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生产力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环境科学 > 生态生产力研究

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5
ISBN:9787810976633
作者:王鲁娜
页数:214页

内容概要

  王鲁娜,1974年生,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哲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哲学、当代社会发展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天津社会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福建论坛》《学术论坛》《生产力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二十余篇,获得过北京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书籍目录

导论一、生态生产力研究的现实意义(一)对传统生产力发展模式的反思(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三)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深入发展的要求二、理论资源与研究现状(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产力理论(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三)我国学者对生态生产力问题的研究三、研究的主要问题与理论创新第一章 传统生产力的发展困境及生态转向一、传统生产力的发展困境(一)技术的片面发展和使用所带来的生存困境(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发展困境(三)“自然资源无限论”所带来的生态困境二、传统生产力的生态转向(一)生产力的模式从单向度征服型转向双向度和谐型(二)生产力的评价从关注量的增长的片面评价转向关注质与量统一的全面评价(三)生产力的功能从满足物质需要的一元型转向满足生态、物质、精神需要的多元型第二章 生态维度是考察生产力的新维度一、生产力的水平维度(一)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各要素的深刻变革(二)科学技术集中体现并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三)生产力的质变往往由科学技术的质变引发二、生产力的价值维度(一)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的价值体现(二)人类需要的动态性与复杂性(三)生产力发展的正向度与负向度三、生产力的生态维度(一)人类物质生产的概念中包含生态化生产的内涵(二)遵循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三)整体性、循环性和生态阈限规律是生态系统运行规律的集中体现四、以生态维度考察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生态生产力——近代非生态生产力——当代生态生产力(一)原始生态生产力发展阶段(二)近代非生态生产力发展阶段(三)当代生态生产力发展阶段第三章 当代生态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一、当代生态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一)当代生态生产力以高新科学技术为物质基础(二)当代生态生产力以生态化为典型标志(三)当代生态生产力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价值目标二、当代生态生产力的基本特征(一)生产力的科技属性与生态属性的统一(二)生产力的动力功能与平衡功能的统一(三)生产力发展趋势的持续性与关联性的统一第四章 生态生产力与当代先进生产力系统一、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系统结构(一)信息生产力代表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高度(二)文化生产力表征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变化(三)生态生产力标志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二、生态生产力的发展需借助信息生产力搭建平台(一)信息生产力的发展为发展生态生产力创造了条件(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群在生态问题的解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三、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基础四、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生态化”特征(一)当代先进生产力“生态化”特征的理论基础(二)当代先进生产力“生态化”特征的具体表现第五章 当代生态生产力与中国模式一、中国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一)发展生态生产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二)发展生态生产力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二、生态理念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一)生态系统观(二)生态价值观(三)生态生产观(四)生态消费观三、生态科技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四、生态经济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具体模式(一)区域型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二)企业型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三)产品型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五、生态制度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现实保障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目标指向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生态生产力研究》试图从哲学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指导,以对传统生产力发展困境的分析为基础,以对生产力考察标准的重新界定为前提,以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条件为背景,借鉴我国学者关于生态生产力研究的已有理论成果,从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与逻辑出发研究生态生产力,力求能够较为全面和深刻的把握这一先进的生产力形态,以期对我国生态生产力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有所作为。

图书封面


 生态生产力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