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郊评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彭燕郊评传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
ISBN:9787540443122
作者:刘长华
页数:355页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出征之前  1920年9月2日,序属初秋。千里乡野逐渐流金,终日劳苦的人们开始领受大地的恩赐。带着啼哭,彭燕郊诞生了。尽管现在彭燕郊已被定位为中国现当代诗歌长卷中的鸿篇巨制,然而他赤脚来到尘世的那一刻,除了哭声,他并没有带来传说中文曲星下凡时的诸种兆象。  因为产育了彭燕郊这位大诗人,福建莆田县黄石镇将成为中国新诗史册里不可遗漏的名词。莆田,古称“兴化”,位处福建省东部,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境内的木兰溪潺潺流过,浸润着这里的花草树木、人情风俗。当地颇有盛名的壶山,巍峨挺拔,气度非凡,终年郁郁葱葱,秀气逼人。莆田钟灵毓秀,曾有“文献名邦”之美誉。自唐代以来,在历史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就层出不穷。林默、林兆恩、蔡襄、郑樵、刘克庄等是其中的佼佼者。有关于此地科举的风流佳话甚多,“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六部尚书占五部”之说,流传至今。有明一代,莆田任职过尚书的就多达十三人。清新的自然环境和丰腴的文化积淀共同铸就了不俗的人文景观。广化寺、三清殿、木兰陂、宁海桥、古谯楼等等,皆为名胜。  黄石镇是通衢要道,扼守着莆田以及周遭地区。吉日良辰,香烛缭绕,老百姓们经由此地,去叩拜湄州岛上的妈祖神庙,祈求幸福与安宁。彭燕郊晚年依稀记得,儿时的他常被大人带着前来祭拜妈祖。妈祖就像一炷心香永远燃在百姓的心中。妈祖的神圣可亲、信男善女朝圣路上的虔诚与寻求内心慰藉的执着,浓浓地融进了彭燕郊的血液,并深深地转化成了他对诗歌的绝对痴迷与对精神家园的顽强追问。彭燕郊13后说过:“诗人是应该有自己的宗教的,应该有他自己跪着说出来的信念的。”(《论感动》)与整个莆田一样,黄石镇也很器重举业。明代莆田涌现了十三位尚书,黄石镇就占了四人。到了20世纪20年代时,小镇却摇身变成了商品大柜台。主街两厢商铺林立,货摊毗连。妇孺吵骂声、商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脚步声等演绎成了一支典型的古镇“生活民谣”,荡开了无声的岁月。乞丐穿梭街中,不时地表演一些杂耍,赚取过客们的欢心与同情,也给古镇平添了几分谐趣。春节、中秋,甚至生小孩、做寿、菩萨生日,小镇的人们更是挥霍起日久压抑的激情,延请梨园热闹一番。应着锣鼓罄钹、管弦丝竹,戏子们咿咿呀呀,台下有人也情不自禁,跟着念念有词。追根溯源,这戏种的前身就是元代的“南戏”。 “南戏”在这里没有被历史的风尘所掩盖,而是经过时问长河的洗濯,散发出独特的艺术光芒。小镇乐此不疲,陶然忘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彭燕郊的审美基因、创作细胞由是得到了熏陶。彭燕郊后来对绘画、对音乐、对古玩,甚至对影视艺术光碟的迷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诗歌的痴迷,都与看戏的经历密切相关。因为真正的爱美心灵可以叩开艺术殿堂的任何大门。若干年后,彭燕郊打开记忆,觉得生于斯、长于斯的古镇似乎还是过于“热闹”了点。  和不少现当代作家一样,彭燕郊的传世之名也是笔名。他本陈姓,在家里排行第二,按照族谱房系,属“德”字辈,长辈给他起了名字陈德矩。这似寓意着他应成为“正人君子”或“道德先生”,感化乡间,移风易俗。然而彭燕郊将其转换成了艺术上的坚忍探索。尽管有着与人为善、大度宽容、方刚正直、提掖后辈等精神风骨,特别是晚年既不汲汲于名利,也不戚戚于过往所遭受的痛苦,更赢得了人们的景仰,但是,这些都已与其名字原初的涵义大为异趣。甚至, “德矩”之名都鲜为人知。  捡拾生平.回首往事,鲁迅曾经如此慨叹:“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人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①命运之手将彭燕郊推人了与鲁迅同样的成长苦旅上。在彭燕郊出生前后,他家依然是望门大户,殷实而有颜面,是一个地主兼商人之家。在镇郊,家里有百十亩良田,雇人劳作打理。父亲陈祖宾在涵江镇经商。衣食无虞之余,家里还十分重视对后代的文化教育。陈祖宾就曾远赴北京、上海等地,购回不少在莆田少有的图书。但是,世道无常,商海浮沉,因为一桩小麦生意,陈祖宾经商惨败,家境元气大伤,自此徒有“大房大族,有钱有势”②之虚名,再没有重振旗鼓了,几代人铢积锱累的良田也被一块接一块地被割卖,最后只剩下能够维持生计的田产。“如果多卖点田,土改时就不会划作地主”,生活就是这般从不拒绝戏剧性与玩笑。由于家道中落,陈祖宾的儿女们再也不能高枕无忧地去求学。他们再也不能过着尊贵优裕的生活了。  与少时鲁迅绝妙地相似,造物却奇迹般的让他们都拥有一个谦卑而又令他们一生敬畏的母亲。④两人笔名都取自母亲的姓。彭燕郊的母亲名叫彭爱珠,她家上代人仕做过官,有过小康生活,她还未出闺阁时,家道却衰败了。所以,她既不失书礼人家的贤淑,又能远离雍容与矫情。嫁进陈家后,她就一直纯朴和热爱劳动,很通人情世故,对家里的长工、短工多有体谅。她先后抚育过十二个子女,二十岁时生下了彭燕郊。“土改”后,陈家划为地主成分,她随时可被戴高帽,抓去游街。彭燕郊和母亲共同生活不过十来年,这些时光却给他摄下了最为动人、难以褪色的情感底片,有关于母亲的印象被他日后所写的《妈妈,我,和我唱的歌》《金山农民画》等冲洗了出来。“那时候/她常常半夜里起来/看我——是不是睡得很安稳”,“有时候/妈妈会低声唱着她少女时代唱的山歌给我听/有时候会把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故事讲给我听/直到我高兴得笑起来/或是害怕得往她怀里躲”,“我玩得忘记回家了/有时候又偷偷地爬到大榕树上了/有时候偷偷跑到十里外的村庄看野台子戏/有时候趁黑夜里下池塘摸鱼去了/——为了这些/妈妈是不骂人的/妈妈只是说:‘往后再不要这样了。’”等等,这些描述或回忆不一定完全是对彭爱珠百分之百的真传实记,但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却是最真切、最诚挚的。彭爱珠给彭燕郊的关爱是感人至深的。母爱也许就是最普通、最自然的人性流露。与众不同的是,它在彭燕郊的世界里业已升华成一种情结,一种无物可替、永远向往、意味深远的情结。这种情结就渗入诗歌《母性的……》《妈妈,我,和我唱的歌》《秋天是我的季节》《春天——大地的诱惑》《秋天》《归队》《一队小鸡》《倾斜的原野》《风前大树》《抓壮丁》《怀念》《耕过胸膛的犁》《退出中国》《最初新中国的旗》《高兴大妈》《飞》《磨》《鹫巢》《家》《漓江舟中作》《金山农民画》《躁动》《节奏感》《生生:多位一体》和散文诗《月夜》《“这是娘的奶”》《归宿》《铁  腕》 《混沌初开》中。母爱、大地、家园、孩子、赤子等意象就或显或隐、或晦或明地将这种情结表现出来。彭燕郊对现实或精神上的母亲保持着敬畏性的永久性的记忆和珍视,这在现当代诗歌星空中属于“异类”,但就是这个“异类”闪烁着个性十足的思想光芒和艺术价值。 “母亲”就成了“心灵腹巢”的符码,她就是彭燕郊心中的“妈祖”。彭燕郊就是“心灵腹巢”或精神家园的追索者、阐释者、歌唱者。  不知何时开始, “我是个闯入者吗?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我是谁?”诸如此类的困惑和疑问乱象环生,纷至沓来,朝着小彭燕郊劈头盖脑袭来。成长原本是剂“糊涂药”,相比起许多人来,他觉得更苦涩,更浓烈。世间不少人们的不少活动令他感到亲切,他又被疑惑所纠缠。按照彭燕郊后来的回忆,他想“给自己找了个时间,找个地方,让自己能够安安静静地独自一个人想,或者什么也不想,只是享受疏离”。  于是常常独自跪到镇外的山坂上去看蓝天白云,渐渐地,在蓝天白云之间,他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它的特点就是简单,纯粹的简单,因此也是纯粹幻想的。如此“夫子自道”是客观的,诗歌世界里的彭燕郊的确纯粹一生。  ……

