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难忘

出版社:孙中山纪念馆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9627039624
作者:李金强
页数:200页

内容概要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士、新亚研究所硕士、澳洲国立大学博士,研究范围为福建及台湾史、中国近代革命史及 中国近代基督教史,现任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

作者简介

本书通过孙中山同时期师友的记述,以及通过探寻和辨析史料,重构孙中山在港生活及其革命活动的历程,进而探讨香港在清季革命中的角色,从而肯定香港与近代中国历史的密切联系。书中揭示孙中山的革命乃由于省港澳地域的中西文化交流蕴积,促成香港中英双语精英群体的诞生,并于清季国家危机中,起而倡导革命,改变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


 一生难忘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书是浸会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孙中山先生的研究专家,李金强先生写的,到现在为止我只见了他一次,是个开朗平和的先生。他自述他们这一批的历史学研究者,为了区别与港大和中大的历史学研究方向,在建设浸大历史系的初期,就将研究方向定位在当代中国的研究,当代中国,当然绕不开100年前的那场革命巨变。因为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所以系里的先生们都忙着奔向全国各地参加研讨活动,我们这些小朋友就自己看看这些历史书。看史书说的高尚点儿就是以史为鉴,说的通俗点儿,就是看前人的故事。但这本书并不简单的是故事书,它确实是研究成果,是研究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一个分支。书的副标题很明确的表明了这个身份:孙中山在香港的求学与革命。关键的因素有二:孙中山,香港。孙中山先生自1895年成立兴中会,1896年伦敦蒙难成为闻名世界的革命家,而后于1911辛亥革命之后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0年代被尊为国父,这个名字就永远印刻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了。这本书完全没有讨论的部分是1911之后的辉煌和失败,主要其实是借孙先生为主线,带出了那个大时代的香江姿态。看完之后几个感受:1,广交朋友,上至贵族官僚,下至三教九流,不论是基督教徒还是尊师重儒,有朋友才有未来,有朋友才有响应。其中,有钱的富二代有志青年很要紧,因为一旦他们得到了巨额遗产,他们就会给革命捐不少钱,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2,受到开放式的民主教育之后,再回到封闭的社会中去一定会有问题——有比较就有不满,年轻的国父在还没有成为美国领土的檀香山接受了小学中学的教育(虽然跟现在小朋友上学的年纪有很大差别),因为想法行为的西化,被父亲勒令回乡,回来之后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毁坏祠堂这种事情在那个年代有多严重我们可以想像,然后就被乡亲驱逐出乡里啦,真是人生的笑话,可是他那只是第一次,后面漫长的人生有更多的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归的悲哀。3,香港确实是成就他的地方,这里有西方的相对民主的制度和东方百姓的根基,孙先生自己也说在香港学医的五年是一生中最快乐的五年,有志趣相投的朋友,又有母体的文化和自己想要的相对的自由。其实他一开始也不是要学医,只是学医为入世之媒,白天学医实习,晚上还是看中国文史的,且那时候已经有些革命思想,做过一些类似恐怖分子做的事(制作炸弹之类的)。想着也是相当开心的时光。4,他一度有过改良派的意味和行为,但最终走上革命的道路不得不说是命运使然,也是性格决定。5, 作为革命的策划者领导者和资金募集者,他是不可缺少的。但革命的艰难程度也不是我们念一念革命二字而已。从第一次革命行动的流产到辛亥革命的阶段性胜利,一共是16年,不是16天或者16个月,是16年,一共十几次的起义,每一次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一次次的筹集资金武器,一次次的游说流亡,一次次看着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的十六年。当然,不是每一次革命都是他领导的,也不是每一次都在他的控制之下,无奈必然有,心痛,估计换作普通人,一次两次早都放弃了。但他一直坚持了十六年,而且这还没有到头,后面还有袁世凯,还有二次革命,还有北伐种种,作为他青年时代的纪录的文字,我已经认为这个人的内心是异常强大及坚毅了。6, 这本书的部分还谈不到宋家什么的,但是老师说出现的一个人物是孙先生真正的心中所爱,也是一生的革命伴侣,四姑陈粹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八卦一番。暂时我也想不到更多要写的了,希望能够用我粗浅的理解,对大家了解孙逸仙这个革命家起到一点小小的作用。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先总理建国方略里有那段历史的描述
  •     写的很细啊。不看真的已经忘记,都100年了。
  •        书是浸会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孙中山先生的研究专家,李金强先生写的,到现在为止我只见了他一次,是个开朗平和的先生。他自述他们这一批的历史学研究者,为了区别与港大和中大的历史学研究方向,在建设浸大历史系的初期,就将研究方向定位在当代中国的研究,当代中国,当然绕不开100年前的那场革命巨变。因为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所以系里的先生们都忙着奔向全国各地参加研讨活动,我们这些小朋友就自己看看这些历史书。
       看史书说的高尚点儿就是以史为鉴,说的通俗点儿,就是看前人的故事。但这本书并不简单的是故事书,它确实是研究成果,是研究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一个分支。书的副标题很明确的表明了这个身份:孙中山在香港的求学与革命。关键的因素有二:孙中山,香港。
       孙中山先生自1895年成立兴中会,1896年伦敦蒙难成为闻名世界的革命家,而后于1911辛亥革命之后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0年代被尊为国父,这个名字就永远印刻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了。这本书完全没有讨论的部分是1911之后的辉煌和失败,主要其实是借孙先生为主线,带出了那个大时代的香江姿态。
       看完之后几个感受:
      1,广交朋友,上至贵族官僚,下至三教九流,不论是基督教徒还是尊师重儒,有朋友才有未来,有朋友才有响应。其中,有钱的富二代有志青年很要紧,因为一旦他们得到了巨额遗产,他们就会给革命捐不少钱,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受到开放式的民主教育之后,再回到封闭的社会中去一定会有问题——有比较就有不满,年轻的国父在还没有成为美国领土的檀香山接受了小学中学的教育(虽然跟现在小朋友上学的年纪有很大差别),因为想法行为的西化,被父亲勒令回乡,回来之后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毁坏祠堂这种事情在那个年代有多严重我们可以想像,然后就被乡亲驱逐出乡里啦,真是人生的笑话,可是他那只是第一次,后面漫长的人生有更多的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归的悲哀。
      
