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全新修订版)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544763986
作者:傅雷,朱梅馥,傅聪
页数:336页

内容概要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形成享誉译坛的傅译特色。主要翻译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丹纳、服尔德、梅里美等法国名家名作,尤以《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艺术哲学》等译作最为著名,计三十四部,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一百余万言的文学、美术、音乐等著述收录于《傅雷文集》。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身后由次子傅敏选编出版的《傅雷家书》,则是他性情中的文字,不经意的笔墨,不为发表而创作。“文革”后的新读者,大多通过家书才认识傅雷,甚至把书信家傅雷置于翻译家傅雷之上。
傅聪,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一九三四年三月十日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和学术精神的家庭。傅聪童年时代断断续续上过几年小学,主要是由父亲在家督教。八岁半师从李蕙芳开始学钢琴,九岁师从李斯特再传弟子百器,一九四六年百器去世后,基本上是自学。一九五四年赴波留学,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并于一九五五年获得“第五届萧邦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演奏最优奖。一九五八年底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移居英国伦敦,只身驰骋国际乐坛五十余年,有“钢琴诗人”之美誉。

书籍目录

代序:读家书,想傅雷   楼适夷
不是前言的前言:傅聪家信
傅雷夫妇给孩子们的信
一九五四年(31通)
一九五五年(17通)
一九五六年(12通)
一九五七年(11通)
一九五八年(04通)
一九五九年(03通)
一九六○年(19通)
一九六一年(23通)
一九六二年(15通)
一九六三年(12通)
一九六四年(06通)
一九六五年(14通)
一九六六年(05通)
编后记 傅敏

作者简介

傅雷家人亲自编定的家书精选本,在选编上更重视傅雷家书的思想性和丰富性,对傅家父子之间关于音乐、文学等艺术,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以及对文学艺术名家的品评等都尽量忠实收录,是一部厚重、更原汁原味的《傅雷家书》。
基于家书完整著作权的独占性,本书情节完整,背景清晰,人物鲜明,好看感人。贯穿全书的傅雷家人照片和家书墨迹与内容相辅相成,拉近了家书与读者的距离,迥别于其他内容不完整的选编本。书中珍贵照片、楼适夷初版代序、傅聪家信及英法文信等都是译林独家版权。也就是说,即使2017年傅雷著作权进入公版,其他任何家书选本没有权利收录这些内容,而真正完整、丰富、权威的《傅雷家书》,只能在译林出版社找到正版。


 傅雷家书(全新修订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今年九月三日是傅雷夫妇饮恨离世五十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缅怀之。四十岁后第一次读《傅雷家书》,算是相当晚了。然而,盛年之后第一次接触一部经典未必就是憾事,经典中的层层深意往往需要一些人生阅历和知识积累才能体会,这也正是经典作品值得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反复阅读的原因。《傅雷家书》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书信集。傅雷本身是一名治学严谨的艺术理论家和翻译家,有海外留学生活经验,对于指导儿子在艺术道路、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问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更难能可贵的是,傅雷对傅聪的态度是真正的亦师亦友、亦父亦兄。虽然是写给儿子的家书,却毫无说教之态。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傅雷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以及为身在海外的儿子提供精神给养的努力,在今天不仅毫不过时,反而更特别值得思考。傅雷在写作这些家书时,大约没有打算将它们直接出版,但显然有计划将通信的部分内容用作将来的材料。傅雷曾提到,他将傅聪的来信分为“学习经过”和“国外音乐报道”,并决定把每次与傅聪长谈的要点记录下来。在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七日的信中,傅雷写道:平时来信多谈谈音乐问题。