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杜甫传

出版社:百花文艺
出版日期:2007-8
ISBN:9787530647479
作者:冯至
页数:276页

章节摘录

  家世与出身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几个伟大的诗人里的一个,由于他对祖国与 对人民的热爱,写出许多反映与批判现实的、不朽的诗篇。在过去。无论 在多么黑暗的统治下,这些诗都不曾停止放射它们的光芒;如今,人民获 得了政权,祖国的前途呈现出无限光辉的美景,更没有任何事物遮蔽它们 的光芒的放射了。他出生在一个属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里。他怎样 从炫耀自己的家族转到爱祖国,从抒写个人的情感转到反映人民的生活,他怎样超越了他的阶级的局限体验到被统治、被剥削的人民的灾难,并因 此使唐代的诗歌得到巨大的发展,这中间他经过了不少艰苦的过程和矛盾 。这部传记要试验着述说他在他的生活里经历的那些过程和矛盾。在写他 的生活之前,研究一下他的家世和出身是必要的。杜甫是晋代名将杜预(二二二-二八四)的第十三代孙。杜预是京兆杜陵 人。杜预的少子杜耽为晋凉州(甘肃武威)刺史,杜耽孙杜逊在东晋初年南 迁到了襄阳,任魏兴(陕西安康西北)太守。他是襄阳杜氏的始祖,逊子乾 光的玄孙杜叔毗为北周硖州(湖北宜昌西北)刺史。叔毗子鱼石在隋时为获 嘉(在河南省)县令。鱼石生依艺,为巩县令,迁居河南巩县。依艺生审言 ,为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为奉天(陕西乾县)县令,是杜甫的父亲。杜 甫的远祖是京兆杜陵人,所以他自称“京兆杜甫”:他又属于襄阳杜氏的 支派,所以史书上说他是襄州襄阳人:他降生的地点则在河南巩县。杜甫在他给他第二个姑母写的墓志铭里提到他的家世:“远自周室,迄于圣代(唐代)。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他在《进鵰 赋表》里也说。他的祖先自从杜预以来,就是“奉儒守官,未坠素业”。我们读了这两句话。再看一看前边的那串世系,他的祖先多半充当过太守 、刺史、县令一类的官吏,我们便不难看出,杜甫是出身于一个有悠久传 统的官僚家庭。这样的家庭有田产不必纳租税,丁男也不必服兵役,在社 会里享有许多封建特权。它和名门士族通婚姻,遵守儒家的礼教。专门辅 助帝王,统治人民。到了杜甫降生后,他家庭的声势已经不如往日煊耀,渐渐衰落下来。但是元旦聚会,仍然被乡党赞羡。每逢婚丧,远近的亲友 都走来观礼。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杜甫庸俗的一方面,他中年时期在长安那 样积极地营谋官职,不惜向任何一个当权者寻求援引,这和他家庭的传统 是分不开的。此外他从他的祖先还承袭了些什么呢?下边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杜甫在他的诗里常常推崇杜预和杜审言,前者由于他的事业,后者由 于他的诗。杜预多才善战,被人称作“杜武库”,对东吴作战时,因为精 通战略,在民间引起“以计代战一当万”的歌谣,随后中原的文化传布江 汉,他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他懂得法律、经济、天算、工程,又是《左传 》的研究者。他的后代,人人都为了是他的子孙感到光荣,他是杜甫的一 个理想的人物。七四一年(开元二十九年),杜甫曾经在杜预坟墓的所在地 首阳山下居住,写过一篇《祭远祖当阳君文》。他晚年飘流荆楚,也时常 想到杜预:他在荆南颂扬卫伯玉,说伯玉镇守荆州,是继承杜预的事业: 后来他在衡州想北去襄阳,也立即想到“吾家碑不昧”,这指的是杜预当 时被名誉心所驱使、“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的记载自己功勋的 两块石碑。至于杜审言(六四八?-七0八),则在杜氏家中除去“奉懦守官”外又 添上一个新的传统:诗。杜审言少年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共同被人 称为“文章四友”。他的诗的地位,与较晚的宋之间、沈佺期齐名,因为 他们是五言律诗形式的奠定者。齐梁以来,诗人脱离现实,崇尚形式,钻 研格律,到初唐时律诗已经形成,此外宫廷应制,向统治者歌功颂德,更 给这种诗体以发展的机会。可是沈宋的律诗长不过六韵八韵,很少到十韵 以上的,而杜审言的《和李大夫嗣真》就长到四十韵,当时称为名作。排 律到了杜甫手里,得到更大的发展,元稹曾经这样称赞杜甫的排律,“铺 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我们现在看来。杜甫伟大的 意义绝不在于排律的成功,排律在杜诗里反而属于创造性比较贫乏的部分 :但是这种诗对于杜甫却是家学渊源。关于这一点,从北宋起就不断有人 提及。杜甫本人也以“吾祖诗冠古”自傲,并且在他的儿子宗武生日时他 也谆谆告诫:“诗是吾家事”。P2-6

