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斯图亚特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玛丽·斯图亚特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96-3
ISBN:9787108008190
作者:[奥] 斯蒂芬·茨威格
页数:462页

书籍目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冲龄践祚
1542年-1548年
第二章 少小在法国
1548年 1559年
第三章 孀居的王后和在位的女王
1560年7月―1561年8月
第四章 回到苏格兰
1561年8月
第五章 巨石滚动
1561年―1563年
第六章 政治新娘拍卖行中的热闹
1563年1565年
第七章 再 嫁
1565年
第八章 霍利鲁德的险恶之夜
1566年3月9日
第九章 忠诚的叛徒
1566年3月至6月
第十章 难以穿越的密林
1566年7月至圣诞节
第十一章 爱情的悲剧
1566年 1567年
第十二章 走向谋杀
1567年1月22日至同年2月9日
第十三章 上帝要谁灭亡 必先叫他疯狂
1567年2月至4月
第十四章 走投无路
1567年4月至6月
第十五章 废 黜
1567年夏
第十六章 失去自由
1567年夏至1568年夏
第十七章 流亡女王的套索
1568年5月16日至6月28日
第十八章 套索收紧
1568年7月至1569年1月
第十九章 幽居
1569年―1584年
第二十章 最后一圈
1584年―1585年
第二十一章 走向结局
1585年9月至1586年8月
第二十二章 伊丽莎白的矛盾心理
1586年8月至1587年2月
第二十三章 我的终结便是我的开始
1587年2月8日
独幕喜剧
1587年――1603年

作者简介

任何一件文献,尽管它的悠久历史经过周密的考证,尽管它是货真价实的归档材料,却保证不了它的可靠性和叙事人的公允。同一件事,在同时几位史家的记载中,却有南辕北辙的出入。此种情形在玛丽·斯图亚特一例中似乎尤为彰明较著。在这里,每有谴责,必有辩解;每有一个“是”,必有一个“不”同它颉颃,两者各有文件为证。
真理和谎言共生,事实和虚构并存,难解难分,以致实际上每种观点都可以做到言之成理。如果你想证明玛丽·斯图亚特预闻了谋杀亲夫,有几十份证词可以供你使用。如果你想支持对立面,证词也不成问题。她的任何一幅肖像,都有现成的颜料。传流至今的材料既是如此芜杂,倘若再掺入政治偏见或者民族主义,那就更成了彻底的蓄意歪曲。人处在争论生存还是毁灭的两个阵营、两种思想、两种世界观之间,都抗拒不了诱惑,非得参加这一边或者那一边,确认此是而彼非,或诋毁此而赞美彼。这是人的天性。倘若像这桩公案,列位著作家多半各有归属,分别属于交锋的各方、各派宗教信仰或各种世界观,那么,他们的片面性是势所必然。总之,新教的著述者把一切罪过都诿之于玛丽·斯图亚特,而天主教徒却归罪于伊丽莎白;英格兰人除了少数例外,都把玛丽描绘成杀人犯,而苏格兰人则把她说成是受害者,一身清白,横遭卑鄙的诽谤。关于“首饰箱信件”,争论更多。一些人赌咒罚誓说它真,另一些人指天誓日说它假。一句话,在这件事上,连鸡虫得失的事情都带有派性的色彩。所以,一个既非英格兰人又非苏格兰人的作家,超然于这种血缘关系和利害关系,或许能够比较客观而无成见地评说一番;一个有热烈的兴趣而无派性偏见的艺术家,或许更能够理解这出悲剧。
