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路(套装)

出版日期:2015-8-1
ISBN:9787115402175
作者:吴军
页数:568页

内容概要

吴军博士,硅谷投资人,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计算机科学家。
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是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在美国两家风险投资基金(中国世纪基金和ZPark风险基金)分别担任董事和顾问,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会董事,及该校国际事务委员会的顾问。他曾经是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搜索引擎和浏览器”项目的总负责人。从2012年起任职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专家和顾问。
吴军博士于2002年加入谷歌公司,与同事一起开创了网络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领域,并因此获得谷歌工程奖。吴军博士还是谷歌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盟腾讯公司,出任负责搜索和搜索广告的副总裁。2012-2014年回到谷歌,领导计算机自动问答项目。2014年,他在硅谷创办了丰元资本风险投资公司。
吴军博士的著作《浪潮之巅》第一版荣获“蓝狮子2011年十大最佳商业图书”奖。《数学之美》荣获国家图书馆第八届文津图书奖、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14中国书业评选年度图书,入选广电总局“2014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及“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党员干部推荐书目”。《文明之光》荣获2014“中国好书”。

书籍目录

上册目 录
I 序言1
V 序言2
X 前言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
1 第一章 大学的概念
什么是大学?为什么要上大学?每个人都知道大学这个词,但是并非每个人都会去深究它的含义。
在我看来,大学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和研究的中心,而且也应该是一个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同时它还是年轻人的家,是他们度过人生最好时光的地方。
第一节 大学的历史
1.1 古代大学的雏形
1.2 近代大学的诞生
第二节 精英教育
2.1 高等教育的目的
2.2 大学里研究的兴起
第三节 最好的大学
第四节 办学的理念
4.1 理念的力量
4.2 学生眼里的理想大学
39 第二章 两类大学,两种高等教育
英国人和美国人在办大学和管理大学上喜欢认死理,他
们一般坚持一种理念,而且一坚持就是上百年。
因此英美名牌大学都是非常具有个性的,而不是按照某
一些指标和公式排出来的。那些总想面面俱到,全面赶
超的大学,反而会因为长期找不到一个清晰的办学理念,
而难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第一节 纽曼式的大学
1.1 约翰·纽曼与《大学的概念》
1.2 大行之道
第二节 洪堡体系
2.1 普鲁士高等教育的奇迹
2.2 洪堡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深远影响
第三节 美国近代大学的兴起
3.1 吉尔曼缔造美国研究型大学
3.2 艾略特改造哈佛
3.3 美国兼顾通才和专长教育
62 第三章 我的大学经历
我的大学历程特别长,所读的专业换来换去,而且求学
的过程并不顺利,中间不断地被打断不说,还经常遇到
坏运气。但所幸的是,虽然我没有很多人跑得快,但是
我能还坚持走得比较长远,当大部分人不再花主要精力
读书时,我还在不断地充实自己。或许真是因为有着这
么复杂而漫长的读书经历,才是我终于受到了纽曼所推
崇的通才教育和素质教育,也得到了洪堡式精深的专才
教育。
第一节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1 初入大学的困惑
1.2 清华的课程教育
1.3 课程之外的收获
第二节  衣带见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1 走出象牙塔
第三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
3.1 追求新的人生目标
3.2 世界一流是怎样炼成的
