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第一册)

出版日期:2014-6-25
ISBN:9787115358540
作者:吴军
页数:320页

内容概要

吴军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著名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硅谷风险投资人。获奖畅销书《浪潮之巅》及《数学之美》的作者。
吴军博士是谷歌公司早期员工之一。在谷歌,他和辛格(美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搜索专家)、Matt Cutts(谷歌反作弊官方发言人)等三位同事一起开创了网络搜索反作弊的研究领域,并因此获得谷歌工程奖。2003年,他和谷歌全球架构的总工程师朱会灿博士等共同成立了中日韩文搜索部门。吴军博士是当前谷歌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在谷歌期间,他还领导了许多研发项目,得到了当时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的高度评价。
2010年—2012年,他加盟腾讯公司,出任负责搜索和搜索广告的副总裁,同时担任国家重大专项“新一代搜索引擎和浏览器”项目的总负责人。2012年回到谷歌,负责开发了被认为是“下一代搜索”的谷歌自动问答系统。同年,他作为创始合伙人共同创立了中关村硅谷风险投资基金(ZPark Venture)。
吴军博士在国内外发表过数十篇论文,曾获得全国人机语音智能接口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和Eurospeech的最佳论文奖。他还获得了十余项美国和国际专利。
吴军博士还担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工学院董事会董事和校国际事务委员会顾问,他也长期担任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专家顾问。同时,他也是数家投资基金、创业公司的董事和顾问。

书籍目录

I序一 跨界写作的勇气
V序二 大数据时代感受人文和科技的跨界之美
XIII前言
引子 一年与半小时——年轻的人类/1
第一节 我们的星球
第二节 生命的诞生和进化
第三节 最后的半小时
第一章 金字塔和死者之书——古埃及文明/17
第一节 偶然的伟大发现
第二节 最古老的文明
第三节 金字塔
第四节 灿烂的古埃及艺术
第五节 埃及文明和青花瓷
第二章 轮子、拼音文字和铁器——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 /51
第一节 轮子和楔形文字
第二节 汉 谟拉比法典
第三节 冶铁的发明和人类最早的条约
第四节 亚述— 血腥与文明
第五节 最后的辉煌— 空中花园
第三章 垄耕种植法和科举—— 中国的农业文明/79
第一节 水利、垄耕种植法和农具
第二节 先进的选官制度
第三节 宋代— 幸福的农业社会的顶峰
第四章 科学之路—— 从毕达哥拉斯到托勒密/115
第一节 几何学
第二节 物理学
第三节 天文学
第五章 罗马人三次征服世界—— 罗马法/145
第一节 罗马的崛起与司法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罗马法的体系和法学的发展
第三节 罗马法的复兴和影响
第六章 人造的奇迹—— 瓷器/171
第一节 陶和瓷
第二节 上天的眷顾
第三节 宋代青瓷
第四节 青花瓷器
第五节 风靡世界
第六节 日本的崛起
第七节 从炼金术士到月光社成员的尝试
第八节 瓷器在今天
第七章 一个家族的奇迹—— 文艺复兴/219
第一节 佛罗伦萨的往昔
第二节 最珍贵的财富
第三节 昼夜晨昏
第四节 复兴走向全欧洲
第五节 科学的曙光
第六节 宝贵的遗产
第八章 香料的诱惑—— 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259
第一节 东方的诱惑
第二节 先驱者
第三节 新大陆
第四节 地球是圆的
第五节 全球贸易时代的到来
索引/293

作者简介

人类的历史,是从野蛮蒙昧一步步走向文明进步的过程。在文明的进程中,人类创造出多元的文化,它们有着各自的特长。要实现人类和平发展的终极理想,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并且取长补短,相互融合。
吴军博士写作《文明之光》系列,希望能开阔人们的视野,让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类文明。虽然今天不同的地区发达程度不同,文明历史的长短不一,国家亦有大小之分,但是文明之光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发出,对人类的进步产生着影响,并且成为了奠定我们今天发达世界的基石。
吴军博士从来不坐在书斋里编书。为了创作《文明之光》,他走遍世界各地寻访当年文明的遗迹,并到各大博物馆参观了大量的文物。加上他在不同文化、不同机构下科研工作的积累,这一切赋予了他难得的史料厚度和相关知识底蕴;而从科学家向投资家身份的成功转型,使得他常常能道出超越同侪的见识。
书中文字轻松优美,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毫不夸张地讲,这是一本在今天快速消费时代,适合人们拿在手上慢慢欣赏品读的好书。


 文明之光(第一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1条)

