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学者 > 冯友兰

出版社:蒋晔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2-10出版)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202068649
作者:蒋晔
页数:150页

章节摘录

冯友兰:海阔天高我自飞    冯友兰先生去世于1990年,享年95岁。他这一生,不是喜剧,也不是悲剧,而是悲壮之剧,他的命运与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命运共沉浮,他是这个时代知识分子在坎坷遭遇之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象征。冯先生的一生,是一部历史大片,我相信总有一天,电影巨片《冯友兰传》会问世,因为他是我们这个民族旧邦新命、走向共和、走向现代化的缩影。    “三松堂”的天地境界    “三松堂”是冯友兰先生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7号的寓所称谓,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今天,冯先生及其女儿宗璞一家,一直住在此处,光阴已越半个世纪。庭院有三棵松,挺拔青翠,生机盎然,冯先生热爱松之品格,故命寓所为“三松堂”。2008年2月春节期间,我陪同冯先生的弟子、清华大学教授刘鄂培先生,为筹办张岱年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而到此拜访宗璞老师。宗璞二话没说,当即在倡议书上签字支持。    正值隆冬时令,万木凋谢,唯有“三松堂”院中的松树常青,我猛地想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格言。这句格言,不正是对冯先生一生的写照吗?    冯友兰这一生大灾大难,没有过上几天平静安逸、可以好好做学问的日子。在1949年之前,他经历了血与火的战争。在此之后,他又深陷灵魂深处闹革命的阶级斗争。所庆幸的是,冯先生从1980年之后,到1990年,即85岁一95岁这10年,他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才使他的人生圆满地画上了一个句号。他以大自由、大自在的人生境界。口述完成了他的巨著《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卷,在耳不聪、目不明的身体状况下,他要“海阔天高我自飞”。    我常常想,如果冯友兰先生在残酷的阶级斗争中,想不开而自杀、或者身心疲倦而未长寿、或长寿而万念俱灰,那么,他的最重要的、晚年精华著作,便不可能诞生。可以说,他的第二次学术生命,是从8 5岁开始的。我们扪心自问:您见过这样的老人吗?85岁还在以极大的毅力、干着自己未竟的事业。在这期间,他病重过几次,只因《中国哲学史新编》未完成,他抓紧到医院治病,他甚至说:“现在治病,是因为书未写完。等书写完了,就不必治了。”临近95岁的时候,巨著写完了,想说的话说完了,没有遗憾了,他便说走就走了,巨著完成后4个月,他安然离去,离他的生日只差几天。他的遗体火化那一天,即1990年12月4日,这一天正是他的生日,他的生与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同在一天,时间怎么会是如此巧合?他超越了生死,死对他来说,是涅槃、是重生。    他的学生涂又光讲:在冯先生生命的最后半个月,他还断断续续说了一些话。我注意到,这些话里都没有“死”字,更没有说他身后如何。我领悟到,他言不及死,是因为他心无死字。先生是超越死生的人。这就是他在《新原人》中讲的天地境界。先生之学的中心问题,是人生精神境界中的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有天地境界的人,对于死生大事的态度,是“存,吾顺事;殁,吾宁也”。    生亦顺化,死亦顺化,毫无芥蒂萦怀,所以超越死生。挨批挨斗,若无事然,照样吃得,照样睡得。不吸烟,不嗜酒。坚持锻炼身体,并有从师习武的童子功,收藏兵器的爱好。得享高寿,岂是偶然。为此,我作了一副挽联,悬挂在冯先生遗体告别仪式的灵堂: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求仁得仁,安度九十五岁;    誉之不加劝,非之不加沮,知我罪我,全凭四百万言。    冯友兰的女儿宗璞讲:“‘存,吾顺事;殁,吾宁也。’父亲很赞赏张载《西铭》中的这最后两句,曾不止一次讲解:活着,要在自己恰当的位置上发挥作用;死亡则是彻底的安息。对生和死,他都处之泰然。”    冯友兰先生是一位将天地境界视为人生最高境界、并完全融人自己生活之中的哲学家,可以讲,他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因为他明白了生死,了却了生死。也正是这个原因,哲学的智慧让他渡过了生命中的千难万险、刀山火海。冯先生在波涛汹涌、海浪滔天的人生大海中能够长寿,实在不容易,其根本之因,源于他的天地境界。    冯先生在其所著《新原人》中提出了人生的四种不同层次的精神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哲学的目的和作用是,使人最终达到最高层次的天地境界,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生命的永恒意义,与天地同流,与宇宙同在。这也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P1-5

