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111450290
作者:(美)彼得•德鲁克,(日)中内功
页数:220页

内容概要

彼得•德鲁克小传
(1909—2005)
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彼得•德鲁克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与他的德国校友多丽丝结婚,并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最高奖项“伊万婕琳•布斯奖”。
他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纪录。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本著作,以30余种文字出版,总销售量超过600万册。其中《管理的实践》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经典。
他曾7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20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2004年,德鲁克管理学全面进入中国的管理教育。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克莱蒙特的家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中内功
(Isao Nakauchi)
被称作“日本商业圣手”,曾任日本一家顶尖零售公司的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1941年,他从神户商业大学毕业后进入父亲的制药公司。他曾担任多个公共职位,如日本连锁店协会主席、日本经济组织联合会政府改革委员会主席。因为对整个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获得过诸多荣誉奖项。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挑战时代
第1章 中国带来的挑战2
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未来会如何 / 中内功2
中国市场的风险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大……但机遇太大,不容忽视 / 彼得•德鲁克3
只有无形基础设施的发展,才能给中国带去繁荣;而实现这种发展,是我们的使命 / 中内功11
只有以流通为导向的经济发展能造就中国所需的人力资源 / 彼得•德鲁克18
第2章 无国界世界带来的挑战21
对于日本产业“空洞化”,以及日本在无国界世界中扮演的角色,您有什么样的看法?全球性经济集团的理想安排是怎么样的 / 中内功21
没必要对日本经济感到悲观。对“空洞化”的担心来自谬误 / 彼得•德鲁克23
发展中国家并不需要政府间援助,而需要与发达国家私营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 彼得•德鲁克36
管理要学会在全球、区域和地方三个层面上维持平衡 / 彼得•德鲁克38
知识在不断变化的产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中内功42
第3章 “知识型社会”带来的挑战51
当前的教育制度无法为“知识型社会”培养人才 / 中内功51
日本的教育体系本身并没有错。日本有自己的一套创造力和独创性形式 / 彼得•德鲁克52
在知识型社会中,不断学习是关键。智慧一直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含义 / 彼得•德鲁克60
现在我对能够创新的年轻人怀抱希望 / 中内功65
信息技术会给社会、经济和私营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 中内功67
便利店就是未来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的例子 / 彼得•德鲁克68
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把每一名员工都变成管理者 / 中内功76
第4章 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所面临的挑战78
企业家的社会角色就是带来创新 / 中内功78
我深信,日本会出现第三波“经济奇迹” / 彼得•德鲁克80
“创造客户”将是永恒的挑战 / 中内功85
第5章 第一部分的附录91
关于1995年1月17日阪神大地震的通信往来91
第二部分 重塑的时代
第6章 重塑个人100
日本迫切需要重振普通民众,让他们更为有效 / 中内功100
有知识的人必须为自己的发展和定位承担责任 / 彼得•德鲁克102
企业高管能影响人们的生活 / 中内功119
第7章 重塑企业131
如何设计能够重振公司的组织结构 / 中内功131
没有高效的企业使命宣言,就没有良好的绩效 / 彼得•德鲁克132
公司存在的原因,就是把学会的知识立刻付诸行动,为社会做贡献 / 中内功142
第8章 重塑社会144
将组织转化为有益社会的实体,能够防止社会倒退 / 中内功144
重建社会需要整个社会的参与 / 彼得•德鲁克146
通过在社会领域从事志愿工作,重新获得公民意识 / 彼得•德鲁克151
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自我奉献、自我约束和自我负责的原则努力影响、改变我们的社会 / 中内功161
第9章 重塑政府167
您对自由市场下的政府监管和政府角色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您对重塑政府有怎样的建议 / 中内功167
自由市场的巨大优势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威胁、降低失误 / 彼得•德鲁克171
我们要避免进行无法执行、失去效用和惩罚经济活动的监管 / 彼得•德鲁克175
动力必须来自政府,政策必须跨国 / 彼得•德鲁克182
旧有的政治理论已经瓦解,政府必须重新思考如何转型为“高效政府” / 彼得•德鲁克188
政府必须采用面向私营部门的经济政策 / 中内功197

