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名录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201073736
作者:[英]伟烈亚力
页数:422页

书籍目录

传教士名录
一、马士曼(Joshua Marshman)
二、马礼逊(Robert Morrison)
马礼逊夫人(Mrs.Morrison)
马儒翰(John Robert Morrison)
屈亚昂(Kew A—gang)
三、米怜(William Milne)
梁恭发(Leang Kung—fa)
四、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
马典娘娘( Sophia Martin)
朱德郎(Choo Tih—Lang)
五、约翰·斯莱特(John Slater)
六、约翰·英斯(John Ince)
七、塞缪尔·米尔顿(Samul Milton)
八、罗伯特·弗莱明(Robert Fleming)
九、乔治.H.哈特曼(George H.Huttman)
十、宏富礼(James Humphreys)
十一、高大卫(David Collie)
十二、塞缪尔·基德(Samuel Kidd)
十三、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
十四、汤雅各(Jacob Tomlin)
十五、塞缪尔·戴尔(Samuel Dyer)
十六、郭实猎(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
十七、杨(William Young)
十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
伊莱扎·简·格雷特(Eliza Jane Gillet)
十九、雅裨理(David Abeel)
二十、海尔曼·罗杰(Herman Rottger)
二十一、伊云士(John Evans)
二十二、卫三畏( Samuel Wells Williams)
二十三、艾拉·特雷西(Ira Tracy)
二十四、斯蒂芬·约翰逊(Stephen Johnson)
二十五、塞缪尔·芒森(Samuel Munson)
二十六、伯驾(Peter Parker)
二十七、埃德温·史蒂文斯(Edwin Stevens)
二十八、怜(William Dean)
怜夫人(Theodosia Ann Barker)
二十九、亨利·洛克伍德(Henry Lockwood)
三十、弗朗西斯—R.汉森(Francis R.Hanson)
三十一、埃文·戴维斯(Evan Davies)
三十二、塞缪尔·沃尔夫(Samuel Wolfe)
三十三、淑(Jehu Lewis Shuck)
亨丽埃塔·霍尔(Henrietta Hall)
三十四、阿兰森·里德(Alanson Reed)
三十五、詹姆斯·狄金森(James T.Dickinson)
三十六、罗孝全(Issachar Jacox Roberts)
三十七、M.B.霍普(M.B.Hope)
三十八、斯蒂芬·特雷西(Stephen Tracy)
三十九、罗啻(Elihu Doty)
四十、埃尔伯特·内维厄斯(Elbert Nevius)
四十一、文(William Jones Boone)
四十二、爱德华·斯夸尔(Edward B.Squire)
四十三、施敦力亚力山大(Alexander Stronach)
四十四、施敦力约翰(John Stronach)
四十五、罗伯特·奥尔( Robert W. Orr)
四十六、约翰·米切尔(John A.Mitchell)
四十七、波乃耶(Dyer Ball)
四十八、乔治·伍德(George W.Wood)
四十九、波罗满(William John Pohlman)
五十、雒魏林(William Lockhart)
五十一、高德(Josiah Goddard)
五十二、威廉·贝克·戴弗尔(William Beck Diver)
五十三、纳森·贝纳姆(Nathan Benham)
五十四、弼(Lyman Birt Peet)
五十五、理雅各(James Legge)
五十六、美魏茶(William Charles Milne)
五十七、合信(Benjamin Hobson)
五十八、托马斯.L.马奇波利得(Thomas L.Macbryde)
五十九、合文(James C.Hepburn)
……
三三四、托马斯·布赖森(Rev.Thomas Bryson)
三三五、詹姆斯·萨德勒(Rev.James Sadler)
三三六、麦加第(John McCarthy)
三三七、吉(亨利)(Rev.Henry Gretton)
三三八、裴(Rev.James Bates)
前文中遗漏的作品
附录一汉英对照传教士姓名
附录二出版物名单
附录三专有名词英汉翻译对照表
译后记

作者简介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名录》于1867年在上海出版。一共收录了338名来华传教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简要介绍了每位传教士的生平,详细整理记录了他们在华期间翻译、出版的中外文书刊。这些书刊包括用各种中国方言翻译的“圣经”等传教书籍和文章,以及许多介绍西学的书籍,涉及天文、地理、物理、数学、历史、语言等诸多文化和科学知识领域。有些书籍系统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记载了当时中国的国情、商业、贸易、风土人情,以及一些重大涉外事件。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名录》是研究清史、中国近代基督教史重要的资料性文献,还是一部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和海外汉学发展史的重要工具书。


