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纽因访谈录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艺术家 > 梅纽因访谈录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2
ISBN:9787506015943
作者:大卫·杜波
页数:215页

章节摘录

  梅纽因:法国人对一切艺术都有一种理性的激情。法国人能够爱,但他们过于世故,他们的爱永远是情爱和理智的混合物。而德国人却是不加选择地去爱,法国人绝对不会那样。法国人并不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他们的确不是有音乐天赋的民族,但他们却是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听众。因为他们专擅此道,或者说他们只培养那些不用动脑子的兴趣。所以他们知道你的演奏有没有风格。他们不会说,“啊,我喜欢他,他的发音是最优美的。”不,不会这样:你得拿出更多的东西来满足他们。  梅纽因:说得太对了。我有一个志向,就是要看见每一所学校都以唱歌和跳舞来开始每一天的生活,就像科达伊的方式被引入到匈牙利一样,对经院式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大有裨益。他们借此会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感受到更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会感到更加放松,身心愉悦,人也会更机敏。我觉得那会是一件大好事。不过瓦茨说得对,人们不得不关注工业化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在这个社会中,每一件事情都是被事先计划好了的,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精确的安排,每一秒钟都被计算过了。事实上,我们寻求自发性行为是作为对按部就班的生活的补偿。为此,我们竭尽全力,想尽一切办法。我认为,人们已经强烈地感觉到缺乏这种自发性,我们不得不重新培养这种自发性,因为人类已经不适应那种自然的生活,他们的本性只剩下了大发雷霆。当然,那种答案显得过于迅疾也过于直接。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和严格的训练,用于训练有素的军队,也许导致了过分的强烈与猛力,但从另一方面说,我们的确需要约束与训练。然而就创造性与必要的自我约束以及自发性等方面来说,还有什么比音乐的训练更为合适的呢?我们正在陷入完全失控的巨大的困惑之中,我们对自由无法约束,要么滥用它,要么否定它。我们无法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因为我们自身已经失去了将自发性与约束性协调在一起的能力。  梅纽因:的确是这样。但我从来没有真正尝试过印度式的参禅打坐,当我研究或是思考一个总谱的时候,我会沉思冥想于我的音乐之中。不过,我曾做过珂陀瑜珈,那是一种姿势,还有呼吸的调控,呼吸是瑜珈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这种文明的生活的悲哀,就在于这是一种被限定的文明生活,它消解了我们生活中一些本质的东西,而让一些所谓人为的艺术取而代之。如果你愿意,管它叫手艺也可以。人们不得不去学着呼吸,不得不去学习走路,学着按自己的本性去生活。什么都得从头学起,但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得到。梅纽因:我知道,就是那样,真是不可思议。我觉得这是进步的一种“疏离”(Alienation)。  杜波:没错,就是这个词。Alien这个词的本义就有背道而驰的意思。梅纽因:我小的时候做过送货员,不管自行车上装的是什么东西,干这活儿的男孩都是一边蹬着车一边吹着口哨或是唱着歌,送报纸的男孩儿往往也哼着小曲。这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是啊,记得大约是30年前的事,在费城一个炎热的夏天里,我刚好路过一个贫民区,看见一些人居然坐在自己的家门口唱着歌。还是那句话,那种情景一去不复返了。杜波:这还是积极与消极的问题。今天,人们的感觉被糟糕的广播电台给毁了。差劲的摇滚乐没完没了,没头没脑,闹哄哄地不停。梅纽因:昨天和罗斯特罗波维奇的晚饭有点儿晚,然后我们出去散步。走在乔治镇的街上没遇到一个人想要停下来问我点儿什么,哪怕是说点儿什么。  杜波: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他们会毫不留情地杀了你。