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9月
ISBN:9787103035498
作者:郭文景
页数:282页

内容概要

郭文景(1956- )作曲家。重庆人。 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在该院作曲系任教。曾任四川省重庆市音协副主席。
1978年,郭文景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然而大学毕业之前,他违反了大学校规与女友结婚,被学校劝退,离开了北京。十年之后,郭文景完成了他原本想作为毕业作品的歌剧《狂人日记》。歌剧由欧洲最优秀的歌剧演员用中文演唱。
《狂人日记》在荷兰首演震动了欧洲,此后全世界出现了八个不同国家的演出制作版本。这是一个包括海外华人作曲家在内、目前无人达到的纪录。受五代画卷《韩熙载夜宴图》启迪而作的歌剧《夜宴》在伦敦阿尔梅达剧院首演,同样受到普遍赞誉。 许多国家的评论家对郭文景的作品反应强烈,《纽约时报》称他是“惟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欧洲音乐评论对郭文景的评价是“完全不理会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期待,依据自己的内心情感来创作的作曲家。”《世界报》称其作品具有“无比优美的音乐与戏剧性的力量”;《卫报》评论他的作品“辛辣而生动”;《法兰克福汇报》也认为他的音乐“微妙而独特”;而《独立周刊》则称他具有“歌剧发展的独创意识”。许多重要的国际艺术节和歌剧院,如:爱丁堡音乐节、巴黎秋季艺术节、荷兰艺术节、纽约林肯中心艺术节及伦敦阿尔梅达歌剧院、德国法兰克福歌剧院、法国鲁昂歌剧院等都曾安排他的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或上演他的歌剧。在毕业后的20年中,郭文景的作品不断在世界各地上演。目前,他已与有近两百年历史的国际著名出版社CASA RICORDI-BMG签约,该出版社将出版他的作品并向全世界作宣传推广。应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邀请,他作为访问学者曾到美国进行访问。他还应邀到瑞典皇家音乐学院、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讲学。郭文景的歌剧《狂人日记》、《夜宴》将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著名导演林兆华执导,在第六届国际音乐节中隆重推出中国首演。郭文景获得第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年度艺术家评选的桂冠,与这两部歌剧的中国首演有着很大关联。
郭文景主要作品有歌剧《狂人日记》、《夜宴》、交响乐《蜀道难》、交响诗《川崖悬葬》、协奏曲《愁空山》、室内乐《戏》、《甲骨文》和《社火》等。他还为《阳光灿烂的日子》、《红粉》、《南行记》、《死水微澜》、《千里走单骑》等数十部电影、电视剧创作了配乐。1985年到2001年,郭文景先后6次在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奖。《蜀道难》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郭文景是“政府津贴”获得者,还获得过“国家教育成果一等奖”、“宝钢教育奖”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文联世纪之星”及“中国百名优秀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书籍目录

噪音一江风——最后的川江号子世纪的墓碑去毛主席家瞅瞅生命不息冲锋不止杂记二则年溼代远的歌声漫游1349——傣乡回忆半月锄回地艺术的力量一对话张元与S先生的对话听音乐吧,别扯淡——对话刘索拉移植一并回答生一双眼睛朝后看郭文景回家郭文景艺术档案编后记——当时只道是寻常

