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01:东亚的书院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15506166
作者:左靖 主编
页数:232页

章节摘录

  在中国兴办西学的首要现实条件是“校舍”(那时,“校园”这个词还未进入现代汉语),操持这项事业的人们对于现代大学一无所知。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一所新的教育机构是否应该仿效中国过去的类似组织,他们面临着两个显而易见的困难:首先历史上的很多著名“书院”早已湮没无闻;二来城市里可以找到的可以承担“教育功能”的实例和当时业已存在的西方大学相差太大,无法放在一起讨论。举例而言,顺天府贡院是开科取士的地方,全国会试的考场,因为科举在传统社会中的重要性,贡院建筑的防卫守护赶上了监狱的级别,光是围墙便有三重,四角还有监视考生动向的“望楼”,但是为士子准备的空间——号房-一本身却是相当简陋。不管历史上的“书院”面貌如何模糊,它却包含着某种不言而喻的教育理想,绝不会和权力中心的“太学”“国子监”等混同。如果我们顺着几个“书院”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特征摸索下去,会发现二十世纪初的西方人所推广的新学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联系与区别,这异同也许正是解开“书院”建筑风格密码的钥匙。  不消说,传教士舍不得离开他们心目中的文明中心——城市。但是中华帝国真正令人折服的地方似乎不在城市而在乡村,那里才是更适合他们宣教努力的土壤。历史上初创的书院多在山林地,而且常和寺庵隔墙相邻,书院的创办者为此筚路蓝缕,不辞劳苦。对那些第一次来到中国的外国人而言,往往是在人迹罕至处发现了真正的“精神气质”和“宗教气氛”,他们对此类场所中包蕴的,也是推进他们在华教育所亟需的品质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从总体上看,中国建筑艺术是人类心灵中那种对大自然的本能敬畏所发出的那种强烈的宗教意义的天才创造。当一个人想领悟大自然主宰者的意志时,他就会本能地追求一种遁世隐居的宁静心态来进行沉思。这种追求促使着中国人在最美丽的地方修造了他们的寺庙。在那高耸的山峦,在那激湍的江边,在那秀丽的湖畔,在那深幽的丛林,在悬崖峭壁,在海中荒岛,在一切能够显示大自然那种不可思议的创造力的地方……  ……

内容概要

1970年11月生。策展人,出版人,《碧山》杂志书主编。现居黟县、北京和合肥。2002年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三年展——中国艺术三年展(后更名为南京三年展)。2006年底创办《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2011年和欧宁发起碧山共同体计划,开始致力于乡村建设。他曾担任南视觉美术馆(南京)执行馆长、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艺术总监。作为艺术教育者,他在安徽大学教授纪录片和当代艺术课程;作为独立电影的推广者,他曾担任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和中国纪录片交流周的策展人,并发起、创办“艺术空间放映联盟”(ISAAS)和“中国独立影像档案馆”(CIFA);他曾经策划过很多当代艺术展览,其中包括“未来考古学”第二届中国艺术三年展、“诗意现实:对江南的再解读”、“趣味的共同体”、 “在瓦伦西亚55天:中国当代艺术展” 、“我的大学:刘大鸿与双百工作室”等,并为艺术家颜磊、王音、董文胜、高世强等策划过个展。他曾应邀在奥地利、西班牙、智利、日本、巴西和挪威的一些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策划展览。他还曾主编《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另类的表述者:他们的行为、舞蹈和录像》、《纪录何为:对大师与他们作品的凝视》等等。他目前的工作领域包括乡村建设、独立电影和当代艺术。

书籍目录

卷首语 为什么关注书院 左靖
卷首专题:东亚的书院
寻找书院 唐克扬
徽州古书院:一个远去的文化符号 方光华
朱熹与福建书院 方彦寿
空•气 卢彦鹏
江户时代大阪怀德堂的学术 汤浅邦弘
书院文化与近世中国、东亚世界 吾妻重二
为文化续命,为中国招魂: 关于新亚书院 江弱水
卷二 行动民艺
黟县百工(一) 蔡麒麟
四川邛崃竹编 百年设计
卷三 深读
唐代俗乐机构的形成及在宫廷中扮演的角色
卷四 传承与表现
半树枯槐吊君王:以昆曲书写建筑 张弘
智珠寺时光残梦:一座古寺的重生 汤国
茗壶:闲人出品 沈微 严慕来
24节气 时与地 邱志杰
卷五 故土新调
桃花散记•叶家故事 袁菁
梦溪 魏璧
卷六 读影
《砻谷纪》:流水师傅的攻稻艺术 吴岚冲
《罗盘经》:『草寇 』还是『先知』 张凤英
卷七 品书
缘起不灭:《首抄本》和《守艺人》 蔡仕伟
打开,即是满目的故国 卢涛