前言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有条件的可开展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院党组的直接领导下,深入贯彻这一精神,为加强对湖南本土作家作品的研究,繁荣湖南文学创作,促进文学湘军的发展壮大,进而为湖南的“四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特组织撰写了“当代湖南作家评传丛书》。丛书传主的确定,经与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南省作家协会等单位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多次商谈、多方征求意见,拟定出“入选者主要是新时期以来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并在湘工作的作家,而且其作品在国内甚至国际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值得研究的方面与价值”,然后拟出名单,逐一筛选多次反复而最终确定。  本丛书第一辑入选的彭燕郊、谭谈、孙健忠、残雪四位作家,在全国都是广有影响,有的甚至在国际上颇有名气。彭燕郊是“七月派”著名诗人,亦是中国现当代诗歌的重要作者;谭谈在全国获得过重大奖项.他是“美在朴素”的坚定践行者:孙健忠的创作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成为“土家族文人文学的奠基者”;残雪是我国“新实验”文学的执著探索者,以其对人性揭示的深度而具有国际影响。  本丛书得到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建国的亲切关怀与具体指导,从对传主要求到经费拨付都有明确指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出征之前第二章 朝花初绽第三章 “七月”放歌一二三四五六第四章 艰难跋涉一二三四第五章 浮沉岁月第六章 放逐归来第七章 “无”境超越一二三四五结语注释附录后记

作者简介

《彭燕郊评传》是当代湖南作家评传丛书中的一册,主要内容包括:出征之前、朝花初绽、“七月”放歌、艰难跋涉、浮沉岁月、放逐归来、“无”境超越等等。

图书封面


 彭燕郊评传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