书籍目录

重版说明前记家世与出身童年吴越与齐赵的漫游与李白的会合长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陇右的边警与艰险的山川成都草堂再度流亡幕府生活夔府孤城悲剧的结局附录一  人间要好诗  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  论杜诗和它的遭遇附录二  白发生黑丝

编辑推荐

杜甫写他的时代和他自己的生活都是蘸满血泪,沉郁悲哀,但是读者读了他的诗,并不因而情绪低沉,反倒常常精神焕发,意气高昂。这是什么原故呢?主要是他那百折不回的乐观精神在字里行间感染着读者。

作者简介

杜甫写他的时代和他自己的生活都是蘸满血泪,沉郁悲哀,但是读者读了他的诗,并不因而情绪低沉,反倒常常精神焕发,意气高昂。这是什么原故呢?主要是他那百折不回的乐观精神在字里行间感染着读者。

图书封面


 杜甫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手中之书实在轻,心头愁绪却是重。百来页的书竟花了近一周时间才读完,并非内容多艰涩,意义多难测,只是因为情义太深。早年。家境仍富,有着良好的条件可供他读书与漫游。有着少不知愁的天真童年岁月,7岁即咏凤凰,弱冠之年,大唐盛世正好,他怀着满腔热情,漫游祖国大好河山。也多亏早年结交下的朋友,以至于后来飘零人世间得以维系生计。更遇上了杨氏夫人,夫妻两人,白首不相离。涉世未深的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的抱负登高远望,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快乐几年吧,就再愉悦几载。过了这几年,漫漫人生路就不再平坦了。中年。终于还是来到长安求仕。至此,十年困守长安,陷贼为官,到最后病逝孤舟。几乎都在四处漂流。困守中写道“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何曾想过会落得如此窘境。赴京赶考却遭小人算计,只得投诗显要以求引荐,甚至直接向玄宗献赋,然而终究都不得意。十年浮沉挣扎换来一个九品小吏,多么讽刺。生活令他个人不幸之至,此时期也涌现了大量抒发愤懑之诗。然而若是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叹。又如何能名垂青史,奉之“诗圣”?杜甫悲己及民。也见识到了民生苦难,世态炎凉。“三吏三别”可谓是代表中的代表。晚年。漂泊西南的经历更是尝尽百味人生。读至此处,虽不至潸然泪下却更心头一颤,就我而言,少陵晚景对我影响最深。说起他一生颠沛,此时期尤为明显。几经迁徙,关于这里的酸苦,我自己不忍多谈了,幸遇知己旧交扶持才暂得了几年安定的生活。客居成都的日子,可以看做是他晚年中最为安定的年月了,一路艰辛终于抵达,浣花溪畔的岁月太美好,“浣花溪水水西头”,当草堂终于盖成,一首《堂成》“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喜不自胜,好生惬意。本是平常之物在历尽苍桑的少陵看来也显得弥足珍贵。亦影射着境况之艰难。欢愉是短暂的,严武的离世使得杜甫在蜀地顿失了依靠,他也只能无奈告别草堂,乘舟东下。在这途中作有著名的《登岳阳楼》。此前对此诗印象重在“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而今,粗略了解杜郎一生后,竟对“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更有感发。几十载风云变迁,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壮志豪情的翩翩少年。见过残忍,经过苦难。心境已然不同,登高远望,也只能是“凭轩涕泗流”或是“潦倒新停浊酒杯”了。公元770年,这位空前绝后的“诗圣”,病死舟中,带着“战血流依旧,军生动至今”的遗憾作别凡尘。更令人唏嘘的是,直到43年后,才得以魂归故土。一本薄册来概述这个伟大诗人的一生未免有些片面。只能从中窥得些许,这是他个人的血泪,也是那个荒乱时代的写照。人生有时候就是太执着,所以才痛苦。倘若杜甫有陶潜那种归隐之心境,或如儒家“穷则独善其身”,再不就学学偶像李太白“人生得意须尽欢”,也不至于这么悲苦。可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于杜甫而言,他达则兼济天下,穷也要兼济天下。现实折磨的他骨瘦嶙峋,心力交瘁。那又如何?只要热情还在,就不退缩。从个人的不幸, 联系到人民的不幸,更在漂泊中见识到社会的不幸,他活的太苦,悲天悯人,字字泣血。可惜个人的力量实在微弱,最后客死异乡终了一生。留予后人千余首诗。就到这儿吧,合上薄册。下一次去草堂,应该不是只看花草了。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杜甫草堂买的
  •     唉,杜老这一生啊
  •     不影响内容但是纸质有点差,以至于有强迫症的我看得很难受。。
  •     诗人写诗人。杜甫是苦难造就的诗人。
  •     内容不错,只是百花版的字和字间距都设得很大,每页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留白,本来是小书,结果价钱抬到30元,出版社不厚道!