作者简介

“碧山”,在我们看来,不仅是一个地理的名称,更是传统家园的象征。《碧山》在继续原来品质的基础上,更加集中于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处境、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的批评。本辑的专题“东亚的书院”尝试描述在中国书院传统的绝对影响下,东亚的书院,尤其是日本私塾(书院)的办学特点、学术旨趣和社会影响。其他传统栏目,如“行动民艺”、“传承与表现”、“深读”、“读影”、“品书”等,仍是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探讨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

图书封面


 碧山01:东亚的书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一座书院,一座坛城文/周语在我的理解中,书院是古代读书人的心灵坐标,一个书院,就是一种传承的象征,即无数古代读书人的人生梦想、求学、问道的心性皈依之地。《碧山》的价值理念选择中国的书院来做主题,出乎意料,又在意想之中。很多人都在忙着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使用新的软件、升级新的分子材料来进行创意的时候,书院的出现,显得突然而又神奇。在眼花缭乱的阅读之余,《碧山》给了我一个喘气的机会,因为经常读典籍、梳理文献,神经实在是太累了,需要休息、放松一下。读一读那些日本江户时代的书院,看看图片,再看古老徽州的书院,明清的私塾,就像一次文化的神游之旅。书院一般翻译为Academy,像岳麓书院,一般译为Yuelu Academy。现代大学里面的书院,则经常译为college,如逸夫书院,译为Shaw College。我总觉得失去了它本身的那种韵味,没有那种皈依的心性在其中。用皈依这个词来描述我的理解,在于我对读书人背后的那座书院的,其独特历史的阅读和思考。文化的差异和主题精神的延宕,用皈依这个词来概括,我以为的恰当的。当然,要理解书院本身象征的精神和心性,需要回到中国古代文化的世界里寻找答案。喜欢到云起轩里蘸桂林辣酱吃逯耀东当年手创的牛肉面的江弱水,讲述的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关系,背后却是传统文化、学风、学统的关心;吾妻重二感叹书院文化的衰微,写日本私塾的特点,也是这本书的重要文章;江户时代的大阪代表日本知识据点的怀德堂,是基于朱子学的汉私塾,其背后的文化渊源和理念,让人如沐春风,一点不会觉得枯燥。讲述昆曲、茶与竹编这些传统文化的文字,则犹如吹过书院的清风,依次读来,好不轻松、快意。我最钟意的是书院这一符号、主题的内容,对传统文化的追寻,背后的努力远比我们读到的要多。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这些描写书院的文字、文献档案、图片,格外觉得亲近。古代读书人的那种审美印象和中文化中的韵味,在书院都有很深的沉淀。它的中国美学感性的重要体验,虽然现在我们去书院的时候,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沉浸进去,才能有入境的感受。当然,古代和现代,读书的主流选择依然是为了镀金,获得知识界和体制的身份认可,进而入仕,每个时代都是如此。因此,书院里求功名者,也是无可厚非的。世间本来就是这样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将自己的性与心,都融入到对知识、宇宙人生、天地的体认之中。在我的理解中,一座书院,从我们的角度往古代看去,我隐约觉得它几乎就是一座坛城。这样的书院,培养的是人的心性与文化血脉的理想精神,更准确一点说,即人文精神,根植于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系统。一座书院,就是一座坛城,它的秘密藏在穿过书院的那缕风中,藏在每一个汉字里,藏在碧绿如山,永不废黜的江河之水。周语:散文家,现居西安。出版有《汉语春秋:中国文化意象随笔》,《白云深处:终南山隐士的十年生活》,《花落烟云:宋代词人的人生情怀》。
