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零距离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鲁迅零距离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020089048
作者:周令飞 编
页数:383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注意可笑的事物确是鲁迅先生的一种特性,我想这也就是他的讽刺所以深刻而多方面的缘故。有一回他寄给我大概也是香港出版的一种报纸,上面登着“征求爸爸”的广告,看了令人笑倒。现今的报纸上认贼作父的事情都尽多,慧心的读者随时可以遇到这样的材料,我想不必再多举什么例子了。 未名社的成立是一九二五年的事。那时《往星中》的译稿已经放在他那里不少时了,他常常想到出版这本书的问题,虽然我们并不敢认为这译稿有什么印行的价值。对于普通以销售为标准的出版家,先生是极端厌恶的,也不愿和他们有什么交涉。因此,有了自己印书的意思了。这是毫没有什么宏愿的,只是先生对几个青年的一点鼓励,使他们能勤勤恳恳的努力,增加些文学的趣味罢了。 初成立的未名社,是设在北京大学第一院对面一个公寓里的,实际就是素园的一间小小的住屋。先生在北大下课后常常到那里去谈天,偶然也就便吃饭;有过经验的人大概都知道北京学生公寓的饭是怎样的罢,然而先生只愿照样吃,添点菜(哪里有好菜)便极为不安。问到上课觉得有兴趣吗?先生总常谦抑的说,哪配教什么呢,不过很喜欢年青人,他们也还没有讨厌自己,所以一点钟是还乐于去教的。讨厌?听过先生讲台上谈吐的,谁会忘记那样的喜悦! 这一年也是《语丝》最有生命的时期,继《新青年》之后最为一般喜爱文艺的青年所期待的,怕就是这个小型的刊物了罢,至少我是这样想。先生和启明先生的文章使这个小刊物有一种特殊的风味,是许多其他的刊物怎样也模拟不了的。他们的文章都有自己人格的印记,深为一般青年人所喜爱。鲁迅先生的笔锋怎样使“正人君子”们头疼,在这里是无须多说的了。 这时期先生除教书,作教育部的事,并不断的译作外,也忙些校阅印稿的琐细事。先生的译著印行时,总亲自校阅,也有些这样的小经验,喜欢向我们述说,例如莫使一行的顶上一格有无所属的标点符号,便是其中之一。经他说过后,看别家印的书籍上有这样缺点时,便觉得非常不顺眼。经我校过两次的印稿,他往往发现还有错误,有些不服气,我总想在他所校的印稿中找出偶一疏忽的地方来,但成功的时候却绝少。谈起来,他故意自傲的笑着说:你看,年岁和经验倒是有些用处的了!

前言

周令飞    2006年4月,父亲周海婴先生和我提出了“还原鲁迅”的概念,同时呼吁将2006年作为“普及鲁迅元年”。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是因为在2002年父亲和我成立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之后,我们走遍了中国所有与鲁迅有关的机构、展览场馆、公园、学校,也走访了很多鲁迅研究专家学者,并同国外的鲁迅研究专家会谈。经过对鲁迅在国内外传播与影响的现状做了点儿田野调查之后,我们发现二十世纪中国对鲁迅的宣传是比较片面的,过分突出鲁迅“战士”或“斗士”的形象。作为鲁迅的后代子孙,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还原一个真实的、丰富多彩的、立体的鲁迅。    2006年10月19日,我在搜狐网和网友聊及如何“还原鲁迅”的话题时萌生了一个设想:编选一本和鲁迅有过直接交往的人士回忆鲁迅文章的集子,而且力求其所收入的文章没有受到国内政治运动的干扰。因为鲁迅去世后,有很多人写了回忆文章,记述鲁迅的点点滴滴,包括最亲近他的一些人,如他的夫人(我的祖母),这些回忆文章对于鲁迅的性格、爱好、生活细节甚至表情都有入木三分的描绘。但是后来,这些和鲁迅有过零距离交往的人士在民国时期撰写的回忆文章渐渐被有意识地遮蔽,除了一些鲁迅研究专家,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还有这么多关于鲁迅的鲜活的记录。进入新中国以后,回忆鲁迅的一些文章或多或少的都受到时代影响,难于按照亲历者的亲身见闻写出鲁迅的真实形象,甚至还不得不按照现实的需要对鲁迅的生平经历中的一些事件进行扭曲。    最显著的例子是冯雪峰在新中国成立后对鲁迅“可以做一个小卒”的讲话的改造。1944年,冯雪峰在重庆时撰写了一篇题为《关于知识分子的谈话》的回忆鲁迅的文章,中间有鲁迅说的一句话:“我想,做一个小卒,我是能胜任的。动动笔。你看,这类人也并不多。”鲁迅说这句话主要是表达他为民族和社会贡献力量的愿望。但是,冯雪峰在1951年6月撰写的一篇题为《党给鲁迅以力量——片段回忆》的文章中,却把这句话放在他与鲁迅谈论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之后,使这句话成为他对党和主席的表白。在“文革”中,这句话又被具体化为鲁迅是毛主席的一个小兵,并被广泛引用,影响深远。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鲁迅在上海溧阳路的藏书室被说成是鲁迅的“秘密读书室”,鲁迅在此秘密阅读马列经典著作,等等。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这些刻意改造的“回忆”文章,读者距离真实的鲁迅越来越远。    此后,我一直在为这本书的编选做准备工作。2010年,为了筹备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我和人民文学出版社达成了出版《鲁迅零距离》一书的意向,并委托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副研究馆员葛涛先生负责编选此书。我同葛涛先生多次沟通之后,确定了这本书的编选原则:一、正如书名所示,必须选择和鲁迅先生有过直接接触和交往的人士撰写的回忆鲁迅的文章,以亲历者对鲁迅的亲身感触为重点选择文章;二、鉴于一些文章在建国后有所改动,一些建国后撰写的回忆鲁迅的文章或多或少受到时代因素的影响,所以本书只编选在民国时期撰写或发表的回忆鲁迅的文章,由编者对入选文字参照原发表报刊进行校勘,保留文章历史原貌,使读者通过这些回忆文章可以回到历史的现场,感受历史上存在过的鲁迅的真正的风采;三、文章编排以时间为线索,尽量呈现民国不同时期鲁迅的面貌。另外,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作者,特别要选择一些普通人撰写的鲁迅回忆,从而展现不同年代、不同人笔下鲁迅形象的异同和变化,恢复鲁迅在历史上的真实的形象。    经过出版社和编者的努力,这本书即将付梓出版了,期待读者诸君能通过阅读这些和鲁迅有过零距离交往的人士在民国时期所撰写的回忆鲁迅的文章,与鲁迅先生之间也有一个“零距离”的接触,回到民国时期的历史现场,感受到鲁迅先生的真实的风采。    相信您一定会喜欢这个被还原了的真实的鲁迅先生!    2012年7月底,由父亲周海婴先生发起,经过我们三年不懈努力筹备的“鲁迅文化基金会”终于获批设立。以“弘扬鲁迅精神,推动中国现代文化创新发展”为宗旨的鲁迅文化基金会,要让更多的人走进鲁迅世界,走进鲁迅热爱和操心的现代中国,共同开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新天地。这一本酝酿了六年的书,赶上了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涌起一种莫名的激动。    这个任重道远的历程,是不是就从这个真实的“鲁迅零距离”的亲切感受开始?!    2012年9月12日