      3,香港确实是成就他的地方,这里有西方的相对民主的制度和东方百姓的根基,孙先生自己也说在香港学医的五年是一生中最快乐的五年,有志趣相投的朋友,又有母体的文化和自己想要的相对的自由。其实他一开始也不是要学医,只是学医为入世之媒,白天学医实习,晚上还是看中国文史的,且那时候已经有些革命思想,做过一些类似恐怖分子做的事(制作炸弹之类的)。想着也是相当开心的时光。
      
      4,他一度有过改良派的意味和行为,但最终走上革命的道路不得不说是命运使然,也是性格决定。
      
      5, 作为革命的策划者领导者和资金募集者,他是不可缺少的。但革命的艰难程度也不是我们念一念革命二字而已。从第一次革命行动的流产到辛亥革命的阶段性胜利,一共是16年,不是16天或者16个月,是16年,一共十几次的起义,每一次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一次次的筹集资金武器,一次次的游说流亡,一次次看着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的十六年。当然,不是每一次革命都是他领导的,也不是每一次都在他的控制之下,无奈必然有,心痛,估计换作普通人,一次两次早都放弃了。但他一直坚持了十六年,而且这还没有到头,后面还有袁世凯,还有二次革命,还有北伐种种,作为他青年时代的纪录的文字,我已经认为这个人的内心是异常强大及坚毅了。
      
      6, 这本书的部分还谈不到宋家什么的,但是老师说出现的一个人物是孙先生真正的心中所爱,也是一生的革命伴侣,四姑陈粹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八卦一番。
      
       暂时我也想不到更多要写的了,希望能够用我粗浅的理解,对大家了解孙逸仙这个革命家起到一点小小的作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