  •     从汉品到碧山,每期前半都用大量篇幅从各个角度介绍一个主题。这期的“东亚的书院”带我回到了岳麓书院,我读书时所在的城市。也让我羡慕当时在书院的那些人,能够为了自己的兴趣而结庐读书,不用为世间俗务而烦恼。如果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读几年书,该是多好。可惜当年有时间有机会读书的时候,却忙着玩。现在要为生计奔波了,却又犯了读书的瘾。看了大半本的书院,感觉有些饱了,恰恰书的内容也为之一转,各种手工艺,各种我感兴趣的手工艺,又把我阅读的兴趣吊起来了。为之佩服。后半段的内容丰富,但如果全本都是这样,又失了一本书的味道,而更像杂志。所以才要有前半本的大主题,大篇幅。最后就是我看到的这本“亦书亦刊”的碧山。期待02!
  •     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日本的书院,基本上受到了中国的影响,是私人教育的场所。但是它所教的多是年轻人,所以与私塾或学塾有点类似。日本没有科举,因此,日本书院的发展有一个中国书院难有的特色,那就是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来维持自己的“学统”。而且常常父以传子,代代相传,世守其学。中国的书院因为受科举的影响太过,所以不容易维持本校的学统,宋代时还可以说湖南的岳麓书院代表了所谓的“湘学”,但后代就差不多没有这样的特色了。
  •     从封面到排版都很喜欢,希望内容可以再丰富一些
  •     I wish I were here.
  •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胖大海在节目“有一说二”中说过大学教育有两项基本功能,一是学会明辨是否的价值取向(天理、良知),二是学会一种安身立命的技能,很可惜我们今天明显是忽视第一而强化第二的。朱熹在宋时大建书院,不也是对于“只知科举,不知知识”的一种反思实践么,那么对于今日只知高考和生计,不知良知和学识的时代,是否也呼唤一种私学来树立大家精神层面的共鸣。西方有教会始终扮演一些教育角色,可惜中国的宫观庙宇如今也变成了生计之所。有时感概,毕业生的无知与知识匮乏已经不是青涩所能搪塞,我们的思考力、判断力和学习力真是令人扼腕。这本书大多内容与书院有关,且是从考据和文化解读角度上来说,也难为了左靖等人。只是,兴办私学对于当今的中国有多少市场,更重要的是有多少空间,有多少能力?扣一分是以内有些高逼格的文字。
  •     内容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比较喜欢“读影”和“品书”。排版居然有的是简体中文,有的是繁体中文,故意为之还是有啥特殊目的,不得而知。
  •     不如01
  •     特别喜欢这一系列,推荐
  •     这些天《碧山》被炒着这么热,看了杂志,觉得办的很精彩,虽然大多数作者都不认识,但是杂志内容很有深度,专题特色明显。
  •     用了心,才能让人耳目一新。
  •     没有细读,但感觉不错。
  •     赏心悦目的装帧和版式是我阅读碧山系列的主因,爱形式超过爱内容,内容感觉文艺而不深入(前几篇除外),是mook的通病?不过这一期东亚的书院和民间手艺颇有信息上的可读性。
  •     挺有特色的MOOK。主题足够厚重,但某些篇目的内容还是略显单薄。在病痛中读这样的书,也确实能够让自己沉下心来了……
  •     就是这种,无论出多少本,都想随身带着走的感觉。
  •     “碧山”,在我们看来,不仅是一个地理的名称,更是传统家园的象征。《碧山》在继续原来品质的基础上,更加集中于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处境、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的批评。本辑的专题“东亚的书院”尝试描述在中国书院传统的绝对影响下,东亚的书院,尤其是日本私塾(书院)的办学特点、学术旨趣和社会影响。其他传统栏目,如“行动民艺”、“传承与表现”、“深读”、“读影”、“品书”等,仍是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探讨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
  •     里面提到了紫阳书院~
  •     很喜欢碧山系列,书的质感极好,就是价格确实有些贵,收齐全套不易
  •     很喜欢,跟《汉品》一样中意。书的装帧很好,可为什么偏偏把图片说明文字放在两页的夹缝部位?着实不方便阅读。
  •     很好也很寂寞的选题
