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之後

出版社: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2012-10-31
ISBN:9789866179440
作者:古斯塔夫‧莫卡杜 Gustavo Mercado

内容概要

古斯塔夫‧莫卡杜Gustavo Mercado
獨立電影人,擁有超過十年實務經驗。編、導、製作功力俱佳,作品多次入選國際影展,曾以短片《敏感議題》拿下 Showtime Latino Filmmaker Showcas大獎。現於紐約市立大學教授電影攝影、腳本寫作、電影製作。

作者简介

大導演的眼睛無異於凡人之眼
對構圖的思考才是他們成就卓越影像的關鍵
如果你還不了解影像的語言,要怎麼用電影說故事?!

假設你就站在拍攝現場,手上拿著導筒、滿腦子是你徹夜未眠構思的腳本;往觀景窗裡望去,演員、佈景、道具填滿你的景框和思緒,攝影師、燈光師都在等你下指令……你要怎麼在每個畫面中說出你的故事?你的劇中人物充滿了複雜糾葛的情感,故事中處處埋藏伏筆、好不精緻,但究竟要如何呈現?

國際大導馬丁.史柯西斯、希區考克、史派克.李、文.溫德斯、大衛.林區、阿莫多瓦、安東尼奧尼、补贊旭、王家衛、蔡明亮……這些大師都很擅長用光影說故事,讓影像自行傳遞演員情緒、場景氛圍,甚至是象徵與暗示。本書就是要教你如何使用電影大師的影像語言,掌握動人的光影呈現、完美構圖,為自己的劇情服務。

構圖、大特寫、遠景、主觀鏡頭、長景深……關鍵拍攝技法一次披露!
深度分析《教父》、《巴黎德州》、《黑色追緝令》、《四百擊》等經典電影的影像敘事技巧
燈光配置、拍攝規格與鏡頭選用,超務實技術指引

本書內容
一、關鍵場景解說
每部電影中總有幾個極具功能性的重要場景,它們或許不是最美的鏡頭,卻是協助你流暢地說完整個故事最重要的關鍵。本書列舉超過一百部經典電影,呈現最多訊息、擔負最重要敘事角色的關鍵鏡頭。告訴你大師在拍攝絕美攝人的場景之間,都下了些怎樣的苦工,維持敘事的一致與流暢。

二、深度技巧剖析
構成關鍵鏡頭的元素有許多,光線、顏色、焦點、景深……扮演統整角色的則是構圖。本書完整剖析電影大師的構圖方式,從拍攝位置、角度、打光、走位、攝影機運動等角度一一說明,重現拍片現場所下的每一個決定;協助你深刻理解大師級的影像思維。

三、拍攝實務指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了解你的器材性能與局限,充分發揮你所擁有的硬體實力。作者針對各種常見的拍攝規格提供建議,包括如何選擇鏡頭、安排現場光源,讓知識化為行動力,精準拍攝完美的影像不再是紙上談兵。

四、如何打破規則
大部分的拍攝技巧都有它的功能與適用時機,好好善用才能讓影像與敘事完美交融;但許多名導偏偏喜歡和這些「規則」對著幹!不平衡的構圖、看不見演員表情的背面特寫、對焦模糊的主觀鏡頭……然而這些悖反常識的創意之舉往往能帶來驚喜,這才是大師之所以為大師的原因。作者為本書教授的每一種技巧都找到了高明的反例,就是要告訴你,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讓作品駕馭影像敘事,而不是影像敘事駕馭作品,才是拍出驚艷影像作品的不二法門!


