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300197353
作者:马克·巴特斯比,莎伦·白琳
页数:536页

内容概要

莎伦•白琳(Sharon Bailin),西蒙弗雷泽大学教育学系名誉退休教授,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方面著有大量著作,如《企及非凡成果:一个关于创造性的论述》(Achieving Extraordinary Ends: An Essay on Creativity)等。她特别关注批判性思维的创造性维度,以及作为探究的批判性思维。她是(北美)教育哲学协会前任主席,也是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协会的前任主席。
马克•巴特斯比(Mark Battersby),卡毕兰诺大学哲学系教授,他从1978年开始就在那里教授批判性思维课程。他也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西蒙弗雷泽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任教。他是英属哥伦比亚批判性思维研究和教学协会的创始人,在批判性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方面著有大量著作,如《那是一个事实吗?》(Is that a Fact? )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探究的本质和价值*
什么是探究?
进行探究的场合
探究的本质
探究和对话
探究的价值
探究的精神
*第二章 介绍探究的指导性原则*
探究的指导性问题
探究的指导性原则:应用
*第三章 论证以及论证的结构*
论证的结构
两种类型的论证:演绎和归纳
形式逻辑简介
隐含前提和假设
*第四章 归纳论证和谬误*
归纳论证/
谬误/
*第五章 主要的论证类型*
归谬论证
类比论证
评价类比论证
论证和解释
评价特定的因果解释
评价一般性的因果解释
评价理由解释
*第六章 可信的信息来源和诉诸专家*
评价信息来源的可信性
谬误:不适当地诉诸权威
寻找可信和有用的信息来源
使用网络
使用书籍
*第七章 识别问题
这个问题是什么?
什么是一个问题?
语言的问题
判断的类型
*第八章 理解案例:理由和背景*
关于一个问题的各个方面相关的理由和论证
这一问题的背景
绘制背景图
*第九章 评价论证*
评价主要的理由和论证
识别和评价另外的论证
评价个别的论证:总结
*第十章 做出一个判断并为其提供充分论证*
得出一个有充分理由支持的判断
权衡相互竞争的考虑
掂量判断
评价一个给定的论述
做出一个合理的论述
*第十一章 对话和探究的精神*
实现探究的精神
探究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排除探究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进行一个对话
回应谬误
*第十二章 自然科学中的探究*
科学推理的基本方面:论证和评价
自然科学中的最佳解释论证/
有充分理由支持的判断和科学探究
科学和统计
科学探究:最后一点说明
*第十三章 社会科学中的探究*
评价社会科学中的断言:一个例子
评价基于统计推理的断言
研究人类本性
*第十四章 艺术中的探究*
对于艺术作品应用探究的指导性问题
艺术中探究的本质
一个公共艺术争议
*第十五章 哲学中的探究:伦理学*
伦理探究
*第十六章 对异乎寻常的事件的探究*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权衡》以一种引人入胜、通俗易懂的方式,通过聚焦于批判性探究的实践,对批判性思维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本书通过在一组角色人物之间不断进行的对话,展现出推理和论辩在批判性思维中的作用。通过关注探究的实践,而不仅仅只是单个的论证及其评价,本书所展现的途径也使得读者得以磨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权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当然我们无法找到一条规则来应对世间的所有问题,作者竭尽全力,写作这本《权衡》重点的字眼在于“探究”,批判性的探究这是一个过程,仔细得观察一个问题,从而得出一个有充分理由支持的判断,当中必然涉及到“权衡”,我也很是喜欢权衡这个词语,毕竟生活处处必然用到它,而这种智慧如何运用得恰到好处,而不是过多或太少,这便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这本书读来很轻松,采用的是一组角色人物之间的对话来解释问题,展现推理和论辩在批判性思维中的作用,正所谓“理不辨不明,事不鉴不清”,另外一个就是学会了运用,把批判性思维置身于具体的语境之中,我们学起来也是比较明快的。