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黑啤与百慕大洋葱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32768627
作者:[美] 约翰·契弗
页数:167页

内容概要

约翰•契弗(John Cheever,1912—1982),美国小说大师,尤以短篇小说著称,被誉为“郊区的契诃夫”、“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短篇小说作家”,而且除了短篇小说以外,其长篇小说创作同样成就斐然。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就在他逝世前六个星期,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授予契弗国家文学奖章,以表彰其一生的文学成就。

书籍目录

目录
编者按
序言
秋河
迟到的聚会
德国黑啤与百慕大洋葱
一个旅行推销员的自述
随谈
贝永
公主
脱衣舞女郎
他的年轻太太
萨拉托加
她的情郎
家宴
机会

作者简介

约翰•契弗(John Cheever,1912—1982),美国小说大师,尤以短篇小说著称,被誉为“郊区的契诃夫”、“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短篇小说作家”,而且除了短篇小说以外,其长篇小说创作同样成就斐然。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就在他逝世前六个星期,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授予契弗国家文学奖章,以表彰其一生的文学成就。
约翰•契弗这从未结集的十三个短篇小说大多发表于一九三○年代,属于作家的早期作品,呈现出来的面貌跟后期我们熟悉的那个风格化的契弗,那个“(美国)郊区的契诃夫”有很大的反差,每篇小说又都带有短篇小说大师的天才印记,与后期约翰•契弗相比更加尖锐、风格更加多变,将我们带入一个罢工工人、落魄潦倒者、绝望的赌徒和“希望总是姗姗来迟”的世界。这十三个短篇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中深藏不露的秘密”、“一个货真价实的文学宝藏”。


