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立電影:訪談錄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3-1
ISBN:9780195493016
作者:歐陽江河
页数:275页

内容概要

侯孝賢、戴婧婷、劉輝、崔衛平、徐楓、翟永明、楊海崧、賈樟柯、管娜、梅峰、鄭隆福、李陀、西川、歐陽江河、汪暉。


 中國獨立電影:訪談錄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周四看到思维的乐趣上登出了这期单向街周六讨论会嘉宾,欧阳江河、格非榜上有名,阵容豪华。于是周六就不远万里去了那个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的圆明园。到场的嘉宾略有变动,格非未能出席,翟永明却过来了,算是惊喜。心目中的大诗人就在不远处,看上去真是赏心悦目。本期讨论的主题是自《小武》之后一系列独立电影的生存状态与未来。由头来自《今天》最近出的《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欧阳江河主编(他特诚恳的说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成了本书主编)。其实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今天》的网络版专辑里已经涵盖,包括那篇著名的侯孝贤对话贾樟柯。中国独立电影的界定、诗人和独立电影的关系、独立电影是否应该属于影院是我内心中的三个问题。在座的人问了很多,多少回答了一些,记录如下。首先,独立电影的界定,书中把分水岭定为《小武》这部开始关注社会最底层的低成本制作电影。其中李先生提到了贾同学自《小武》之后几个作品都还处于摸索阶段,他很高兴看到了《三峡好人》中贾同学的回归。这倒未必是摸索,只是《站台》这种题材的作品对他实在来的太早太有野心,而里面的元素分开审视都已动人无比。之后的作品中也在突出对某些因素的试验,比如配乐和Flash。《三峡好人》的确是贾同学值得让人反刍再三的作品,但娱乐性也降到了最低。李先生还表示独立电影与张同学的视觉拜金主义电影完全对立,一种是小众的,另类的,人文关注的电影写作,另一种则是针对市场的商业运作产物。这里面的悖论就是第五代导演八九十年代的作品也曾充满生机活力,让人感动。他们被电影节推向领奖台,迅速的没落,成为世界电影工业链的一部分,那独立电影的导演是否会重蹈覆辙?王导演表示,独立电影导演们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八十年代文学青年,对底层生活有体验而且善于捕捉。(此题提问者居然记得《南方周末》九十年代末的一期编前语)。第六代导演们则以张元和王小帅那种带有西方文化色彩,重视人物内心成长为主的电影为代表(《站台》应属此类)。所以独立电影指近八年出现的关注中国社会底层症结、带有一定纪录片性质的导演作品,而非产业链产品或关注自身的作品。其次,诗人和独立电影的关系。其实这本书的发生让人心怀疑虑,中国的现代诗歌已经糟糕到近乎无人问津,大诗人们却都跑去和电影圈的导演们座谈去了。导演们很高兴,王导对以诗人和文学评论者为主的知识界对于独立电影的关注还处于受宠若惊的状态下。谈话中引人思索的是诗人们的态度,个人理解是诗人们早已察觉自己无法进入底层现实,而他们知道自己的作品再伟大还是狭隘的。诗歌的力量在于带来对人的希望,这包括人性、情感、知识和想象。而这其中的大部分来自于困境、冲突和磨难,精神层面上面临这些困扰的诗人们未必在现实中真的需要如此,而现实中有这些问题的人的确更有资格直接面对镜头表述自己的困境。如欧阳先生所言,他在成都追随贾导去兵工厂拍纪录片素材,听一个即将下岗的老工人对着镜头说了三个小时,陈述着自己的一生。他当时无比震撼,因为其在成都十几年都未能察觉到这些人这些事。当一个国家最伟大的诗人这么说的时候,就让人不禁怀疑起诗人们作为一个圈子与社会现实的集体脱节。当然,这个疑虑从“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诗歌争论时期就已经产生。