 鏡頭之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螢幕寬高比1.66:1(歐洲劇院規格)1.78:1(HD高畫質電視規格)1.85:1(學院寬螢幕)2.39:1(最常見的上映/發行寬高比)中性灰濾鏡(ND濾鏡)蝴蝶布/控光幕(分散光源)35mm鏡頭轉接器﹣外接大型HD液晶顯示器﹣追焦器「邊緣光」三分法則﹣甜蜜點(sweet spots)希區考克法則平衡、不平衡構圖視線空間、頭部空間、行走空間封閉景框、開放景框(畫外空間)、拍攝視野對角線消失點省去視覺干擾俯角、仰角景深、光圈、焦距、攝影機到主體距離前景逆推移焦(Repoussoir)廣角鏡(Z軸距離比實際長,看上去移動更快,景深深)望遠鏡(壓縮Z軸空間距離,將景框背景往前景拉近,移動幅度看起來小,空間扁平化,景深淺)快速鏡頭、慢速鏡頭手持、穩定特殊鏡頭(魚眼、移軸、屈光鏡split field diopter、微距鏡頭)視覺策略(顆粒感、速度、對比、底片、色調、打光、鏡頭、景深、濾鏡、顏色調校、鏡頭選擇)視覺權重(尺寸、顏色、明暗、擺放位置)影像系統(構圖、剪接、美術指導、深層意涵元素)空間深度的線索:前景、主體擺放在Z軸180°法則《Up in the Air》Jason Reitman,2009尋找景框Finding the Frame《The Godfather》Francis Ford Coppola《洛基》約翰艾維森,1976影像系統Image System《Oldboy》Park Chan-wook,2003大特寫Extreme Close Up﹣匹配剪接(graphic match)《Sex and Lucia》Julio Medem,2001《藍絲絨》大衛林區,1986《瑪麗布朗的婚姻》法斯賓達,1979*《黑街追緝令》史派克李,1995特寫Close Up《Wall.E》Andrew Stanton,2008《三隻猴子》努瑞貝其錫蘭,2008*《黑色追緝令》昆汀塔倫提諾中特寫Medium Close Up﹣滿鏡tight shot《Amelie》Jean-Pierre Jeunet《香水》湯姆提克威,2006*《你那邊幾點》蔡明亮,2001中景Medium Shot﹣轉場鏡頭(transition shot)《The Royal Tenenbaums》Wes Anderson,2001《赤裸》麥可李,1993*《珍妮德爾曼》香特爾阿克曼,1975中遠景Medium Long Shot/美式鏡頭American Shot《Leon: The Profession》Luc Besson,1994《1984》麥克瑞福*《殺人回憶》豐俊昊,2003遠景Long Shot《Sid and Nancy》Alex Cox,1986《駭客任務:重裝上陣》與華卓斯基姐弟,2003*《隱藏攝影機》麥可漢內克,2005大遠景Extreme Long Shot《Last Year at Marienbad》Alain Resnais,1961《我是傳奇》法蘭斯勞倫斯,2007*《悲歌一曲》林權澤,1993過肩鏡頭Over The Shoulder Shot搭配中景、中特寫、特寫、更寬廣鏡頭180°法則 構圖、焦距、景深相似兩個互相搭配的鏡頭《The Graduate》Mike Nichols,1967《刺激1995》法蘭克戴瑞邦,1994*《娥摩拉罪惡之城》馬提歐賈洛尼,2008確立場景鏡頭Establishing Shot《The Shining》Stanley Kubrick,1980《人類之子》艾方索柯朗,2006*《厄夜變奏曲》拉斯馮提爾,2003主觀鏡頭Subjective Shot《The Silence of the Lambs》Jonathan Demme,1991《潛水鐘與蝴蝶》朱利安施納貝爾,2007*《變腦》史派克瓊斯,1999﹣攝影機固定座(camera rig)雙人鏡頭Two Shot通常使用中遠景、中景及中特寫。人物走位能夠為兩人的關係營造鮮明的敘事觀點《Mystery Train》Jim Jarmusch,1989《末路狂花》雷利史考特,1991*《巴黎,德州》溫德斯,1984團體鏡頭Group Shot通常為中景、中遠景或遠景。調整人物在景框中所佔的面積。沿著Z軸站開,以強調空間深度;沿著X軸站開,創造扁平構圖。《City of God》Fernando Meirelles & Katia Lund《放逐》杜琪峰*《巴西》泰瑞吉利安,1985傾斜鏡頭Canted Shot/德意志角度Deutch angle/荷蘭角度Dutch angle《Apocalypto》Mel Gibson,2006《終極警探》約翰麥提南,1988*《楚門的世界》彼得威爾,2002象徵性鏡頭Emblematic Shot﹣影像系統《Being There》Hal Ashby,1979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沉默的羔羊》強納森戴米,1991抽象鏡頭Abstract Shot﹣影像系統/視覺母題著重影像的顏色、質感、圖案、形狀、線條與構圖更甚於實質內容。減格拍攝(undercranking):影格速率可調成低於標準速度,再以正常速度播放變成快動作。