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漕运与军事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545802481
作者:张晓东
页数:432页

章节摘录

  在统一河陇的战争中刘秀曾使用水运供粮。建武八年(27年),汉将来歙自山道夺略阳,隗嚣大举围攻之。刘秀也发大军分数道进讨。公孙述出兵助隗嚣,《水经注》的《渭水注》引证了一条东汉光武帝利用漕运西征隗嚣的记载。《东观汉记》日:“隗嚣围来歙于略阳。世祖诏日:桃花水出,船般皆至陈仓,分部而进者也。”郁夷在渭河与清汧水的“、衲”位,属西汉司隶校尉部扶风郡,说明东汉军从渭河向西漕运。建武九年(28年)隗嚣死,其子纯继立,次年东汉灭之。  不久东汉又派岑彭、吴汉西征蜀地的公孙述,首次利用江汉漕运逆流运输。  公孙述割据巴蜀,在盆地里建立政权,并企图自江汉顺流出兵夺取下游的荆州。可是东汉也针锋相对的自荆楚调兵沿江汉逆流而上,秦国最早开辟了江汉漕运,但以顺流向东为方向,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溯流而上,逆用江汉漕运。东汉大将岑彭溯流而夺取江州城,获得初步胜利。江州,即今天的重庆,曾经是蜀政权重要的囤粮点。公孙述政权结合当地地理特点,注重漕运与仓储建设,多于水路要冲设仓,三峡峡口以内有江州仓和平曲仓。岑彭也努力夺取这些据点,并灵活的开展水战。岑“彭到江州,以田戎食多,难卒拔,留冯骏守之,自引兵乘利直指垫江,攻破平曲,收其米数十万石。”  岑彭自三峡以东逆流而上,鉴于水路交通上的艰难性,则要巩固在三峡以西的立足点,另从涪江进军,“岑彭以江州城固而粮多,留冯俊守之,彭引军从涪江击平曲。述遣汝宁王延岑、大司空公孙恢、将军王元距广汉,大司徒侯丹距黄石。彭令臧宫击岑等,自沂都江击侯丹破之”。  ……

内容概要

  张晓东,男,1977年生,山东济南人。200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史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获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2008年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现为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发表《〈水经注〉中所载漕运与运河资料及问题考述》、《五代时期的漕运与北方边防》、《秦汉漕运的军事功能研究--以秦汉时期的漕仓为中心》等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序二
绪论
一、课题的提出
二、研究对象的内涵
三、学术史回顾
四、论文的理论、方法和结构
第一章 漕运与统一战争活动
第一节 先秦的水运与兼并战争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统一战争与漕运
一、秦灭六国与漕运
二、楚汉相争与漕运
三、东汉初统一战争与漕运
第三节 魏晋统一战争与漕运
一、曹操统一北方与漕运
二、曹魏统一军事活动与漕运
三、西晋对曹魏统一方略的继承
第四节 隋唐的统一活动与漕运
一、隋朝统一战争与漕运
二、唐朝统一战争与漕运
第五节 五代时期周世宗的统一战争与漕运
一、周世宗初年所面临的军事与漕运局面
二、淮南之战
三、关南之战
小结
第二章 漕运与边事
第一节 汉唐西北边事与漕运
一、秦西汉西北边事与漕运
二、东汉魏晋时期的西北边事与漕运
三、北魏六镇边事与漕运
四、隋唐西北边事与漕运
第二节 汉唐东北边事与漕运
一、秦汉东北边事与漕运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运与东北边事
三、隋唐东北边事与漕运
第三节 汉唐南方边事与漕运
一、秦开拓岭南与岭南北漕运系统的开辟
二、西汉拓边南方与漕运的关系
三、东汉南方边事与漕运
四、唐南方边事与漕运
第四节 五代时期的漕运与北方边防
一、后梁后唐边事与漕运
二、后晋后汉边事与漕运
三、后周的积极反攻与漕运
小结
第三章 漕运与军事地理
第一节 汉唐军事重心与漕运
一、秦汉时期西北军事重心与漕运
二、魏晋南北朝北方政权军事重心与漕运
三、六朝军事重心与漕运
四、隋朝和唐朝前期的漕运与军事重心
五、唐朝后期的漕运和军事重心
小结
第二节 汉唐区域关系与漕运
一、秦西汉东西对立的地域格局与东西间漕运
二、魏晋南北朝南北对立与南北间漕运
三、隋唐区域关系与漕运
小结
第四章 汉唐漕仓与军事
第一节 秦汉漕仓与军事
一、秦汉漕仓设施与储备的军事价值
二、秦汉漕仓的交通条件与军事地理意义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漕仓与军事
一、分散出现的军事化漕仓
二、系统化的军用漕仓
三、太仓、都城仓、州郡大仓的军事利用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漕仓和军事
一、隋朝漕仓布局的战略考量
二、隋末唐初战乱中的漕仓
三、隋唐边军用漕仓
四、唐朝后期漕仓与军事关系的变化
小结
结沦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的古代文明的发生发展集中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中国的统一与政权之鼎革以及为此开展的军事行动,也主要在这两大流域里发生。通过人工努力把这两个水系,以及夹在这两条大河之间作为中继的淮河,联了起来,于是就有了中国的南北方向的主干水道,并与那些东西走向的江河,构成了中国的主要的内陆水上运输网。这个水运系统是否畅通,在和平时期关系到行政和财政权力的强弱及商业之盛衰,在战争年代则往往决定了军事行动之成败和政权之兴亡,由此又成了中国能否保持统一的关键。漕运与大一统的密切关系不言而喻。本书以汉唐历代的军事态势和发生的历次战争为例,廓清真相,解析形势,从各个方面论述了漕运与军事的关系,是一部可以开卷有益的书。