这种批判性思维的维度非常重要,涉及到争论的相关背景、历史和当前的争论,我们都要了解清楚,而不仅仅是单个的论证或者评价,而是要全面而有道理。什么是探究,作者开篇采用一个素食主义观念辩论的场景给我们讲了一个理想状态之下的论辩,此时便是有一个探究的过程,双方置身于一个平台之上,而不是互相对骂,聚焦于一个问题,然后进行细致的考察,最后得出一个比较好的判断。这本书教给我们探究的技巧以及方法,最后还分了自然科学中的探究、社会科学中的探究、艺术中的探究和哲学中的探究,甚至是异乎寻常事件的探究一一给我们讲解分析,真的是内容充实,精彩连连。其实在这种复杂的思考之中,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明晰,整个人感觉也慢慢地思考快速了,看问题的角度也多元化了。By江焕明
  •     我始终觉得会“吵架”是一件很炫酷的事情。如君子翩翩,不着一字、骂人于无形是一种,如泼妇骂街,一地鸡毛也是一种,如街头混混,问候全家亦是一种。吵架嘛,无论段数高地,或明着爽利,或暗着痛快,重点从来不在于双方谁有理谁没理,也不需要围绕某个中心、解决某个问题。于是,鸡同鸭吵,狗与猫斗,胜败乃兵家常事,吵完各自回家,若不服练好了技能江湖再战!可惜,我不会。所以,人生的乐趣骤然少了许多。平时的乐趣,也就是围观别人吵架,品评他们的吵架段数。久而久之,吵架技能并没有提升,但却出现了明显的“观战”疲劳。现在的吵架界,被人数众多的低端吵架者所称霸。他们的特点是,在与人争执之时,输出人身攻击、冷嘲热讽的直接伤害;或者输出转弯抹角、指桑骂槐的间接伤害;又或者开启混战模式,以“每人一口吐沫也淹死你”等“一力胜十会”的战术上场,务必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让对方毫无招架之力。如同唐伯虎与对穿肠那样,如果没有一方吐出一口老血,这场嘴仗就不能开心的打上“The Eed”。热闹是热闹,但缺点是毫无审美、知识以及技术含量可言。更关键的是,作为一个不会吵架的人来说,我插不上嘴,没有体验就没有认同嘛。于是,我发现,我可能更加适合“以理服人”的路线。毅然转向辩论界寻求自我认同。不过,体验也不美好。纵观辩论界,虽说通篇议论文体,有理有据,但奈何机制的问题,立场上双方各自为政、非黑即白,你来我往之后,一定分出胜负。最后还得微笑着握手致意,言到:辩论有输赢,正反自在人间。作为一种舞台表演,无法接地气,和我们日常生活的距离太远。经过这么多失败的体验,我的知识体系中终于迎来了“权衡”二字,不会吵架的人生瞬间有了一种豁然开朗感。如果说吵架是放肆,辩论是表演,那么,权衡就是克制。这其中的分别,我原本也不懂,看了《权衡:批判性思维之探究途径》就懂了。作为一本从国外引进的通识教育读本,它保持了一贯的水准:有趣、易懂,由浅入深、引人入胜。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对于看惯了浓缩型教科书的我们,有略显啰嗦、拖沓之感。500页的体量、散落在一个个小例子之间的关键词,非常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万幸,它不在任何一科的必考/参考书目。通读本书,我们从很容易误读的书名入手。很多人将本书的关键所在定义为“逻辑思维”或者“批判性思维”,其实不然。类似A—B—C三段式的逻辑推导只是权衡过程中的一种论证方式,作为一本讲解方法论的通识读本,本书从“探究”的本质及价值开篇,限定使用范围及含义,关注如何完成“仔细地考察一个问题,从而得出有充分理由支持的判断”这一过程。在内容排布,每一章都由颇具争论点的案例引出,进行知识点的分解,配以阅读材料引发深入思考,章后还有阶段性检查和练习,并列出了参考文献,很适合有心向学者。鉴于本书洋洋洒洒500页共计十六章,看完后可以快速的进行通俗的概括:如何进行一场高Bigger的争论。首先,争论各方必须基于理性,聚焦于一个问题,掌握关于此问题的相关知识,提出自己观点及证据的同时,抱持一个谦虚、包容、开放的态度考虑不同观点及证据,最后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得出一个最好的判断,并以此为自身行动的原则或者理由。通过权衡,我们有可能成为有思想的公民和负责人的个体。但这个过程真心又累又稍显无趣。在权衡的道路上,你可能无法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展开有益的争论,毕竟大家更喜闻乐见阖家欢乐的“吵架”,或者全场瞩目、灯光追影的“辩论”。所以,探究是多方面深入的,更是孤独的。这个过程中,探究者必须克制自己想回到吵架界的渴望,克制自己固步自封的短见,克制自己对于“一个人思考全世界”的恐惧。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的吵架技能势必直线下降,甚至日常交流都会出现问题,估计看完并领会要义之后能彻底与世无争。一种曲高和寡的寂寞之感油然而生。所以,本书的真实名字,其实是《看完本书你就不会吵架了》吧。
