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儒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40762124
作者:胡适
页数:15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说儒 …… 我们现在可以谈谈“儒”与“道”的历史关系了。同时也可以谈谈孔子与老子的历史关系了。 “道家”一个名词不见于先秦古书中,在《史记》的《陈平世家》、《封禅书》、《太史公自序》里,我们第一次见着“道家”一个名词。司马谈父子所谓“道家”,乃是一个“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的混合学派。因为是个混合折衷的学派,它的起源当然最晚,约在战国的最后期与秦、汉之间。这是毫无可疑的历史事实。(我别有论“道家”的专文。) 最可注意的是秦以前论学术派别的,没有一个人提到那个与儒、墨对立的“道家”。孟子在战国后期论当时的学派,只说“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韩非死在秦始皇时,他也只说“世之显学,儒、墨也。” 那么,儒、墨两家之外,那极端倾向个人主义的杨朱可以算是自成一派,其余的许多思想家——老子、庄周、慎到、田骈、驺衍等——都如何分类呢? 依我的看法,这些思想家都应该归在儒、墨两大系之下。 宋、尹文、惠施、公孙龙一些人都应该归于“墨者”一个大系之下。宋(宋钘)、尹文主张“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他们正是墨教的信徒,这是显而易见的。惠施主张“泛爱万物”,又主张齐、梁两国相推为王,以维持中原的和平;公孙龙到处劝各国“偃兵”,这也是墨教的遗风。至于他们的名学和墨家的名学也有明显的渊源关系,那更是容易看出的。 其余的许多思想家,无论是齐鲁儒生,或是燕齐方士,在先秦时代总称为“儒”,都属于“儒者”的一大系。所以齐宣王招致稷下先生无数,而《盐铁论》泛称为“诸儒”;所以秦始皇坑杀术士,而世人说他“坑儒”。《庄子·说剑》篇(伪书)也有庄子儒服而见赵王的传说。 老子也是儒。儒的本义为柔,而《老子》书中的教义正是一种“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报怨以德。”“强梁者不得其死。”“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这都是最极端的“犯而不校”的人生观。如果“儒,柔也”的古训是有历史意义的,那么,老子的教义正代表儒的古义。 我们试回想到前八世纪的正考父的鼎铭,回想到《周易》里“谦”、“损”、“坎”、“巽”等等教人柔逊的卦爻词,回想到曾子说的“昔者吾友尝从事”的“犯而不校”,回想到《论语》里讨论的“以德报怨”的问题,——我们不能不承认这种柔逊谦卑的人生观正是古来的正宗儒行。孔子早年也从这个正宗儒学里淘炼出来,所以曾子说: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当从事于斯矣。 后来孔子渐渐超过了这个正统遗风,建立了那刚毅弘大的新儒行,就自成一种新气象。《论语》说: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里“或人”提出的论点,也许就是老子的“报怨以德”,也许只是那个柔道遗风里的一句古训。这种柔道,比“不报无道”更进一层,自有大过人处,自有最能感人的魔力,因为这种人生观的基础是一种大过人的宗教信心,——深信一个“无为而无不为”、“不争而善胜”的天道。但孔子已跳过了这种“过情”的境界,知道这种违反人情的极端教义是不足为训的,所以他极力回到那平实中庸的新教义:“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种讨论可以证明孔子之时确有那种过情的柔道人生观。信《老子》之书者,可以认为当时已有《老子》之书或老子之教的证据。即有尚怀疑《老子》之书者,他们若平心想想,也决不能否认当时实有“犯而不校”的柔道,又实有“以德报怨”的更透进一层的柔道。如果连这种重要证据都要抹煞,硬说今本《老子》里的柔道哲学乃是战国末年世故已深时宋钘、尹文的思想的余波,那种人的固执是可以惊异的,他们的理解是不足取法的。