前言

五十知天命    本丛书能够得以和读者见面,不能不提到李世琦兄。世琦兄是我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老同学,他因知我、又知河北人民出版社,所以,在他的努力下,开辟了《文化名人人生智慧丛书》这一图书系列。正如他的预测,该丛书已出版的10册,得到大家的厚爱,竞连续获奖,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双丰收。这都是我兄世琦的功劳!    这套丛书引起了同在河北人民出版社工作的贺秀红女士的高度关注,在世琦兄引荐下,我得以幸会小贺。多次交流,使我深知小贺热爱此丛书之原因,她心目中所追求的那种生活状态,正需要大师的智慧所指引,她要在编辑此丛书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觉悟,并把大师的智慧,去利益众生。    更让我感动的是,在世琦兄和小贺共同努力下,出版社的诸位高层领导,均大力支持这个《大师的智慧》丛书,希望在更高层面上进行策划、设计与出版,并作出重要批示。这一情景,使我在今年知天命之年到来之时,更加明白了“天命”两字的深刻含义。    “人的命,天注定”、“天命不可违”,是两句一俗一雅的古语,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何谓“天命”?规律也。    我从1994年开始访问中华文化名人,至今已近20年。从当年的全国非常少见的、带有系列性的、在报纸发表的“独”家访谈,到现在的各家报社、杂志、电视、网络.都特别重视“大师的智慧”,此乃“天命”也。众人需要智慧,时代需要智慧。人类失去智慧,世界将会怎样?肯定是毁灭。作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如果没有一点人生智慧,你肯定到处碰壁,一事无成。为了人生的幸福,去寻找智慧吧!大智慧,便是“知天命”。    “知天命”,就是知“天人合一”的关系。在“天人”之间,真正理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规律。人在大自然这个世界、宇宙里,最根本的是要“顺其自然”,而不可能“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是小聪明,而不是大智慧。    在大自然里,矿物、植物、动物,千奇百怪,丰富多彩。在动物中,人又是其中之一,形形色色,各种各样。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造化,你想把这种造化,搞一次“同化”,那是不可能的,这种要“同化”的思维、行动,其方向就是错误的,下再大的力气,也是无用功。理解了“顺其自然”,便会敬畏大自然,便会尊重生物的多样性,尊重世界的多元化,尊重文化上的差异,以“兼和”为哲学基础,去为人类造福。    “兼和”者,兼容众异、得其平衡。对“众异”进行“兼容”,其目的是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当代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用毕生精力所总结出来的“兼和”思想,在将来日益显耀。我通过他的弟子、清华大学教授刘鄂培先生,才知其如此重要,便写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印”摩崖石刻的碑文之中,被国家所确认。“知天命”者,  “兼和”也。    “天命不可违”,即是:“兼和不可违”。  “人的命,天注定”,即是:“人的命,兼和来注定”。你拥有多少“兼和”思想,你的“命”就“注定”了多少。    我近20年所访问的文化大家,其智慧,可用很多精彩的语言来表达,但归根结底是两个字:“兼和”。这便是大道至简。    蒋晔    写于北京颐和山庄紫霄园

内容概要

蒋晔,祖籍浙江省嘉兴市,1962年生于河南省商丘市,现任国家文化部主管的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改革和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995年开始进行20世纪500位中华杰出文化人物访问计划,现已访问300多位,其中有南怀瑾、冰心、费孝通、雷洁琼、启功、季羡林、张岱年、任继愈等,还有宗教界人士本焕法师、觉光法师、夏荆山居士、汤恩佳等。出版有《我的生命中只有祝福》《我的心是一面镜子》《新世纪论语》《人生智慧丛书》《中国实践经济学探索》、《白寿彝画传》《佛教图藏500罗汉》等近300余种图书。    2008年参与推动的北京奥运会“中国印”摩崖石刻,为“中国印”摩崖石刻所写的碑记,被北京奥组委所选定,镌刻在密云县云蒙山。

书籍目录

冯友兰:海阔天高我自飞冯友兰小传冯友兰的故事极高明而道中庸——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给我的启发

编辑推荐

蒋晔所著的《冯友兰(大师的智慧)》的特点是“小故事,大智慧”,通过大师的精彩故事,阐发他们的人生智慧,给读者以启迪。本书介绍哲学大师冯友兰的生平和思想,可以供青少年读者在课余时间阅读,激励成长的脚步。

作者简介

蒋晔所著的《冯友兰(大师的智慧)》内容简介:历来的著作家,凡是有传世之作的,都是呕出心肝,用他们的生命来写作的,照我的经验,作一点带有创作性的东西,最容易觉得累。无论是写一篇文章或写一幅字,都要集中全部精神才能做得出来。《冯友兰(大师的智慧)》介绍哲学大师冯友兰的生平和思想。

图书封面


 冯友兰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