3.3 从巅峰到谷底
3.4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96 第四章 剑桥和牛津
以剑桥和牛津所代表的传统英国式高等教育之精髓在于
它们的学院制,美国的耶鲁和普林斯顿等名牌大学也借
鉴了它们的经验。学院制强调学生们相互学习的重要性,
因此生活在一起成为了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不过由
于资源的限制,在英国的大学里选择和更改专业并不像
美国大学那么自由。
第一节 剑桥大学
1.1 学院制
1.2 独特的教育和录取方式
第二节 牛津大学
2.1 牛津的历史
2.2 牛津的特色
第三节 英美大学的差异
126 第五章 美国私立大学的管理
在美国,一流大学大多是私立大学。美国的私立大学从
招生、教学,到科研和建设教授队伍等,诸多方面皆不
受政府影响,而是按照自己的办校理念行事,这与中国
的大学完全不同。在私立大学的管理上,教授群体、校
长和院长们,以及董事会,各司其职而又相互配合,这
是美国能够产生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原因之一。
第一节 教授治校的传统
1.1 美国大学的教职制度
1.2 教授治校的含义
第二节 私立大学管理的变迁
第三节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结构
3.1 复杂的现代大学管理结构
3.2 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分离
3.3 管理上的分权
第四节 美国私立大学的财务管理
4.1 私立大学收入的构成
4.2 捐赠的重要性
4.3 科研经费和其它收入
4.4 大学的财政支出
第五节 董事会
5.1 董事会的由来
5.2 各级董事会的作用
166 第六章美国私立名校的申请和录取
— 并不公平的竞争
美国私立名校的申请过程相当复杂,但是,对学生的学
业、全面发展以及特长的要求,则是私立名校的共性。
不要单指望功课好就能被这些大学录取,要针对它们的
特点,从高中阶段甚至更早便要开始积极做准备。
第一节 对不公正现象的剖析
1.1  为什么大学录取时要照顾校友的
子女
1.2  美国著名大学的录取政策对各个
族裔都公平吗
1.3  为什么私立名牌大学都喜欢招特
长生
第二节 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2.1 早期针对犹太族裔的歧视现象
2.2 歧视对象的改变及其原因
2.3 富人子弟在体育上更占便宜
第三节 大学录取的基本要求和过程
3.1 高中的平均分GPA
3.2 标准考试成绩
3.3 AP 课程
3.4 特长
3.5 书面申请材料
第四节 申请过程
4.1 大学的选择
4.2 提前申请和正常申请
4.3 放榜和接受录取通知书
第五节 亚裔学生和家长所能做的努力
211 第七章 田园乡村里的常青藤名校(上)
—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
普林斯顿和耶鲁被看成是亚里士多德式的本科教育的
典范,实行的是通才教育,非常强调对学生基本素质
的培养,并且给予学生在学业上充分的选择自由。它
们也被认为是培养预科生最好的学校。
第一节 普林斯顿大学
1.1 乡村里的名校
1.2 住宿学院制
1.3 无以伦比的本科教育
1.4 大学必须同时有大师和大楼
1.5 大学申请与奖学金
第二节 耶鲁大学
2.1 高危城市里的世界名校
2.2 耶鲁的精神—为什么要选择耶鲁
2.3 培养未来的领袖
2.4 耶鲁的校园—象牙塔和贫民窟
2.5 耶鲁本科教育的特色
2.6 知识的海洋
258 索引下册目录
I 前言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
1 第八章 大都市里的常青藤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都地处大城市:费城和纽约,这使得学生的生活和大学所在的城市紧密相连,它们的教育理念和耶鲁、普林斯顿大不相同,这两所大学不仅务实,而且很接地气。
第一节 宾夕法尼亚大学
1.1 富兰克林的背影
1.2 沃顿商学院印象
1.3 丰富多彩的读书生涯
第二节 哥伦比亚大学
2.1 大苹果纽约
2.2 富有特色的通才教育
2.3 自由的大学
2.4 相信年轻人,相信未来
47 第九章 标杆性的常青藤大学—哈佛大学
为了进哈佛而进哈佛和因对知识的渴望而进哈佛是两回事,前者的人生高峰在离开哈佛的一瞬间就结束了,而后者的人生在离开哈佛时才刚刚开始。
第一节 从教会书院到现代大学
1.1 教会书院
1.2 艾略特的遗产
第二节 校园和专业
2.1 美洲最古老的大学校园
2.2 住宿生涯
2.3 全方位发展的学科
第三节 奇特的录取原则
3.1 为什么进哈佛那么难
3.2 聚天下英才于一堂
第四节 上哈佛的意义
4.1 奇特的培养要求
4.2 传播真理,服务社会
4.3 亚裔的误区
89 第十章 世界上最好的工学院— 麻省理
工和加州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最引以为自豪的不是它出了多少了不起的科学