内容概要

胡适,不用介绍了吧

书籍目录

说儒
附录一
周东封与殷遗民
附录二
毛西河论三年之丧为殷制
附录三
三年丧服的逐渐推行
新儒教之成立

编辑推荐

本书由胡适先生论述儒学、儒教的几篇重要文章组成,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儒学、儒教进行了论述,体现了胡适先生对儒教的深刻见解,观点独特精辟,是研究儒学不可回避的几篇重要文献。胡适有西学的视野,又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如何面对几千年传统思想的核心,在他那里就不单纯只是学理的考辨,更有现实的意义。而这一点在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今日,仍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由此也可见此书在当今仍具重要的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说儒》围绕儒和儒教两大论题展开,是胡适先生在上世纪前半叶就此论题进行深度思考的结晶。尤其是《说儒》一文,考据与说理并重,洋洋洒洒数万言,见解独特精辟,论述入木三分。


 说儒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胡适先生在这个小册子里面做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讲儒的渊源与殷商换代结合起来。首先,他根据儒字中固有的“柔”的含义和儒者之冠服与殷商服饰的联系提出儒本是殷商民族的教士,而他们之所以柔顺,乃是由于他们是亡国遗民的缘故。儒者对丧与礼极其专业,故而很多周民族的丧事礼仪也需他们的帮助。胡适在这里着重探讨的是三年之丧,他采纳了傅斯年先生的观点,进一步说明了三年之丧本是殷礼。而儒者的形象到孔子有一大变,有了所谓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小人儒是寄生阶级,只靠着治丧相礼来过活,而孔子及其弟子固然还做着类似的职业,但是他们更多的是负担起了五百年来文化复兴的重担,知其不可而为之。他们不再拘泥于形式上的礼,而是更加注重礼的内在精神,同时也拒绝各种迷信。最有趣的是胡适先生还推论出春秋时期有一个“殷民族复兴运动”,说殷族有一个“五百年有王者兴”的预言,类似于圣经里的弥赛亚,宋襄公想要称霸正值殷商灭亡五百年之际,也许就是这个传说的一个余绪,可是不久就失败了。而孔子恰好也是在五百多年的这一时刻,很多人也认为他是这样一个天降圣人,可惜孔子并未复兴殷商,而是做了素王,在某方面,这和耶稣是很像的。孔子最大的贡献在于把那种柔弱的,不报无道的儒变为一种仁以为己任的刚毅进取的儒。从这一方面来论证,胡适又认为老子恰恰就是最正统的儒,老子的观点正合于原先儒那种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态度,而老子对礼的看透正是一个熟知礼教的殷商教士自然会有的态度。老子和孔子都对宗教抱一种很奇怪的态度,这一点正是墨家大力反对的。大致就是以上这些内容了,胡适的这篇论文显然不能作为正确知识来读,当时便已有数不清的知识分子与之辩论过了,但这仍不失为一本好书,一本有意思的书。甚至可以将它当做小说来读,而不是仅仅作为学术论文,去到其中品位一个不一样的孔子,看看那个自信是弥赛亚的孔子如何在天命中反复求索,尤其是将孔子与耶稣对比来读,将小人儒与法利赛人、文士对比来读的一些段落,尽管显得有些牵强,但还是很有趣味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胡适《说儒》先解“儒”为“柔懦”、“濡滞”。继而发挥傅孟真《周东封与殷遗民》之说,以儒为殷商遗民之“教士”,“他们的衣服是殷服,他们的宗教是殷礼,他们的人生观是亡国遗民的柔逊的人生观。”殷遗民“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预言造就了一个自信的孔子将“老儒”改造为“刚毅进取”的儒 ,篇末论老子为“老儒”。
  •     书的质量不错。至于内容,本身就是大师之作
  •     胡适之先生有一个假设很有意思:孔子在春秋时是民间公认的"弥赛亚",是"五百年有圣人出"这一古老预言的应验。颇可玩味。
  •     忘了第几页,大概是指儒家的得益群体是贵族,让大部分低等平民安分守己,按照现在来说就是不闹革命,难怪鲁迅说孔子有胃病
  •     重点不在书中的结论,而是问题的提出。
  •     排印错误不少。
  •     大胆假设,大胆求证。
  •     另外配合阅读的相关文章:章太炎《原儒》冯友兰《原儒墨》钱穆《驳胡适之说儒》郭沫若《驳说儒》徐中舒《甲骨文中所见的儒》陈来《说说儒——古今原儒说及其研究反省》徐洪兴《先秦儒学及其经典结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