即便这样一个人,如果他断言他所知道的玛丽·斯图亚特生平种种行状都是不容置疑的真情,那也是过于大胆,叫人不能原谅。其实,他唯一能把握的,只是某种最大限度的可能性,甚而至于他以他的全部智力和良知认为客观的观点,也难免带着几分主观性。史料成了一本糊涂帐,他只能从糊涂帐中去探究真相。当时诸人的叙述如此看牴牾扞格,故而他对于这桩公案,在每一细枝末节上都不得不在控方证人和辩方证人之间进行选择。不管他的选择是多么小心谨慎,在某些情况下,最最老实的做法莫如在他的裁断后面打上个问号,承认玛丽·斯图亚特这一或那一事迹至今茫无头绪,无可钩稽,大概永无大白于天下的一日。
因此,作者向诸位奉献这部试作时,抱定宗旨决不采录刑讯及其它威吓和暴力手段逼供而得的证词:实事求是的人决不会指望和依靠屈打成招的口供,把它当作可信的材料。间谍和使臣(这两者在当年几乎是同义词)的报告同样如此,经过极其过细的选择才偶见于本书;本书作者
对每一份报告都采取存疑的态度。倘若本书作者认为那些十四行诗以及大部分的“首饰箱信件”真实可靠,那是他把种种情状再三斟酌后得出的结论,并且参照了内在性格方面的因素。凡是文献中有两种相反说法的,本书作者对每种说法都要追溯它的来源和政治动机;如果必须选择其
中之一,总是酌量这种或那种行为在心理上是否符合整个性格。这是本书作者的根本准则。因为玛丽·斯图亚特的性格本身并不是个谜。它的矛盾仅仅表现在表面的发展上,内在的本质却是完整的,从头至尾都是鲜明的。玛丽·斯图亚特属于那种给人印象极深、能迸发出强烈的喜怒哀乐而又为时极短的情感的少数女性,属于那种光辉灿烂而昙花一现的女性,不是那种逐渐凋谢而是仿佛只在一种激情的熔炉中一次燃尽的女性。
二十三岁以前,她的感情始终像水波不兴的溪流;而往后,从二十五岁开始,她的感情也并未汹涌澎湃。唯有那短短的两年,风暴骤起——原本平淡无奇的命运成了一出古典悲剧,一出伟大而又气势磅礴的悲剧,类似《奥瑞斯忒亚》①。唯有那两年,玛丽·斯图亚特作为一个真正的悲剧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那两年的狂飙使她超越了自己,在不可遏制的冲动中破坏了自己的生活,同时又因此而永垂不朽。她的激情扼杀了她心中一切人性的东西;而她的名字之所以至今仍活在诗歌和争论中,却又只能归功于她的激情。
内心生活异常浓缩,全部都是绝无仅有的瞬间爆发,这决定了玛丽·斯图亚特各种传记的形式和节奏。艺术家的任务是再现这条直上直下的曲线,并且表现出它的独此一家的个性。所以,她一生的前二十三年以及被囚禁近二十年的漫长岁月,在本书中所占的篇幅,与她悲惨的激情喷
薄而出的两年时间相等。作者如此剪裁,但愿诸位不以为恣肆。人的一生中,内心时间和外部时间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吻合。对于心灵,唯有感受的充实方能作为计时的尺度:人的感受不像冷冰冰的日历,它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从内心计算逝去的时光。在感情的陶醉中,怡然地挣脱了束缚,受到命运的福佑,人能够在一瞬间淋漓尽致地领略人生;尔后,弃绝了激情,又沦入一片空白,苦挨着永无尽头的岁月,伴着憧憧幻影,陷入荒漠般的空虚。正因为如此,往日的生活中只有那些紧张激动的瞬间才留下了痕迹;正因为如此,生活唯有浓缩成瞬间,唯有通过瞬间,才能够真
实地描叙出来。一个人,唯有烯发出精神力量,于己于人才算真正活着;他的心灵唯有燃烧至白热,才能成为看得见的形象。

图书封面