家和工程师,也不是为人类做出了多少重大发明,而是
它的黑客文化,因为这是年轻人创造力的源泉。年轻人
将来即使打算在法学、医学或者商业领域发展,从麻省
理工获得的带有创造力的工程训练,都将是受益终身的。
加州理工则带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就是为那些准备得诺
贝尔奖的群体开办的。
第一节 麻省理工学院
1.1 麻省理工学院的初步印象
1.2 黑客文化
1.3 校园参观周(CPW)
第二节 加州理工学院
133 第十一章 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 约
翰·霍普金斯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不仅是西半球第一所研究型大学,而且
至今依然是全美科研经费最多的大学,并且保留了浓厚
的科学研究风气— 科研从本科生开始。虽然,人们对
它的毕业生的第一反应常常是“医生”,但是,它的好
专业并不局限在医学领域。
第一节 历史与现状
1.1 西半球第一所研究型大学
1.2 特色大学
第二节 住宿和校园生活
2.1 费用低廉的住宿
2.2 巴尔的摩的象牙塔
第三节 高质量的本科教育
3.1 高度自由的选课制度
3.2 高质量的教学水平
第四节 科研经费最多的大学
4.1 世界一流大学是如何做科研的
4.2 科研从本科开始
第五节 录取要求
177 第十二章 硅谷的摇篮— 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大学有两点是世界上任何大学都比不了的,即它
是世界上那些伟大的科技公司的摇篮,以及具有最均衡
的一流学科分布。而要想做到这两点,远不是简单地开
办几个科技园,鼓励一下师生创业,或者引进几个大牌
教授那么简单。
第一节 充满传奇的大学
1.1 关于斯坦福大学的谎言
1.2 一波三折的办学过程
第二节 硅谷的支柱
2.1 从工业界获益
2.2 接地气的科研方式
2.3 技术直接变成利润
第三节 纽曼加洪堡的教育模式
3.1 多元化的优势
3.2 大胆的科研改革
第三节 创业的孵化器
3.1 提供创业的目标
3.2 为创业开绿灯
3.3 对学生扶一把
3.4 营造创业氛围
213 第十三章 象牙塔般的文理学院— 卫斯
理学院(Wellesley College)
在中国知道女校卫斯理学院的人可能不比美国人少,因
为从卫斯理学院走出了一位中国第一夫人— 宋美龄。
卫斯理代表了美国一类优秀的大学,它们追求高质量的
本科教育,而不强调科研。
第一节 卫斯理印象
1.1 最美丽的校园
1.2 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
第二节 为什么选择文理学院
第三节 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
226 第十四章 不在藤校里的藤校— 杜克大
学和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杜克和华盛顿大学都是特色鲜明的名牌大学,它们后来
居上迈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历程值得很多大学借鉴。对于
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大学,而不是
名气最大的大学。这两所特色鲜明、一向对亚裔学生友
好的大学,应该是很多中国优秀学子不错的选择。
第一节 杜克大学
1.1 超级校园
1.2 特色鲜明的本科教育
1.3 服务于社区
第二节 华盛顿大学
2.1 另一种康普顿效应
2.2 中西部的奇迹
247 后记
250 索引

作者简介

作者吴军曾在清华大学就读和任教,之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又因事业有成而成为该校工学院的董事,得以多年来参与美国名牌大学的管理,并且将女儿培养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作者以他和女儿走访过的英美十几所顶级大学为样本,结合他多年来对美国高等教育的系统研究,以及访问这些大学教师和校友的第一手资料,加上自己的深入思考与独到感悟,精心写就《大学之路》。
在书中,作者阐述了英美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系统地介绍了英美名校的特色和差异,比较了中美两国在教育上的差异,并且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对年轻人给出了自我发展的建议。作者与美国许多大学有着密切联系,还介绍了美国名牌大学在招生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并重点解析了其中一些潜规则的历史成因和申请者可能有必要采取的对策。