作者简介

如果暂时还不懂他的音乐,不妨从他的文字开始。


 噪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手中这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孟小冬》,写明是国内第一本获得孟家后人授权的孟小冬传记小说。封面上,隔着80年的岁月,孟小冬用她的眼睛迷离诉说,我迷惑了。文学作品中的女子,本来就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命运多舛的红楼金钗们,聊斋中多情善良的狐仙们,或者张爱玲笔下心理略微扭曲的太太们。我所熟悉的城市上班族女子,她们或是刚刚踏入职场,或是已经小有成就,年龄大都可以称为“女老生”了,而因为行年渐长,也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感情经历,她们清醒、自省、骨气、看透。当然,多数依然单身。《孟小冬》书中将梅兰芳与孟小冬爱情复活了。她们的喜怒哀乐,易感寂寞,洞明和孤独在文字里尽情流露。多情女子,内心渴望爱与被爱,但又因为看透,变得懒懒的;不曾把出人头地看得多么重要,却也能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历经世事,有些变得尖锐,有些变得圆融,却也有她从容的心劲儿。这些女子,在每一个时代都有,或许在我们身边一闪而过的就是她们中的一员,这也是特别真实的一群人。书中将孟小冬的心理描摹得栩栩如生。如此女子是那个时代的一种面孔,读懂了她,也就差不多读懂了那个时代爱情的繁华与惆怅。《孟小冬》是一本好看的小说,尽管好看二字似乎显得俗气。但《孟小冬》确实没有从写作技术上故意设置阅读障碍,也没有传统小说冗长刻板的叙事方式,更没有言情小说恶俗艳丽的邋遢情节。看过《孟小冬》的读者,最有感受的莫过于小说设置情节的能力。短短数千字,一个个简单而完整的故事便能徐徐入题,缓缓展开,轻松结尾。这是《孟小冬》一书给读者的诚意。看似峰回路转、水到渠道,实际上是编者精心设计的结果。读过全书,相信大家自会体会一二。《孟小冬》是一个玲珑剔透的爱情故事。作为一本好书,一个职业编者需要寻找到一个发挥才华的主题,哪怕把书的名字掩盖起来,熟悉的读者也轻易地,从若干有关梅兰芳与孟小冬文字中间,一眼就挑出来。用文艺的说法,就是拥有了独特的文学叙述风格,我愿意这样评价。《孟小冬》关注的是老而弥新的爱情主题。不同的版本,可能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爱情世界。在《孟小冬》里,读者会读到了一个孟小冬完整的爱情世界。复活的不只是孟小冬,还有那段尘封的爱情。在这部小说当中,呈现给我们的,是过滤后的生活,残酷虽在,温情犹存。就像人们说的的:就算不是真的故事,也是真的心情。---刘佳
  •     人音版《孟小冬》是国内第一本获得孟家后人授权的孟小冬传记小说,孟同时也是电影《梅兰芳》女主角的原型人物,人称“梨园冬皇”的中国第一女老生。她是个多才而凉薄的女子。该爱都爱了,该错过的,当然,也都错过了。这句略显伤感和忧郁的话,形容孟小冬再也合适不过了。从《孟小冬》一书当中,你可以体会到,一个同时有着男子的霸气和决断、女子的妩媚和柔韧的才女。舞台上,她一生扮演谈笑间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的大丈夫;生活里,她经历了爱情的百转千回,浴火重生。敏感、内敛、洞透,都在《孟小冬》一书中,逐一呈现!我熟悉孟小冬,始于在一些和梅兰芳有关的京剧文学。《孟小冬》一书主要反映了孟小冬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生活和爱情。她与梅兰芳相遇,结婚四年后二人因一场血案和一段隐情不得不分开,孟小冬经此打击,一度出家为尼。后来,振作起来的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在余府学戏达五年之久,是余门中学艺时间最长,得真传最多的余派传人。1947年在上海最后一次演出《搜孤救孤》,达到其艺术高峰。成为余孟流派的一代宗师。书中对于她和梅兰芳的相识写到,《游龙戏凤》的彩头也使小冬身心皆爽,她与梅兰芳同挂头牌的日子来临了,观众痴迷于她,她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甩掉“上海野路子”的帽子,自己的艺术在京城脱颖而出得到梨园界“正宗”人士的认可。孟小冬在满足了少女常有的巨大的虚荣心之后,又憧憬着、遐想着台上那一位神话般的梅兰芳。对梅兰芳与孟小冬爱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书写,令人拍案叫绝,心生共鸣。在小说故事里,很多人都是可以看见自己的过去,正是人找故事,故事也找人,在孟小冬的故事里,你也许可以找到许多相似的身影。残酷虽在,温情犹存肉身犹在,魂飞魄散许靖
