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灵魂的味道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39974648
作者:张佳玮,小岩井,舒行,苏美,JX,马德,刀丛中的小诗,这么远那么近,十三,李林寒,犀牛大哥,艾小玛,名字里有个狐,锦,吴先生,蔡要要不吃药,木偶师,木兰,曹亚瑟,慕容素衣,阿措,杨扬,海棠,鱼小玄,猫语猫寻,等
页数:221页

内容概要

张佳玮,豆瓣、知乎头号男神,拥有十万以上豆瓣粉丝关注。博古通今,文笔空灵,才华横溢,受人追捧。著有《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等。
苏美,豆瓣网友评出的9.6分当代神级吐槽家。深具一种把人生中的悲伤、苦痛、无奈写成喜剧的工夫。著有《倾我所有去生活》等。
这么远那么近、小岩井、 陈果、马德、艾小玛等26位豆瓣红人,共同酿造一场文字盛宴,愿你灵魂温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吃到灵魂都醒来
/补益灵魂的食物 文/张佳玮
/味道因乡愁而更美 文/小岩井
/点心记 文/舒行
/“西”方人的乡愁 文/苏美
/岂曰无肉,岂曰无酒 文/JX
/就风吃羊杂 文/马德
/少时食肉,老了出家 文/刀丛中的小诗
【第二章】 热气腾腾的温暖
/再给我一块花馍馍 文/这么远那么近
/好吃,我就替您多吃点儿 文/十三
/浆水面 文/李林寒
/望远镜里的苍蝇头 文/犀牛大哥
/粗糙的美食,也是美食 文/艾小玛
/热干面 文/名字里有个狐
/凉的是菜,暖的是心 文/锦
【第三章】 怀念却回不去的味道
/儿食记 文/吴先生
/游吟诗人 文/ 蔡要要不吃药
/姜饭 文/木偶师
/酱:民间的滋味 文/林东林
/我爷爷的豫菜 文/木兰
/酒里的童年 文/林东林
/住家饭 文/慕容素衣
/乡愁是一碗暖暖的羊肉汤 文/曹亚瑟
【第四章】 一切都是最美的思念
/滚烫的思念 文/木偶师
/爸爸的油茶 文/阿措
/冬节麻糍 文/舒行
/过了腊八就是年 文/杨扬
/鬼子姜 文/海棠
/慢的食物 文/鱼小玄
/那碗满是温暖的酥油奶茶 文/猫语猫寻
/那块魂萦梦绕的肥肉 文/曹亚瑟

作者简介

我们是真有灵魂食物的:生在哪里,就吃哪里的饭。
每流浪过一个地方,总有一种味道流连于心。而味蕾最顽固的记忆,则是故乡的味道——清爽,温暖,直抵心魂。只有它知道你心底孤独的滋味,并给你温暖前行的力量。
张佳玮用灵犀的文字写出令人垂涎的琳琅美食,让人的整个灵魂都要起舞,整个人生都要亮了。
苏美则用跳脱的语言,写出生活的随性,岂能万事如意,但求吃口好的。
这么远那么近透过记忆的琥珀,用一块花馍讲述一个与你无关,却处处带你回头的故事,那些让人怀念却回不去的旧时光。
小岩井则讲述行走在异国他乡的羁旅人的舌尖乡愁、青春爱情和心灵羁绊。
安静下来,点一豆灯,煮一豆羹,叫醒味蕾,把灵魂一点一点擦亮。
张佳玮、苏美、这么远那么近、小岩井、马德、名字里有个狐、艾小玛……
26位豆瓣红人给你讲述最温暖最治愈的美食人生故事。


 温暖灵魂的味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1条)