  •     文明之光(第一册)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吴军的三部曲《数学之美》《浪潮之巅》《文明之光》说到底都是历史书,只不过是从数学、IT企业、人类文明三个角度进行描写,吴军写书的一大特色就是尽可能用事实客观的史料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大量的旁征博引和注释有点像刘未鹏的风格,用三个词来概括就是简练、准确、生动,甚至可以说完全符合KISS原则 (1回应)
  •     三本书,要讲述世界文明史?是的,又不是。何出此言。从第一册看来,都是框架性介绍,古代几大文明,耀眼的成就,不朽的思想,深远的影响。文字平实,感情丰富,读起来确实爽。作为世界文明史的入门读物,完全没有问题。问题是,一个搞计算机的跨界写历史,他想要脱颖而出,所凭借的是什么?自然是思考问题的角度新颖了。吴军博士对世界文明的一个总体思考结论是,普通大众创造了历史文明。这个政治书上没有什么两样,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嘛。论据也很充分,瓷器,陇耕,金字塔;轮子,马镫,大教堂;这些无一不是默默无闻的人——或许是一个,或许是一群——创造发明出来的。好有道理的样子。但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和画作,只有他能完成,达芬奇的鸡蛋和手稿,也只有他能完成,这些历史文化的进步,也实实在在是由鼎鼎大名的人完成的。正反两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到底真相如何呢?我们进行一下对比,瓷器,轮子等技术的发展,归根结底,肯定也是由某个人灵机一动发明的,只是这个人由于当时信息不发达,我们无法知道他的名字和事迹而已,所以我们只好把这些发明归功于大众。但是,并不是一群人中随便挑出一个人,他都能发明这些东西,来推动历史的进步。不管是默默无闻还是有名有姓,人类文明的发展,我认为,都是依靠个人的英雄行为推动的,或者是极少数的天才推动的。这些天才或者不为人知,或者鼎鼎大名。如果你要把不为人知的天才归结到普通的人民群众中去,我觉得不妥,因为区分的重点不是有没有名气,而是有没有本事。现在有名气的人,不一定是天才,他对于人类文明的推动说不定还是副作用呢。由此看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一定是才出于众的天才们,是他们,主宰了人类文明的沉沉浮浮。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好
  •     人文情怀很重,买来了儿子一起读 : )
  •     看到最后,吴军博士帮我解答了一个我一直没想通的问题:是谁第一个发现了哥伦布所认为的印第安地区其实不是印度。我就知道,这本书值得好好追看。文明史看得不少,吴军的角度很独特,语言也很通顺,预定今年年度最佳阅读体验。
  •     轮子,陶瓷,垄耕种植,改变世界的也许就在你身边,毫不起眼却又不可或缺
  •     史诗巨著,从我们中国人需要的角度来讲文明发展,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读完这本书。
  •     历史书
  •     历史长河中王侯将相的故事总是引人关注耳熟能详,但那些文明的力量影响力更加长久,虽然很多都练发明人名字都没有留下。比如中国的陇耕种植法,青花瓷,还有轮子的发明。拿破仑说40次赫赫战功一次就毁于滑铁卢,但拿破仑法典永垂于世。然后这七八千年的文明不过相当于地球一年生命的最后半小时。读完不由觉得人类渺小 世界伟大
  •     有点像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写作手法,涵盖面很广,科普的话足够
  •     清晰明快的语言讲科学历史,对三个古文明有了较多了解
  •     《文明之光》第一册读完,掩卷长思,为何自己的高中亦或大学时光甚少遇到这样的好书呢?
  •     复盘过去不只注意它有多辉煌而要看它留下了什么!
  •     从此爱上吴博士的书,另外罗胖时间的朋友2017说不知道吴军哪里来的时间能够干很多事情,的确让人佩服。本书超级赞,中国的历史大多是从朝代和时间来叙述的,而朝代的更替并不一定会对文明起作用,正如他所说:“翻开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基本上都是讲述王侯将相攻城略地的丰功伟业,帝国的扩展和兴衰,很少讲述世界各地区对文明的贡献。”为此他采取另类的方式以文明进步为节点去叙述历史,且挑选那些被忽略的部分,实属看完让我们大快人心大开脑洞。文明的进步才是对人类发展最重要的东西,文明进步的事件才更应该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学习,强烈推荐!
  •     保持一贯的高水准,推荐。陪娃读希利尔,很好的配套用书
  •     视角独特
  •     2016.04.12.斯坦福大学张首晟,序,在大历史的尺度下,更能在统计平均的意义下去掉那些偶然因素,留下宇宙演化与人类进步的真理。【大历史观】 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那就是能量、信息与时空的结合,产生了能量密度和信息密度的概念(熵的统计意义就是信息)。农业革命即是人类利用新能量即太阳能,极大提升能量密度来突破人口密度的临界状态。而能量密度的提高,为人们更紧密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机会与条件,促使了信息密度的大幅度提高,进而产生了语言和文字,从此点燃了文明之光。【这段话也可以当成是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前两部分的总结】【 《人类简史》 P34 由信息密度带来的认知革命,使得智人开启一条采用“文化演化”的快速道路,而不再停留在“基因演化”上】