  •     美的质朴,纯的惊人。碧山,汉品,这一些列的书我都买了,因为无意间看见了汉品01,就被这种质朴的文学和对传统文化的单纯敬意感动。很用心做的书,很用心想去保护和发扬的传统。推荐。
  •     对于一些曾经的书院进行形象或者故事的描述,可以幻想出其中一些书院被使用时的盛况。是的,我在幻想那些氛围,因为我认为这是现代教育建筑所缺少的
  •     之前买过汉品的01和02觉得收获很大,每篇文章和图片都非常细心,总之,非常的喜欢,会继续关注购买!
  •     国内民俗学中不错的通俗杂志,希望能坚持下去。
  •     美
  •     不待见。文人读物,感觉受不了。
  •     装帧很美,内容也十分丰富。
  •     和汉品一个系列的,人文艺术类的,喜欢。
  •     看的第一本《碧山》,先看上的是排版装帧,简直从头到脚透的都是文化气,再翻翻内容,乖乖呀,又是书院又是老手艺的,真是不忍释卷。真到读起来了,才发现必须正襟危坐地慢慢读,老徽州的东西浓得一点都快不起来。哈哈哈。
  •     书院的建筑环境跟人文气息同等重要这本书介绍了很多书院,很长见识
  •     “东亚的书院”尝试描述在中国书院传统的绝对影响下,东亚的书院尤其是日本私塾(书院)的办学特点、学术旨趣和社会影响
  •     希望能保持住自己的风格,极喜欢标题所选用的字体,很古典。
  •     先买了汉品,又买了碧山,感觉分量很重,内容很丰富,与众不同
  •     特别喜欢黟县百工这个系列,虽然书院的文章有些艰涩了,但这本书非常值得珍藏,期待第二辑。
  •     第一期介绍了不少正在或已经消失的传统文化和工艺
  •     今天,因着《汉品》、《碧山》的机缘,我们相聚在一起,重新探求重返传统家园之路的可能。让我们在秦砖汉瓦、梵音古韵之中,在前贤风雅的教化之下,形成一个有传统韵味的生活气场。
  •     这是买的这个系列第3本了。
  •     太没劲。。14年4月购于碧山书局
  •     和《汉品》一样,品质保证,期待第二期
  •     文化家园,大家作品
  •     还没读,前头还有一堆书存着,慢慢读,看到喜欢或者感兴趣的就是忍不住,看着皮子也高兴。
  •     无论是装帧还是内容来说算是这一系列书中比较好的了!
  •     传统的回味,回归,传承----------------
  •     还没看,朋友推荐的,应该不错的。
  •     从汉品到碧山,好书好文,支持。
  •     特别喜欢这套书。不管是设计还是主题,都非常可读
  •     确实比《汉品》通俗了很多,作为一本很棒的MOOK就不知道能坚持多久。除了商业上的,更多的是其他的坚持不容易。也许是因为人在苏州的原因,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叶宅的那篇文章,如能就传统中国住宅做个专题应该是很有意思的选题。
  •     不错,买来收藏的,想看时可以看。。。哈哈
  •     精美!!第一期,收藏了!
  •     《汉品》的延续,其中楠木大厅伴着桃花坞灰飞在即,看了心境微微发颤。姑苏早已非天堂!只在梦中了。。。
  •     还是泛了些 编辑深度上还有图片质量可以better
  •     NYPL
  •     还不如去看电视购物频道,推销技巧让人拙计
  •     版式、内容一如既往的好,每期读完都有收获。之前对蒋琼耳与爱马仕合作的瓷器作品不太理解为什么好好的素净的瓷器非要加上竹编。看了这期瓷胎竹编才有了更深的认识~
  •     期待碧山系列
  •     印制精美,图片详实,回归传统家园之路!!
  •     全书最妙的是以书院作主题,有想法。文章比想像中要好,没那么娱乐化,还是有正经扎实的内容。虽然图片质量普通,但质朴的文与图配在一起油然而生一股幽静,让人心折。
  •     杂志型书,一不留神就会偏离了宗旨。书院是个不错的切入点,深入得欠火候。
  •     最喜欢的还是有关书院的文章,其他有些感觉有些专业,只是有些观点不太赞同,补救一些东西是好的,比如我们的乡村,可是有些东西真的没有必要了,我们总不能再回过头去学习甲骨文吧,文化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文化!
  •     部分篇章的作者文笔一般。第一本里的一些调查很有意义。这个项目还是能为后世留下些意义的。
  •     奇书
  •     源于《汉品》,对这个出版社和主编都很有好感,很喜欢的作品。无论是从装帧设计、内容、图片,无不显示出了他们的诚意。希望能继续出多一些这类书。