  •     黄山书社已出版《梅兰芳与孟小冬》,热销中……在20世纪20年代,菊坛的一件大事是一个“易牟而钗”的“伶界大王”——梅兰芳和一个“女扮男装”的“头号坤伶”——孟小冬,因在舞台合作演出,而“戏假情真”地谱出了恋情,虽然最后证明那只是短暂的露水姻缘,但“梅孟之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梅兰芳的人生走向;而对孟小冬而言,甚至可以说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本文作者细述了这一段良人美眷的缱绻佳话,为这终消于无的梨园往事兀自嗟呀,另着墨于梅兰芳与其舞台旧友及一众“戏口袋”、“钱口袋”的结缘交游,为读者拾得一段曲艺名人的生活旧影。全书选取了大量梅兰芳、孟小冬及其家人朋友的生活照和戏剧照,弥足珍贵。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很女性私人角度的一本书,笑,捧梅的看估计会不爽
  •     亲爱的,你可以写书评了,写的真好!
  •     读罢郭文景的《噪音》,正好是三张CD的长度。三个小时的聆听里,《晚春》、《戏》、《西藏的声音》这些民乐作品,远比他的歌剧《狂人日记》和《夜宴》来得亲切,而合上书本,又觉得书中文字比他的音乐更令人回味。郭文景已是当代中国作曲家中最负国际盛名者之一,他们这代生于50年代,成长于“文革”,求学于80年代,成名于90年代前后的文化人,无论是导演、艺术家还是作曲家,现在都如日中天,也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面目不清,习惯于在闪烁其词的叙述里躲闪或回避,然而《噪音》并非如此。 集子搜罗了郭文景历年的文字,囊括了童年回忆、采风随感、怀念故人的文章、创作自述和论辩,以及与友人的对话和访问。作为一本书,它略显杂乱,然而对于了解一个依靠音符而不是文字来创作的音乐家而言,这些自述胸臆的材料足够了。与前半部分深情而简洁的回忆文章相比,最精彩的在后半部分,他与电影导演张元及同班同学刘索拉的两篇对话,和一篇面对批评而写的论辩长文。前二篇因为对话者是朋友,他可以放松地、且摆脱解释性的铺垫而直接讨论,后一篇因要论战,焦点集中言谈更具逻辑性,音乐家的真实性格也跃然纸上。 “我就是反对对‘为什么’持嘲笑的态度,因为‘为什么’是一种很真诚的态度,再一个也是对创作者的一个考验。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为什么’这三个字,这也表明你是什么样的人。”在与张元的对谈中,郭文景几乎执拗地...反复向张元提问几个行为艺术家作品的意义。张元在逃避,而郭文景步步紧逼,这样的谈话在书中屡见不鲜,自称“能制造情境”的郭文景抬杠式的回答与提问几乎令文字有了戏剧性的画面感。由此,倒也可以认为这本书,正是郭文景面对“为什么”的自我回答。 三篇长文里,作品与大众的关系,艺术的社会作用,审查制度,为什么而创作,如何批评,音乐美学需不需要讨论这些话题的展开,几乎都笼罩在诘问和论辩色彩当中,概述起来,郭文景的态度如下:他的作品目前还不能说与中国大众产生了多么密切的关系,但人们不能否认艺术具有影响力,实际上它可以产生很大的力量,而评判艺术的标准不能是由喜欢它的人数多寡来决定的,艺术家最根本的困境在于自己与社会的矛盾,所谓音乐美学的争论似乎并不那么紧迫,要紧的,还是创作。 这些讨论背后,隐含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作曲家的身份。郭这一代作曲家,一直备受或卖弄中国元素或者亦步亦趋于西方的指责,然而从郭文景的音乐中,人们可以感知到他确实具备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但确立此种身份特征,何尝容易?无论是对西方的模仿经验,还是向传统的学习过程,在《噪音》的自述中,文字和谈话恰可以成为他音乐的互文,甚至比直接的作品阐释更耐人寻味。 夫子自道,郭文景说:“我自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但每一次变化并不是认为潮流要变了,我得跟着变化,完全是基于内心的需要。”事实上,类似的表白,很多名人都在讲,他们各有目的,然而看罢《噪音》,我觉得,郭文景的真诚应该是可信的。真诚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稀缺的品格了,在公共人物当中尤其如此,喜爱自己抬杠、认为该有勇气问“为什么”的郭文景是个例外,正如他的音乐是我们时代的一个例外一样。 阅读更多 ›
  •        文/素衣
      
