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01:东亚的书院》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 碧山01:东亚的书院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15506166
作者:左靖 主编
页数:232页

一座书院,一座坛城

一座书院,一座坛城文/周语在我的理解中,书院是古代读书人的心灵坐标,一个书院,就是一种传承的象征,即无数古代读书人的人生梦想、求学、问道的心性皈依之地。《碧山》的价值理念选择中国的书院来做主题,出乎意料,又在意想之中。很多人都在忙着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使用新的软件、升级新的分子材料来进行创意的时候,书院的出现,显得突然而又神奇。在眼花缭乱的阅读之余,《碧山》给了我一个喘气的机会,因为经常读典籍、梳理文献,神经实在是太累了,需要休息、放松一下。读一读那些日本江户时代的书院,看看图片,再看古老徽州的书院,明清的私塾,就像一次文化的神游之旅。书院一般翻译为Academy,像岳麓书院,一般译为Yuelu Academy。现代大学里面的书院,则经常译为college,如逸夫书院,译为Shaw College。我总觉得失去了它本身的那种韵味,没有那种皈依的心性在其中。用皈依这个词来描述我的理解,在于我对读书人背后的那座书院的,其独特历史的阅读和思考。文化的差异和主题精神的延宕,用皈依这个词来概括,我以为的恰当的。当然,要理解书院本身象征的精神和心性,需要回到中国古代文化的世界里寻找答案。喜欢到云起轩里蘸桂林辣酱吃逯耀东当年手创的牛肉面的江弱水,讲述的是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关系,背后却是传统文化、学风、学统的关心;吾妻重二感叹书院文化的衰微,写日本私塾的特点,也是这本书的重要文章;江户时代的大阪代表日本知识据点的怀德堂,是基于朱子学的汉私塾,其背后的文化渊源和理念,让人如沐春风,一点不会觉得枯燥。讲述昆曲、茶与竹编这些传统文化的文字,则犹如吹过书院的清风,依次读来,好不轻松、快意。我最钟意的是书院这一符号、主题的内容,对传统文化的追寻,背后的努力远比我们读到的要多。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这些描写书院的文字、文献档案、图片,格外觉得亲近。古代读书人的那种审美印象和中文化中的韵味,在书院都有很深的沉淀。它的中国美学感性的重要体验,虽然现在我们去书院的时候,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沉浸进去,才能有入境的感受。当然,古代和现代,读书的主流选择依然是为了镀金,获得知识界和体制的身份认可,进而入仕,每个时代都是如此。因此,书院里求功名者,也是无可厚非的。世间本来就是这样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将自己的性与心,都融入到对知识、宇宙人生、天地的体认之中。在我的理解中,一座书院,从我们的角度往古代看去,我隐约觉得它几乎就是一座坛城。这样的书院,培养的是人的心性与文化血脉的理想精神,更准确一点说,即人文精神,根植于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系统。一座书院,就是一座坛城,它的秘密藏在穿过书院的那缕风中,藏在每一个汉字里,藏在碧绿如山,永不废黜的江河之水。周语:散文家,现居西安。出版有《汉语春秋:中国文化意象随笔》,《白云深处:终南山隐士的十年生活》,《花落烟云:宋代词人的人生情怀》。

一期一主题,很好

从汉品到碧山,每期前半都用大量篇幅从各个角度介绍一个主题。这期的“东亚的书院”带我回到了岳麓书院,我读书时所在的城市。也让我羡慕当时在书院的那些人,能够为了自己的兴趣而结庐读书,不用为世间俗务而烦恼。如果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读几年书,该是多好。可惜当年有时间有机会读书的时候,却忙着玩。现在要为生计奔波了,却又犯了读书的瘾。看了大半本的书院,感觉有些饱了,恰恰书的内容也为之一转,各种手工艺,各种我感兴趣的手工艺,又把我阅读的兴趣吊起来了。为之佩服。后半段的内容丰富,但如果全本都是这样,又失了一本书的味道,而更像杂志。所以才要有前半本的大主题,大篇幅。最后就是我看到的这本“亦书亦刊”的碧山。期待02!

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

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书院传承,几乎消亡了。好在这里还保留着。

随记

《碧山》与《汉品》的渊源就不说了,基本属于八卦范畴。 翻完四句话:很好也很寂寞的选题,很标竿的MOOK尝试,很好的版式印刷,很窄的受众群体。 卷首专题是书院。不多说。它的精神也许可以留传,但形制恐怕不被现世所接受。书院其实有门墙,因此教与学均有“私”想。然而也正因为这点私心,它的内部有着思想和讨论的自由。所以它不可做大,做成派和党便大事不妙。这私心和自由与眼下的大学体制全面相左,极不利于洗脑或个性的抹杀,因此不消灭才怪。卷二题为行动民艺,无论计划本身还是呈现方式都不能不想起前一阵刚读过的《留住手艺》,日本的米松大叔在做的事情若在国内也有仿效,当真功德无量。卷三大约因为像篇论文,所以被印成了随书附送的小册,又或者是为了降低书价?卷四五均是紧贴民俗或传统艺术的小言小影,读来虽不清淡,但能看到制作的用心。卷六七是极不一样的影音推荐,与别家杂志不同,书推的不是内容而是形制,而电影则是足够小众的纪录片。按图索骥找来了鬼叔中的《罗盘经》,客家方言加罗盘风水,居然并没拍成央视某科学节目那种疑神疑鬼的恶片,在大段的独白和跳跃的场景中,关于主角风水师老周的数条线索并列展开,又没勉强串连成故事,坚持下来颇有看头,也能够想象导演肯定在挣扎中放弃了许多更加离奇古怪的素材,而保留了不太会引起反感的部分。饶是如此,这也很可能成为一部两头不讨好的片子。它的这种不讨好正如今时今日村底风水师的存在,倔强而自有道理。可藏。静待二期。

