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全卷)》书评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1
ISBN:9787508011790
作者:(清)吴敬梓
页数:316页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不算书评,小记而已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鲁迅称作者“秉持公心,指摘时政”,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以“秉持公心”为讽刺文学作者最重要的品质,以“婉而多讽”为讽刺文学作品的最主要特征,可谓确论。做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科举与士林的小说,举凡官吏舞弊,豪绅暴横,名士招摇,士子躁竞,皆形诸笔墨,跃然纸上,其机锋所向,尤在士林,然而推原论始,实在于社会和制度。故在开篇,即借王冕之口,批评科举八股取士,使读书人把文行出处看得轻了,并且断言:“一代文人有厄。”作者不把科举选官看成士林的福音,却如实看做是扭曲士子精神的祸患,这无疑是高出一世之上的卓见。(另一方面,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无数古代才子佳人小说中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有此识见,他为当日儒林作史,为天下各种士人写心,虽尽其情伪,却终存忠厚之意,比如写范进中举一节,作者有的是沉痛而不是恶谑。写匡超人由善良淳朴变为利欲熏心,刻薄寡义,其故乃在于功名富贵之心的驱使。吴敬梓怀抱悲悯之心,其批判的笔触深入到社会与制度,由此写出了形形色色人性的复杂,书中人物虽可鄙却也可哀可怜。作者笔下也不乏风雅英俊的士子形象,或者鄙弃功名富贵,为人桀骜不驯,如在荷花的素描中求得宁静和快乐的王冕;或自由独立,狂放不羁,比如携娘子家人漫游天下的杜少卿;或一掷千金,一心向美,为人有豪侠之气,比如龙阳之好的杜慎卿。其理想的生活态度则颇有陶渊明饮酒诗中淡远而宁静的情致。比如最后一位会弹琴的士子:这人姓荆名元,是做裁缝的。在三山街开着一个裁缝铺。每日替人家做了生活,余下来工夫,就弹琴、写字,也极喜欢做诗。朋友们和他相与的问他道:“你既要做雅人,为甚么还要做你这贵行?何不同些学校里人相与相与?”他道:“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留下来的。难道读书识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况且那些学校中的朋友,他们另有一番见识,怎肯和我们相与!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要弹琴,要写字,诸事都由得我。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朋友们听了他这一番话,也就不和他亲热。一日,荆元吃过了饭,思量没事,一径踱到清凉山来。这清凉山,是城西极幽静的所在。他有一个老朋友姓于,住在山背后。那于老者也不读书,也不做生意,养了五个儿子,最长的四十多岁,小儿子也有二十多岁。老者督率着他五个儿子灌园。那园却有二三百亩大,中间空隙之地种了许多花卉,堆着几块石头。老者就在那旁边盖了几间茅草房,手植的几树梧桐长到三四十围大。老者看看儿子灌了园,也就到茅斋生起火来,煨好了茶吃着,看那园中的新绿。这日,荆元步了进来,于老者迎着道:“好些时不见老哥来,生意忙的紧?”荆元道:“正是。今日才打发清楚些,特来看看老爹。”于老者道:“恰好烹了一壶现成茶,请用杯!”斟了送过来。荆元接了,坐着吃,道:“这茶,色、香、味都好。老爹,却是那里取来的这样好水?”于老者道:“我们城西不比你城南,到处井泉,都是吃得的。”荆元道:“古人动说桃源避世,我想起来,那里要甚么桃源!只如老爹这样清闲自在,住在这样城市山林的所在,就是现在的活神仙了。”于老者道:“只是我老拙,一样事也不会做,怎的如老哥会弹一曲琴,也觉得消遣些。近来想是一发弹的好了,可好几时请教一回?”荆元道:“这也容易。老爹不厌污耳,明日我把琴来请教。”说了一会,辞别回来。次日,荆元自己抱了琴来到园里。于老者已焚下一炉好香,在那里等候。彼此见了,又说了几句话。于老者替荆元把琴安放在石凳上。荆元席地坐下,于老者也坐在旁边。荆元慢慢的和了弦,弹了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那些鸟雀闻之,都栖息枝间窃听。弹了一会,忽作变徵之音,凄清宛转。于老者听到深微之处,不觉凄然泪下。自此他两人常常往来。当下也就别过了