作为一名事业有成者,作者详细阐述了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并特别强调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教育乃终身学习,而并非以获得一个名牌大学学位为终结。对大学教育这一严肃话题,作者以一种轻松自在的方式娓娓道来。上册主要介绍了英美大学的教育方法、办学理念和招生特点。下册作者则以半游记的形式,带领读者走访十多所英美名校,既让人如身临其境,又通过一个个实例帮助读者了解各个名校的特点。本书对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以及留学机构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大学之路(套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5条)

  •     这本书看完已经有一阵子了,却迟迟没有下笔写书评。可能是对我触动比较大吧,所以反而不那么愿意去做唐突地评论。本书一如吴军博士往常的著作,干货满满,叙事简洁,记得我把书拿到公司时,同事们午间随意翻看时还调侃我:“哎哟,你这是深谋远虑到为自己以后的小孩选学校了啊。”我但笑不语,或许不是我小孩,指不定哪天我自己就来一次海外名校之旅。因为是“陪女儿在美国选大学”,所以吴军博士选取了颇具盛名也很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考察的范围包括了校园环境、课程设置、住宿条件、治安环境、教学风格等等你能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自行查找到的信息,也有从学校的知名校友、学生家长、在地学生、学校老师等处挖掘到的难以从网络中查找到的名校录取偏好,准入门槛,课程优势甚至是一些所谓的“后门“等特别的信息。同时也将注重通才教育的纽曼式大学和强调专才教育的洪堡体系这两种教育体系在全书中进行了对比和讨论,以让读者对各大学的特色有所区分,对自我的选择有所明晰。而我读罢全书,感触比较深的是两点:一、作为一个希望有机会能进入海外名校镀金的人读罢此书,明白了在海外名校读本科并不是一件简单事,因为确实存在社会金字塔顶端的人为子女瓜分了不少优质教育资源的名额,剩下拼不起爹妈的孩子需要用十足的聪颖、进取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来争夺残存的资源,算是比较残酷的竞争,但研究生阶段却因为学费高昂等原因反而增加了一些申请成功的几率。另外,华裔学生虽然在部分学校的录取中不会被明显的区别对待,而在部分学校中却可能遭遇到一些政策限制和人为设置的门槛,当然这些政策限制的原因来自多方面,首先名校殚精竭虑培养每一个学生,也是希望日后学生能为母校尽一份力量,毕竟不少的学校还是靠着校友捐赠来维系发展的,但历史上许多华裔学生聪明、钻营者较多,从录取时对症下药,刻意增加许多莫须有的光环,到毕业后一致挑选钱途最好的职业,却吝于对母校的捐赠和回馈等,长此以往导致了部分学校对华裔学生人有了一定的刻板印象,也就人为的抬高了门槛,当初潘石屹夫妇向哈佛大学捐款2000万美元,被各种小报骂得体无完肤,现在想想也算是他们为中国学生争夺一种话语权,为子女的未来铺一条道路的努力吧。其次,每个大学也有自己的特色,加州理工就是为Sheldon类型的学霸理工男量身打造,MIT的学生精于理工,目标明确,热爱科研,哈佛则更多的是锻炼团队协作,培养综合素质,真正到申请学校的那一步,一味迷恋光环还不如了解清楚自身需求,有的放矢。二、作为一个在职场上坚持学习和反思的人令我感触最深的当然是吴军博士提出的终生学习的理念,他举了自己的求学、科研、工作的经历,有一些戏剧性的偶然也有一些不常为外人道的崎岖辛酸,但唯一不变的是,吴军博士始终坚持学习,而不是一味强调要去什么山头才能唱什么歌,也对自己的子女提出了终生学习的概念,其中有一段我印象较深,大意是吴军博士说,自己的女儿眼睛有一些病症导致不能长时间看书,孩子有些焦虑但吴军博士却始终认为并鼓励孩子,现在落后一点没有关系,别人每天看10小时书,你只能看5小时也没关系,关键是能坚持,只要一辈子都在坚持学习,最终便能够赶超别人,人生有如马拉松,起跑线上的微小差距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大部分跑到一半便停止了奔跑,只要你能坚持,跑到终点那就会超越绝大部分人。看看周围的同事朋友,便不难发现这个少有人知的真理,起跑线真的重要吗?更重要的恐怕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始终如一坚持学习的态度吧。全书看完后很激动,也会有一丝暂时不能进入一流名校学习的遗憾,但我丈夫跟我讲,其实这个时代最好的一件事便是信息资源极其丰富,你可以轻易地获取任何你想要知道的知识,即使不能真正进入名校学习,也能通过cousera,lynda等在线教育网站学习到任何你想要知道的知识。想想也是,终身学习并不是指在学校终身学习而是要有学习的心态,并秉承着坚持学习的心态和对某一个领域持续钻研的精神一直努力下去。如此繁忙的吴军博士尚且可以坚持更博文,写书,我们一届普通职员还有什么了不得的理由停下对梦想的追求,对自我的丰富。