 玛丽·斯图亚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这是今年我读过最好看的一本书。比起阅读茨威格的小说和他的自传《昨日的世界》都要好,这种阅读的快感,让我确实大吃一惊,并深深明白所谓大家的妙语如珠的概念。整本书里的对话非常少,应该说不象小说的写法,只是在介绍整个历史事件后才有少许来自当事人的对话或者书信的节选的话语,但是玄念却一直吸引着你,人物命运一直吸引着你,你甚至对你自己不觉得枯燥而感到吃惊,你不想放过其中的议论,因为有结晶一样的智慧,也不想放过任何一段叙述,就想你觉得你面对的是命运之手。在这样的叙述里,他即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一位哲人,更重要的还是一位文人,在他理性的解说里透着他对文艺的热爱。读完之后,其实我觉得除了总结和整理所看到的,可能很难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因为他本人就是很强的分析家,已经把这场历史分析清楚。这里描述了1542-1587年,欧洲历史上第一位被送上断头台的女王——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的一生,我想,读完这本书的人将不会忘记这个女人一生所走过的道路。对于苏格兰,我了解的不多,似乎他们一直想从英国脱离出去,《勇敢的心》对于他们悲惨的生活有所描述,同时也为苏格兰平添了一份悲壮的罗曼蒂克气氛,让人深深敬畏他们的勇敢,但生活的真实又是如何呢,在玛丽十八岁从法国回到苏格兰,从法国王后变成这方土地的掌权者时,她的苏格兰是这样的,“地方贫困,贵族腐败堕落,一有缘由就想挑起内讧和战争,不计其数的家族只等机会把它们之间的争执和纠纷变成内战,危险的、虎视眈眈邻邦巧妙地煽风点火,把任何些许的不满鼓动成公开的叛乱”,这是一个女人不可避免地踏入政治的开始,而在这个开始,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懂不懂政治,喜欢不喜欢政治。茨威格也没有把她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描写,而是作为一个女人来描写,或者说故事描写成了一场女人的战争。与玛丽斯图亚特决战一生的女人是给英国带来盛世繁华的另一个英国女人,伊丽莎白。在这场女人的战争中,最终是现实主义战胜了浪漫主义,但是诗人和画家文艺者却永远记住了浪漫主义,所以也许前面提到的“战胜”是过于夸张了,就象历史向前推动,皇族终将灭亡,但是公主和王子这样的名词却永远都无法从字典里抹去,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渗入进一种思维,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也许就带着了这样的一种非理性,而因为如此,现实和浪漫主义这样的姐妹便互相纠缠不可分割。而茨威格之所以写出如此吸引人的一部传记小说,也许是深谙这一点。他从来没有放弃主角的戏剧性。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写这样传记的故事,茨威格极力削弱了历史大背景,把背景的灯光、布景,风景全都减淡,只有两个人,两个女人灼灼地站在舞台上,让历史隐匿着,配角也是,让人看着这两个女人的差异,与其是在说历史,不如说是编成了一部戏剧,由茨威格这位大师指挥,将舞台的灯光打在谁身上。关于这两人胜败的原因,书里已经不只一次仔细分析过了,这里不再重复。而让人感动的,也就是茨威格出于一个作者本身的仁慈,和对人性的理解,甚至是对于人性的慷慨承认。他一点也没有鄙视女人的情欲和爱情,相反,他对由此而产生的一切罪过抱以了同情和理解,甚至,在我看来都算是加以渲染了。