作者简介

《汉唐漕运与军事》内容简介:漕运是中国古代集权政治的重要统治工具,漕运的发展与传统中国国家体制变迁和国家权力运作息息相关,且具有政治、经济、军事多种服务功能。汉唐时期漕运的产生和发展与军事活动的需求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汉唐漕运与军事》通过对汉唐历代如何利用漕运推动统一战争进程,漕运在边事上发挥的重大作用,军事地理局面对漕运的深刻影响,以及漕仓的战略功能等重大学术问题的探索与解答,揭示出宋朝以前漕运作为支持大一统制度建立、发展的命脉,是如何完成其军事功能的。

图书封面


 汉唐漕运与军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从《西周的危机》中的戎联合关东小国灭掉西周,《危机与重构》中的唐代中晚期吐蕃、党项、回鹘连番入寇,再到本书提及的东汉从开朝到晚期的遍及关中乃至蜀境的羌族叛乱,再到《拓边西北》中宋朝应对西夏连续几朝的军事行动,最后再到《边镇粮饷》中设置的宁夏、兰州二镇以及引用《皇明经世文编》中从于谦到杨溥关于关东军镇建设的几十年讨论,来自西北方向持续的边境危机竟有千年之久,全面应对这种边境危机成为了周、汉、南北朝、唐、宋、明的必然选择。这种边境危机对于型塑中国各朝代的制度与决策起到什么作用,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也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想边疆危机正是统一话语背后的一个关键因素。(我们这里的统一,既有地理区域的统一,也有文化的统一,也有制度的统一,无疑最关键的是政治权力的统一)在天朝语境中,“统一”是一个不容争辩的词语,因为历史似乎总在呈现这样一种趋势性的变化,由此统一在观念和宣传是一个不需要证明的必然事实,只要谁坚决的以统一为口号,就天然主观的认定自己有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光环加持,以至于在这种口号下干任何强制之事都是大义凛然。但“统一”本身只是一种幻觉。“统一”进程中的背后因素或者说实际的推动力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有内外两种因素,外部因素将结合本书谈下我的看法一、内部农耕与游牧、渔猎相比本无绝对意义上的优越,其不过是一种适应其当前环境下的生活方式,农耕与游牧、渔猎一样,也是受制于其所在的天气与自然环境(特别是水利条件)。面对后者的不稳定,农耕本身也面对人口数量与其所拥有的可耕种土地之间的紧张(魔戒中夏尔式的安逸生活是不存在的),人口增加,超过当前土地承载的极限,就有拓殖开垦新的土地的需要,类似的大型的自然灾害也会导致当地的居民被迫迁徙。因此农耕本身也有一定的扩张性(以及由此的侵略性),只是其扩张的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与驱动力。同样的农耕群体也有着共同的安全需要,防备周边的游牧、山地民族对定居农业的干扰。因此无论是拓张性还是治安性的需要,其都需要一定的武装或者说军事组织当一定区域(同质区域且具有较大的区域以及实现了一定的区域经济的规模效益,是否存在这种规模效益?)的农耕组织完成内部整合,有了政权,其向周边小的区域组织进行扩张也就有了动力与资源支持。统一的背后的内部因素即在于这种扩张性的动力二、外部同样的,游牧、采集渔猎也因同样的生活方式形成族群甚至政治组织,其同样由于面对生活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过迁徙和扩张来应对与解决生存危机,自然就会与周边的农耕社会发生冲突,以西北地区为例,这种冲突以两种方式来实现1. 