这就是疏离,隔绝。谋杀在今天是不真实的,它只是出现在每天的电视屏幕上。在美国,谋杀在现实生活中令人毛骨悚然。不法分子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地盘儿”。梅纽因:这真是让人悲哀啊。我小的时候可以随便在街上走,即便是在纽约,在战争期间也是如此。当时纽约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城市。可事到如今,一切都太晚了。杜波:的确是太晚了。我曾经喜欢过纽约,但我现在不再喜欢它了。纽约的治安一天不如一天。刚才谈到人与人的疏离感,在纽约,甚至不能让你平安地走过一个街区。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到处游荡,但是他们从不唱歌。每个月他们都聚到那些街道上大谈特谈,并由此滋生出一些恐怖疯狂的事端。近5年来,曼哈顿的堕落更是让人难以置信。光在曼哈顿就有20万人无家可归。  梅纽因:是啊。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看看中国人的所作所为,多么让人感动啊。他们想要赶上并超过我们,而我们现在能够给他们提供什么呢?我想我们最好是找回自己的感觉,在世界上旗帜鲜明地表明我们的立场。杜波:恐怕我们现在也是无能为力了,只能维护着颓废衰落的资本主义,一心一意只想怎么赚钱。报纸上的大标题赫然写到:“唐纳德·翠普最具性感”。市场上除了垃圾还是垃圾。我真希望梭罗有一天能走出瓦尔登湖,到纽约的街市上走一走,想必他会认为掉进了迷幻的地狱中。梭罗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没有规范的生活》。文章写道:“所有赚钱的途径毫无例外地把你引向堕落,你赚了钱所能做的任何勾当只能使你无所事事或是更糟。”我知道你见过许多年轻人,其中有些人非常出色,他们心很软,关心着我们这个日渐颓衰的星球。有些人还写诗,想要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灵不麻木。他们想要自我保护,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梅纽因:你说得不错,他们的确不知所措。不过我认为,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无论是面临精神世界还是物质世界的选择,他们都应该努力去做得好些。但他们在幼稚的理想主义碰壁之后,不能够屈从于彻底的绝望。比如通过理解来达到消除暴力的目的,事情就有可能出现转机。但是,必须有一个自我防护的措施,同时必须学会去理解这两种选择:要么做一个和平主义者,要么把对立与攻击看做是惟一的可行之路。然而,我们需要一种均衡的思想,一种明智的办法,一种成熟的办法,要当机立断。一旦接受和同意的事就不要轻易去改变,而是尽你所能向最好的方面转化,和全世界的人民一道去努力。所有这些都存在于萌芽状态,让年轻的一代来关注吧。杜波:但是,萌芽很容易被碾碎,通常是被无情地摧毁。我想人类的大脑的某些部分恐怕是有缺陷的,分裂的部分和精神病正在占上风,特别是全世界的人口已经超过了40亿。  梅纽因:有关伊甸园的古老传说和潜在的道德伦理的知识,其中含有一个伟大的真理。由于个人的原因和自我意识的存在,以及人的记忆的能力、想像的能力和设计的能力,使得人比动物更疯狂。人类用想像力来指导自己早期的生活,这种想像也许包含在词汇里,或是包含在一个幻觉里,还是一个承诺,以及可能的一切形式。现在,爱国主义、理想主义之类的传统我们已经不再拥有了,我们所有的只是为暴力而暴力。  杜波:过去,我们曾有过很好的行为方式,早些年,这些方式曾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暴力行为。梅纽因:是的,正如你所说的,良好的行为和礼貌的举止一直是非常有用的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当然,它曾被认为是一种伪善和矫饰。事实上,我们根据一个理想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已经有点儿不正常,因为我们每天的生活都被那些根本不切实际、无法理解的箴言或是原则所左右,我们已经是在作茧自缚。但实际上,那些箴言或是原则是有用的,常常为我们的所作所为提供辩护的理由。所以我们竖起旗帜给我们想要的虚假的崇高以赞美。杜波:我们这个时代良好的标志是什么?梅纽因:只有一件事:许多人至少完全放弃了那种天真幼稚的“主义”信仰,这些主义抛弃得越多越好。  杜波:在这个如此令人沮丧时代,你怎样对待这个今天的世界?梅纽因:我很幸运,我有音乐,有一个好妻子,还有很多出色的合作者,他们互相关爱,互相信任。