  •     一看封面就很想买,有一种很文气的感觉,这个系列的其他书也已经买了,算得上是高端文化的浅层阅读,比较有味道。这本里说了很多日本的书院,其实中国的书院历史更久远吧。
  •     杂志一样的书
  •     确实是美,值得收藏,是否有后续的
  •     喜欢这个系列的书名,一直对于传统的古老文化有种向往,希望这本书带给我不一样的回味。
  •     很典雅的一套杂志。已经买了三本。
  •     读书人的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书院是一个载体,愿能复兴,愿中华文化复兴。
  •     支持自己老师出的书,今天晚上《艺术概论》考试完毕,留念
  •     好书。要支持这类独立出版人,让更多的这类书籍能生存下去!这系列都是收藏的。
  •     这是有理想的青年。
  •     很系统介绍了不少书院,日本的私塾保存的很好
  •     说园系列很满意,碧山倒是第一次买,一口气买了已出版的前两期,期待第三本
  •     书院的主题做得很好,而后面的关于昆曲《宫祭》虽然篇幅并不多,确实我最喜欢的。
  •     我们不缺文化,只是断了层。
  •     很有品味的书!!!!
  •     和《汉品》同一质量,不错。
  •     买了一整套~太喜欢太喜欢啦~笔芯~
  •     还不错 也没被压坏 以前很害怕当当的包装 一次性会买好多书 为了让书被箱子运输 很安全 书内容很赞。很有启示
  •     好书
  •     终于读完了,不光被文章感动,也被自己感动了。。。
  •     因为我们是书院,院长交待要买的,可惜有ID限购,搞得我叫每个同事都要来买。01,02各要10本的。
  •     书很漂亮,内容很充实。美!
  •     喜欢的杂志
  •     翻看了之后,才发现是一本书刊,对书院、民艺、对历史文化品读的书。版式很别致,内边有大大的留白,可以做读书笔记,卷三甚至是可以拿出来读的,竖版,繁体,从左往右翻页,很有古韵。整本书纸质细腻,印刷精美,甚至还用了不同颜色的纸张,这本书不只是看文字,它本身也是值得玩味,值得细细把玩的,很多的独具匠心的处理在不经意间把你深深吸引,还是洗干净手,慢慢读吧,值得沉浸,值得收藏。
  •     大山大水
  •     我个人很喜欢这类艺术风格,简单来说就是美,发现美,享受美的过程。
  •     以为会无聊,没想到还挺好看的
  •     精良得就差繁体竖排了,贵的就差和我的血了,现在的风向是一个杂志几乎赶上物理学刊物了。
  •     沉静久远
  •     封面和装帧都很喜欢,内容还未及细看。
  •     书不如院,但仍是一次古老而鲜活的尝试。第二册封面上写着去国还乡四个字,动人且危险,看到碧山计划里关于乡村共同体的表述,想想立人,似乎这更像命运里与生俱来的写着隐忧的伏笔
  •     读着读着,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了《南渡北归》
  •     不同人撰笔,不同题材,内容文风很难保持同一水准。切题可小,但不可失了深度。
  •     無論是碧山繫列還是漢品,一如既往地支持。好書!
  •     书院的历史,来源久矣,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也不吝是一种感悟
  •     重温~
  •     带来难得的心灵休憩。
  •     邮票里也有几套以“书院”为题材的,可以和此书相得益彰!
  •     装帧有心,内容用心。有心即可,用心即达。
  •     书院的光辉属于故去的时代,可以看到纯真耿直的文人气息,现在的我们能够如何拾起逝去的火焰呢
  •     整本书几乎都是在或回家或返校的地铁上读完的。觉得比<汉品•古建筑七面体>、<汉品•说园>更好。喜欢古书院的主题,新学期选了一门中国文化典籍,主讲大学与中庸,这本书大概就是缘起的由头吧。再次读到张弘老师的<半树枯槐吊君王•以昆曲书写建筑>,配上石帅的照片,感觉果然不一样。想去智珠寺和桃花坞走走,想把鬼叔中的纪录片都找来看看。读书的时候,总是念起张充和,还有她那句“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当然,还有秋秋送来的那一本<张充和诗书画选>。
  •     确实好书,亭院,楼阁,山山水水。特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