 德国黑啤与百慕大洋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黄夏/文《德国黑啤与百慕大洋葱》是美国作家约翰•契弗(1912~1982)早年发表但生前从未结集的短篇小说选,直至1994年才正式出版。在该书附录的评论家乔治•W•亨特所撰的序言中,我们看到契弗对这些早期创作的评价并不是很高,这也可以解释他为何一直不曾将它们结集出版。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具备被讨论的价值。至少,这些作品昭示了契弗在处理题材时秉持的道德态度,和使用的创作手法及其嬗变。易言之,它们与契弗成熟时期的作品,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契弗的童年和少年曾经历过美国20世纪初的镀金岁月,也就是菲茨杰拉德笔下那个辉煌灿烂、纸醉金迷的“爵士时代”。待他登上文坛时,“爵士时代”已经让位给了洪水猛兽般的大萧条。契弗一家正好见证了时代骤变所引起的跌宕与沉浮。在集子中颇具自传色彩的《随谈》(1936)中,契弗让我们见识到主人公中产家庭的崩溃和解体。这家人不止吃光用尽,连房产都被银行扣押,而父母还幻想着倚靠借贷继续往日的浮华旧梦。在这篇小说中,契弗对败落的中产阶级非常同情,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其物质主义的精神空虚给予无情的嘲讽,就如他后来对二战之后暴发的中产阶级的精神空虚给予同样猛烈的批判。这是否是说,契弗的小说可与左翼文学,比如当时名噪一时的德莱塞等人的文学,同声呼气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契弗在《随谈》中塑造了一个叫吉尔斯丹斯基的左翼人士形象,这位人士严肃、勤俭、律己,跟主人公那一对挥金如土、讨打欠揍的父母,形成强烈的对照。可是,这个人为什么让人爱不起来呢?契弗写了这样一个细节,主人公跟他走在街上,后者滔滔不绝地谈论世界革命的必然性,竟至于“没有注意到周遭的街道、人群、票贩子或是妓女。似乎在他的个性中,已少有空间可以容纳对这些事物的憎恨,那里充溢着的是他对另一个世界的盘算和计划。”这,都能让人捏出一把冷汗来,因为我们知道,彼时还未曾有“空间”加以憎恨的事物,日后都会当成垃圾一样被推土机碾平。不过,我们并不想说当时只有24岁的契弗窥见到了发生在世界革命输出国——苏联——的现实。促使契弗对之产生不适感的,乃是吉尔斯丹斯基身上那种令人窒息的死气活样。我们感受不到他对这个世界的爱,对周围人群的爱。而这份爱,我们是常常能从契弗塑造的赌徒、推销员和脱衣舞女身上,感知得到的。尽管这份爱,总是与花钱、排场、酒精、美色和背叛,难解难分。尽管这份爱,老是让人们跌入人生的渊薮,爬也爬不起来。但毕竟,他们活过、爱过、挣扎过,形塑和参与了自己的生活。因而,契弗对左翼文学的无感,并不是出于他的政治考量,而是一种入世的道德观。这种道德观,让他对那类抽象的理念高于具体的生活的论调,充满警惕心。也因此,他写尽中产阶级的沉浮及其精神破产,但从不遥望与之相对的另一极乌托邦。日后,索尔仁尼琴将从那里带来物质与精神双重破产的不祥讯息。当然,大萧条时代的契弗,还得重新面对“爵士时代”盛极而衰带来的精神危机。这份危机,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说家而言,形之于笔墨的很可能是浓得化不开的凄凉和哀伤。但契弗的小说却极少这样的况味,这主要得益于他对海明威的借鉴——行文简洁、干净,以及情绪上的内敛和自制。在《秋河》(1931)中,契弗将失业工人的心理波动,敷衍于对景色、季节之类的外物描写而不直接碰触之。《一个旅行推销员》(1935)中,折腾了一辈子的老人于生日那天破产,“心中倒并没有多少苦痛”,让人想起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中,因永久性创伤而不能与女友欢爱的主人公,“这么想想不也很好吗”的宽解。文字恬淡从容而直击人心,却没有肥皂剧那种歇斯底里的腔调。歇斯底里,是要把读者的耐心给耗光的。不过,海明威式的写作,在以单声部为主的小说中,往往会陷入矫揉造作、自艾自怜的困境,海明威后期的小说就因沾染了这种习气而变得不堪卒读。小试牛刀的契弗,很快便认识到这一点,他开始逐步引入另一些创作手法,比如,通过制造若干戏剧性场景,尤其是多声部参与的对话性场景,来消除潜在的造作风险,进而扩大、深化人物的内涵和底蕴。比如《贝永》(1936),餐车中年女招待因妙龄女孩的加入,而失去了在客人中的恩宠感。这份恩宠在我们看来很浅薄,但对她却十分重要。只是这份重要性,在她跟妙龄女孩鸡同鸭讲的对话中,既无法被充分表现,又扩大了彼此的分歧和误会。《公主》(1936)则以一种略带窥视和嫉妒性的口吻,讲述一个女演员的故事。读者自当发现,这种仿佛有个人在倾听的私语口吻,不仅让其自身变得可疑,同时也让我们心生好奇:这个演员是不是还有未被讲述的,更多也是更重要的一些东西?本书收录的这些“少作”奠定了契弗成熟期作品的基调。日后,他笔下的郊区中产阶级会从大萧条中重新崛起和发达,但他们的迷惘一如其父祖辈。而契弗对他们的刻画,则始终带有一种淡淡的、挽歌式的情怀。我们可能会注意到,这种情怀,在另一位同样以描写美国中产阶级著称的作家约翰•厄普代克(1932~2009)那里是不存在的。厄普代克出生于大萧条,二十年的时间差足够抹去他对“爵士时代”的任何感触,而只将焦点关注于他所在的当下。但在契弗那里,则总有一只留声机在咿咿呀呀地作响和吟唱。今天,我们仍能听到这些来自一个世纪前的回声。既如此遥远,又如此贴近。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4.5
  •     有三星半选项吗?耸肩。
  •     一般啊,作者有才华也有很多故事,但是他关注的点比较独特,最终成形的故事也许适合独特的人。