我的孩子们也很争气,他们当中没有一个吸毒或是酗酒的。我很知足,当我指挥一个规模很大的管弦乐团时,当我参观访问我的学校时,当我从这所学校得到回报时,当音乐会结束后人们来看我时,我都感到极大的满足。不管怎么说,我抓住了每一个机会。我已经得到了太多的回报。同时,我也清楚地知道,新的一代已经成长起来,尽管我至今还没有同他们接触过。他们可能就是我在乔治镇上看到的年轻人,或者是来听我音乐会的年轻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却缺少教育,健康不良,头脑混乱。他们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一切都有现成的答案。所以,他们只是在电脑上处理问题时显得得心应手,只能摆弄具有现成的信息甚至是现成答案的机械设备。假如你问他们“我要搭乘的班机的坐位号是什么”时,他们只需按键就会告诉你准确的答案。杜波:电脑是个魔鬼,它比以往任何时代的机器更让人感到疏远。电脑使许多人不假思索地确信,它会使生活更为“简单容易”。梅纽因:确实是这样。问题在于,如果你问许多人关于这个问题的个人观点,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想法。即使他们有某个信念,他们也不知道现在开始做什么,不知道怎么实现自己的信念。他们不习惯制订一个计划。就我自己来说,我是有准备的,不会被这类问题所困扰。我非常幸运。能够和你一起谈话,再比如,那天音乐会结束以后,赫尔姆特·施米特来找我,我们一直聊到凌晨2点。因为我太幸运了,所以我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去做一些自己愿意做的传播工作。我有音乐,我有对音乐的追求。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坐在WNCN广播电台的办公桌前,为一天的工作做准备。就在这时,我一眼看到一叠没有放回架子的唱片,最上边的一张是埃尔加的小提琴协奏曲,由耶胡迪·梅纽因演奏,博尔特指挥。记忆中这个演奏非常出色,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听过它了。当时的心情正好适合听这种音乐。乐声响起时,我一下子沉醉于慢乐章梅纽因那天使般的演奏中。那种另人着魔而又具有浪漫激情的演奏正是梅纽因的拿手好戏。  一阵让人讨厌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美妙的幻境中唤醒。电话里清亮的嗓音是安吉莱斯·布鲁诺,纽约最出色的音乐节目策划人。  她说:“大卫,你有兴趣和耶胡迪·梅纽因谈谈吗?他星期四来纽约,想跟你聊聊。说不定你可以采访他一下,做个节目?”  我忘了告诉安吉莱斯我正在听梅纽因的唱片,竟然脱口说:“安吉莱斯,星期四我没时间,我忙得要命。”  “那太遗憾了”,她的话里充满了沮丧,用行里人的口吻说:“也许我们可以另外安排一个机会。”  当我转身去调高唱机的音量时,梅纽因的慢板就要演奏完了。波德莱尔的一段话一下跳人我的脑海:“突然间,帕格尼尼狂烈的琴弓奏出的那种颤音,慢慢地消融在空中。”不知怎么的,这突如其来的片言只语让我如梦方醒,我自言自语说:“梅纽因星期四要到这儿来,而我竟然没有时间和他谈话?”  我飞快地拨通了安吉莱斯的电话,让她星期四带梅纽因来。她十分高兴地说:“他会从机场直接过来,两点钟到。”  星期四那天,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很兴奋。虽说许多音乐界的名人都到电台来过,但梅纽因是一个传奇的人物,每个人都想跟他握握手。  梅纽因来得非常准时。他是一个谦恭有礼的人,丝毫没有露出长途飞行后的疲倦。采访前他欣然满足了大家的要求,在唱片的册页上题字(也许是第一百万次给人签名),拍各种照片,所有这些都带着一些不经意的优雅和温厚的耐心。  然后,我们进入录音室进行采访。通常,这类采访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够了。不过是做一个带音乐的专题节目。可当一个小时过去后,我才意识到眼前的采访决不是一次普通的采访。一小时变成了两小时,很快又是三个小时,最后成了五个小时。很少碰上这种情况,一位音乐冢天生擅长表达思想,就像表达音乐一样自然。在那几个钟头里,只有寥寥几个工作人员待在我们身后的录音室里听他谈话。我专注地听着,不时提出些问题,以便把谈话继续下去。  在长时间的采访中,梅纽因一直没有离开他的座位。我们为他准备了一些乳酸菌饮料,但他几乎动过。他很健谈,对他来说,讲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似乎是很重要的事。他愿意表露自己的真性情,甚至把这当做自己的责任。五个小时过去了,他竟然没有丝毫的倦意。  ……