  •     【一】无可否认,食物的陪伴与我们的生命同等漫长。食物的地位无疑是崇高的,全国各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习俗,唯一共通的是,只要是隆重的节日,就会备上丰盛的吃食,准备得越丰盛,就越能体现该节日的重要性。在繁复各异的食物中,中国的味道分得最为细腻。广东是清淡的,四川是辣的,江苏是甜的……张佳玮说,他外婆最爱讲的无锡话是生在啥个角落吃啥个饭。我想,真的是那样的,每一个地方的味道都是独立的特别的,结合这那里的气候和温度,提炼出的最适合自己的味道。我们广东人喜好清淡,吃不得重口味的东西。家常菜用得最多的调味料是酱油和盐,偶尔也会搁些八角五香粉紫苏茴香等提味,但不多。所以有时候去别的地方旅游,真的不习惯那些食物,不是舌头不习惯,而是胃不习惯。无论有多好吃,辣得欢酸得爽的东西都只能是少尝,不然胃部就要翻江倒海了!【二】有人这样概括:中国人的很多事情都是在饭桌上谈成的。我觉得,真的是那样。你托人帮忙要请人吃饭,谈工作要请人吃饭,有喜事要请人吃饭……无论大事小事,通常只要围着饭桌上一坐,饭菜伴着酒水下肚,脸红脖子粗天南地北的胡扯一通,最后切入正题,事情就基本上成功了一半。这足以体现中国人对“吃”的重视。古时候,皇亲国戚的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而“吃穿用度”这四个字中,排在第一的,是“吃”。刀工的讲究,火候的掌控,调味的适中,用料的筛选,技巧的精湛,无处不体现其中细节。最后的成品还必须要体现出色,香,味。因为美食,是能横扫一切疲惫和坏心情的。就像现在很多人说的那样:伤心的时候吃一顿好的,心情就好了。【三】年轻时,很多人为了爱情和事业背井离乡,日子一长,浓重的孤独就着吃不惯的菜色就通过味蕾抵达心脏,然后就顺其自然的想起故乡,想起熟悉的食物,和亲人朋友。很多人长大后会怀念儿时吃过的食物,或许,相比起现在食物的精致,小时候的吃食,体现得更多的是那种淳朴和欢愉,以及那段再也回不去的美好的旧时光。所以我们会怀念,会追溯,会寻找,然后一边吃一边怀念。美食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还有历史最悠久的见证。因为我们一生下来,就要靠食物维持生命,自然而然的,食物,是陪伴历史最长久的东西。我们用粽子怀念屈原,用烧猪怀念祖先,以元宵表示团圆,以面条代表长寿……那些深刻在脑海的习俗,从远古的历史流向涛涛的未来,闪耀着一整个民族的曾经,雕刻着沉甸甸的记忆。【四】与其说我是喜欢这本书的美食,倒不如说我是喜欢那些藏匿在美食背后的人和感情。喜欢着每个地方不同的习俗。感谢26位豆瓣红人带来的文字盛宴,一字一句,都闪耀着温暖。有时候,灌满记忆的不仅仅是早已熟透在心的味道,还有人与人之间温然的情感,就着美食弥漫出甜香,温暖我们的灵魂。
  •     By 狸奴老妖这是本很漂亮的书,我很喜欢排版和插图,内文的版式看起来也是简洁大方,一页页翻过去,有种生活的恬淡和洒脱在里面。文章的内容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是极大的福利,天南地北的好吃的,被各个来自不同地方不同经历的作者们一一说起,看着看着,不由觉得,真的,饿了。我大概是个念旧的人吧,即使也尝过一些风味各有不同的菜,可是每次自己做饭或者出门吃饭的时候,发现吃来吃去,总是那么几样,比如毛豆肉丝,比如干煸四季豆,如果有鸡蛋羹,那更是极好了。小时候家里穷,连吃肉的机会都不多,幸好,奶奶养了一群母鸡,每天都会从鸡窝里掏出好几个鸡蛋出来,然后小心地放在床底下的陶罐里。等着做给我吃,算是给我改善伙食。家里的灶台还是土灶,柴火噼里啪啦地烧起来,锅里的米饭开了,舀上第一碗米汤,和着打好的鸡蛋,放一勺盐,坐在半生的米饭上,盖好锅。等到米饭香气四溢的时候,揭开锅盖,便是黄橙橙的鸡蛋羹一碗,再舀上大大一勺猪油,更加妥当。因为从小体弱多病,家里的好吃的总是紧着我,每次奶奶蒸鸡蛋羹的时候,也总是给我一个人吃。一碗鸡蛋羹,刚好可以吃上满满两大碗饭,我总是吃得津津有味,哪怕是天天吃,都不会觉得腻味。直到后来大了,日子也好了起来,吃的东西多了,然而奶奶年纪却越来越大了,做饭的时候,总是不是忘记放盐就是把白糖当成了味精。她做菜越来越不好吃了,我却越来越难吃得上她一顿饭了。