  •     《数学之美》、《浪潮之巅》、《文明之光》、《大学之路》,知道这些书都是因为吴军。尤其是看完《浪潮之巅》后,我才后知后觉的体会到了互联网,IT的伟大。这股浪潮带给我们的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农村,家里条件一边,那时候很少接触电脑。家长们,老师们总是教育我们不要去网吧,那个时候的我是多么的听话。到高中才有自己的QQ,但是互联网的很多东西都不理解,就这么不知不觉中,到了大学。office软件的常用功能也不知,后来慢慢学会了一些技能,总的来说水平还是一般。还是说说浪潮之巅吧,这些伟大的公司给我很大的震撼。从此我走入了互联网的世界,以前我是个过客,享受一些浅层的服务,也不问为什么。现在我在学习计算机的很多知识,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
  •     本书作者简介:吴军,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他曾经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和教师,之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成为该校工学院的董事,得以多年来参与美国名牌大学的管理。他将自己的求学经历、培养学生和管理大学的体会、帮助女儿选择美国大学的经验,结合英美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精心写就了《大学之路》一书,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一读。人生之路通常有几个关键点,选择大学无疑是其中之一。选对大学,未来更加坦途光明;选错了,就要走上许多弯路,甚至可能荒废掉自己的下半生。到底应该搭乘哪部列车?陪同女儿做一次大学之旅,感受校园文化,帮助她找到一所适合她的大学,这是吴军的初衷。但他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关于高等教育的理念——既包括吴军本人(同时站在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包括很多美国大学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看法。选大学看名气,不如看“契合度”吴军的语言质朴而亲切,他不煽情、不浮夸,相反他会打破我们的迷思。比如,本书第六章“美国私立名校的申请和录取”,吴军特意强调了这是“不公平的竞争”。美国名校普遍对有社会影响力的家庭及其子女有所倾斜,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想上名校十分困难,吴军给出的建议是,你必须要有特长,而且这特长最好是原创的、独一无二的,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苦练钢琴拿到十级以上的证书,其实没多大用处,长期坚持做童子军搞慈善,因为受到社会关注而得到了学校的肯定,但后来模仿童子军的行为就统统失败了。吴军看问题是很实在的,美国高校的这类做法经常被诟病,但在尚未能改变之时,有志求学的人还是只能尽力让自己符合他们的要求,因此吴军提及的这些建议都很有用,尤其他专门针对亚裔学生和家长的建议,比如,要更多地为了兴趣而学,把精力多放在课外社会实践上,在学校和各种场合要勇于表现自己。吴军还给出了另一个重要忠告:选大学不要光看名气,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比如,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可谓是双峰比肩,许多优秀的华裔学生往往同时收到双方的Offer,有些人会仅仅因为“哈佛情结”而选择前者放弃后者,这可能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哈佛大学的精英意识和阶层意识特别强,普通学生在校内的处境相当艰难。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作家罗斯•格雷戈里•多塞特,写过一部《特权:哈佛与统治阶层的教育》,控诉他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哈佛求学期间所受到的排挤和孤立的际遇。不过,压力同时也是动力,哈佛毕业生往往有着勃勃向上的野心和犀利的洞察力,很多人后来都成为各个行业的领袖和翘楚。由此可见,选大学要注意大学文化和氛围,本人的个性是否会让你“爱”上你的学校,大学的经历将来应该是你的美好的回忆,而不是曾经的噩梦。另外,吴军认为学校不一定越大越好,加州理工学院规模不如麻省理工学院,但是,在这所教授和本科生的比例为1:3的“小大学”里,一名学生只要有所特长,被注意到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加州理工花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经费是全美最高的,所以加州理工是那些想要在学术上埋头研究、不问世事的人们实现梦想的最合适的学校。