若再搭配開放快門(open shutter),可製造動態模糊,尤其鏡頭中包含許多動作時變通方式:用相機拍攝一張張靜態照片,再把所有照片匯入剪接軟體中串聯非線性剪接(NLE)系統可用來扭曲影像《The Soloist》Joe Wright,2009《紅色警戒》泰倫斯馬力克,1998*《愛情拼圖》克里斯多夫波伊,2003微距攝影Macro Shot﹣結合創意音效更佳《Requiem for a Dream》Darren Aronofsky,2000《阿拉斯加之死》西恩潘,2007*《千鈞一髮》安德魯尼柯,1997﹣皮膚碎屑其實是以大型塑膠道具模擬製成,並以每秒360格的速率拍攝變焦攝影Zoom Shot《The Conversation》Francis Ford Coppola《神鬼認證2:神鬼疑雲》保羅葛林葛瑞斯,2004*《象人》大衛林區,1980﹣後製階段使用光學沖片橫搖鏡頭Pan Shot-Panoramic Shot《Kagemusha》Akira Kurosawa《破碎的擁抱》阿莫多瓦,2009*《哈拉警探》埃德加懷特,2007直搖鏡頭Tilt Shot﹣無驅動鏡頭(unmotived camera movement)《Solaris》Steve Soderbergh,2002《殺手沒有假期》馬丁麥多納,2008*《慾望之翼》溫德斯,1987推軌鏡頭Dolly Shot﹣推鏡(dolly in)/拉鏡(dolly out)skateboard dolly以PVC為軌道,可能發出噪音,需要較大空間及費時架設;軌道車(doorway dolly)很安靜,幾乎不需費時架設,操作方便;輪椅、滾輪三腳架、自製器材...《Ratcatcher》Lynne Ramsay,1999《法櫃奇兵》史蒂芬史匹柏,1981*《池畔謀殺案》歐容,2003推軌變焦鏡頭Dolly Zoom Shot﹣眩暈效果(Vertigo effect)《迷魂記》希區考克,1958《Taking Lives》D.J.Caruso,2004《怒火青春》馬修卡索維茨,1995*《猜火車》丹尼鮑伊,1996﹣特別架設的攝影機與床鋪一起向後移動跟拍鏡頭Tracking Shot﹣驅動鏡頭(motivated)在主題的側邊、前方(倒推跟拍鏡頭reverse tracking shot﹣庫柏力克最愛)軌道車上、穩定器上、置於車內、手持、直升機、穩定器裝置,視主體移動速度和距離而定攝影機架在主體側邊,可強調主體在X軸移動;倒推追蹤強調Z軸上的移動,缺乏動態,但能提高觀眾對劇中人的感情投入《The 400 Blows》Francois Truffaut﹣凍結景框《血色入侵》托馬斯艾佛瑞德森,2008*《竊聽風暴》賀克唐納斯馬克,2006穩定器攝影Steadicam Shot把攝影機固定在精密計算的機器手臂上,並以gimbal系統維持穩定,模擬推軌鏡頭及跟拍鏡頭的運鏡,還多了上下移動的優點,且能360°環繞著演員或任何動作拍攝,可呈現一整段連續的時間、空間、流暢的動作。(一鏡到底)《Goodfellas》Martin Scorsese,1990《全面反擊》東尼吉羅伊,2007*《金甲部隊》史丹利庫柏力克,1987升降鏡頭Crane Shot《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李安,2000﹣搭配直搖鏡頭,劇烈地將攝影機從仰角轉成俯角《鋼琴師與他的情人》珍康萍,1993﹣結合直搖、橫搖,搭配遙控雲臺*《狂沙十萬里》賽吉歐李昂尼,1968﹣加入了推遠、拉鏡以及直搖段落鏡頭Sequence Shot﹣「長鏡頭段落」同時納入升降、推軌、變焦、手持、橫搖、直搖、追蹤、 穩定器等鏡頭,將之整合成完美無間的畫面,創造動態景框,從大特寫到大遠景都能囊括在內。通常是由角色的動作來驅動,有時也會搭配一些無驅動運鏡。作弊方法:由數個獨立的小型段落鏡頭剪接而成(在兩個鏡頭之間的剪接點拍攝沒有特色的畫面,比如一面素色牆壁,或是人物經過鏡頭前所投下的陰影)額外的時間打光+協調器材、工作人員、各項資源、出場演員等《Touch of Evil》Orson Welles,1958《謎樣的雙眼》璜恩荷西坎帕奈拉,2009﹣七個鏡頭以電腦成像完美串聯*《創世紀》壓力山大蘇古諾夫,2002﹣91分鐘的段落鏡頭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至今為止看過最系統性解讀Cinemaphotography的書,實例詳實確切,理論實用但敘事又不顯艱澀,還有對設備、燈光等的說明
  •     作者理解影像構成的思維稱不上卓越或全面,事實上有點簡陋,一招半式就能出書…但圖片範例非常多,有圖有真相,可以當很初階的「電影普及」讀物。
  •     2013 09
  •     封面就是我喜欢的调调,美丽的juliette binoche~看台湾作者写的书,有些电影名字翻译很有意思,比如刺激1995~很科普的一本电影书,很好!
  •     可以感受下构图,什么叫做图解力,用图讲故事
  •     浅显易读,片例十足且与内文紧密联系,配合起来阅读更有效。就是信息量太少啦。
  •     科普書
  •     由浅入深的讲了五花八门的电影镜头,最好的一点是每一种都用了一部电影详细佐证并且用另外一部电影来打开思路,本来学术性的研究变得更通俗,作者真是用心的。其中关于技术讨论忽略没看,毕竟技术这东西看了不用等于零,真正实践的时候自然掌握的更加深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