内容概要

周令飞,鲁迅长孙。1953年生于北京。现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同济大学鲁迅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鲁迅传播与普及的文化公益工作,曾撰写发表《鲁迅是谁》、《鲁迅姓什么》、《让鲁迅回家》等长篇理论文章;于2002年创建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2009年创建同济大学鲁迅研究中心。目前每年举办“中国鲁迅论坛”、“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全国鲁迅学校际交流会”活动,“鲁迅文化讲座”和“鲁迅是谁巡展”。每年策划主编鲁迅相关书籍。

书籍目录


访鲁迅先生
——断片的回忆
初次见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访问记
鲁迅访问记
鲁迅访问记(续)
鲁迅先生
记鲁迅
我对周豫才(即鲁迅)君之追忆与略评
我所知道的鲁迅先生
一个深晚
永在的温情
悼鲁迅先生
忆鲁迅先生
一面
最初和最后的一面
——悼念鲁迅先生
片段的记录
悲痛的告别
十月十五日
忆鲁迅并及爱罗先珂
同鲁迅先生最后的晤谈
忆鲁迅先生
忆鲁迅先生
医学者所见的鲁迅先生
我们最后的谈话
鲁迅和我
最后一天的鲁迅
纪念鲁迅先生
最后的一天
记鲁迅先生轶事
怀亡友鲁迅
我所认识的鲁迅
关于鲁迅(一)
关于鲁迅(二)
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与《译文》
哭鲁迅先生
鲁迅翁杂忆
忆鲁迅
两次访钟楼记
我的记忆
追念鲁迅
老头子
——纪念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与海婴(节录)
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
——起居习惯及饮食嗜好等
鲁迅先生的娱乐
鲁迅先生的写作生活
怀念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私生活
《回忆鲁迅》(节选)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在老虎尾巴的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蜜月
鲁迅先生二三事(节选)
鲁迅回忆片断(节选)
回忆鲁迅先生
关于鲁迅的片断回忆
伯父鲁迅的二三事
鲁迅回忆录(节选)
《亡友鲁迅印象记》(节选)

编辑推荐

《鲁迅零距离》讲述了南腔北调,民国人士零距离评说真鲁迅;花边文学,亲友论敌原生态描绘大先生!

作者简介

《鲁迅零距离》主要精选1949年之前民国报刊上发表的民国各界人士谈论、回忆鲁迅的文章,试图回到民国报刊的场景全面展示一个原生态的鲁迅。

图书封面


 鲁迅零距离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立体的大先生,还可以了解到先生的日常生活,从各种角度。书质很好,挺新的。
  •     比书店便宜,质量也好,就是有些地方还是要得到资料的印证才能看得懂
  •     可了解鲁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