通才重于专才,因材施教是根本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当作“留学指南”,但它远远超拔于一般的留学指南,书中不时洋溢着人文思想,自然引发公众对于大学教育理念的思索与探讨。尤其是在历史的回顾和过去的成就之中,大学之路呈现出的两个方向: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大学在诞生之初,就显露了两条道路的分歧。其一是约翰•纽曼总结的以英国牛津大学为代表的、长期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大学教育;其一是威廉•冯•洪堡总结的以德国洪堡大学为代表的、擅长于培养专业领域人才的大学教育。前者强调通才教育,后者强调专才教育。从理论上,“既……又……”当然是最好的,但实践发展证明,两者得而兼之很困难。吴军的意见是,通才教育比专才教育更重要。吴军认为,美式高等教育的最大优点,正在于接受并极大地发挥了纽曼的办学思想。19世纪中期,著名教育家艾略特在美国实践并发展了通才教育的理念,他将哈佛大学过去的以教为主改为以学为主,即应该学生想学什么,教授就教什么。在艾略特之后,哈佛大学一直坚持以这种方式办学。而今只有6000名本科生的哈佛大学,居然开出了6000门课程,再加上能够到麻省理工学院选课,一个本科生想要学习的课程在那里几乎都能学习。特别是布朗大学,做到了完全因材施教,它为每一个本科生设计独特的课程体系,学生普遍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具有极大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真正落到了实地,教育得以生机蓬勃。这正是纽曼所倡导的“大行之道”。中国传统教育自古就强调“因材施教”,然而我们在现实中的表现大不如意,亟待解决。“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在书的前言里,吴军说:“我把这本书取名为《大学之路》,其实包含了三层含义。首先是指我自己(和我的兄弟)以及我的孩子前后两代人选择的大学之路;其次是指根据个人的体会和了解的众多过来人的经验,学生们在大学里的路应该怎么走,即我所理解的大学的理念——那些在我(和我的兄弟)身上实践过的,或者在我的孩子身上会实践的理念;第三层含义是指美国一些大学(主要是名牌私立大学)在过去几百年里走过的历程——透过它,不仅可以看到美国的教育精英们对大学教育的认识,也可以看到今天这些大学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法。”吴军在第三章谈到了他的大学经历。他说自己当年在清华接受的就是洪堡体制的教育,从找工作难易、见效快慢来讲,洪堡模式有其优势,但当他走出清华,走向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他才发现视野更加开阔了,而他早期求学的苦闷也得到了纾解,他发现,通才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了学习的自觉性,比起同龄人,当他们纷纷离开校园、告别学业,满足于眼下的生活的时候,吴军长达18年的大学就读时长,让他明白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著名科学家朱棣文,本科学的是数学,因为喜欢做实验,后来改读物理,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其实是他40岁之前就完成了的,而后来他的兴趣完全转到了分子生物学上,同样获得了很大成功。吴军说,像朱棣文这样横跨多学科的科学家在他身边有很多,美国大学群英荟萃,原因正在于此,良好的教育理念鼓励人们潜力的无限发挥,每一个人都是终身的学者。要想办好大学,首先要有好的理念,这是国内高等教育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吴军的个人经历让人浮躁的心迅速的沉降下去。就像开篇语吴军对自己女儿说的话一样,也许现在没有别人优秀,但别人不一定能走很久。如果一直能够保持持续的前进,不需要在乎当前的速度,也能够让自己有足够的成长。吴军老师的文字和他的人一样,坚定又淡然,总是不急不缓地称述惊人的事实,没有任何吊人胃口的渲染,但是把一个事物最惊奇的一面切开来给观众看。由此看出角度远比雕琢来得重要,就像一块没有雕琢的好玉依旧比一块雕琢精美的石头价值要高。本书更让人惊讶的一点在于吴军老师的科研能力,能把教育历史从头到尾整理得如此的清晰,不知道下面是如何花费的功夫。也许看书的人只能看到自己感兴趣的那些点,但是对于写书的人来说,能够写下的文字都代表在作者心中是重要。就这点可以看出读者和写作者对于一件事情的理解深浅的不同。
  •     对于选择美国名校应该很有帮助的,很棒的一本书!