他将笔墨浓缩在了1561-1568,对于此,他的解释是:人的感受不象冷冰冰的日历,它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从内心计算逝去的时光,……在一瞬间淋漓尽致地领略人生……正因为如此,人生唯有浓缩成瞬间,唯有通过瞬间,才能够真实地描述出来,一个人唯有焕发出精神力量,于已于人才算真正活着,他的心灵唯有燃烧至白热,才能成为看得见的形象。玛丽斯图亚特,只所以不是一个政治人物,是与她在爱情上的选择分不开的,她第一个丈夫是法国的皇太子,去世的很早,玛丽只是作为后宫里一位卓越的女性存在,喜欢文艺;而当她选择第二任丈夫时,对于整个欧洲的国王的权势她不是没有动过心,却最终选择了比她小四岁的一位英国男子,但这场恋爱并不顺利,她后来爱上了一位野心家,于是戏剧性地同谋杀害她的丈夫,最后陷在流亡,最终被囚禁在英格兰。她就是这样一位女性,服从自己天性的判决,不管对错,义无反顾如飞蛾扑火,她没有考虑任何国家,任何个人的利益,包括她自己,但她的爱情却永远不成熟,总似乎带着一种浓郁的情欲之火,而非直达心灵的安稳。但,对于她的爱情结果虽然是叹息,但对于她的爱情行为,可能是连叹息都发不出来,因为那是她真正存在过的痕迹。这样的一个女人,似乎应该注定要远离政治的女人,却至死也没有放开她的苏格兰王冠,也同样似乎凭借着同样的勇气,为此付出囚禁的命运,为此付出走上断头台的结局。因为看重人的本能和天性,所以茨威格笔下的历史是人性的历史,也是政治复杂斗争的历史,更是人的天性与政治相冲突的历史,虽然在历史眼中,旧的历史,旧的历史支配者终将会被新的历史,适合发展的历史所代替,但是,那些历史中的悲剧人物,却以人性的方式给他们唱另一种挽歌。茨威格不可避免地代表了知识分子的道德观,反对卑鄙的斗争手段。在这里突然会想特别提到一下政治,不管政治如何黑暗和残酷,甚至让人想要远离,但是它毕竟是历史最忠实的仆人,是它,来帮助历史完成一切,沧海桑田,他从来没有离开历史。比一切情人都更忠诚。最后要说的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我觉得最大的阅读障碍是来自对宗教背景的不熟悉。我买的版本是01年印刷的三联版的,书已经很久了,折扣也没特别多,15元左右吧,而且已经有破损,我挑的时候是觉得可能这个翻译(候焕闳)译得会好一些,当当上面有后来重印的版本,译者是一样的,也有另外的别人翻译的,自己挑吧:P
  •     作为一个作家,无论写的是小说还说戏剧,他首先要是个极好得心理学家,这样,在复原、创造或者虚构历史的时候,他才能献给我们一个真实的形象,无论这个人物是平凡,抑或不凡得,是正常,抑或变态的。他将为他笔下的人物寻找合理性,并说服我们爱其爱的,恨其恨的,与他一同体验这段历史。茨威格是最棒的传记作家。
  •     搜了一下,在2000年之前的好像就这个了,那我看的就应该是这个。当时在老妈的一大堆琼瑶小说和世界名著中找到这本书还真是一个惊喜。必须承认,我基本把它当做小说来看,而不是一本传记。还是作者文笔好啊。对这位女王我的评价只有四个字,性情中人,她不适合政治,玩得来爱情,玩不来刀剑。而她的那位姐妹,虽然是一个失败的女人,确是一个成功的君王。现在如果再看的话,我一定会说这样的话吧——玛丽、伊丽莎白,你们快快去百合吧!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挺吸引人。讲述详细。
  •     一个女王的史诗~
  •     不朽之人需传不朽之笔,茨威格,最喜欢的传记作家,这本书相当于长篇小说,现实总比小说更精彩啊!