作者简介

“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有前景但也最有危险的地区。”这句话写于1994年德鲁克致中内功的信里。在20年前的经济盛世,德鲁克就能看到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所蕴含的危险,无疑高瞻远瞩,极具远见。时至今日,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危险已经得到验证。
《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和“日本商业圣手”中内功的对话录。他们的对话涉及当时经济世界出现的变化,明确指出了自由市场和自由企业(尤其是中日两国)所面临的挑战。
这些经济变化对单个国家及经济意味着什么?
这些变化对相关经济体意味着什么?
这些变化对社会、对个别企业、对职业人士及企业高管意味着什么?
这些就是德鲁克和中内功探讨的问题,他们用精彩的洞见,分析了亚洲未来的经济角色。
《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分为两部分(“挑战的时代”和“重塑的时代”),来自彼得•德鲁克与中内功就多个国际主题进行的对话。第一部分着眼于经济、社会和商业方面的重大发展。第二部分关注的是过渡时期我们面临的具体挑战:从个人、企业和政府的角度讲,我们应该如何改变、更新。这两部分都体现了德鲁克和中内功先生的一个共同信念: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告诉我们需要做什么,实践告诉我们怎样去做。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对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获得更深刻的了解,也使自身行动、知识、提高、成长和业务绩效的改善得到有效的指点。