  •     感觉最深的无论是纽曼式的博雅教育,还是洪堡体现的专才教育,都应该建立自己的圈子,和同学讨论交流共同进步
  •     为什么十五年前没有这样一本书呢
  •     寒假买了很多书,每本都想读哈哈,不要贪心,看完了《律师之道》,下面来读吴军博士的《大学之路》,相信会给我剩余的大学时光带来不少启发!/2天的时间读完了此书,对于美国著名高校的发展理念与风格特质有了大致的了解,感谢有吴军博士这样的人笔耕不辍为国内的学子输送最新鲜进步的经验认知和外部世界的真实图景!
  •     大学最重要的不是学校本身,而是一群富有创造力的青年学子。然而这样的大学少之又少,有生之年若能结识几个这样的朋友也算是无憾了。
  •     不错的科普书,用于了解顶级大学的情况
  •     羡慕
  •     2017.3.2 1.这本书的前几章阐述了两种西方主流的教育理念:纽曼式的通才教育和洪堡式的专才教育,并提出本科时应注重通才教育,研究生时则应注重专才教育(T型人才)。其他的几章介绍了十几所美国各具特色的顶尖大学。 2.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地为自己从小到大所接受到的垃圾教育而叹惋。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积累专业知识,更在于培养一个人的思维、心智和对知识的渴求。反观中国的教育,我深深觉得我就是中国式平民教育(区别于上层社会的精英教育)的一个缩影。 3.所幸,这本书更加坚定了我终生学习的信念。知识使人自由,追求自由和教育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我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我却愿做一个长跑者。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     结构简单清晰 把好大学的必要硬件软件条件都写的非常清楚。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大学四个作用的阐述 以及好大学应该以学为主而不是以教为主的核心观点
  •     吴军先生的书读过好几部了,都是很不错的。这一本是对美国大学的介绍性读物,是我很近没有触碰过的有关教育的题材,涨了知识,多了了解。也是当爹的人了,希望孩子未来的教育能够保持在正轨。
  •     可读性较强,仿佛作者带着我们走了一圈美国大学校园,感受不同的学校风格。
  •     感觉内容网上都能看到...
  •     终于填完这个坑
  •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
  •     倒没有太多启发性和知识性的内容,单纯积累了一些论据。
  •     读完上册,对美国大学的一些理解是在网上论坛一些地方看不见的,不是作为一本升学指南使用,没有给你申请的实际意见
  •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不要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因为大部分人跑到一半就不会再跑了
  •     16.10.15读完上册,吴军老师带你看世界系列,开眼界也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不错
  •     吴军老师在约翰霍普金斯留学,后在谷歌工作,现在做投资人,并且参与约翰霍普金斯工学院的董事会,女儿梦华高中毕业选择学校,这些让吴军老师对于大学是什么,什么是好大学,美国的顶尖私立大学都是如何运作的,都有了深刻的理解,不仅能了解学习顶尖名校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的组织结构,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为什么美国私立学校在招生上的不公平,这也是了解美国教育,了解美国社会的一个很好的窗口。
  •     受益匪浅系列!!!
  •     我就是奔着吴军求学经历去的,本书让我看的非常过瘾。吴对人生成功规律的归纳让我很受益。 书中大部分篇幅都在介绍美国的各大名校,这部分内容对大部分人意义不大,因为我们普通人、普通家庭几乎无法在两代人的努力下就能实现顶级名校梦。但这才是公平,公平地几乎残忍。 另外,吴狠狠地黑了一把清华和中国教育,这很让人很解气! 总体来讲是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     有启发
  •     介绍美国名校及牛津剑桥各自的特点,建议阐述大学之大的奥义。文风慈祥。
  •     考研路上,与优秀的人同行
  •     大学之路,(吴军)1,了解美国大学招生黑幕,不公平,大学与中国大学的不一样,看看未来自己的小孩是否有机会往这方面发展,不会后悔,孩子成绩越好,离开自己的可能性以及空间就越大,人还是希望小孩子比自己更好地生活,到底确是离开自己好,还是平凡地留在自己身边好?2,纽曼式的通才,还是洪堡式的专才适合自己?在中国还是洪堡式吧,起码可以混点饭吃。在美国名校,就可通才式的。知识使人自由。自己的一代无法在这些名校上学感受,就稍微从书中了解一下罢了,3,为什么要上名校?因为要与优秀的人同行;上不了名校,也没有关系,只有持之以恒的学习,一样可以笑到最后,因为好多人在半路中就慢慢放弃了,如果自己继续着,终有所得, 4,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学到老,活到老,5,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     每个想上大学之人必看之书。了解很多新观点: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教育乃终身学习坚持不懈。人生并不在于赢在起跑线!大学是优秀的青年聚集在一起相互学习的地方,是年青人之家。推荐吴军博士这本书!