内容概要

作者:(美国)大卫•杜波  译者:曹利群 大卫•杜波(David Dubal)是《音乐会钢琴家的世界》(The World of the Concert Pianist)和《钢琴的艺术》(Tthe Art of the piano)二书的作者。他本人是一位音乐学会钢琴家、电台播音员,自1983年以来一直在茱丽亚音乐学院任教,担任钢琴作品课的教授工作。他在纽约市的WNCN古典音乐电台任音乐指导有二十年之久。他的电台系列节日《霍洛维兹访谈录》曾获乔治•福斯特•皮博蒂奖。他为一名钢琴艺术家,大卫•杜波的演奉和教学范围很广。他是好几项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现居纽约市。

书籍目录

前言
作者简介
1 梅纽因 论音乐与音乐家
2 梅纽因 论音乐与人生
3 梅纽因 论人的生存境遇
4 梅纽因讲解《管弦乐家族》

编辑推荐

  本书以对话形式向读者展示了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的耶胡迪`梅纽因的深邃思想。梅纽因对音乐的理解、对艺术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尽收书中,使人不能不被这位伟大音乐家的睿智所折服。本书为著名音乐家大卫`杜波撰写,不同于一般作家记者的名人访谈,它从更深的层次挖掘了梅纽因艺术灵魂的精髓所在,是音乐爱好者不容错过的佳作。

作者简介

《梅纽因访谈录》以对话的形式不仅展现了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对音乐的理解,对艺术的热爱,也表达了这位艺术大师对环境问题、教育问题;对科学发展以及对人生的人道主义的理解。全书分为:“论音乐和音乐家”、“论音乐与人生”、“论人的生存境遇”三个大部分,并附有梅纽因讲解《管弦乐家族》组曲的文字。