  •     虽然没看过茨威格的小说,但是即便是读他写的这些历史传记也对这优雅的文笔五体投地
  •     一个女人的悲剧故事
  •     太好看了!翻译的真棒!玛丽作为伊丽莎白的妹妹,虽然悲剧收场,却依然赢得了相当的美赞和同情。无论是这本书还是bbc的童贞女王,都把玛丽描绘成情感细腻,天生高贵聪敏,宅心仁厚而美丽端庄的女王。只是历史的强大至极的意志并不理睬别人的神圣愿望,常常唆使人们和他们所代表的力量参加散布死亡的游戏。
  •     看似复杂,其实简单。看似清晰,其实混乱。看似公允,其实偏颇。
  •     茨威格真棒,翻译也深得我心> <
  •     很好的一本传记,翻译也很精彩。然而我觉得女王真的很,愚蠢。
  •     非常好的传记,作者功力深厚。
  •     大师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他的心理刻画将人性的复杂,历史的冷酷,艺术的升华都融合到一起。看他的一本传记书,比上十节历史课还要有趣生动得多。
  •     我们很难读到国外文学家写的国外历史人物的传记,更多的,我们看的是自己人东拼西凑的传记。后者的特点是内容不够翔实,而且对人物的论调单平面。这本书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可以当成小说读。艾米莉勃朗特就喜欢这位断头女王。看完本书,也很难不对玛丽斯图亚特那跌宕起伏但又浪漫随性的一生叹息几声。
  •     作为后人其实也无权评价过多 不过实在感叹好一场闹剧
  •     为爱疯狂而走向毁灭的女人太过叫人着迷,那些充满力量的爱与过度,其实是在替所有平庸的生命进行一趟关于世界与人所有可能性的探险。
  •     不错
  •     本书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传记作品之一。在详实史料的基础上,茨威格将伊丽莎白与玛丽的矛盾置于整个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社会的大背景中,试图以人性诠释这一历史悲剧。作品感情充沛,可读性与感染力巨大。这是一场发生在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一方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另一方是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以后者将前者送上断头台宣告终结。但按中国人的标准来看,伊丽莎白并非是胜利者,因为是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继承了她的王位,最终使英格兰、苏格兰合并成为一个国家。玛丽斯图亚特出生不到一个星期,便做了苏格兰女王。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尽管危险亦步亦趋,但到底被作为女王保护得严严实实,6岁成了法国皇太子的未婚妻,在奢靡的法国宫殿里,日子也算花好月圆。而伊丽莎白却是给关在伦敦塔里长大,每一天都在为保住自己的小命而挣扎,直到命运发生戏剧性突变,阶下囚登上了至高无上的英国王位。即使大权在握,她也不敢有半点松懈,最大威胁便来自于那位幸运的苏格兰女王。如果玛丽斯图亚特安于做一个一心享乐的女子,也就不会招来杀身之祸。可悲在于这位命定的王者,却天生缺乏王者的智谋,小女人的任性倒展露无疑,败给伊丽莎白亦在情理之中了。好在她虽败尤荣,人生的精彩,如爱情、婚姻、生子等等得以尽享。而伊丽莎白除了做女王,什么滋味也未尝到,孤独一生,不得不将王位恭送给对手的儿子。想必心里始终五味陈杂,并无多少快乐可言。
  •     女王完美诠释NoZuoNoDie,及求仁得仁
  •     读起来还真是有点费劲的,因为茨威格的文笔—华丽的、转折的,夹叙夹议的,作者力图具体、客观、真实,实质是饱含同情、理解、哀伤。玛丽·斯图亚特生活的年代是我们的明朝时期,多么不同的世界啊。
  •     看完了茨威格的《玛丽·斯图亚特》,不得不佩服他对细节和心理的准确揣测,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着这位苏格兰女王的传奇一生。玛丽像极了白羊,她的单纯,骄傲,勇气和魅力让人着迷与叹息。她与伊丽莎白的斗争贯穿始终,后者赢了霸权,她却得了荣耀。
  •     很好看!!!茨威格的书真好看!将近500页的书看起来也觉得很快。真的是一开始看就停不下来的感觉!完全爱不释手!我觉得这本传记比他的小说还要更好看。小说里面的心理描写什么的稍有点过于细腻,有点啰嗦的感觉。但是传记就真的很好看!打算把他所有的传记作品都看一遍!
