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准日记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9
ISBN:9787801273710
作者:顾准
页数:442页

内容概要

顾准(1915—1974)思想家、经济学家。1915年生于民国初年从苏州移居上海的一个中医家庭,在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后,因家境清贫,无力继续求学,12岁就到潘序伦先生创办的上海立信会计事务所当练习生。随后通过自学会计学,成为掌握现代会计知识的专业人士,1930年,十五岁的他便以其在会计学方面的成就和造诣,在上海工商界崭露头角,被誉为“奇特的少年天才”。20世纪30年代,有多部会计学著作问世,是上海知名的会计学家。1934年完成的会计学著作《银行会计》,成为国内第一本银行会计教材。
顾准于1930年组织秘密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进社,后转入武卫会。同年10月,因武卫会组织被破坏,第一次流亡去北平。1934年后,曾任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上海分会主席、总会宣传部副部长。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冬北平“一二•九”运动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高潮。1936年2月,自北平回到上海,先后担任过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党团书记,职员支部书记,江苏省职委宣传部长、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在文委工作期间,与经济学家孙冶方(当时为文委书记)认识并共事。1940年后,曾任中共苏南澄锡虞工委书记、专员,江南行政委员会秘书长、苏北盐阜区财经处副处长、淮海区财经处副处长。后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6年1月回到华东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华分局财委委员,淮阴利丰棉业公司总经理,苏中区行政公署货管处处长、中共华中分局财委委员、山东省财政厅厅长。解放军占领上海前夕,任青州总队(接管上海财经工作的一支干部队伍)队长,积极准备接管上海。1949年5月,随军回到上海。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长、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和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部长。为建国后上海的财税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2年的“三反”运动,他受到了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处分。1953年后,曾先后担任中央建筑工程部财物司司长,洛阳工程局副局长。1956年入经济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后,开始研究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问题,最早提出并论证了计划体制根本不可能完全消灭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成为探索市场关系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运行的第一人。并写成《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95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在随后的反右运动中被划为右派分子。1962年下放劳动回到经济研究所,受孙冶方委托研究会计和经济,相继翻译了熊彼特和罗宾逊夫人的经济学著作;1965年再次被划为右派,并在随后的文革中遭受迫害,1968年4月,他的妻子汪璧因不堪迫害自杀。他遭受迫害期间,仍坚持独立思考,特别关注民主问题,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的理想,追问“娜拉走后怎样”(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怎样)的问题,写成《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1974年12月3日因患肺癌病逝。
顾准对经济学、会计学研究颇有建树,主要著作有《银行会计》、《初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簿记初阶》、《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中华银行会计制度》、《所得税原理与实务》、《中华政府会计制度》、《社会主义会计的几个理论问题》、《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希腊城邦制度》、《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翻译作品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约瑟夫•熊彼特)、《经济论文集》(琼•罗宾逊)。文集有《顾准文集》、《顾准日记》、《顾准自述》等。

书籍目录

序一:中国需要这样的思想家
序二:智慧与良心的实录
商城日记(1959.10~1960.1)
息县日记(1969.10~1971.9)
北京日记(1972.10~1974.10)
致陈敏之的最后一封信
基督教
附录:
顾准生平和学术思想
我所知道的顾准与“三反”
顾准的最后十年
送别——在顾准身边的最后一个月
注璧——一位不应遗忘的女性
致顾准伯伯的最后一封信
迟到的理解
患难之交 相濡以沫——骆耕漠访谈录
我与顾准的交往——吴敬琏坊谈录
编后记

作者简介

已故思想家顾准生前有写日记的习惯,本书收录了他生前的三本日记:一本是1959年10月至1960年1月下放河南商城监督劳动时的日记;一本是1969年10月至1971年9月下放河南息县学部五七干校的日记;还有一本是顾准1972年10月到1974年10月在北京读书和生活的简单记录。这三本日记,虽然只是顾准生命长河中三个片断的记录,蛤对于研究顾准思想的发展,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从多方面提供了顾准思想形成的政治背景、文化背景和生活背景。