《碧山01:东亚的书院》卷首语《为什么关注书院》 左靖

为什么关注书院左靖“书院之废,实在是中国一大不幸事。一千年来学者自动的研究精神,将不复现于今日了”。今天看来,这句话出自力倡全盘西化的胡适先生之口并不让人奇怪。书院,作为有别于传统官学体系的教育形式,滥觞于科举制度诞生不久的唐代。而说到科举制度,让艾恺(Guy Salvatore Alitto),这位梁漱溟先生的研究者困惑不解的是,正是中国历史上这个在晚清时期被弃置,在今天的主流话语中被诟病的独特制度培养并制造了一个稳定、高效的精英阶层。更重要的是,这个非经世袭的精英阶层,依靠的是学识,而非通过武力或其他获致权力的群体在世界史上也是独一無二的。引述上面的看法在于说明,出于种种目的,人们通常会为了论证现时代所执行的政策的必要性,并且要证明它们的成功,往往会倾向于把前个时代的传统视作彻底的失败。这种流行的观点(做法)既是权力的拥有者出于合法性自证的需要,也是绝大部分民众丧失独立思考接受意识形态规训的结果。什么是书院文化?科举制度与书院如何相互影响?今天,我们的教育还有在古代书院中曾经存在的独立精神吗?本辑的专题“东亚的书院”尝试描述在中国书院传统的绝对影响下,东亚的书院,尤其是日本私塾(书院)的办学特点、学术旨趣和社会影响。更以一个地域(闽地)乃至一个更小的地理单位(徽州)为例,讨论唐宋至明清书院的类型、功能;学派学风的形成、消长;学术的师承、流布;“官学化”及其与科举的关系等等。特别是,在传统书院终结几十年之后,钱穆先生在“手空空、无一物”的极艰难穷困的情况 下,筚路蓝缕创办新亚书院,上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承传别开生面,读毕让人唏嘘动容。⋯⋯其他传统栏目,如“行动民艺”、“传承与表现”、“深读”、“读影”、“品书”等,仍是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探讨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从本辑起, 这本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杂志书(mook)被定名为《碧山》。此次的更名,使这本缘起于碧山计划(注)的小书回归到它的本源。“碧山”,在我们看来,已经不仅是一个地理的名称,更是我们传统家园的象征。《碧山》会在继续原来品质的基础上,更加集中于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处境、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的批判。行文至此,让我想起方彦寿先生撰写的《前朱熹时代的福建书院》中朱夫子修复白鹿洞书院的故事。南宋淳熙六年(1179)十月,朱熹在庐山的荆榛莽丛之中发现了原书院遗址,对此,他深为感慨,朱熹认为在庐山一带道教宫观、佛教庙宇数以百计,一旦废坏无不兴修。而“儒生旧馆只此一处,……而一废累年,不复振起,吾道之衰既可悼惧。”再想到我现在身处的关麓村,一个小小的村落,在满清时代,私塾(书屋)竟有六七家之多,被好事者目为“中国私塾博物馆”。如今,连惟一的小学也于2007年被彻底撤并。于是,我也深为感慨,感慨之余,让我意识到,历史上出现的问题难道不正是我们现在面临但却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吗?2012年10月18日于关麓小筑注:碧山村位于安徽省黟县。碧山计划是关于知识分子离城返乡,在农村展开共同生活,以各种方式为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奉献才智,重新赋予农村活力,再造农业故乡的构思与实践。本计划由欧宁与左靖在2011年发起。

与岁月对话

当时代在汽车的轰鸣声中不断的前进的时候,有那么一批人在反思。所谓的进步是真的进步还是借着科技的名义在倒退,他们在寻找,沿着历史的痕迹寻找古老的手工艺,古老的文明。东西本没有意义,是人的情感赋予了它生命,赋予了它色彩。佩服那么一帮人,踏着那泥泞的乡间小路,解读荒凉的宅院;佩服他们找到古老的手工纺纱织布,儿时的记忆中见外婆织过,如今知布机已不知去向,很遗憾妈妈在所谓的新文化学潮中没有学会这门手艺。佩服他们在保留传统的时候也在跟时代接轨,把东方文化推向世界。一个余杭人竟然不知道余杭有这样的文化,是时代遗忘了他们,还是他们在时代中迷失了。我们一直在讲文脉,讲传承,但是真的有几个人在用实际行动去做,闻着玉扣纸淡淡的香味,脑海里闪现的是一帮文人墨客,吟诗作对,把酒言欢的场面。落叶归根,我们都为自己骨子里的血感到骄傲,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拿出族谱,自豪的述说先人的光辉事迹。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但愿在平凡中保持一颗质朴的心,不求人人都会织布,造纸。但求让这些古老的文明有一丝脉络,有一丝继承。


 碧山01:东亚的书院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