一个人过得久了,左右也学会了摆弄几个人,却从未自己蒸过一碗鸡蛋羹,其实是极简单的。却总是不愿意,或者说,只是不敢。害怕那碗鸡蛋羹带来的想念和伤感,让我猝不及防地落泪。这本书里,说的也都是记忆中的食物,张家玮记忆里无锡的甜,小岩井记忆里日本的拉面,远近记忆里姥姥的花馍馍,一碗粥,一碟酱,一盘热干面,一晚酥油茶……那些在舌尖上跳动不已的食物,一直留在记忆的深处,并不仅仅因为味道有多好,而是它们都承载着最初最深刻的情怀和感动。我们记得的,所有美好,都是曾经。哪怕一粥一饭,一茶一汤。新浪微博 @狸奴老妖-喵喵微信: goodgoodgirls
  •     吃货,在我们这里一直是形容能吃的人,如果你的吃相再不好一点,就会让我想到一个词那就是饕餮。日子一天一天过,生活在改变,习惯在改变,渐渐的不知道怎么会,连很多词的感情色彩都变化了。吃货也从一个贬义词,悄然一遍,以一个褒义词闪亮登场。各大电视上,网路上,饮食节目,教程,晒照层出不穷,让人独自在屏幕前垂涎三尺。我从来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吃货,味觉反应迟钝。每次在电视上听到主持人说的那些形容词:味道很有层次,爽口,有灵魂等等等等,就感觉,这到底是什么味道啊,到底。在美食上寻求美好的生活离我仿佛很是遥远。但是,慢慢想来。其实,真正美好的食物,或许并不是很少人才能吃到的山珍、海味。那些顶级的寿司,珍贵的鲍鱼,抱着死也要吃的决心去常常的河豚。而是我们日常的那些细微到,或许都没有感知到的那份美好。在《温暖灵魂的,味道》这本书中26位作者展示属于自己的在美食上的小美好,那些美好可以是外婆蒸的花馍馍,可以是恋人在街边的一碗羊肉泡,可以是一碗浆水面……这小小的美好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任何事物,我们投之以心,必会得之以美。读完全书,我仿佛陷身于无尽的回忆之中,不用努力去回想,绞尽脑汁我道理品尝过什么刻骨铭心的美食,这些回忆早已汹涌而来。小时候,外婆为不吃豆子的我专门包的无豆斛包(类似于粽子原料为谷子,外面用斛包叶包裹),让我可以同家里人一样大快朵颐。每次有亲戚家过事的时候支的大锅所做的浆面条、连汤肉片,每个人都端着碗,没有板凳也没有桌子,就站在那里呼噜呼噜的吃着,一边吃着一遍说太香啦!高中的时候同学几个都没什么钱,每周六晚上晚自习以后,总会一起去夜市摊上一碗刀削面,一盆涮豆皮,说着在学校的烦心事,畅谈未来我们怎么办,然后各自骑车回家。冬天的晚上,口罩、围巾、帽子全部上阵,晚自习下了之后飞速骑车,为的只是一碗热腾腾的芝麻汤圆,吃完之后全身顿时温暖到心。这一幕幕的小细节,慢慢的在头脑中闪现,回忆起来不自觉的嘴角上扬。我的老爸是一名厨师,每次看着他在厨房里面忙活,为家人端出一盘盘的美味食物。总会在自豪自己老爸的同时感到微微的自惭形秽,感觉做不好,很丢脸,所以一直也不做。也许吧,就如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一样,美好温暖的味道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只要你对他报之以心。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错印了50页也正是醉了......
  •     口水书
  •     好吃好喝好个家,人生终极目标也莫过于此
  •     活的精细
  •     吃与乡愁。
  •     本书里美食最重要的是情怀、情怀和情怀。和张佳玮拼在一起出书的,可想而知都是文青,我居然买了,是不是傻...还是老实看《孤独的美食家》吧,至少菠萝跟我对美食的看法是一样的,重要的在于1.肚子饿了,2.美味可口,3.价格合适...
