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的黄金时代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100113792
作者:[美] 克里斯汀·罗思-艾
页数:476页

内容概要

克里斯汀·罗思-艾,伦敦大学学院下属斯拉夫和东欧研究学院现代俄罗斯历史讲师。

书籍目录

前言 媒体时代的苏联文化
第一章 苏联的电影产业:定义斯大林时代之后的电影成功
第二章 新苏联电影文化
第三章 听到缪斯之声后的回应:苏联环境下的外国无线电广播
第四章 在苏联为电视找个家
第五章 苏联文化中的电视与权威
后记
缩写列表
注释
部分参考文献
鸣谢
索引

作者简介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史料,对参与者进行了深入的访谈,是了解二战后到苏联解体期间苏联电影、电视和广播文化宣传方面别具一格的作品。
第一次从全新的文化视角剖析了拥有强大文化实力的苏联在与美国的文化冷战中最终落败的深刻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苏联媒体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格局,然而却成败参半。1959 年,赫鲁晓夫访问好莱坞,可是却在那里遭受一些女演员的恶意中伤。他表现出了十分强硬的态度:苏联文化定会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扔到历史的垃圾箱。
本书作者描写了二战以后到20 世纪70 年代之后,苏联的广播电视业和电影工业的基本状况,向读者阐释了赫鲁晓夫构想苏联媒体文化的勃勃雄心最终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全力发展现代媒体业,致力于为全国观众(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观众群)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苏联人民热衷于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但是他们所收听、收看的并非西方媒体上作为重要新闻所播报的五彩纷呈的文化,而是典型的、正统的苏联式节目,这都是由于赫鲁晓夫对好莱坞的强硬态度所决定的。
这正是苏联文化真正的黄金时期,它向世人宣扬:社会主义文化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应该享有的。但是,这种苏联式的成功也带来了复杂的、始料未及的后果。
作者强调了苏联的独立自主的媒体文化、越来越复杂的消费者文化、国外媒体种种深谋远虑的诱惑性影响以及媒体的野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向人们展示了战后苏联传媒帝国由内部发生的转变。
由此,作者还得出结论:苏联的新媒体文化越来越接近西方的大众媒体文化(比如好莱坞文化),也就是它所定义的敌方文化。20 世纪70 年代,苏联传媒帝国超越了赫鲁晓夫的雄心,开始不断将苏联特有的正统文化予以瓦解,并渐渐走出了文化冷战。


 莫斯科的黄金时代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用不同的视角给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与答案,冷静地得出见解,这是本书给予我的启示。
  •     书中的基本思路是展示收音机电影电视等现代传媒作为个人主义文化消费与苏联文化管理的集体主义偏好性的冲突,提出一个观点,社会主义文化或者说意识形态,难以适应现代传媒的传播策略。对于国朝的舆论环境很有语境启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北京呢?翻译略有瑕疵,比如有几部电影名称前后不一,重要人名没用通译,但是确实是部很有意思的论著。
  •     非常有意思。苏联的文化管理很官僚很教条有时候很粗暴甚至残酷,但老实说还是有些品味的。相比之下麽。。。
  •     其实吧……没咋看懂
  •     不忍卒读,不敢相信这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首先,译者太不负责任,重要的地名,人名完全按英语音译,根本没有核实已有的从俄语直接的惯译版本,有些甚至直接把英语字母摆上去,比如莫斯科国立大学直接放上MGU,对读者十分不尊重。翻译的句子也啰哩啰嗦,不知是否经过了后期审核。再说作者的思想,通篇充斥着美国传媒对苏联的优越感和对苏联的贬低与轻视,第三章甚至直接称西方无线电为"缪斯之声"?!还有,作者经常仅通过引用的某个表述就做出自己的推断的做法实在难以认同,缺乏客观公正性。不过也可以看出作者涉猎之广,也是本书的可取之处吧。
  •     很久没看中文纸质书了,这本拿在手里,觉得定价不低,注释的字与行距过大且占了全书四分之一。内容有趣,最后结尾对《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解读是一个升华。值得细想的是:苏联媒体在文化冷战中落败是否仅仅归因于苏联本身?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