……一个人的思想是一边写一边谈出来的,借此可以刺激头脑的敏捷性,也可以训练写作的能力和速度。此外,也有一个道义的责任,使你要尽量的把国外的思潮向我们报道。……为了青年朋友们的学习,为了中国这么一个处在音乐萌芽时代的国家,我做这些笔记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同年,傅聪在三月底肖邦竞赛结束后寄出的长信遗失,傅雷未了解到实情时万般焦虑,更进一步去信阐述了自己对父子二人通信重要性的看法:我自问: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 — 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一九五五年 五月八日—九日)从这几点可以看出,两人的通信首先是关于艺术的讨论,且傅雷有意将之用于与其他青年人交流。而《傅雷家书》之所以如此精彩,傅聪的贡献也同样重要。傅雷多次提到,傅聪在精神气质和很多想法上与自己非常接近。知己之间推心置腹的长谈,不仅当事人乐在其中,后世读者从字里行间也颇能感受到其令人心情激荡之处。比如,著名的赤子之心,即是由傅聪的信而起。一九五五年傅聪参加波兰的音乐会大获成功,前一届肖邦竞赛一等奖得主向傅聪表达了她对傅聪音乐的感受,在一月十六日的家信中,傅聪写道:她说:“这种天赋很难说来自何方,多半是来自心灵的纯洁;唯有这样纯洁到像明镜一般的心灵才会给艺术家这种情感,这种激情。” 这儿,她的话不正是王国维的话吗:“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父亲一方面因为儿子的音乐成就极为骄傲,一方面也因这段话大受感动,在一月二十六日的回信中写下了很多激情洋溢的字句: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名闻世界的扬子江和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下面是一部分读书笔记。根据个人理解予以分类。=== 亦 父 亦 友 ===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一九五四年一月三十一日晚)清清楚楚的,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父子之间能有这种境界,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一九五六年十月三日晨)平时盼望你的信即因为“薰莸同臭”,也因为对人生、艺术,周围可谈之人太少。(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民 族 性 与 世 界 性 ===唯有不同种族的艺术家,在不损害一种特殊艺术的完整性的条件之下,能灌输一部分新的血液进去,世界的文化才能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完满,愈来愈光辉灿烂。(一九六零年八月五日)从你去年开始的信,可以看出你一天天的倾向于wisdom和所谓希腊精神。大概中国的传统哲学和艺术理想越来越对你发生作用了。(一九六零年十月二十一日夜)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真:这是我们固有文化中的精华,值得我们自豪的!(一九六二年三月十四日晚[给傅敏的信])=== 东 西 方 文 化 ===佛教的智慧正好与基督教的信仰成为鲜明的对比。智慧使人自然而然的醒悟,信仰反易使人入于偏执与热狂之途。—我们的民族本来提倡智慧(中国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一九六一年二月七日)东方的智慧、明哲、超脱,要是能与西方的活力、热情、大无畏的精神融合起来,人类可能看到另一种新文化出现。(一九六一年六月二十六日晚)我们深信,人应该为了善、为了荣誉、为了公理而为善,而不是为了惧怕永恒的惩罚,也不是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在这一意义上,中国人是文明世界中真正乐观的民族。(一九六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对自己的文化遗产彻底消化的人,文化遗产绝不会变成包袱,反而养成一种无所不包的胸襟,既明白本民族的长处短处,也明白别的民族的长处短处,进一步会截长补短,吸收新鲜的养料。任何孤独都不怕,只怕文化的孤独,精神思想的孤独。(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三日)=== 修 身 之 道 ===要有耐性,不要操之过急。越是心平气和,越有成绩。时时刻刻承认自己是笨伯,不怕做笨功夫,那就不会期待太切,稍不进步就慌乱了。(一九五五年六月十六日)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一九五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夜)希望以身作则,鼓励她(弥拉,傅聪的第一任妻子)多多读书,有计划有系统的正规的读书,不是消闲趋时的读书。(一九六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艺 术 追 求 ===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一九五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夜)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作后盾的。