  •     这是印连环画呢!加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插图,风格不一,搞得凌乱不堪!庸俗、低俗、恶俗,俗不可耐!还有卓越快递,当天晚上送不到就不要在订单中显示可以送到。派件员不送,却又显示“买家要求换时间”,岂有此理!
  •     编辑真差。冯至还行。
  •     杜甫和冯至都是我心目中卓越的诗人,但是这本传记完全见不到两位大诗人心灵碰撞、艺术砥砺的痕迹,让我极度失望。这固然无损于杜甫的光辉,却更加见证了新时代对诗人可怕而深远的摧残。
  •     书非常不错,令人喜爱
  •     其实这样的书,弄个平装本最好啊,里面的一些通篇根本没用,也没必要存在,纯粹是为了加价,硬添上的。
  •     排版太疏、插图太乱,而且别字不断,糟蹋了一本好书。
  •     站在这个时代看杜甫,无比沉重。
  •     杜甫有两个朋友,一个叫严武,一个叫苏焕。严在《旧唐书》中有记载,说他奢侈无常,但书中他又对杜甫一心一意,花边立马、竹林当厨。苏焕少时是游侠,擅弩,不知何原因,又专心攻读,成了进士,乖乖两人。
  •     无多艰涩辞藻,却令人感触颇深。
  •     加深了我对杜甫的热爱
  •     写得还是太传统了一点。文字中看出对老杜感情很深
  •     可以作一定的了解。对笔者的文字并不怎么喜欢。
  •     冯至的《杜甫传》写的相当好的,选进了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名人传记》。我对于那个时期的作家学者所做的论著是相当信任的,因为他们都是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只是这个版本我不喜欢,纸张比较薄,书拿在手上软塌塌的,里面的插图把整本书的水平拉低了,看起来很劣质的感觉。
  •     还可以,也不至于那么神啦。比较平实质朴的一本书。每一页的排版还是满松的。
  •     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     德语系的泰斗,在特殊时代居然敢写历史传记。~中国古代这些顶级文人,就是一部悲剧史。
  •     全面,印刷也好冯至权威
  •     信号强.使用方便
  •     成都草堂买的,人民公园看完的。mark
  •     读到最后不禁想问:杜甫,以及中国古代千千万万像杜甫一样的读书人,这样做为的到底是民,还是名?若是为民,则其后半辈子的颠沛流离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追随皇帝,得到的只是无法改变现状的官职;那些忧国忧民的诗句,也大多成于自己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时候;而当稍有安定,写出的便是富有情调的句子。也许只有诗人自己身陷困顿时才会想到别人,想到国家;而我们则选择性地对一些东西进行渲染,各取所需……对于杜甫,我还要再想想……
  •     杜甫。
  •     恩恩,才买回家就缺货了。我RP真好~~
  •     杜甫接近传奇的人生经历,对于创作诗歌的影响,可见经历的重要性。
  •     本科生选修课读物……不算公允……下面看曹师公的《杜诗杂说全编》……
  •     杜甫真的是苦死了
  •     生活有多苦,想想老杜甫
  •     研究要不要有情感?我觉得有时候还是可以有的,尤其是给人物立传,褒贬之间文章才有风采,这本杜甫传即如是,激昂处有奋进,低落时能落泪,诚然以心交古人也
  •     可能是新中国第一部杜甫传记。是研究杜甫的近代经典著作之一。在杜甫草堂陈列馆里知道了此书,终于得到了它。正在读。
  •     高中喜欢李商隐、王维、李白…二十四以后最喜欢杜甫。杜诗醇厚,好的诗歌是从生命中化育而出,深入生活又超拔生活的,属于生命的一个能永恒的瞬间,那种情志,和千百人比赛谁背的句子多没一点儿关系。
  •     时代印记太强烈,以致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相信。过于主观。
  •     昨天刚开始看,值得一读,对研究叶嘉莹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会有帮助吧
  •     简单易懂快速地了解老杜的书之一
  •     杜甫最佳入门书。五十年代竖排原版非常迷人。
  •     内容比较注重史实,很严谨
  •     想来不喜文以载道,铁肩道义之说,为文为人倘若情真意切,便是好文好人。全书写杜甫生活历程以及心理历程颇为到位。
  •     杜甫传之一种
  •     确实不错,文词流畅有理有据。刻画出来的杜甫很真实,他生活中那些世俗平凡的部分更显出他由诗入圣的伟大。
  •     文字不够动人,但写的挺客观,就当看科普书了。
  •     动荡的时代下人们的颠沛流离,当社会进入这种状态时,都会让人忍不住质疑整个人类文明…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一颗生活在底层的眼睛审视社会,始终,心怀天下;不懂他如此坚持辛苦的坚持下去的动力何在。
  •     黄灿然谈冯至的文章里推荐读的。同时在看叶嘉莹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冯至在很多地方同叶嘉莹的观点针锋相对啊,冯老写杜甫,也在写自己,小书一本还算有看头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