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艺术家 >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4
ISBN:9787807331353
页数:142页

章节摘录

插图:由于贝聿铭在国际建筑界不平凡的经历和业绩,苏州博物馆新馆的规划建筑方案,从一开始就引起广泛关注。以85岁高龄重新出山的贝老,在被他自己称为“圣地”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承受了“人生最重要的挑战”。5年中,贝老对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倾注了全部心血。他不仅亲自担纲设计,还不辞辛劳五次亲临现场指导,对建筑和园艺的每个细节,都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要求,力求完美。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前进一步,都要研究一下中国文化和苏州的传统。”他对自己提出了挑战,就是要造一座不只是遵循了中国和苏州的传统,还有21世纪创新理念的作品。这座建筑不会破坏拙政园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不会与苏州古城传统的风貌“争高低”,但也决不会被周边的建筑所淹没。贝聿铭贯彻的一条设计原则是“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如今,他终于把圆满的句号,画在了故乡的土地上。来自中外的专家学者和兄弟省市博物馆馆长,对苏州博物馆新馆给予了高度评价。著名的文物古建专家罗哲文说,贝先生对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吸收了传统建筑的内涵,然后再进行创造,我认为是很成功的。同济大学著名学者阮仪三说,贝先生的这个建筑,很好地理解了中国建筑中的苏州特色,又有现代建筑的技巧,这是一个与苏州古城肌理相结合又个性鲜明的建筑,与周围的建筑是一种对话,非常协调,所谓“和而不同”,就是这样的境界,我认为苏博新馆设计案例,可以进我们的教科书。

前言

苏州是一个谜,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引领我们一次次进入时间的迷宫之中:时间是水,而苏州是一只斑斓的振翅的蝴蝶。在时间的长河中,在火焰与霜雪交织的空间里,苏州城以何等的力量,始终使自己保持着独特的柔美个性和娇好亮丽的面容?这力量来自于何处?深深浅浅的岁月留痕令人怀想联翩。面对如此提问,了解苏州和不了解苏州的人都会说:苏州是一个谜。“人间天堂”的美誉,“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的感喟,“三生花草梦苏州”的经典吟诵,写尽了时光里属于古老苏州的永恒赞叹。然而,历史在延续,世界在变化,古老的文明迎来了又一个吐故纳新、续写诗篇的契机。进入新世纪,苏州需要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标志。这标志应该是自然与文化的和谐与融合,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中西兼顾,匠心独运,突出“苏味”。在新的历史坐标系上,苏州必须以自己的方式,作出新的回答。由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亲自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苏州在新世纪之初率先向世人,向无限延伸的历史时空交出的一份答卷。

书籍目录

承诺
签约之旅
挑战
“绣花”
圆梦
-------
实景图选粹
建设大事记

编辑推荐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创新并不是我的目的,我是在时代、地域和出现的问题中寻找创新。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正是遭受世人非议之后被证明是杰怍的那几件。——贝聿铭

作者简介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以图文相间的形式,详尽记录了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晚年接受挑战,亲自为故乡苏州设计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全部过程。在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之际出版此书,无论是对于新开馆的苏州博物馆,还是对于前来参观的广大市民或读者,都是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情。由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亲自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是苏州在新世纪之初率先向世人,向无限延伸的历史时空交出的一份答卷。一位名冠全球的智慧老人,用自己最丰富的情感和经验,把凝聚自已一生勇气和智慧的封笔之作留给了故乡。苏州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他赋予历史街区以新的生命,并以建筑艺术的方式,完美拉近了他与故乡苏州之间业己逝远了的时间距离。他的赤子情怀、他的创新理念、他的卓越智慧,将伴随这座精美的传世之作,永远留在故乡,留在故乡人民心中。