(一九五六年二月二十九日夜)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往往自己认为的缺陷,批评家并不能指出,他们指出的倒是反映批评家本人的理解不够或者纯属个人的好恶,或者是时下的风气和流俗的趣味。(一九六零年十二月二日)=== 源 头 活 水 ===寄你的书里,《古诗源选》《唐五代宋词选》《元明散曲选》前面都有序文,写得不坏;你可仔细看,而且要多看几遍;隔些日子温温,无形中可以增加文学史及文学体裁的学识,和外国朋友谈天,也多些材料。(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为你参考起见,我特意从一本专论莫扎特的书里译出一段给你。(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七日)今日星期,花了六小时给你弄了一些关于萧邦与德彪西的材料,关于tempo rubato的部分,你早已心领神会,不过看了这些文字更多一些引证罢了。(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二日晚)因你屡屡提及艺术方面的希腊精神(Hellenism),特意抄出丹纳《艺术哲学》中第四编“希腊的雕塑”译稿六万余字,钉成一本。(一九六一年二月五日上午—八日晨)附带告诉你这些中国艺术演变的零星知识,对你也有好处,与西方朋友谈到中国文化,总该对主流支流、本土文明与外来因素,心中有个大体的轮廓才行。(一九六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为 人 处 世 ===对外国朋友固然要客气,也要阔气,但必须有分寸。像西卜太太之流,到处都有,你得提防。巴尔扎克小说中人物,不是虚造的。(一九五五年五月十一日)为人随和固然很好,甚至很有人缘,但却时常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常常特别吝惜时间(在朋友中出了名),很少跟人约会,这样做使我多年来脑筋清静,生活得极有规律。(一九六一年五月二十四日)老好人往往太迁就,迁就世俗,迁就褊狭的家庭愿望,迁就自己内心中不大高明的因素;而真理和艺术需要高度的原则性和永不妥协的良心。(一九六一年六月二十六日晚)像我们这种人,从来不以恋爱为至上,不以家庭为至上,而是把艺术、学问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目标的人,对物质方面的烦恼还是容易摆脱的,可是为了免得后顾之忧,更好的从事艺术与学问,也不能不好好的安排物质生活;光是瞧不起金钱,一切取消极态度,早晚要影响你的人生最高目标—艺术的!(一九六四年三月一日)=== 感 情 生 活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一日)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一九五四年十月二日)真正的艺术家,名副其实的艺术家,多半是在回想中和想象中过他的感情生活的。惟其能把感情生活升华才给人类留下这许多杰作。(一九五九年十月一日)=== 理 想 与 现 实 ===我素来对生死看得极淡,只是鞠躬尽瘁,活一天做一天工作,到有一天死神来叫我放下笔杆的时候才休息。(一九六零年八月五日)我执著真理,却又时时抱怀疑态度,觉得死抱一些眼前的真理反而使我们停滞,得不到更高级更进步的真理。(一九六二年三月十四日晚[给傅敏的信])人类有史以来,理想主义者永远属于少数,也永远不会真正快乐,艺术家固然可怜,但是没有他们的努力与痛苦,人类也许会变得更渺小更可悲。(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有理想就有苦闷,不随波逐流就到处龃龉。可是能想到易地则皆然,或许会平静一些。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此二语可为你我写照。(一九六三年七月二十二日)=== 舐 犊 情 深 ===我一生为你的苦心,你近年来都体会到了。可是我未老先衰,常有为日无多之感,总想尽我仅有的一些力量,在我眼光所能见到的范围内帮助你,指导你,特别是早早指出你身心与艺术方面可能发生的危机,使你能预先避免。(一九六一年十月五日深夜)你该知道我这个爸爸不仅是爱孩子,而且热爱艺术;爱你也就是为爱艺术,爱艺术也就是为爱你。(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尽管如此,对于能否有一天亲眼看见他(孙子凌霄),拥抱他,把他搂在怀里,我可一点都不抱希望……妈妈相信有这种可能,我可不信。(一九六六年八月十二日)生命是连续不断的死亡与复活。克里斯朵夫,咱们一起死去,预备再生吧!— 罗曼 罗兰语 傅雷译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U5MjI2OA==&mid=2653389240&idx=1&sn=2092f48e2030c791c4633f2de1974b76#rd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读至文末,饱含热泪。
  •     无聊。
