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批评史》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 西方艺术批评史章节试读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534361920
作者:[意] 文杜里
页数:239页

《西方艺术批评史》的笔记-第15页 - 艺术批评史导言

人们不得不考虑带有普遍性的模仿自然的问题。极为流行的把艺术解释为自然的模仿的看法,已贯穿了多少个世纪,说明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今天我们知道,作为艺术家的一位画家描绘一棵树的时候,并非要再造出一棵树,而是尽可能表达出对于这棵树他所有的感情状态——巨大的还是幼小的,繁茂的还是将死的,强壮的还是优雅的等等。然而,甚至在最杰出的唯心主义的天才人物身上,尽管他们很了解艺术创造的特性,仍然有某种自然主义的残余。以黑格尔为例,他就曾认为绘画比起诗歌来存在很大的不足,因为它只能通过面容和身体姿态去表现情感和激情。其实,任何一个对于绘画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面容和身体姿态在绘画的表现力上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画家表现他自己是通过形式与色彩,而不是通过从自然中模仿下来的一些局部,例如像面貌之类所能达到的。有一些最伟大的艺术家的作品曾经在人物面貌的形象和艺术的表现之间创制了明显的对比。达·芬奇的例子就是很典型的。在他的一些绘画中,人物的面部常常是现出笑容的,而且很长一段时期作家们都相信它们反映了达·芬奇的欢乐的灵魂。直到司汤达之前,没有人意识到达·芬奇在他的绘画中表现了一个忧伤的心灵。他的忧伤的心灵明确地表现在阴影的处理中,表现在中间调子不断地渐变中,而那些含笑的面容不过是加强这种忧伤情调的重音。

《西方艺术批评史》的笔记-第16页 - 艺术批评史导言

这就是有关艺术判断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阐释。其绝对性的方面依赖于艺术的永久性价值,其相对性方面建立在永久价值产生于艺术家个人特性的事实上。实际上,在普遍性与个人特性之间并不存在着某种具有判断法则价值的东西:既非素描也非色彩,既非古典的也非浪漫的,既非真也非伪,既非优也非劣。每一真正的艺术个性的自身中,即包含着所有的制作方案,且以特有形态表现出来,其中明确地构成了个性特征。要理解那些个人的特征是否属于真正的艺术性只有一条路:保持艺术的直觉,感受它的心灵性的价值,并且认清它的艺术特性,使之区别于其他的人类活动——理性的或宗教的,道德的或功利的。

《西方艺术批评史》的笔记-第1页

图片占了半本书呢,可惜后面的理论看的我晕乎乎的,不够清晰。


 西方艺术批评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