  •     喜欢多过契科夫
  •     标题五分
  •     记录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短篇小说集,全篇都透着潦倒的味道。短篇看着实在不过瘾,看了开头就在等一个结束。更多像是一个时代的记录吧。
  •     像是在冬天喝凉水,有点暖也有些冷。在小说中现实总是慢吞吞地刺痛你,但生活中的诗意与闪光也是存在的。如前言所说,在这本书中契弗的写作的手法很丰富,尤其喜欢家宴那篇的巧妙设计。
  •     没有愉悦感 替这些人捏一把汗 ps 有错别字和翻译不完善的地方
  •     被标题吸引了,完全不相干的两者,猜想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一个旅行推销员的自述》和《机会》印象深刻。
  •     在这里,他平生第一次没有跳水,而是从台阶走下冰凉的水里,用大概是年轻时候学会的侧泳不成样子地游了过去。
  •     即使萧条,也不应颓废。机会也要有能力证明它是机会。
  •     听起来很好吃
  •     无法用语言描述 十分惊喜 阅读的感觉太令人兴奋了 不愧是继承了海明威与菲茨衣钵的人 我宣布 契弗正式成为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     前两篇没有觉得晦涩难懂, 继续往后翻几篇居然越来越好看
  •     一种老派的澄澈清明,平静而节制。
  •     非常对我胃口的一本书,每个故事我都很喜欢。每一则故事就是一朵清新淡雅的兰花,合成了一本花团锦簇,又如羽毛般轻盈柔软的故事。我爱这些小故事,我爱约翰契弗的文字!不给五星是因为怕得分太高,什么人都来读,糟蹋了书。
  •     祈祷上帝,也只得两手摊开。
  •     三星半,还不错
  •     整本小说集都笼罩在灰色的氛围中,用一种冰冷却又充满同情心的笔调写出了美国大萧条时代底层人的悲欢。(我其实就是看标题馋了才买的,同名那篇小说和这个根本没关系啊!)
  •     他的年轻太太和机会
  •     还没能读完
  •     随谈之后停不下来= =
  •     谨纪念某人送我的第一本书,一个不一样的开始,虽说这本小说集我读的艰难,不了解人家的历史背景读这种小说还是不太容易的。
  •     每个城乡结合部都是如此灰暗。
  •     爱的是那篇《随谈》。
  •     他的声音逐渐沉寂下去。“你不想听我谈我自己”他说道。比契科夫的小科员小市民更为绝望,毕竟是大萧条时代
  •     新年的第一本书。大萧条时期的小人物生活描写,很细致,感情基调上也是一贯的无奈绝望。
  •     有好几篇看不懂
  •     越看越喜欢,各种各样的故事,尤其的最后的四个短篇,棒极了!
  •     从清澈到精妙。
  •     相比加缪这样学者型的作家,我可能更喜欢马尔克斯、约翰·契弗这样的,他们对钱、对酒、对女人和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加缪像《随谈》里那个不被积习和邪恶沾染的共产党人,十分好,但没有余裕去解释黏稠的世俗、松弛的生活了。
  •     喜欢最后一个故事
  •     连续读了几本短篇集子之后,终于看到“大师的胚子”。约翰·契弗的作品中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攫取人心的地方,能在平淡中见力道、厚度,在琐事中扛起大纛,颇有乔伊斯或鲁迅的感觉。不知道该如何具体评价,但他真的好,很值得推荐。
  •     推荐《秋河》、《德国黑啤与百慕大洋葱》、《他的年轻太太》、《萨拉托加》、《她的情郎》、《家宴》
  •     像契诃夫那样用柔情和善意的双眼注视着人类
  •     脱衣女郎特棒
  •     3.5 还好,很宁静
  •     一读就知道是受到哪两位的影响
  •     三星半吧,就一头一尾两篇看进去了
  •     好久没读到这么有趣的短篇了,花了两天的时间间断的看完了,简洁有力的语言,穿插着一些黑色幽默让人读着读着就笑起来。对于绝望的的描写却并没有提到绝望这个词,那些“恶习不改”的赌徒们是他文章的主角,在我看来他们虽然带着悲剧的色彩,却也有一层英雄主义,那么的孜孜不倦,甚至浪漫。
  •     艾米在长廊里走来走去,望着春天甜甜腻腻的星星。瑞秋摇动留声机的曲柄,艾米能听见弹簧发出砰砰的声响。接着瑞秋开始放起了唱片。仍然是那张唱片。乐曲的反复部分如同一场微缩的宿命。
  •     看不懂作者想说什么想法,只是对一种生活状态的铺展,心理活动也不少,但就是没共鸣。
  •     赌徒、赛马、日复一日的小镇生活
  •     就不能不赌钱么
  •     还不错,就是太小说了些
  •     我不推荐它因为我不知道如果推荐的话会不会有像我一样本来就无知的人更觉得迷失沮丧
  •     小说就是一个个小社会,短篇小说则是精粹版的社会镜像。约翰·契弗的卓越叙事才能毋庸置疑,这位被世人赞誉为“乡村契诃夫”的小说家,在十三篇小说里呈现了十三种视角的人生格局。故事表面是一幅图景,而潜藏在话语之下的又是另外一番模样的暗流涌动,是关于生活的,关于生存的,关于人情的。
  •     一无所有的人,上帝剥夺他的所有
  •     有点压抑,跟不上时代的推销员,摆脱不了赌马的夫妻,在长辈面前演恩爱的分居夫妻……但也有欣慰之处,年老的脱衣舞女郎重返舞台,有着极好判断力的姑娘果断放弃了糟糕的演出剧本……总之很好看!封面也好看!
  •     这种见闻一般的叙述方式,让人觉得似乎每一个故事都确有其事。透过奇趣的故事内容,冷峻的叙述笔调,在作者临摹的世态炎凉里,让人发现,审视自己的人生坐标和走向是多么重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