回到主题,艺术形式之间有着绝对的触类旁通,因为想象和创意只有形式区别而无本质不同,我会认为诗歌是最伟大的形式,因为其媒介的纯粹。而诗歌和电影本身会有相互对应的关系,源自于电影自身强调的“诗意”,更何况是强调底层人文关怀的中国独立电影。这一切虽可以理解,但心中总是惴惴,我挚爱的诗人们再也不写诗了,他们只顾沉迷于各类信息和层出不穷的媒体中,感动于那些曾经被自己感动过的人的作品里。一位提问者说知识界整体对于底层的人文关怀是一种猎奇,而这还不如外国影评者和电影节对中国电影意识形态上的猎奇呢。这个观点尖锐得让很多听众鼓掌,在座的知识分子却不以为然。电影人说,我们希望自己的作品可能提升到一个高度,超脱于记录,影响到更多的人,间而改变现实。我喜爱电影人的诚恳和对文学本质的追寻,却对诗人们再度疑窦丛生。的确利用最原始媒介的诗歌并不能强加而至,读者自身的阅读需要也不能挽回一代人的江郎才尽。只是除了独立电影,当下的中国还有什么艺术能触动到人的灵魂。文艺青年们惊叹着各种展览杂志间流窜的创意,但这种创意崇拜却从未带来心灵层面上的触动。现实是用来感慨地,没有人愿意改变自己之外的命运,唯一的例外也许是爱情,可中国的大诗人们从来不讴歌它呢。最后,独立电影是否属于影院。这是今天讨论会的遗珠,可能因为在座的都是文学电影爱好者而无业内人士吧,所以没有人提到渠道发行的问题。个人坚定的相信电影可以没有华美灯光和场面调度,但必须通过专业剪辑和电影院放映才算实现它存在的目的,离开了影院通过其它形式流传于世上的片子都是背离初衷的,这也是为何玩票者的DV永远不是那个让人梦想和热爱的大银幕和胶片。书的封底写这种只能通过DVD看到的独立电影是当代中国特有的光怪陆离之一。这想必也是独立电影人心头的一块大石。低娱乐性注定从业人不可能期待大众爱看此类影片,也许北平等一级城市应该有专业的以电影为本的影院,敢于且乐于承担小众出于关怀需要而非娱乐天性的消费。然而当局目前的态度又是如何?李先生表示独立电影人需要保持一种和现实间的紧张关系,某提问人也说到了“适度违规”,这都是很有趣的很值得关注的话题。好玩的是,本书书名翻译成了China Independent Cinema,而不是film或更狭隘的movie,本身也表示了编者对于独立电影未来的看法。如何回归影院,完成独立电影的使命,深化其影响,这也许并非知识分子的担忧,而是恋影者集体的问号。讲座嘉宾:欧阳江河(《中国独立电影》主编,诗人)刘禾(哥伦比亚大学讲座学者)李陀(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汪晖(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读书》杂志执行主编)崔卫平(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超(导演,作品《安阳婴儿》 、《日日夜夜》、《江城夏日》)翟永明(诗人)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要明白的是,这本书的确只能在台湾出版。可这也无法掩盖一些独立电影人的做作,可相当幸运的是,这本书采访的对象都是相对要有品格的一帮电影人。即便他们说得比拍得要好,也虽有捧脚之嫌。要抽离出来,欧阳先生是做不到的。
  •     电影,还是割舍不下的情愫。
  •     没什么意思
  •     看哭了
  •     为了看娄烨关于颐和园的访谈而买。
  •     最好的状态是自由呈现,反抗不是自由,反抗是战斗。
  •     我说呢,怎么翻箱倒柜的找不着,现在只想大吼把书还给我= =我当年也只买到一本好么!啊还有我的解体概要,都!还!给!我!
  •     李玉我爱!
  •     广州图书馆找到实体,高兴到疯,看见娄烨真的好想哭
  •     电影为什么需要解读?因为当我们看电影时,大部分时间其实是在看热闹。
  •     这群人中,最感惋惜的该是章明了
  •     李玉的访谈特别真诚,值得一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