  •     30年后再读,还是喜欢,这个“全新修订版”版跟以前不同,有很多傅聪的回信。感受到傅雷夫妇的伟大的人格,深厚的艺术素养,以及生活智慧 正如傅敏所说,这本书既是纪念傅雷夫妇逝世五十周年,也是献给一切“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人们的。
  •     赤峰玉龙机场得此新版,含81版所无若干通家书及照片,尤其数封傅聪书信,结合读来方得见傅雷当年下笔缘由。辗转呼和浩特转机至南京家中一气读完,此番于傅雷父子艺术交流诸篇之外,尤其感动傅聪奔英后,父母对生活种种细节的提点以及六一年数信隐晦谈及国内生活困顿的部分,需read between lines。读罢起身,夜已三更,十月又至,先生千古。
  •     文字感情丰富,思想性值得肯定。我相当认可傅雷强调子女的自由发展和独立思考,然而他在对待子女的期望值和成才要求上又显得过于严厉。对于父亲的角色,我认为傅雷并非值得所有人学习和借鉴。傅雷略为“压迫式”的教育理念实在存在需质疑的地方。 很多细节可以看出,傅雷对子女生活介入和控制欲过甚,同时书信中的一些情感宣泄(完全是情感宣泄,而不是简单的情感流露)不合时宜,也并未充分考虑子女感受。
  •     字字句句,切切情深, 天下最伟大的父母心~
  •     傅雷先生朴实真挚的文字非常感人
  •     两星期前,翻《傅雷家书》一字一句读不进,便搁置一旁。今日读完了高村光太郎的《山之四季》,被文字的静美、质朴所影响。再读《傅雷家书》时,竟被这一封封书信所吸引,一字一句不忍跳过。看傅敏说傅聪常常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便开始理解了读他文字有时会觉得“狂傲”之感了。
  •     赤子孤独了 便会创造一个世界
  •     六五年之后才觉得好看了些
  •     虽然父母的各种絮叨让人觉得很烦很乏味但这就是爱啊
  •     是我的中文阅读退步了吗, 短短三百余页竟断断续续读了好几日--或是少有的让我能细细看的“拉家常”?翻译家的文字功夫到底是不一样的。先读到傅雷夫妇自杀方式的考证而无限唏嘘,再到对父权(体现在傅雷对傅聪居高临下、事无巨细地指导)、夫权(体现在傅雷对傅聪如何指导弥拉的指导)的不以为然,再到欣赏领会对艺术与人生、中西文化的细微探讨,最后落入知识分子在大时代如何自处的思考。最好的社会环境究竟是什么?是各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才能与热情去展开自我吗?但傅聪之所以成傅聪,是多少外在条件的支持呢?他能安于,或者应该安于做一个纯粹的音乐家吗?逃离集体主义的波澜壮阔与压抑束缚,却又似不能安于个人主义的虚无与渺小。年纪越大,反而越想不明白,可又没有大到不想想明白的程度。
  •     除了“爱”之外,没有可说的了。
  •     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要做一个这样的人。
  •     最后一封信是遗书。
  •     对张爱玲写您的外遇怎么看?
  •     赤子一孤独,便会创造一个世界
  •     十几岁的时候读不下去,认为傅雷只是个唠叨的老头;二十岁的时候离家在外,再次翻开瞬间明白父母的渴望了解你的心;二十五岁时因为工作再次翻开,更懂得为人父母的苦心,而经老师提点,才发觉书信背后的人格才是真的可贵。
  •     读过之后感觉家书中,满是两三点内容:1、聪你要经常向家里写信,父母甚是挂念你;2、教育傅聪,多出去走动,劳逸结合,要做艺术家;3、傅雷对批评家、评论家、作家及各种艺术的看法。 其中一封信是母亲非常难于启齿却有痕迹明显地向傅聪索要生活费,真是看着心酸。一代翻译大师,在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1956年别说看病,就连生活费都是向政府写信索要来的。 父母的信里完全可以看出,傅聪确实对父母的感情照顾得比较少,更是连信件都不能完全按照父亲的问题一一回答,父母还是挺伤心的。 傅雷最后的悲剧,从信件上也是多多少少能够看出来点痕迹的:1、最疼爱最疼爱的儿子常年见不到牵肠挂肚;2、二儿媳妇完全不顺心意;3、生活拮据赤贫;4、文化大革命挤兑,一生高傲、重视家庭教育的傅雷被冠以教育出叛国的儿子。
  •     2017标注的第一本书,也许是十来年一直漂泊在外,看傅雷家书总让我不自觉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傅雷对傅聪的叮嘱,我也从我的父母那听到,因此感触颇深!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     还想看删除的几十封信
  •     每次读都会潸然泪下,感动父子,父母与儿子之间的爱,感动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     不见艺术家,只见父子情。
  •     读书泪下,往往是触动了心中的回忆与情丝。满满的爱,说不清的史,用心的培育。人生苦短,哪怕是有着生活无数的琐碎以及困乏,精神的丰富滋润着一家人的思想。做人当先,做事为后。感触颇深,父母之情怕是真的是有了子女才能深刻体会。“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
  •     看了之后暗暗决定,一定不能做这样的父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