 顾准日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商城部分——59年夏到60年初那是顾准第一次被打成右派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起始“饿殍遍野”“今天吃饱了”“我偷东西吃,我偷吃东西”……顾准的可贵之处在于当他身处困境,每日为饥饿、肿病所威胁时,仍然不能停止思考关于自身价值的思考关于“改造结果”的思考关于制度的思考关于制度执行的思考关于目的与手段的思考甚至,在日记中提到:“救世主”懂得马尔萨斯之道,从而大跃进在三年之内可成这样的评论,在我今天看来,是多么的荒谬、残忍和灭绝人寰但是在他看来,则是对当时那荒诞现实的唯一解释。从某种程度上说,倒也make sense昨天夜深阅读的文字,让人心头一阵绞痛。“难道社会主义也是越到东方越野蛮?”“民主自由平等将代替现在的说谎,卖*……”我想,我有两点曾经错了1.78年以前的人们比现在幸福:原观点:78年以前中国很穷,但是人人都穷。不存在比较,就不懂得痛苦现观点:专制的社会,不管是无产阶级专政,还是封建专政,都存在权利的集中。有权利的集中,寻租就会发生。因此,不公是存在的。现在的不公是10亿与温饱的不公。当时的不公是生于死的不公(谁是马尔萨斯所谓的“剩余人口”?)我竟然幼稚的认为,10亿与温饱的差距大与生于死的差距。2.中国荒谬的历史始于文革原观点:文革之罪于四人帮先观点:始于更早
  •     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如何在滚滚大浪中,力求内心与外在的平和。面对家庭的变故,子女的误解,内心的煎熬都在笔端。读到家庭,给我的教训是:无论如何,一定要把家放在身边。让你的爱人,你的未成年子女在一起,无论如何,一定要在一起。
  •     这本书确实写的很乱很杂。有的地方像流水帐,有的地方又如老愤青的絮语,有的地方又似深沉的智者思考着中国的未来。很难说哪个是顾准的本意。毕竟这不是一个为了发表而写下的文字,也不是一个給予外人欣赏的文学名著。这个只是日记。记录着一个人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十年对于人生,对于日常的生活所见所思所想。中国的未来何在?神州大地合适才可以重现神武景气?大雾迷茫思破晓,鬼魅处处谋清明。这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人的复杂性和感情的驳杂在这篇日记中有着完美的体现。最让我动容的是顾准对于中国未来的思考——中国的未来必须建立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商品经济是中国社会崛起的动力。在那个全民狂欢的日子里想到这个人无疑是我们民族的智者。其次是顾准对于妻子的深情款款。“深夜中醒来,秀不再身旁,以往她总是我的知音且是唯一的知音”,“我从梦中醒来,才发现秀已经不再了”,“我伏在饭盆上终于止不住嚎啕大哭”。一往情深深几许,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不是《干校六记》,这是一个人的心路独白,他也难免气急败坏的时候,一个智者的深沉忧思,这是一个丈夫对妻子的深深怀念和歉疚,这是一个父亲的深深关心。顾准虽然自己称自己已近变成了一个经验主义者,已经学会了那些他深深讨厌的东西,但是他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本色——一个深深的理想主义思想家。他对自己的深深谴责就是那个时代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折射,一个完全的经验主义者总是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无物不可破,但是唯有理想主义者才有着自己坚守,自己的坚持。世界的本来想来还是经验主义者可以好好活着,但是理想主义者的光辉和伟大在于那跨越时代的交流和不朽。譬如读着这本日记你就宛如在顾准的思想海中随着他去经历那些事,那些人,或者低俗,或者卑贱,或者颐指气使,或者纸醉金迷,或者沉沦下僚,或者孤独死去。伟大的灵魂可以穿越时间的,或许这就是顾准。有时你相信未来么?是好是坏?比如你一觉醒来发现你爱的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你会何如呢?一如顾准初闻噩耗的时候。那是怎样的心痛,那句我还要去食堂打饭吃,吃了一盆饭,包含着怎样的悲伤?我不知道。但是希望你也可以从那句话中看出人的力量——“我要好好活着。"《活着》的最后那头老牛的抬首望向夕阳,福贵的笑容,我总认为是对这个世界温暖的慰藉。希望你也可以得到这温暖的慰藉。毕竟这个世界已经够冷了,多点温暖总是好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劳动改造太不容易了。要是我在当时肯定挺不住,佩服老爷爷身处恶劣环境还能思考。
  •     顾准的日记有一些史料价值,但我反对将顾准捧上神坛,视为一个时代的最高智慧与“良心”。实际上,从顾准晚年研究希腊城邦的思路来看,他根本就没走出伪启蒙的套路,仍然在那一条能造成他那么多苦难的思想资源中游移徘徊。至于后世伪启蒙小清新们继续吹捧顾准,就更没什么意思了。实际上,从章伯钧、罗隆基、储安平,一直到顾准、王小波,都是伪启蒙们塑造出来的一群偶像,也是幻如海市蜃楼一般的“道统”。
  •     绝对是顾准最真实的个人独白。商城日记中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芒,自信,孤傲,敢于质疑一切。息县日记中,在遭受重大打击后,开始有了思想转变,但依然积极关注政治形势,不断地思考社会和经济问题。1972年回到北京后,肺病已经加剧,他能够在北京图书馆争分夺秒地查资料,做笔记,写出《希腊城邦制度》,这种精神也足以令人感动了,尤其在读了其胞弟陈敏子在附录中记录的种种情形之后。
  •     朱學勤心心念念的獨立知識份子