  •     有几篇还是可以的 越真实越朴实 倒是越能打动人
  •     浓浓的都是乡愁
  •     最近喜欢看谈吃的文章。这本虽然是红人文章的合集,幸好没有明显的拼凑意味,还不坏。
  •     文笔不够细腻,达不到共鸣,个人观点
  •     开头就是家乡味
  •     大多落入俗套。
  •     亚麻送的一本书,有几篇文笔不错的
  •     不喜欢这类书,深夜食堂也好,小森林也好,都无比琐碎、平淡,并非我想要的生活
  •     怀念奶奶的小馄饨 只是人已不在了。
  •     读了这一本,才知道张公子是怎样的才华横溢,果然还是张公子写吃更有趣、更得我心
  •     对比还是更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文中太多对往事的一种伤感,感觉都快成了励志800字作文,一杯水温暖了你我他+_+有几个章节就分几次看,一次看一篇还是不错,一次性看完就感觉在回忆斯人往事,经不起白开水冲淡味道。
  •     京东搞活动送的(。
  •     读读,饿饿,忘忘
  •     食物背后的故事,我的是哪个呢
  •     关于写吃的东西的书我都迫不及待好评。
  •     吃饭最大
  •     我只是来看张公子的。
  •     拼盘式美食散文集,尚可
  •     都是最质朴而有情的关于食物的故事,所有不可辜负的回忆都是伴着热忱与爱,食物,真真是可以补益灵魂的
  •     每天晚上看一两篇,看的时候觉得好饿,那几天感觉特别有食欲!
  •     食物灵魂,还有味道
  •     很真挚
  •     真是一对比才知道很多豆瓣作者文笔这么烂……里面写的稍微好一点的作者肯定在家偷着乐……
  •     真心觉得爱吃、爱钻研食物和细细品味食物的人都是善良又有趣的人。食物给身体和灵魂的慰藉最是人生不可缺少。今天到现在都还没吃过饭饭,等会可以吃腌螃蟹耶~
  •     不太好,除了几篇
  •     就第一篇感觉笔力上佳,后面的基本就是网红文章大合集,无可无不可。
  •     写食忆人 有几篇有汪曾祺的风采 大多数时候 有记忆或者美味的食物真的会让人感到幸福
  •     “我们是真有灵魂食物的:生在哪里,就吃哪里的饭”
  •     本以为是本写食物的书,可惜食物在书中只做了配角,完全沦为寄托感情的工具。诸多作者文章质量参差不齐,几乎没有让我记住的食物。 比较失望。 张佳玮的另外两本写食物的书还是蛮不错的。当然,唯有汪曾祺的文章最让我口水直流。
  •     在首都机场的书店里,看见这本书,一下子就被这个封面上的女生吸引住了,然后就买了……好丢人啊,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在买书的问题上被女色所迷惑,感觉好害羞~~
  •     有些套路用多了会让人厌烦,与食物相关的文字看多了感觉也就那回事了。
  •     饿了。
  •     在图书馆天台看的,有点热,有点饿
  •     后面的几篇蛮不错的
  •     喜欢这种调调
  •     在飞机上看的书,亿故乡的美食及故乡的那些事儿,里面好几篇读着读着哭成
  •     怒打一星的原因是为什么要说我的胡辣汤的坏话?!?!?!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 春秋!夏虫不可语冰!
  •     豆瓣红人们
  •     食物并没有什么原本的味道,只有‘最初’的味道。当一个人最开始吃到是什么样的,自然会认为以后也应该是这样的。
  •     看着看着饿了,想起了妈妈做的酸菜海带排骨,家的味道是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温暖呀
  •     当文字遇上美食,一切都变得美好,非常喜欢这类简单的小文章。
  •     少时食肉 老来出家
  •     流着口水读的
  •     一切都是温暖美好的思念。想到了奶奶的疙瘩汤,妈妈的鸡蛋米汤,爸爸的过油肉……吃到最后都是情。(文章有点良莠不齐,有几篇让我想到了汪曾祺、沈从文。ps.对那个姜饭好好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