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全卷)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1
ISBN:9787508011790
作者:(清)吴敬梓
页数:316页

书籍目录

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第三回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第四回 荐王斋和尚吃官司 打秋风乡绅闹横事
第五回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
第六回 乡绅发病闹船家 寡妇含冤空大伯
第七回 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第八回 王观察穷逢世好 篓公子故里遇贫交
……


 儒林外史(全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不算书评,小记而已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鲁迅称作者“秉持公心,指摘时政”,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以“秉持公心”为讽刺文学作者最重要的品质,以“婉而多讽”为讽刺文学作品的最主要特征,可谓确论。做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科举与士林的小说,举凡官吏舞弊,豪绅暴横,名士招摇,士子躁竞,皆形诸笔墨,跃然纸上,其机锋所向,尤在士林,然而推原论始,实在于社会和制度。故在开篇,即借王冕之口,批评科举八股取士,使读书人把文行出处看得轻了,并且断言:“一代文人有厄。”作者不把科举选官看成士林的福音,却如实看做是扭曲士子精神的祸患,这无疑是高出一世之上的卓见。(另一方面,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无数古代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有此识见,他为当日儒林作史,为天下各种士人写心,虽尽其情伪,却终存忠厚之意,比如写范进中举一节,作者有的是沉痛而不是恶谑。写匡超人由善良淳朴变为利欲熏心,刻薄寡义,其故乃在于功名富贵之心的驱使。吴敬梓怀抱悲悯之心,其批判的笔触深入到社会与制度,由此写出了形形色色人性的复杂,书中人物虽可鄙却也可哀可怜。作者笔下也不乏风雅英俊的士子形象,或者鄙弃功名富贵,为人桀骜不驯,如在荷花的素描中求得宁静和快乐的王冕;或自由独立,狂放不羁,比如携娘子家人漫游天下的杜少卿;或一掷千金,一心向美,为人有豪侠之气,比如龙阳之好的杜慎卿。其理想的生活态度则颇有陶渊明饮酒诗中淡远而宁静的情致。比如最后一位会弹琴的士子:这人姓荆名元,是做裁缝的。在三山街开着一个裁缝铺。每日替人家做了生活,余下来工夫,就弹琴、写字,也极喜欢做诗。朋友们和他相与的问他道:“你既要做雅人,为甚么还要做你这贵行?何不同些学校里人相与相与?”他道:“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留下来的。难道读书识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况且那些学校中的朋友,他们另有一番见识,怎肯和我们相与!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要弹琴,要写字,诸事都由得我。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朋友们听了他这一番话,也就不和他亲热。一日,荆元吃过了饭,思量没事,一径踱到清凉山来。这清凉山,是城西极幽静的所在。他有一个老朋友姓于,住在山背后。那于老者也不读书,也不做生意,养了五个儿子,最长的四十多岁,小儿子也有二十多岁。老者督率着他五个儿子灌园。那园却有二三百亩大,中间空隙之地种了许多花卉,堆着几块石头。老者就在那旁边盖了几间茅草房,手植的几树梧桐长到三四十围大。老者看看儿子灌了园,也就到茅斋生起火来,煨好了茶吃着,看那园中的新绿。这日,荆元步了进来,于老者迎着道:“好些时不见老哥来,生意忙的紧?”荆元道:“正是。今日才打发清楚些,特来看看老爹。”于老者道:“恰好烹了一壶现成茶,请用杯!”斟了送过来。荆元接了,坐着吃,道:“这茶,色、香、味都好。老爹,却是那里取来的这样好水?”于老者道:“我们城西不比你城南,到处井泉,都是吃得的。”荆元道:“古人动说桃源避世,我想起来,那里要甚么桃源!只如老爹这样清闲自在,住在这样城市山林的所在,就是现在的活神仙了。”于老者道:“只是我老拙,一样事也不会做,怎的如老哥会弹一曲琴,也觉得消遣些。近来想是一发弹的好了,可好几时请教一回?”荆元道:“这也容易。老爹不厌污耳,明日我把琴来请教。”说了一会,辞别回来。次日,荆元自己抱了琴来到园里。于老者已焚下一炉好香,在那里等候。彼此见了,又说了几句话。于老者替荆元把琴安放在石凳上。荆元席地坐下,于老者也坐在旁边。荆元慢慢的和了弦,弹了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那些鸟雀闻之,都栖息枝间窃听。弹了一会,忽作变徵之音,凄清宛转。于老者听到深微之处,不觉凄然泪下。自此他两人常常往来。当下也就别过了