  •     问题面前,勿做情绪怪兽——评《权衡 批判性思维之探究途径》文|杜子腾有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既然是讨论,你预设立场,不等别人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就简单粗暴地驳回,甚至是骂回,这还是真正的讨论与探究吗?这么做有益于辨清道理吗?让人遗憾的是,我们当下的舆论环境从虚拟世界到真实生活,大多在进行着最无厘头的“泼妇式”争吵。离文革过去已经三十多年了,我们的批评能力仍旧停留在歇斯底里的情绪主义中,多了的无外乎是更差的价值虚无主义与娱乐精神,真真是没有最坏,只有更坏。“贴标签”,“站队”,“批头骂”还有讨论“不可被讨论”的事情,都是我们时代最炫酷的讨论姿态,拼的是“脑残程度”和“傲娇水准”,我只能哭笑不得。记得我在新浪微博关注了一位“港独”传媒人,当初抱的心态就是:接触不同的观点与立场来完善自我认识。可这哥们每天发的状态都是谩骂、诋毁与叫嚣,而且不仅是针对政府,更多的是针对众多的大陆普通人。当然了,很多入境香港的大陆观光客身上不是没有他所说的那些文明社会不能理解的行为举止,但是由此推及到所有的大陆人,显然不是一个理性传媒人该有的做法。有一次,博主发了一条谩骂大陆人排队入境香港的微博,配图则是当时最流行美剧Walking Dead中的成排的丧尸。我没忍住,就评论了一条,大致意思是“言论自由不等于是肆意谩骂”。结果没过几分钟一条回复就提醒我查看,不是博主本人,而是一名坐标广东某地的人,骂我滚回重庆唱红歌去(我微博坐标显示重庆)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直接撇开问题,揣度我用心并恶语相向。这样的事情在公共领域的事例不胜枚举:著名时事评论员邱震海短评朱苏力“法治非万能”,法大教授洪道德若干评论被网友断章取义,以及方舟子与韩寒微博大战都多多少少折射出我们极度缺乏探讨与批评的能力。相反,对于豆腐脑甜咸之争,似乎激发了更多人的逻辑思考。但问题是,“豆腐脑的甜咸”本身就不具备成为一个问题的资格,遑论讨论与探究?说了这么多,我无非是想指出当前公共场合的讨论与私人场合的探究,我们都存在相当大的问题,而且我们似乎还在执迷不悟。所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学习理性的探究途径当仁不让的成为我们每一个人最为迫切的客观需要。人大社的这本《权衡 批判性思维之探究途径》是我极力推荐给大家的这类读物。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本书也回应并总结了我在此之前遇到的种种困惑。一开始,他就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探究”:第一,聚焦于一个问题;第二,对问题进行细致的考察;第三,一个有充分理由支持的判断。如果满足这三点,才具备一个真正探究的标准。以此为标准让我们回头看看上面我提到的例子,似乎没有一个能够达标。如果你想要更具有操作性的标准,不忙,书中给出了“探究的指导性问题”:1.这个问题是什么?2.这个问题包含什么样的段言与判断?3.关于这个问题的各种立场,其相关理由和论证是什么?4.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什么?5.我们如何比较性地评价各种理由和论证,以得出一个有充分理由支持的判断?书中有一一对应的情景对话帮我们直观的了解这些干货信息,这里就不在赘言。此外,对于论证类型与论证结构,信息来源的可信性,问题的识别以及怎样评价论证,作者都以无限的耐心予以一一解答。在将此基础性的问题一一解决完毕之后,作者还依次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以及哲学中的探究分别做了讨论。我喜欢把这本书叫作纯干货之书,是因为他以不可辩驳的逻辑全面回应了我的困惑;我也希望更多的人,不论你是干什么的,都来读一读这本关于探究的通识读本。多一分理性与包容,真正的在论战中发出有营养的声音。问题面前,勿做情绪怪兽。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好书!一本很有特色的批判性思维教材。
  •     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 不过排版有点乱 篇幅过大了点
  •     非常值得一读!
  •     很好,有机会要再读一遍,甚至说买一本回来仔细研究
  •     首先看这本书要带着清晰的思维方能理清所有线索很关键点,尽管语言简洁清晰。其次如果不希望深读可以忽略后面的练习部分和知识补充。 最有意思的部分应该是在谬误部分,最有用的是主要论证类型。
  •     本书很难评论,暂且归为“可以学习但不一定学会,学会了也不一定有用”之列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