  •     听书
  •     也许史料选取还有所偏颇,但,历史本来就是一家之言。就整本书的写作条理与选取角度,不错!
  •     罗胖节目中推荐的一本书,想看看这位科技大佬怎么写人类历史。[300K]
  •     感觉此书还是超过吴军的能力范围了,现在历史书也很难写的有新意了,从中得到的收获不太多。不过吴军这种先写起来 ,未来再慢慢出修订本也是一种好办法。本书当然不是每个章节都好看,没写“内燃机”和“石油化工”这两个重要的篇章也有点不太理解。总体来说,等出修订版的时候再入实体书收藏会更加好。
  •     kindle上看的,花了10+小时精读,角度很特别,有意思。 1. 一个坏决定也比不做决定好的多。 2. 任何制度都有局限性,秦的立法不适用统一以后的中国,罗马法也不适合罗马帝国,我们的制度针对的是几百人的部门,而不是几十人或几千人。 3. 西班牙和葡萄牙拿出股份来激励探险者,好处大家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呀,而华泰奖励又怕多了,还要设置上限。 4. 美国宪法指定的过程中也是利益的各种争斗 5. 爱迪生:世界需要技术,技术需要市场。 6. 讲故事比讲道理更能说服人。 7. 硅谷工程师有无尽的创新能力,能让他们尽量发挥的是资金和足够的诱惑。 8. 创新只需要做两件事,想一个足够创新的点子,然后尽快实现它。
  •     开阔眼界
  •     通俗读物。历史大浪中的闪光。文明的发展基于交流。
  •     跨界写作注定这本书更偏向于科普,也算是壮扩学识,增加见闻。人还是要有梦想和情怀,前者带来期盼,后者带来浪漫。所有的一切在时间冲刷之下都是过眼云烟,所以,去做想做的事,去爱想爱的人。愿深情可以获得拥抱,男孩和女孩能够相爱,每个付出的人都能有所收获,不会变的失望。
  •     有价值的综合性读物
  •     一举让吴军成为我的男神,说说本书,摒弃王侯将相故事,着重讲述人类群居以后的文明史,内容上以历史可拓宽眼界,对于一个对教科书外历史并非了解的人来说,激发一些更全面看待历史的视角,尤其是关于宋朝。
  •     突然对古老文明有了兴趣。
  •     喜欢“文明之光”的切入点,与其逻辑性。历史有其偶然,也有其必然,那些开启了文明之光的人存在过去,或有名或无名,但其创造的文明却延续了下来。
  •     读下来都没截图做过一次笔记,可见一斑,科普读物。
  •     科学的角度描述历史,没有英雄只有文化的贡献
  •     抛开历史学家的视角去看历史,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部世界历史。
  •     2017.03
  •     我读的是逻辑思维的精选版,读完之后感到自己知识储备的贫瘠,读一遍肯定记得不够清楚,要针对性的多读几遍。
  •     很赞,用真正对文明的发展贡献最大的角度去审视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政治真的就是小儿科了,但是政治宗教对文化的影响实在太大,真是让人又无奈又可惜
  •     帮助了解世界历史,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非常棒的世界文化书。
  •     一定要收藏好将来作为孩子的历史启蒙读物。
  •     思想的锤炼
  •     2017.4.12 初高历史课辅助读本,有趣
  •     即将看完的第一本书,吴老师的书非常棒,虽说内容非常基础,但对普通读者来说,这本通识性作品非常值得一读,易度性非常强,等于用吴老师的知识结构和价值逻辑为自己做了升级,补全知识,梳理脉络,第一遍读的尤为快,之后准备用kindle再仔细看一遍电子版。
  •     可以读一下看看。看完了,期望太高。主要看了原子弹和硅谷发展。成为工程师需要智慧和归属感
  •     2017-02-04
  •     题材还可以,但是内容是罗列居多
  •     挑选人类文明的几个点,讲的深入有有趣
  •     撷取人类文明的闪光点和关键节点,多维度地呈现文明的模样和发展脉络。语言平实,切入点新颖独到,材料的选取和叙述暗含作者的观点。瓷器一章尤为精彩,以小见大,可作为东西方差异及日后不同发展的佐证。
  •     从地球诞生开始,到大航海时代结束,吴军博士很好地讲述了前人们走过的路程。
  •     蛮好的通识科普吧,好多点之前都看过专项的书了解过,所以感觉是简单的复习了一遍。
  •     很通俗易懂,也有不少料,作为一个工科出生已经很厉害了
  •     太精彩,吴军老师说历史,一点也不枯燥
  •     很多章节都逆转了我对一段历史的看法,又好读又精彩,史学观点也很正。五星推荐。
  •     这种强调软影响和无名英雄的想法现在并不算少见 拿破仑法典重要但是也得先有拿破仑军事成就才行 作者是相信马可波罗东游的 而且应该认为元朝已经不是中国了吧 一般书讲地理大发现都是世界视角 但讲中国好像都是自己玩 本书瓷器等就讲了世界影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