  •     古典名著的名字,都是中小学语文需要背和考试的,看过却大多一知半解,以翻书死记为目的,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所以阅读起来苦涩难懂些,不过尽力看下去,古典名著确实值得反复看的。寒冷的春节,除了在家上网,还从家中抽屉翻出高中时候买的已经有些泛黄的《儒林外史》,以前买这书大多时候冲着古典名著,印象中“范进中举”实在颇为可笑,书太厚了常常没有耐心看完,而且古代称谓和特定的名词难懂不解,大多故事的内容实际都没有阅读过。看了《明朝那些事儿》以后,突然对古代可怕的科举制度产生了解的兴趣,本想好好看看,在网上查询了关于科举制度的那些专有名词,如秀才、童生、生员、贡生、监生、举人、进士、县试、乡试、殿试、解元、会元、状元、探花、榜眼、编修、翰林、庶吉士等(百度百科查“科举”)。略微了解后,重新阅读起《儒林外史》会顺畅些,但由于电脑在身边,上网和看连续剧占去了假期的大多时间,书看来比较慢,以数页/天速度翻读。 儒林,即古代的知识分子群,古代的精英分子。封建帝国从明朝开始,科举制度开始了“八股文”取士,由此禁锢思想和实行愚民政策,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败,严重危机。 举业是所有读书人必由之路,如书中开头六十多岁的周进考了多年连秀才都没有,生活上饱受欺凌和嘲讽,一进入几十年梦想进入的贡院,哭得死去活来,众人可怜他,凑钱替他捐了监,他才爬到地下,停止了哭,去参加考试;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范进,二十多次的考试后,中举后,不想梦想突然成真了,发了疯,幸而他那平日最瞧他不起的岳父胡屠户,用重手才扇醒范进,扇得范进洗脸都快洗下半盆猪油了。 科举带来的功名和富贵是显而易见的,社会是现实的,一旦中举,报喜人的消息一到,周围的乡绅和百姓无不巴结、恭维,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深刻地说明了这点。 八股文限制了人们的自由思考,是极其腐朽的、僵化的制度,满足了统治者愚民政策的需要,读书人只许做八股文,其他学问一概不准。所以那些秀才、举人、进士、官员大多痴呆迂腐而不自知,甚至厚颜无耻。范进,范学道居然不知苏轼是何人;一位老科甲居然不知《史记》为何书,司马迁为何人(书中序);迂腐的老秀才不顾他人劝阻赞同女儿为夫殉节,饿死家中;丑陋的严贡生,强占邻里的猪,吞并兄弟家产,赶走兄弟的妻妾,却常常口称:‘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栗的便宜“;高翰林嘲讽仗义疏财的杜少卿的父亲的话,“逐日讲那‘敦孝弟,劝农桑’的呆话,这些话,都是教养题目里的词藻,他竟拿着当了真!”,可见儒林中文人的虚伪,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类,都不过是八股文中的词藻,用以骗取功名富贵而已。一个利欲熏心的现实社会,道貌岸然者比比皆是。 社会的利欲熏心下,不乏无耻之徒,作弊,冒名顶替,假扮侠客义士,如所谓“张铁臂”提着一个装有猪头的血红包裹,半骗半吓从娄三爷和娄四爷那里骗取500银两去做“报恩”,到了其再次在杜少卿家中行骗被揭穿才灰头土脸地离去;牛浦捡到一本书就冒充书的作者牛布衣,到处招摇行骗;更有甚者,居然胆敢冒充官员,万里本是秀才,却自称万中书,周旋于达官贵人之间混吃混喝,揭穿被捕后,经过凤四老爹的多方帮忙与周旋,居然把假的做成真的了。 除了反面人物,书中也描述了不少正面形象,如仗义疏财的世家子弟杜少卿才华横溢,以及他在江南的好友们,常常论道吟诗,针砭时弊。还有书中赞道的余家兄弟,“风尘恶俗之中,亦藏俊彦;数米量柴之外,别有经纶。”,江湖豪杰凤四老爹的仗义助人,不图回报的故事。 嬉笑怒骂于书中,依照着书中的序和这些天来的阅读写的上面的笔记,比先前更加了解了中国古代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八股文,科举制度下,应了文章开篇的话“一代文人有厄”。 大千世界,社会百态 一部书,一个世界,生动又深刻
  •     在上班的路上读这本书,常能突然为几百年前古人超乎常人的幽默感而突然笑出来.有一次居然还因为看着错过了徐家汇站....读到娄三爷娄四爷这一段,突然联想到豆瓣上的不正之风.不知几人在将那"猪头肉"当成了血淋淋的人头被人骗走七百两银子? 又不知几人像那张铁臂一般靠着此等勾当过活?或许人类天生就有此等喜好,或扮作叶公,或扮作龙.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形形色色的嘴脸,古已有之
  •     举业。。。
  •     读了一批又一批的明清小说,大都忘却名字了
  •     后半部分比较无聊
  •     大千世界,社会百态 。
  •     怎么读《儒林外史》,讽刺之外又见新奇与志向。
  •     把全文言文的看完了,一字不落,难以想象。现在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一个灯芯还是两个灯芯的节俭美德,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