  •     商城、息县、北京三部分日记读起来除了对时代对人心的摧残和人性的莫测以及平日的精神需求此时变为温饱为重的部分感到惊诧外,没有太多感触。直到读到临近结束的一百页,才惊觉在这样的环境里坚持下来有多不易,而先生离世前的冷清和寥落,读来让人暗暗泪垂。更坚定了好好读一读《顾准文集》的想法。但是终究是日记,所以推荐指数还是四颗星吧。
  •     肿 到处都是肿by《顾准日记》 并非看不出性格上的问题 但耿介的人还是耿介 顾准还是顾准
  •     儒生。
  •     一边看一边哭,纸巾都不够用了,直接上毛巾。。。
  •     饥饿 偷盗 说谎 告密 浮肿 死亡 人相食。 历史一定会给出一个交代,而不是自然灾害
  •     1、最近读书特意加快了节奏,当然很多不免粗读,不过之前保持的一个月稳定读4本左右的速度确实太慢。注意阅读方法。2、读你们的日记真是大有裨益,而且总能让我心安下来,同时又让我感到自己选择的这个生活方式是对的。我个人不能坚持写日记:1)还是意志力偏弱。2)不善于发现素材。3、
  •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
  •     唯有精神,必须独立
  •     补记 可以读
  •     商城日记写民野哀鸿遍地,人人自危。可见某笑面冷血屠夫好大喜功,可耻至极。后半部分无价值,大可略过。
  •     因为是日记,读起来比较困难,毕竟无法流畅。算是草草了解一下顾准先生吧。
  •     可怜夜半虚坐起,不问苍生问鬼神。一代读书人的辛酸
  •     开篇就是这么激昂的文字,真不习惯。。
  •     文革末期顾准在妻离子散的情况下逝世,他的人生坎坷多难,最后十年开始系统地反思中西方命运的不同,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不仅是他个人的写照,也是民族国家近几十年的发展轨迹。顾准基本上预言了今天的中国现实,这可能跟他早期的以理性为导向的会计生涯有关。
  •     日记中尤以息县日记价值为最,附录等等皆可见顾准思想与人格之独立。
  •     真实的顾准,没有想象中伟岸,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消极犯懒,但永远没有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
  •     每天的关注点在于吃什么,怎么能多弄点吃的。我现在就是这个情况啊啊囧
  •     顾准说,烤火,感觉到了幸福。一天的累也不觉得了,但是陶醉,说不出幸福的滋味。
  •     知识分子与饥饿的缠斗 良知的阉割与思想的觉悟
  •     从柴静的《岁月让我们从批判走向建设》里知道了顾准,从讲述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中注意到顾准。这书是他的日记,感觉更真切。里面有他的牢骚,脾气,也有他的观察与思考。是区别于别人写的他。日记是一个人反省自己的形式,也学着开始写了。
  •     只能让人感受到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辛酸,与一代思想家的良知。鉴于对近代史的了解极度匮乏,也只是一只半懂,愈发感觉到历史的重要性。
  •     虽千万人,吾往矣。
  •     那么强大的一个人,在最能出成果的时候,大把精力用在出苦力干粗活、找吃食活下去,世事真正荒唐。
  •     终于写到顾准...死线已经近在眼前!战斗吧少女!
  •     大学时在旧书摊买的。除了唏嘘就是恨。有人称顾准是中国大陆五十年代以来唯一的知识分子,必须要读过这本日记惨烈深沉的部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一个骄傲但清醒的知识分子,如何狡猾地寻找食物,不致成为饿殍,“我将潜伏爪牙忍受十年,等候孩子们长大。”
  •     顾准可谓是当时举世疯狂独其清醒,日记之中可见知识分子对国家的担当。
  •     2001-第三十九本
  •     顾准 日记
  •     终究是一本私人日记
  •     王小波说的 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
  •     唯一记住就是关于希腊民主的探索
  •     虽然他也还是左派,但他的思想有分量,人格更有分量。
  •     当时参加学校的支农活动,去资料室借书,自己同那些右派自比,但是也没有看多少,只是记得,写他的同伴饿死。
  •     中国少有的思想家
  •     人类的中国儿子,“我站在高处……不,高傲而沉思。”
  •     反右、文革这样的环境,他依然思考地那么深刻,不知道是劫是缘
  •     日记本来就没有可读性
  •     中国有顾准,二十世纪的下半叶才没有失去最后的思想者。
  •     性命之言
  •     我用很疼的心情,在读着这本书,我能想象他坐在火炉前写下日记的情形,我能想象他深夜里痛哭的情形,还有周围人的多面性一点点展现在面前时的绝望和悲悯。
  •     拆下肋骨当火把的人!让人感动但是很沉重,令人无比敬佩!相比于他所受的苦难,生活工作中的不顺真是算不了什么!
  •     在最有创造力的阶段发现只能找点果腹的
  •     本科时候看吴敬琏的文章时,偶尔看到他的老师 --“顾准”。他是上海滩上自学成才的著名会计,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热血的知识型官员,他是一个耿直的学者,他是一个那个时代孤独的思想家,他在最后的生命中看到了未来的光,却在黎明前的黑暗倒下。他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标本,受尽命运的责磨。命运真的是个很玄的东西。
  •     多年过后。我们依然想念他
  •     绝知中国经济要躬行
  •     顾准,1915~1974 一生命运多舛,坚持真理,正直诚实。此书为其一生三个阶段的日记,是对其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对中国几大历史事件的反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