       每每看到韩剧或港台剧里男主角对女主角说:“我爱你,我不能没有你”之类的话时,我都忍不住会喷饭,身上会起鸡皮疙瘩。
       与自己爱的人在一起,情绪化的语言我常常说,口无遮拦、没心没肺、任性刁蛮的语言我也说过,可像这样直裸间肉麻的话却打死我也说不出,也想说过,可话到嘴边,脱口而出时却变成了:“讨厌,离我远点”这类强词夺理欲盖弥彰的倔强言辞。
       我想,深爱就深爱了,对方一定懂得你的深深爱意,在你和他日日相守的时光里,你们早就因为深爱变成了断了骨头连着筋的亲密爱人,同呼吸共患难的漫长岁月早就成就了你和他的缠绵深情,在这份感天动地地老天荒的情感绿地里,还需要说什么额外多余的话呢?
       深爱不需要任何语言的粉饰便已经很美,深爱,不需要表白。若一定要将心中的爱用那样直接的话说出来,爱就变得单薄和简单了。
       深爱不需要说出来,深爱是羞怯的花苞,慢慢开放在爱的海洋里,深爱是印在雪地里的脚印,雪越厚脚印越结实,深爱是天空中的一抹蓝,悠远宁静,深爱是素色的白,是开放在生命之初最纯最真的颜色,深爱是每个人心中的珍宝,是遗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的宝贝,深爱是十月的秋,一片收获的金黄和富足,深爱是雪的羽莲的心,晶莹剔透,深爱是一曲笙歌,清亮缠绵,余音绕梁,深爱是生生世世的藤缠树,你缠我绕,不张扬,不说话,不浮躁,最坦然。
       深爱不用说,只要用心去做就好了,只要用心去感受就好了。深爱不是索取,自然也不需要回报,深爱是想你想得心尖尖疼,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深爱是深深的夜里挂在树梢上的星星和月亮,是雪落一地却无声,是湖中田田莲叶静如处子,是园中俏立枝头的一支梅,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似乎读过这样一本书,一对厮守了半生的老夫妇,一直到老,谁也没对谁说过“爱你”这样的话,有人问老人,一辈子了,显然是深爱了,为啥就不对彼此说出爱来呢,瞧瞧现在的年轻人,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
       老人淡淡地笑,彼此交换着深爱的眼神,说,我们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我就是他,她就是我,“爱”字我们是说不出的,也根本就不用说,因为我们都在对方的心里啊。
       我为老人的话而动容。
       在现在这个被多元化冲击的社会里,新生事物此起彼伏,人心大都空虚浮躁,既急迫地想要寻找情感的归属地,却又因为缺乏基本的诚信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幻莫测,难以把握,今天说“爱”明天“拜拜”的叫人大跌眼镜的事例见怪不怪,家里红旗不倒家外红旗飘飘的事情也是司空见惯。古流传的深情厚爱在现代化的动感光影里变的不堪一击,曾经的深爱无敌早就演变为了深爱有敌,它的敌人就是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功利主义占领了爱情的阵地,深爱不得不落荒而逃。若还不识趣地让在爱情大战中落败的人群说说深爱,恐怕说出来的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了,若真的如此,不说也罢。
       深爱不易得,一时爱常有,一生爱难求。能有一份深爱在滚滚红尘亘古不变,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因此,我主张深爱不需要说出来,幸福却一定要大声地告诉全世界。
       幸福是热烈盛开的花,噼噼啪啪声势浩大,幸福是雨后的彩虹,七色的光彩琉璃生辉,幸福是第一次的吻,那么美妙那么动人,幸福是一个快乐的孩子,幸福了,就要欢喜雀跃着让全世界都听到幸福的宣言,幸福就要像杨威 那样,喜获奥运体操全能冠军,他对着采访他的镜头幸福地大声呼喊着女朋友的名字,幸福就要喜极而泣,用结结实实的泪水宣泄满心的欢喜,幸福就是在幸福的时刻喝一杯醇香的酒,喝一口,就醉了,醉了。
       幸福是深爱的孪生兄弟,幸福是张扬的,笑也大声,哭也大声,深爱是含蓄的,低低地伏在尘埃里,却又在尘埃里开出最美最艳的花来。
       深爱是天长地久,是天地绝,乃敢与君绝,深爱是伴着时间的步履行走,是就算我走到下个世纪,只要你回头要我停留,倒转时间我也愿意,深爱是永远说不出我有多爱你,却甘心情愿放弃所有风景,只为了你的甜甜笑意,深爱是一直一直站在原地等着你,深爱是偷偷地将爱拿掉日期,爱着你,直到自己死去。
       深爱这样深,要如何才能说出来!
      