  •     如果五年前能读这本书,那该多好啊!
  •     学习的确永无止境
  •     对教育的想法很不错,大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一生的学习和兴趣很重要
  •     吴军如是说:在教育子女上,我能想到的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第二个方法,就是由他们的兴趣,学习和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子女的教育,最大的影响在于家长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是否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     吴军的书文字并不美,但是内容很务实,我喜欢这样的风格~毕业多年,循着这本书的思想细品,相信你也会同意:所谓学习,的确就是这么个理儿~
  •     这本书或许会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下定决心要试试能不能读博了。
  •     只有上册的欧美高等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值得去看看,下册也就是介绍了,没有留学需求的不值得看
  •     了解美国大学教育的启蒙书,一步步揭示了为何欧美大学如此厉害的原因。
  •     很好的一本书,我复购了几次哦,送给我的家人和朋友,读后都很有感触,文章的字体比较大,看起来比较舒服,分为上册和下册,虽然看起来比较厚,实际上是很容易看到,写的确实很赞很感动。
  •     中学时有这书就好了,还好念的学校也不差。
  •     虽然只是一本介绍性的书,可以当作工具书来使用,但也能增长一些见识。
  •     体验一下,书中几句话: 为了进哈佛而进哈佛和因为对知识的渴望而进哈佛是两回事,前者的人生高峰在离开哈佛的一瞬间就结束了,而后者的人生在离开哈佛时才刚刚开始。 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 大学的教育应该分为两个阶段,以通才教育为主的本科阶段和以专才教育为主的研究生教育; 荐读!
  •     吴军博士对教育和大学的理解非常受用。 也许美国一流私立大学距离我很遥远,但是通过这本书看到这些一流大学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和学生的素质素养,至少清楚自己的差距在哪里、该怎样提升自己、以及对待教育和学习该用怎样的态度。 书不错,书中的观点对我很有帮助,推荐
  •     非常非常值得一读。永远不要停止学习,永远不要放弃去和更好的人谈话。
  •     1.无论怎样,HYPMS都是美国最强的五所学校(喜欢YS);2.lifelong learning&deep learning很重要;3.最美三校PSC,下册是名校介绍;4.个人成绩总体趋势向好很重要;5.择校不仅要看声誉,学校特色(对应个人特质)地理位置经费来源捐款都是参考要点;5.作者早年的学习经历没啥参考价值,近些年国内高校力图向美看齐,只是步子迈的小,触不到根儿上,但较之以前还是有变化的;6.政府在教育科研上的大力投入仍是中国高校最大的竞争力。
  •     吴军
  •     吴军的书读起来真是顺畅,了解到了美国的大学教育的特色和各所大学的差异性,很棒。
  •     一本让自己爱不释手的佳作,读完真的很羡慕那些可以接受美国高等教育的同学,这才是真正的大学生活。书中的每一个学校在作者的笔下都栩栩如生,特点鲜明,写作功底也是非一般,从他的描述过程中也能看到下了很深的功夫:实地调研、采访、思考,博学有深度,也能感受到他对女儿的爱以及教育
  •     喜马拉一吴军讲,比较好
  •     所以说每一所好的大学都有其独特的精神,理解其精神并找到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然,找到了也不一定进得了。#知识使人自由#
  •     英美精英大学其实各有不同,比如到普林斯顿给分会比耶鲁哈佛严,这三家比其他藤校更专注综合素质培养,而宾大哥伦比亚则更加务实,职业化程度会更高。亚洲人申请硕士会比本科更容易。
  •     看完真心觉得大学教育这一块中美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而且我们还根本没想办法追赶的样子…………大楼和大师都要有,在还没有普遍的慈善氛围和能力的情况下,大楼似乎很难…………大师么,呵呵呵呵
  •     可以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