政权间的直接对抗西汉、唐,明,南北朝 、甚至是清时期最为明显,双方以大规模的远征与会战以及边境防御设施的设置作为对抗方式2.大规模的部落移民渗透周、东汉、唐代的党项,羌,宋的西夏、青海的少数民族面对以上的两种对抗方式,农耕社会有三种选择a. 大规模的远征以求通过决定性的会战将游牧政权组织彻底击溃汉武帝数次北击匈奴,唐初期对突厥的远征,明成祖时代对蒙古的5次远征(清对准格尔远征)b.全面的边境防御秦长城,北魏六镇,明朝中后期的北方防御十三军镇,唐后期关中诸多节度使的设置,北宋末期对西夏的边境防御。此种方式维护边境防御的军队与防御工程将带来巨大的维护成本c.放弃边境防御,通过议和、和亲等方式设立边境缓冲区,退守核心地区周以关中地区为核心,设置秦等缓冲区,同时在北部河套地区进行反击作战(作战的性质是否也单纯的治安作战?)西汉早期与匈奴和亲,以关中为核心(秦是否也通过这种方式?)东汉以河南为中心,在关中地区实施持久的治安作战北宋以河南、江淮为中心,与辽议和,以后者为缓冲南宋以江淮、荆襄为边境防御重点,以江南为核心地区,以金为缓冲无论是以上3种选择中的任意一种,跨区域大范围的资源调动,都是区域农耕社会在完成区域整合应对周边游牧组织的渗透、入侵的必然选择,因此一种一致的对外安全维护思维早在区域社会中已经产生,再通过全国性的政治统一以及宣传予以放大,最后通过漕运的不断尝试,形成全国性的交通体系与物资管理制度。而这一可行的制度与设施在后期内部的政权统一过程中也不断被其他政权所采用。而这一大范围的资源调动与管理,也塑造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财经技术官僚团体,提供另一种人才上升的途径关中面对关东顺流而下的优势,河南、江淮地区水利交通网络,蜀汉面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顺流而下的优势,也成为这些地区区域政权得以形成建立独霸一方,乃至统一全国的基础“统一”的背后实际上是这种应对边疆游牧组织的区域安全的需要以及各种区域安全策略与措施不断在全中国各个地区丰富拓展与实践的结果除此之外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漕运的运河线路如何构建,即利用既有河流网络以及开凿沟渠?粗略想法如下,谁有好书请推荐下1. 利用既有河流的顺流而下的优势2.利用大河水流量大的特点,在高海拔的地方开辟人工沟渠进行输送或者联络低海拔的水道,沟渠,黄河、淮河、长江,渭河、汉水以及长江其他大的之流,可能有这样的效果3. 水路无法直达的地方,以陆路转运至其他水道4. 逆流而上,人力或者畜力挽曳,这种方式和陆运是否无本质区别?成本巨大5. 运输主干道依凭的河流流量受季节影响大,物流量在全年不可能呈平均分布,这方面是什么样的情况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专题式书籍,内容偏向细节的史料陈述与分析,虽然深度有限,但内容遴选本身还是花了功夫,总体性的专题分析还是不错的,潘镛《隋唐时期的漕运与运河》一书认为安史之乱后刘宴主持的漕运改革无法解决藩镇阻挠运河航行的问题,很感兴趣. 西汉关中与关东的对立,以及中央政权应对关东势力的3层防御线的安排非常精彩。唐统一全国的作战都是以正面刚住,偷袭后勤线依次击败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这种作战方式同时应看到李渊在背后的功绩不小。结论部分写的很好
  •     很不错
  •     本书为作者读博期间成果,史料陈述、内容筛选很多,作为学术著作非专业人士实难通读。所以看的时候只看开头和结论,中间粗略看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