       ——————
       本文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2b0ee0100atvu.html
      
      
      
      
      
  •       那天遛完后海在地安门等车时旁边的新华书店的推荐书架上拿起了这本书因為剛剛看過電影<梅蘭芳>,所以這本書在我一進書店就看到
      
      隔天就在網上訂了一本有折扣價的,記得是7折吧.
      喜歡睡覺前看看書,所以我讀完一本書的時間都比較長~
      
      看到10頁之後,我才知道原來梅和孟已經結婚並在後來離了婚,這和電影給我對這部愛情歷詩的印象完全不同.電影裡根本沒有將孟梅之愛真實呈現,而只是導出了兩人紅顏知已相見恨晚的意味來
      
      如果沒有了解背景的人看了,也許真的會將陣凱歌的作品當做歷史來教育下一代.所以現在的電影,在沒有從教育角度考慮時,真不應該貌似還原歷史真象的姿態來示眾和愚眾啊!
      
      書這幾天沒再看,快過年了,想回來再讀.但直覺,這是一本不錯的傳記.從一個德國華裔像是時光穿梭般,透過在孟宅的久住,而慢慢揭開宅主人孟小冬的過往與她的後半生.
      
      期待..
      
      
      
      
  •        手中这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孟小冬》,写明是国内第一本获得孟家后人授权的孟小冬传记小说。封面上,隔着80年的岁月,孟小冬用她的眼睛迷离诉说,我迷惑了。
      文学作品中的女子,本来就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命运多舛的红楼金钗们,聊斋中多情善良的狐仙们,或者张爱玲笔下心理略微扭曲的太太们。我所熟悉的城市上班族女子,她们或是刚刚踏入职场,或是已经小有成就,年龄大都可以称为“女老生”了,而因为行年渐长,也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感情经历,她们清醒、自省、骨气、看透。当然,多数依然单身。
      《孟小冬》书中将梅兰芳与孟小冬爱情复活了。她们的喜怒哀乐,易感寂寞,洞明和孤独在文字里尽情流露。多情女子,内心渴望爱与被爱,但又因为看透,变得懒懒的;不曾把出人头地看得多么重要,却也能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历经世事,有些变得尖锐,有些变得圆融,却也有她从容的心劲儿。这些女子,在每一个时代都有,或许在我们身边一闪而过的就是她们中的一员,这也是特别真实的一群人。书中将孟小冬的心理描摹得栩栩如生。如此女子是那个时代的一种面孔,读懂了她,也就差不多读懂了那个时代爱情的繁华与惆怅。
      《孟小冬》是一本好看的小说,尽管好看二字似乎显得俗气。但《孟小冬》确实没有从写作技术上故意设置阅读障碍,也没有传统小说冗长刻板的叙事方式,更没有言情小说恶俗艳丽的邋遢情节。看过《孟小冬》的读者,最有感受的莫过于小说设置情节的能力。短短数千字,一个个简单而完整的故事便能徐徐入题,缓缓展开,轻松结尾。这是《孟小冬》一书给读者的诚意。看似峰回路转、水到渠道,实际上是编者精心设计的结果。读过全书,相信大家自会体会一二。
      《孟小冬》是一个玲珑剔透的爱情故事。作为一本好书,一个职业编者需要寻找到一个发挥才华的主题,哪怕把书的名字掩盖起来,熟悉的读者也轻易地,从若干有关梅兰芳与孟小冬文字中间,一眼就挑出来。用文艺的说法,就是拥有了独特的文学叙述风格,我愿意这样评价。《孟小冬》关注的是老而弥新的爱情主题。不同的版本,可能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爱情世界。在《孟小冬》里,读者会读到了一个孟小冬完整的爱情世界。复活的不只是孟小冬,还有那段尘封的爱情。
      在这部小说当中,呈现给我们的,是过滤后的生活,残酷虽在,温情犹存。就像人们说的的:就算不是真的故事,也是真的心情。
       ---刘佳