 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2014年,我为机械工业出版社重译了这本书:《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但这本书,2009年,东方出版社就有一个译本了。然后,这两天,机械工业出版社负责这本书的编辑对我说,东方社译本的译者林克向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总编室做了投诉,认为我的译本“参考了”他的译本……参考这个词真是可大可小啊。一方面,作为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的译者,知道一本书之前有译本,用先前的译本作为“参考”资料,是很自然的做法。可以说,所有的翻译家,都是这么做的。譬如莎士比亚的译本,有朱生豪的译本珠玉在前,后世所有的翻译都会以之为参考。另一方面,作为对自己工作负责的译者,用先前的译本作为“参考”,是很容易挨“抄袭”官司的,比如《影响力》之前的两个版本。(涉事的译本并非我的译本:https://site.douban.com/111352/widget/notes/364122/note/326109633/)所以,接到这样的投诉,出版社方面也十分重视。我自己当然也是如临大敌!为说明我的译本是独立完成,并无抄袭,我只能挑前一个版本逐句对比了。一句一句对比好累,暂时就比两段吧。林译一碰到长句子,理解就会发生偏差,而且发生频率较高。考虑到我的译本并没有发生这样的偏差,应该怎么样也没有后一种“参考”或者“抄袭”他的译本吧?比一下序言的前两段吧。第一句原文是:I AM WRITING THIS PREFACE on March 11,1995 - ten years to the day since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and of the Soviet Empire began with Mikhail Gorbachev's election as the First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林译:我写这个序言的时间是1995年3月11日,距离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整整10年。闾译:我写这篇序言是在1995年3月11日,距离戈尔巴乔夫当选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已经整整10年,自那一天起,铁幕悄然落下。前半句是一样的,然而,后半句,只在我的草稿里有,已经出版的版本里是没有的。原因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它们长得很像。The political world has changed beyond all recognition in these ten years. 林译:在这10年里,政治世界历经沧桑巨变。闾译:这10年里,政治世界沧海桑田,面目全非(英文原文:changed beyond all recognition,对应此处“面目全非”)。呃?这句好像也很像,虽然我比他多译了一个“面目全非”。But, while less dramatic, the changes in the economic world have been fully as great, fully as important, fully as irreversible. 林译:经济世界的变化虽然不那么惹眼,其发展变化也一样的重要、深刻和难以抗拒。闾译:经济世界的变化虽然没这么强烈,但也同样的重要、深刻、不可逆转(英文原文irreversible,是不可转变、不可挽回)。这一句大家也像是逐句对照翻译的,没有语序上的变化,虽然“难以抗拒”和“不可逆转”好像有点差异吧。And far too little attention is being paid to them.林译:然而,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10年中经济方面的变化。闾译:可惜迄今为止,注意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太多。这句差异就比较大了。再来看第二段。Specifically, government has become the storm center of the non-communist world, threatening sudden, unpredictable economic and currency upheavals - the legacy of forty years of failure of the 'Keynesian Welfare State' whose theories and policies dominated the Western non-communist world before 1985. 林译:首先,尤其重要的是,在多数国家里,政府成为众矢之的,因为政府对突发的、无法预测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来说,更多的是威胁,而这些变革都是“凯恩斯福利国家”40年来失败运营的产物。在1985年前,“凯恩斯福利国家”的理论和政策主宰了西方世界。闾译:具体而言,第一,在资本主义世界,政府成为暴风的中心,也是来势匆匆、无法预测的经济和货币动荡的幕后之手——这是40年来“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失败带来的后遗症。1985年前,“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的理论和政策主宰着西方国家。这句的差异就大了。意思都完全不一样嘛。仔细看原文,threatening sudden, unpredictable economic and currency upheavals,threaten没有“造成威胁”的意思,而是“预示某一不良后果”的意思,正对应着后文“upheavals”,upheavals多指负面的突变。所以,如果前一个译本和我的译本是来自同样的英文,那么,这一句他应该是出现了重大理解失误了。These threats - and especially the threat of sudden panic and collapse undoing years of hard, steady work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such as only a few months ago occurred in Mexico - are by no means confined to developing countries.林译:政府构成的这些威胁,尤其是导致的突发性恐慌和经济崩溃,能把多年以来在经济发展和繁荣方面付出的辛劳和获得的稳定毁于一旦,就像一个月前发生在墨西哥的情景那样。更要命的是,这样的恶果并不仅仅发生在墨西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闾译:政府造成的这些威胁,尤其是突发的恐慌和经济崩溃,能将人们多年来为经济发展和繁荣所付出的心血毁于一旦——几个月前,墨西哥的情形便是如此。更可怕的是,如此惨痛的后果并不仅仅局限于发展中国家。除开其余的字句差异,这一句,林译是“一个月”,我的是“几个月”,英文原文是“a few months。”Sweden and Italy, to name only two European countries, are equally unstable as a result of government over-spending and over-borrowing.Even France's stability is doubtful. 林译:瑞典和意大利,两个纯粹的欧洲发达国家,罹于政府过度的财政借贷和支出,也变得一样的不稳定,甚至希腊表面上的稳定也值得怀疑。闾译:以瑞典和意大利这两个欧洲国家为例,因为政府过度借贷和支出,便落入了同样不稳定的局面。甚至连法国的稳定也值得怀疑。一个是希腊,一个是法国,英文原文是“France。”And the US is engaged in a massive last-ditch attempt to cut its government deficit. 林译:美国在尽最大努力减少政府赤字。闾译:美国近乎孤注一掷,尽了最大的努力减少政府赤字。好吧,又开始有点像?While Japan -alone of all major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ed world - has not indulged in the reckless expansion of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in under-saving grossly, her government and policies too are in crisis. 林译:而日本——与所有其他主要的发达国家不同——没有陷入无节制的政府支出扩张和低储蓄,但是其政府和政策也处于危机当中。闾译:在各大发达国家中,日本虽可算独善其身,没有陷入政府支出无限制扩张和低储蓄的境地,但其政府和政策也岌岌可危。这句差异蛮大嘛。Forty years of stability have come to an end. 林译:40年的稳定宣告结束。闾译:长达40年的稳定宣告结束。这句真是太像了哈?And no country is as exposed to the shock waves which a collapse of government finance and currencies creates as is Japan - endaka is just a foretaste of what a collapse of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Chinese currency under the threat of run-away inflation might,- for instance, mean to Japan.林译: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像日本那样遭受巨大的衰退。例如,圆高(主张日元升值和高企的货币政策)就是日本人所采取的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这样的政策运用在中国经济和中国货币政策方面,就可能在面临通货膨胀时导致中国经济崩溃。闾译: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那样,政府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失效掀起了如此规模的骇浪惊涛。“圆高”(指日元升值并高企的货币政策)只不过是小小的警告——比方说,若是中国在通货膨胀失控后经济和货币崩溃,对日本意味着怎样的结果。这里又有了重大的不同。是日本把“圆高”政策运用在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上会导致中国经济崩溃?还是中国在通货膨胀失控后经济和货币崩溃,对日本意味着怎样的结果?仔细看原文就明白了。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所谓的看中国与日本,其实只有一小段书信内容涉及了对中国市场的分析~书信是1994-1995年间的,基本讨论是关于日企的管理,但里面关于企业管理的论点,其实今天仍然适用,“大师中的大师”,不负其名~
  •     两人对话了有关日本零售行业的一些问题。但是中国的部分比较少。摘:德鲁克从此访谈中学到三点。第一,人必须自问,希望他人在自己身后记住他什么。第二,人应该随着年龄而有所改变,不仅是个人的成熟度要有所改变,同时也要随世界的改变而改变。第三,能让他人的生命变得有所不同,是件值得后人记住的事。
  •     没什么用的书 但讲中国的部分没想到90年代美国人就看的那么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