世之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     阿伦特写的不是一个艾希曼,而是整个欧洲在二战期间的道德沦落,读来既惊心,又动魄。台版翻译可称上乘。
  •     Bellevue读书会,目前推荐过的最好的书~
  •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艾希曼
  •     總覺得對於這本書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平庸性與邪惡的探討。在語言系統與政治,個人判斷與上位者判斷,道德的相對主義,以及納粹猶太復國主義等諸多議題都是一個好的探討文本。但是想必漢娜鄂蘭此書一出,必遭到雙方的抨擊,但是欽佩一個女子如此這般的勇氣。猶太民族活在永遠不會到來的彌撒亞的等待中,精打細算的過日子,想著到天堂與上帝研究律法什麼的,實在有點想不明白。
  •     不知道是书本身还是翻译的关系,实在很难读。本来的意思很简单,但总是在绕着说。探讨的是案件中的正义、国家行为和平庸人性中的恶,因为遵行就是支持。一个典型案例可以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但也并不因为其可能的普遍性而削减个人应承担的责任。 因为人既然有思考的能力,就不要被词语遮盖住事实,对现实的隔膜感本来就是很大的恶。
  •     The banality of evil。早前就接触过“平庸的邪恶”这个话题,所以不觉得书的主题有多么令人震惊吧。如果真当是坏到骨子里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啊,那些人只是少数,而真正可怕的是大多数的平凡的我们,却很可能都带有着邪恶的印记,某一天会彻底爆发~邪恶的平庸才最让人心寒让人畏惧吧。而这种平庸性又极少被人们认知到。只是服从,只是偶然,只是坏运气…是啊,多“无辜”呵!在集体的压力、语言规则、环境当中…一个人到底多大程度上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一个国家犯罪的时候,其民众是不是可以说,我在按照国家的法律行事而免除罪罚?我想汉娜想要提醒我们的是,大屠杀发生的时候,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哪怕是放弃反抗或者遭受苦难的,服从并不能成为犯罪的理由,而苦难的一方也不能完全逃脱质问。原来犹太人也参与屠杀犹太人。
  •     因《路西法效应》而开卷,但作者并无意在本书中探讨邪恶,而是“旨在呈现耶路撒冷法庭满足正义诉求的程度”。以下内容对个人有扫盲意义:1940年代欧洲各国在希特勒领导下对犹太人的迫害历史;纽伦堡审判与耶路撒冷审判;文明法庭对伸张正义的核心追求……
  •     2014开年读到的最精彩的一本书。还有很多观点、阐述,需要反复去理解,思索,消化。但是这个女人开掘出如此庞大,黑暗的一个深洞,值得无比致敬。的确完全是惊心动魄,令人坐立不安的阅读体验。马上想去找电影《汉娜鄂兰:真理无惧》这个电影来看。我们这里对汉娜的名字翻译多是汉娜.阿伦特。也想起《苏菲的抉择》这个电影,还想起《朗读者》。。。看书时一直听的曲子是乔邦维《圣达菲》。
  •     鄂蘭建議的宣判詞:『...因為政治不是兒戲,在政治中,服從就等於支持。正如你支持並執行屠殺命令,拒絕與尤太人以及其他民族共同分享這個世界一樣,我們認為,沒有人,也就是說,全人類中沒有任何一個成員,願意和你共同分享這個世界。這就是你必須被處死的理由,也是唯一的理由。』
  •     这有可能发生在很多国家,但不是每个国家都发生了 康德对于法律的起源的定义和德意志帝国当时对法律的蔑视与误读值得深思
  •     虽然有些地方深涩难懂,但是的确获益很多。“这类新的罪犯,是在他们几乎不可能知道或意识到自己正在做恶的情况下犯罪”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