读《儒林外史》小记

古典名著的名字,都是中小学语文需要背和考试的,看过却大多一知半解,以翻书死记为目的,缺乏必要的历史知识,所以阅读起来苦涩难懂些,不过尽力看下去,古典名著确实值得反复看的。寒冷的春节,除了在家上网,还从家中抽屉翻出高中时候买的已经有些泛黄的《儒林外史》,以前买这书大多时候冲着古典名著,印象中“范进中举”实在颇为可笑,书太厚了常常没有耐心看完,而且古代称谓和特定的名词难懂不解,大多故事的内容实际都没有阅读过。看了《明朝那些事儿》以后,突然对古代可怕的科举制度产生了解的兴趣,本想好好看看,在网上查询了关于科举制度的那些专有名词,如秀才、童生、生员、贡生、监生、举人、进士、县试、乡试、殿试、解元、会元、状元、探花、榜眼、编修、翰林、庶吉士等(百度百科查“科举”)。略微了解后,重新阅读起《儒林外史》会顺畅些,但由于电脑在身边,上网和看连续剧占去了假期的大多时间,书看来比较慢,以数页/天速度翻读。 儒林,即古代的知识分子群,古代的精英分子。封建帝国从明朝开始,科举制度开始了“八股文”取士,由此禁锢思想和实行愚民政策,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败,严重危机。 举业是所有读书人必由之路,如书中开头六十多岁的周进考了多年连秀才都没有,生活上饱受欺凌和嘲讽,一进入几十年梦想进入的贡院,哭得死去活来,众人可怜他,凑钱替他捐了监,他才爬到地下,停止了哭,去参加考试;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范进,二十多次的考试后,中举后,不想梦想突然成真了,发了疯,幸而他那平日最瞧他不起的岳父胡屠户,用重手才扇醒范进,扇得范进洗脸都快洗下半盆猪油了。 科举带来的功名和富贵是显而易见的,社会是现实的,一旦中举,报喜人的消息一到,周围的乡绅和百姓无不巴结、恭维,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深刻地说明了这点。 八股文限制了人们的自由思考,是极其腐朽的、僵化的制度,满足了统治者愚民政策的需要,读书人只许做八股文,其他学问一概不准。所以那些秀才、举人、进士、官员大多痴呆迂腐而不自知,甚至厚颜无耻。范进,范学道居然不知苏轼是何人;一位老科甲居然不知《史记》为何书,司马迁为何人(书中序);迂腐的老秀才不顾他人劝阻赞同女儿为夫殉节,饿死家中;丑陋的严贡生,强占邻里的猪,吞并兄弟家产,赶走兄弟的妻妾,却常常口称:‘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栗的便宜“;高翰林嘲讽仗义疏财的杜少卿的父亲的话,“逐日讲那‘敦孝弟,劝农桑’的呆话,这些话,都是教养题目里的词藻,他竟拿着当了真!”,可见儒林中文人的虚伪,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类,都不过是八股文中的词藻,用以骗取功名富贵而已。一个利欲熏心的现实社会,道貌岸然者比比皆是。 社会的利欲熏心下,不乏无耻之徒,作弊,冒名顶替,假扮侠客义士,如所谓“张铁臂”提着一个装有猪头的血红包裹,半骗半吓从娄三爷和娄四爷那里骗取500银两去做“报恩”,到了其再次在杜少卿家中行骗被揭穿才灰头土脸地离去;牛浦捡到一本书就冒充书的作者牛布衣,到处招摇行骗;更有甚者,居然胆敢冒充官员,万里本是秀才,却自称万中书,周旋于达官贵人之间混吃混喝,揭穿被捕后,经过凤四老爹的多方帮忙与周旋,居然把假的做成真的了。 除了反面人物,书中也描述了不少正面形象,如仗义疏财的世家子弟杜少卿才华横溢,以及他在江南的好友们,常常论道吟诗,针砭时弊。还有书中赞道的余家兄弟,“风尘恶俗之中,亦藏俊彦;数米量柴之外,别有经纶。”,江湖豪杰凤四老爹的仗义助人,不图回报的故事。 嬉笑怒骂于书中,依照着书中的序和这些天来的阅读写的上面的笔记,比先前更加了解了中国古代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八股文,科举制度下,应了文章开篇的话“一代文人有厄”。 大千世界,社会百态 一部书,一个世界,生动又深刻

你有没有在豆瓣上看到娄家两位老爷的身姿?

在上班的路上读这本书,常能突然为几百年前古人超乎常人的幽默感而突然笑出来.有一次居然还因为看着错过了徐家汇站....读到娄三爷娄四爷这一段,突然联想到豆瓣上的不正之风.不知几人在将那"猪头肉"当成了血淋淋的人头被人骗走七百两银子? 又不知几人像那张铁臂一般靠着此等勾当过活?或许人类天生就有此等喜好,或扮作叶公,或扮作龙.


 儒林外史(全卷)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