图书封面


 梅纽因访谈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生活中的每一时刻,都是一个转折点.它会是某件事情的结束,同时又是另外一件事情的开始.它使我们开始接近某些东西,同时又使我们离开另一些东西.今天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过去所作所为的结果,是我们所做的那些选择和充分利用了或是错过了某些机会的结果......"上面这一段饱含着对生命洞见的话语,不是一位哲学家或是思想家说的,甚至不是一个学者说的,它是出自一个小提琴家之口,他就是梅纽因.在二十世纪众多的艺术家中,梅纽因是很特殊的一位.这个有着犹太血统的美国人(更准确地说他是世界人,他还有瑞士和英国国籍)在早年是有"神童"之誉的,4岁接触小提琴;7岁登台演出,艺惊乐坛;13岁时仗琴巡回世界,以至爱因斯坦曾抱住他,叹曰:"现在我知道天堂里有上帝了!"而比琴艺更稀有的是梅纽因的心,二战时期,他奔走于世界个地,为盟军和红十字会演出五百多场.在1945年曾为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演奏.梅纽因坚持说:"人类应该生活在和平.宽容与忘却之中,而非敌意.仇恨和痛苦之中."所以,在二战后,他是第一个到巴黎歌剧院演出的艺术家,也是第一个到德国演出的音乐家,曾为此招致犹太社会的谴责;他在1950年冒着被暗杀的危险,到建国仅两年的以色列演出:后来他为巴基斯坦难民义演时,又在以色列引起一片咒骂声......这种"幼稚天真的人道主义"最终得到了世人的理解和钦佩.正因为这种"人道主义的大爆炸",作为演奏家的梅纽因在技巧上一直走下坡路,至今<<音乐圣经>>里只推荐他早年的录音,但这丝毫也动摇不了我对他的尊敬和爱戴,人们称他是人类良知的卫士.而我在读完他的<<访谈录>>后,更发现他的博学与睿智,天生的对人类心灵的关注;对广大生命的同情;在琴艺上忘我的投入;以及对东方神秘文化的兴趣,最终使梅纽因对生命的真意有着远远超越同辈人的领悟,在这一点上他跟本不逊色于任何一位给人类启蒙的哲人或是大慈大悲的宗教圣徒,而他毕生忙碌的身影,更让众多的喊着"为国为民"的学者和口称"渡人救世"的宗教信徒们黯然失色......再听听梅纽因的箴言吧:孩子们的成长有两个特点,一方面他们会摹仿父母,学习父母的样子;另一方面,他们也会朝着与父母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这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如果不以自己的父母为对象,甚至作为反对的对象,他们靠什么来检验自己呢?人类创造的艺术,起始于人的内心独白,也就是广义的自我意识,人们以此来表达如何看待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一切.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就是不断地调整.纠正和重新平衡自己的各种内在因素..............http://hi.baidu.com/%B6%AC%C8%A5%B4%BA%C0%B4123/blog/item/099b9480c978a3d59023d94d.html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但愿我七十岁的时候也能像梅纽因那样侃侃而谈
  •     比同系列的好些
  •     梅纽因是真正的人文主义者
  •     因为自己的演奏感动了别人却没有感动自己而恼火,真是个可爱的老头
  •     一个纯粹的人,总渴望有一天能重回故乡。一个温暖的人,知晓与同路人相依相伴。一个虔诚的人,周围尽是行尸走肉,他弹奏着,轻轻哼唱,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淌。
  •     我那可怜的音乐素养加之生涩的翻译水平,读完这书对我来说也算是一种胜利了。是好书,以后将再读第二遍。
  •     梅纽因和海非兹
  •     获益良多,从音乐到生活
  •     梅纽因的演奏技巧青年后出现滑坡,屡遭人诟,事实上他一辈子都很勤勉,说“要是一天不练琴,我就觉得这一天白过了”。书中后段有若干关于政治、战争、自由等讨论,梅纽因坦言希特勒、斯大林与毛**是同一类人,这书能在中国大陆出版也算是个奇迹了。
  •     太喜欢的书籍了!长见识
  •     可以看看~
  •     里面详细的收录了作者和梅纽因先生的访谈内容。包括梅纽因艺术家,音乐,社会等诸多方面的个人见解。深刻而耐读。
  •     我的收藏
  •     读来很畅快,梅纽因是个有大情怀宽展的人。晴晴最喜欢的音乐家。斯家藏书。
  •     大师一定是有文化的,而且至少还要是半个哲学家。。。
  •     第一部分还好,作为一个艺术家看社会、政治,他的观点幼稚
  •     四折入手!
  •     第一部分briefly谈作曲家及现代演奏家,第二部分讲了很多音乐发展的现状,第三部分是梅爵士在政治、时事、社会方面的观点,最后讲了一点管弦乐队中各种乐器的主要特性。这本书最大价值还是在中间两部分,很多话说得非常有point。另外第三部分对苏联和本朝有若干吐槽,感觉应该没被删节。
  •     好书一本提琴界的权威好在人品手艺也好文采也好谢谢亚马逊祝好安
  •     大师的音乐想起来就会有种心被紧紧抓住的感受,那些年我在大学图书馆里消磨时光的系列之二。
  •     也算不错
  •     偏保守,還不錯
  •     还记得那段泡图书馆的时光
  •     梅纽因在本书中,非常精彩地阐述了他对小提琴,音乐,艺术,艺术家与这个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充满睿智与教益!
  •     幽默,深邃。
  •     梅纽因是素食者。
  •     不要让沉重压倒了优雅
  •     梅纽因算是我见过的语言组织比较好的音乐家了,几天前看的Grimaud写的书简直就是。。。
  •     刚买了此书,很耐读,每天晚上细读半小时,让我了解了梅纽因为何成为一个出众的音乐家,并非单纯的演奏技巧所能造就的........,值得一看。希望卓越网经常搞对折促销,我们可以买更多的书来阅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