  •     真性情,音乐放进生命的人!
  •     还算诚恳
  •        “散发着侠骨柔情的男子相伴左右,她还有什么更多的渴求,她听他聊,她习文弄画,学骑洋车,她和梅兰芳结婚后,梅兰芳为她在内务府街租了一个院落住,她好像生活在世外桃源,充满了安宁恬静的气息... ...”
       看过这一段,忽然想到自己,想到和自己一样千千万万个渴望爱与被爱的女子,是啊,当一个女孩子全身心以来一个人的时候他就是她的全部,是她的生命,是她的灵魂,是她的仰慕,但是从这所导致的自卑与封闭,无疑导致爱情走向窒息的。
  •        人音版《孟小冬》是国内第一本获得孟家后人授权的孟小冬传记小说,孟同时也是电影《梅兰芳》女主角的原型人物,人称“梨园冬皇”的中国第一女老生。
      她是个多才而凉薄的女子。该爱都爱了,该错过的,当然,也都错过了。这句略显伤感和忧郁的话,形容孟小冬再也合适不过了。
      从《孟小冬》一书当中,你可以体会到,一个同时有着男子的霸气和决断、女子的妩媚和柔韧的才女。舞台上,她一生扮演谈笑间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的大丈夫;生活里,她经历了爱情的百转千回,浴火重生。敏感、内敛、洞透,都在《孟小冬》一书中,逐一呈现!
      我熟悉孟小冬,始于在一些和梅兰芳有关的京剧文学。《孟小冬》一书主要反映了孟小冬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生活和爱情。她与梅兰芳相遇,结婚四年后二人因一场血案和一段隐情不得不分开,孟小冬经此打击,一度出家为尼。后来,振作起来的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在余府学戏达五年之久,是余门中学艺时间最长,得真传最多的余派传人。1947年在上海最后一次演出《搜孤救孤》,达到其艺术高峰。成为余孟流派的一代宗师。
      书中对于她和梅兰芳的相识写到,《游龙戏凤》的彩头也使小冬身心皆爽,她与梅兰芳同挂头牌的日子来临了,观众痴迷于她,她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甩掉“上海野路子”的帽子,自己的艺术在京城脱颖而出得到梨园界“正宗”人士的认可。孟小冬在满足了少女常有的巨大的虚荣心之后,又憧憬着、遐想着台上那一位神话般的梅兰芳。
       对梅兰芳与孟小冬爱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书写,令人拍案叫绝,心生共鸣。在小说故事里,很多人都是可以看见自己的过去,正是人找故事,故事也找人,在孟小冬的故事里,你也许可以找到许多相似的身影。
       残酷虽在,温情犹存
       肉身犹在,魂飞魄散
       许靖
  •     郭老师文集
  •      同样的内容居然可以重复三四遍……
  •     姐夫的老师
  •     看着有些东西就心酸,有时候逼着自己坚强一些,苦楚只有自己明白吧,孟小冬,这个被人几乎已经忘记的名字通过这本书再一次呈现在大家面前,期待... ...
  •     孟何辜,为花氏自彰自显之名头尔。
  •     黄山书社已出版《梅兰芳与孟小冬》,热销中……在20世纪20年代,菊坛的一件大事是一个“易牟而钗”的“伶界大王”——梅兰芳和一个“女扮男装”的“头号坤伶”——孟小冬,因在舞台合作演出,而“戏假情真”地谱出了恋情,虽然最后证明那只是短暂的露水姻缘,但“梅孟之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梅兰芳的人生走向;而对孟小冬而言,甚至可以说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本文作者细述了这一段良人美眷的缱绻佳话,为这终消于无的梨园往事兀自嗟呀,另着墨于梅兰芳与其舞台旧友及一众“戏口袋”、“钱口袋”的结缘交游,为读者拾得一段曲艺名人的生活旧影。全书选取了大量梅兰芳、孟小冬及其家人朋友的生活照和戏剧照,弥足珍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