  •     充满力量的性格,却盲目轻率,像没有方向的暴风,在天空和土地上消弭于无。
  •     书名实在是太死气沉沉了,但不代表内容也一样无聊。这年头,严谨的书名卖不出去,真是可惜了。
  •     第一感覺就是有好的天賦還是需要學習。瑪麗斯圖亞特天生的性格相當適合做政治家,她的果斷和衝勁是一個好的君王必備的條件。可是從小學的都是十四行詩之類有的沒的,假如她從小就是被當成一個君主來培養的話,可能一切就大不一樣了。但歷史上的她,卻只是一個可憐的女人,一個愛情的祭品。
  •     突然想起大学时候看过这本传记。
  •     茨威格写的传记总有过分感性之嫌,可这正是其吸引人之处。
  •     斩首一段描写触目惊心
  •     冲着茨威格去的。中间各种阴谋诡计一目十行溜过去,看到结尾才有点感慨,明争暗斗了一辈子的俩女王从未谋面,直到死亡让她们并肩。另外有点小嘀咕:茨威格你跟伊丽莎白多大仇……
  •     很好的传记茨威格的能耐玛丽斯图亚特的故事很吸引
  •     怎么办看了这么多茨威格笔下的女人我觉得我活得太矜持了〜
  •     赞文笔
  •     两个女王20载撕逼史
  •     茨威格的传记都只能当小说看 这本比玛丽安托瓦奈特略好一点
  •     把传记写得象一副画,一首诗
  •     伟大的茨威格,悲剧着生悲剧着死的女人们啊。
  •     极度推荐,我觉得《麦克白》应该是来自于她的故事。但历史本身比故事更加可怕,更具有感染力,仿佛能看到苏格兰的一片苍茫中,那颤颤巍巍不断逼近的命运,那因为掩藏和恐惧而变得更加难以抗拒的罪恶和无力。
  •     脉络清晰地梳理了两个女王性格和经历导致的必然和宿命,茨维格写的传记,历史还原度不论,心理分析方面真是太棒了。
  •     人物传记读起来就是快。终于把玛丽女王的故事捋顺了!
  •     茨威格说得对,玛丽·斯图亚特之成为传奇人物,并不是靠她本人做过的什么事,而是靠人家对她的不公正
  •     茨威格就是全世界最了解女人的作家!
  •     有一种充满感情以及主观色彩写就的历史读物。无数属于文艺女青年的美好品质量出现在政治家身上真的不容乐观。可以对于艺术家而言,真是这种危险倾向才是戏剧与冲突。
  •     茨威格擅心理描写,擅评论。我很喜欢里面大段大段的作者的话。其实不是故事性很强本身,而是,作者的笔调很强悍,嗯,很大气的感觉。
  •     性格决定命运
  •     伊利莎白、玛丽女王;红玫瑰与白玫瑰
  •     作者和译者都非常出色,文字流畅到华丽。但是……写一个帝王的传记,却几乎全篇都在讲她的婚姻和情史?这是受限于玛丽身为女人在那个时代的局限性?还是作者自己看女性的局限性?
  •     翻译的真好,行云流水
  •     命运从上辈子开始
  •     惊心动魄、扫除一切的激情。
  •     茨威格的作品 极具感染力 真诚 细腻 让人一翻开 就停不下来
  •     情感色彩很特别
  •     这个版本是翻译得最好的。可惜译者没翻过《断头王后》,不然我肯定买他译的了。
  •     茨威格的人物传记系列。
  •     个人来看这本书虽然是夹杂着太多的多方观点,这个说那个说,导致不能很流畅的去看这整个历史事件,作者夹杂太多自己的分析,或者各种别的观点,主观色彩太浓厚
  •     我不喜欢看纸张质量不佳,而且外皮脏旧的书,必竟这可不是本廉价的书呀.以我和当当多次打交道的经验来看,我相信这只是偶然现象,因此,那本书现在还安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而我经过思想斗争,终于还是出现在这里继续在当当选购自己想要的商品,一如继往地把我的信任和期待给当当.希望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当当不只是能佣有一席之地,而是把路能走得很长远.
  •     仅从文学上也是美。
  •     爱情、权利、欲望
  •     follow your heart but take your brain with you
  •     之所以知道这么多腐国宫闱秘史全都是因为茨威格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