图书封面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欣赏贝聿铭的作品《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在苏州学习期间去了两次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没去苏州之前,就知道这个贝聿铭设计的杰作,查了不少资料,从结构图和照片上看,感觉苏州博物馆并不小,还挺复杂的。不过去了才发现真的不大,不到一个小时就走完了新馆,进入了忠王府。虽然是第一次去苏州博物馆,但是因为功课做得比较足,所以多少有些了解,门前排队的人并不多,一会就进去了。进去以后就看到白墙前面的那些石片山,很漂亮。向左走,就是双塔珍宝,双塔指的是瑞光塔和虎丘塔,五十年代虎丘塔在维修的过程中在天宫中发现了一个越窑青瓷莲花碗。文革中,几个男孩爬上瑞光塔掏鸟窝,在第三层的天宫中发现了不少珍宝,最精美的就是“真珠舍利宝幢”,苏州虽然历史悠久,不过却只有这两件国家一级文物,算是两件国宝。想来苏州附近还真的没发现什么大型遗址或者墓葬,所以并没有大规模有影响的文物出土,这和苏州地势低洼河道遍布也许有关吧。江南梅雨气候很难保存文物,所以苏州历史非常久,可是真正有一定历史的遗迹却并不多。保存这双塔的珍宝的房间也好似两座塔,也是整个博物馆最高的两个建筑,看完以后就进入了陶瓷等部分的展览,苏州博物馆基本上就只有一层,面积也不大,可以说看苏州博物馆,很大一部分是在看贝聿铭设计的建筑,真的很漂亮,很现代。苏州博物馆里面的文物都不大,都是小东西,所以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展室也都不大,很多展品都是镶嵌在墙壁里面的,感觉很协调,年初刚去过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其实里面也都是小东西,但是放到了很大的空间里,就显得格外的小,老实说除了大以外,中国历史博物馆真的很糟糕,不仅无法和苏州博物馆相比,就是和二十年前建的上海博物馆,还有我去过的山西博物馆,辽宁博物馆的老馆比,都缺少个性,就是一个特别特别大的房子,里面放了很多很多盒子,里面装了很多很多小东西,太缺少了博物馆的氛围。通向地下室的那面山水墙很漂亮很壮观,只是地下室只开放一小部分,剩下的是文物储藏室还有电影厅,我们去的时候距离电影播放的时间还早,就没等着去看。在博物馆中遇到了一个苏州的义务解说员,那也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博物馆解说员,讲得相当透彻,一看就是一个喜欢文物的发烧友,还是一个女性,听她讲鸟笼子,原来分南方的和北方的两种,苏州的鸟笼是南方鸟笼的代表,北方是圆形的,苏州是方形的,还不是完全的方形,而是官印形。博物馆的东面是有一个现代画家的展览,掠过不看了,还有一个图书馆,当然也不开放,进入商店看看,这本书就是在博物馆里面买的。然后就走进了忠王府。回到宾馆很快就把这本书看完了,看完了才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精彩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两样,一样是错过了宋画斋,后来改名叫做戏墨斋,一样是错过了紫藤院,那紫藤是从忠王府五百年前文徵明亲手种下的紫藤上分枝而来的,都是出自贝聿铭的设计。后来有了点时间,赶紧补上,又去了一次苏州博物馆,专门为了宋画斋,为了紫藤院。贝聿铭设计的作品我在北京香山看到过一次,那是在大陆的第一件作品,香山饭店,不过只是远远的看看,这次是第二次看到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作品,走进了才知道,建筑设计真是一门艺术,请大师设计,真的不白花钱,值!不过因为来苏州的人太多了,苏州博物馆隔壁就是苏州城内第一名胜拙政园,不远就是狮子林,苏州博物馆还免费参观,所以每天的游客真的很多很多,每天都要排队,现在是淡季,排队的人还不算多,排十多分钟就能排进去,要是夏天或者黄金周,那得排多少人啊!因为人太多,所以贝聿铭先生的很多设计都无法实现,比如设计的先进门后买票,在门内留出了一个中庭,可是人太多,必须地排队这个设计就没用上,还有在大门外设计了一个码头,可以让人乘船来苏州博物馆,现在也没实现,还有里面的图书馆都无法开放,就紫藤院到没变成收费的茶吧,还能进去坐坐。每天有这么多人来到这么一个小小的市级博物馆,贝聿铭先生在设计的时候也没想到吧。
  •     详细描述苏州博物馆的修建过程,偶在苏州博物馆买的,所以感触很深。贝老的专业精神,为人态度给我很深刻的印象。这本书里最重要的一点我个人认为是强调了文脉对于一个城市的重要性。这是一本研究贝老,研究苏州文化传承必不可少的一本书。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贝聿铭一直都清楚自己要作什么,所以他作到了
  •     应该是一些写公文的人写的,满满八股文的味道,不过内容还是值得一看,两小时粗略搞定,局部精读,发人反思,做人是要严谨、负责、谦虚、平实,唯有如此做建筑,才能精致、耐久、和谐、创新
  •     为啥我没看到宋画斋呢?
  •     大師之所以為大師.
  •     一本介绍建筑师巨匠和他的收尾作品,竟然用饱含造作的歌颂言辞来叙述。对这样的政府式作品恶心的同时,对贝氏深表惋惜。
  •     舍去 官僚 会不会 更好
  •     苏博里买的
  •     政绩书
  •     T T such a well edited archive/book
  •     只是因为去了那个长得很好看的博物馆
  •     重复内容也太多了吧
  •     第一次游贝爷的苏博,兴奋之余,不惜“重金”买下此书。
  •     一本无聊和建筑压根不沾边的政府政绩汇报。
  •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觉得这次去的太过匆忙,有必要再去一趟苏博。PS:原来狮子林曾是贝氏花园……
  •     文字使用新闻联播体,只有很少的信息量,照片选的也很烂 有一个看点有趣,贝老爷看见'阶沿处有一条半尺宽的小沟没有盖板,立刻指出一定要想办法弥补,否则可能造成游客踏空,跌跤受伤。工作人员告诉他,博物馆已经购买了公众责任险,游客受伤会有保险公司赔偿……”——多么典型的中国式思维~这60年的教育真够成功的...这个地方已经没戏了。 我要去苏州。
  •     虽然很喜欢贝老和他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但是这本书读起来象读语文书一样的恶心,看评论有人从苏州博物馆购买,真是坍足了大师的台
  •     苏州博物馆本身是很好很好的,但是这本书真的很政治,专业性的资料太少太少了,随便翻翻一俩小时看看还行。没啥太大价值。
  •     1.研究新中式建筑不能放过的案例。 2.学设计,更学态度。 3.偏官方的书,虽专业性不足,但能了解到很多项目设计阶段之外的事。
  •     建筑是(把钱)用光的艺术!恰好昨天在朋友圈看见朋友发了这句话,昨晚看书就读到了。还特地跑去知乎,发现贝老是一个超预算型选手 哈哈哈!很认真做事情 尽力做事 值得学习。另就是 真的好有钱啊 狮子林是他家的 啥概念?!
  •     去过苏州博物馆,光影的其妙组合,人如果少点意蕴会更好
  •     宣传部发文。没有文学价值、没有建筑学价值,没有贝律铭价值,在这本书上看起来他不过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和那些官员一样,不是艺术家
  •     政府机关的吹捧腔
  •     对于平面\立面\剖面都没有分析..
  •     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要与两千五百年的苏州古城融合,与周边的拙政园、忠王府、狮子林融合;要将古典的粉墙黛瓦与时代气息格融合。贝聿铭送给家乡苏州一份厚礼~
  •     施工视察记录表
  •     在苏州博物馆买的,从文字中看到建筑表达的意义。
  •     不敢!!!
  •     ISBN: 9787807331353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