 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名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近代时期,在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语)的时代里,中西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碰撞空前激烈。也是在这一时期,一批批来自欧美各国的基督使者来到中国,传扬基督的福音,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宣教士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令人瞩目的群体,历来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对于他们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大陆这六十年来,对于宣教士的评价大体经历了两大时期,第一时期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初期(50年代-80年代末),第二时期从改革开放中期到如今(80年代末到现在)。第一个时期里,由于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的历史背景、国内极左思潮的泛滥以及无神论宣传的需要等因素,对于近代来华宣教士普遍采取完全否定或基本否定的激烈批判态度,认为基督教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宣教士到中国来主要是为了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侵略目的服务的,他们是侵华的急先锋,参与了不平等条约签署,收集各种情报,利用治外法权作威作福,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而且他们所传播的宗教也是“精神鸦片”,不仅毒害国民的思想,消弭其斗争意识,也给传统文化带来破坏。第二个时期里,随着冷战结束,国际关系缓和,中国逐步融入国际社会。大陆宗教政策也日益宽松,加之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上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而对于宣教士的评价逐渐偏向客观与理性。很多人开始关注宣教士在中西科技文化交流上桥梁作用以及他们对于中国社会改良的贡献。充分肯定他们在华所开办的学校、医院、报刊等在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介绍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知识文化普及等方面功绩。对宣教士在移风易俗、禁戒缠足、反对鸦片等义举表示赞赏。不少人甚至被宣教士自我牺牲,服务大众的精神所折服。从目前看,对于宣教士的客观评价会随着中国社会的日益开放而不断深入。回顾大陆这六十年来两个时期对于宣教士的不同评价,我们可以看到前者无限放大(甚至歪曲)极少数人物与事件的影响,完全抹杀了大多数宣教士来华的崇高目的,以及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巨大贡献。后者也过多关注他们的社会事业,对其最重要的宣教事工关注不足。如果深入思考就会发现两者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他们对于中国的影响。无论是早期的西方侵华论,还是现在文化交流论都是以对中国是否有益处为出发点的,只不过是时代不同,焦点不同而已。当然这跟大多数研究者是社会学者,并非信徒有很大关系。宣教士作为基督的使者,其最重要的使命是传福音,带领人认识基督。因此我们在研究他们时,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社会事业方面,更要从他们的神学思想以及所开展的各样教会事工中去探讨,从《圣经》的角度去看他们所作的事工,以及对中国教会产生了哪些经验教训。纵观整个中国近代教会史,深刻影响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宣教士虽然为数不少,但与整个来华宣教士的群体比起来,比例仍然是不大的,绝大多数来华宣教士都是在最基层的社会里工作,他(她)们默默无闻地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上奉献了一生。因此,如果我们单单把目光专注在少数有影响力的宣教士身上,那么得出的评价自然是片面的,难以概括整个宣教士群体。对于宣教士的评价目前也存在片面高估的问题,将其视为完人,夸大其所作的工。尽管他们大多数是虔诚的信徒,是得力的同工。但是他们仍然也是人,也有人性的弱点与能力的不足。比如当时来华的宣教士基本来自发达的西方国家,他们宁可舍弃国内的优厚生活来到贫穷落后的中国宣教,其奉献精神无不令人感动。但是他们有意无意地受到当时西方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加上不少人对于中国缺乏了解,因而对传统文化的一些积极方面采取了批判的态度,甚至主张全盘西化。此举严重伤害了一些国人的民族感情,导致与基督信仰产生了隔阂,给福音事工带来了一些阻碍,这是我们今天要引以为鉴的。此外,西方宣教士在中国社会、文化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不要把功劳完全归在他们身上,要知道他们的事业也是由很多中国基督徒(包括未信主的社会开明人士)一起完成的,我们在感激宣教士的同时,也要看到广大国人付出的辛劳,更要将这一切归于至高的上主!!!文章出处:http://article.cczone.org/articledetail-869.html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珍贵的好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