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心绣口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锦心绣口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7
ISBN:9787564805012
页数:26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日树倒猢狲散,更从哪里去找这班散了的猢狲,况且在平地上追赶猢狲,也有点无聊,卑劣,虽然我不是绅士,却也有我的体统与身份。所谓革命政府不知还有几天的运命,但我已不得不宣告自十二月一日起我这账件上《赋得章士钊及其他》的题目也当一笔勾销了事。 不打“落水狗”的“费厄泼赖”精神,与林语堂的自由主义根性有着内在的精神联系。因为,林语堂对英国绅士风度早就心向往之,再加上林语堂一贯尊敬周氏兄弟,以配合周氏兄弟为己任,所以,他立即提笔写就了《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该文几乎都是在为周作人的观点作注释,或者是发挥周作人关于“语丝文体”的见解。最后涉及周作人提出的“费厄泼赖”精神时,林语堂说:再有一件就是所谓“费厄泼赖”。此种“费厄泼赖”精神在中国最不易得,我们也只好尽力鼓励,中国“泼赖”的精神就很少,更谈不到“费厄”,因为有时,所谓不肯“下井才受石”带有此义。骂人的人却不可没有这一样的条件,能骂人,也须能挨骂。且对于失败者不应再攻击其个人。即使仪哥儿,我们一闻他有了痨病,尚有语丝的朋友要写一封公开的信慰问他,我也是很赞成的。最可恶的Kipling,昨天看见他有肺膜发炎之症,我们还是希望他能早“痊愈”。大概中国人“忠厚”就略有费厄泼赖之意,惟费厄泼赖决不能以“忠厚”二字了结它。此种健全的作战精神,是“人”应有的,与放冷箭的伎俩完全不同,大概是健全民族的一种天然现象,不可不积极的提倡。

前言

他,曾与鲁迅齐名,饮誉中国现代文坛!    他,离诺贝尔文学奖仅半步之遥!    他,曾得到过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专门点评!    他,被美国文学界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    在国际文坛,他如一颗永不陨落的明星,璀璨耀眼,光芒四射!    在中国学界,他却像一块被遗忘在墙缝里的金币,曾经长期沉寂落寞,难以放出光芒!    他是谁?    他就是人称“幽默大师”,自诩“一团矛盾”、“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    一、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林语堂的出身充满传奇色彩,与中国大多数文豪相比,他既非书香门第的后裔,也非官宦家族的公子少爷。他只是闽南漳州平和县坂仔村里的一个山里娃,一个山村基督教牧师的儿子。但林语堂与村里其他孩子不同,在艰苦的环境下,他成功地走出了坂仔村,走出了国门。他谱写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篇章,搭起了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    林语堂自幼聪慧过人,深受父亲理想主义思想的影响,梦想翩翩。他曾梦想成为一个发明家,让千家万户的生活简便幸福;他曾梦想要开一个“辩论”商店,做一个辩论“大王”,出卖自己超凡脱俗的辩才;他曾梦想要成为世界闻名的大作家,流芳百世、名垂千秋……    梦想诱导小小的林语堂不懈地努力奋斗、不断地求知探索。8岁时,林语堂用三字经的形式编写教科书,初显超凡才华,赢得家人的一致赞扬。10岁时,林语堂远走他乡,到厦门鼓浪屿住读,开始独立生活。17岁时,林语堂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初露不凡才华。大学期间,林语堂更是风华正茂、才艺双馨,成为了圣约翰大学鼎鼎有名的“高才生”。    1919年,24岁的林语堂携新婚妻子漂洋渡海来到美国哈佛大学研习比较文学,并获得了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证书——实现了父亲多年的梦想。四年之后,他又获得了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这些成就再次为这位才气过人的山里娃锦上添花。    1923年,林语堂学成归来,在中国文坛上开始谱写他才情人生的飞扬篇章。    二、从街头暴力反抗者到文坛巨匠    20世纪20年代,林语堂初露头角于北京文坛。他与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孙伏园、甘粱仁诸先生为伍,大战反动文人,以“语丝”派的重要成员而闻名;他执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坚决支持反北洋军阀的学生运动。在“女师大风潮”中,他毅然放弃了文人革命和斗争的惯用方式,拿起了石块和竹竿,与学生一起走上街头,直接与军警肉搏,成为街头暴力反抗者,也因此而遭到通缉,又被现代评论派骂为“学匪”。他索性以“土匪”自居,并以“土匪”的名义痛打“落水狗”,成为打狗“急先锋”。不久他出任厦门大学的文科主任,举荐鲁迅、沈兼士等一批进步学者为同事,以伯乐而闻名;后来,他投身北伐。应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之邀,担任了六个月的外交部秘书,这是他一生仅有的一次“官衙”经历;他曾经受到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在北京大学任教授:又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以精纯娴熟的英语而闻名;20世纪30年代,他曾经创办、主编《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杂志,提倡“幽默”、“性灵”;后来他辅佐宋庆龄、蔡元培先生,任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宣传主任,高举起人道主义旗帜;30年代中期至四五十年代,至欧美定居后,撰写了一系列作品轰动欧美文坛,以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权威作家而闻名;60年代,他曾经回到祖国,定居台北阳明山麓,恢复了中文写作,以“无所不谈”的出色小品文而闻名;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他重操久违的语言学研究,主编了规模宏大的《当代汉英词典》;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他作为台湾文坛的当然领袖和国际文坛的公认巨匠,先后被选为国际笔会台湾分会会长和国际笔会副会长,1975年又以长篇小说《京华烟云》,被国际笔会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至此,林语堂的名望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红透了国内外文学界。    林语堂的文章,大多是名著。天赋,加上饱学中西文化,令其出手不凡。他早年是以小品文起家的。20世纪20年代的“语丝”时期,文笔初试,第一本小品文集——《翦拂集》——就引起世人瞩目。至30年代的“论语”时期,作文已如行云流水细腻,游刃有余,尤其是以“有不为斋”斋主为名写成的大量的表现其“幽默”、“性灵”文学主张的小品文,使他的小品文基地《论语》杂志成为当时中国的畅销刊物。他的名气吸引了美国著名作家兼出版家赛珍珠。赛珍珠得知林语堂学贯中西,特别是能用纯正的英文写作。断定他是可以直接用英语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绝妙手笔,也是她难得的摇钱树,于是登门拜访,恭请赐稿,希望他以公正的态度、详实的文笔写一本阐述中国的书。林语堂欣然应诺,先是在上海家中,后来进避暑胜地庐山,潜心写作英文专著《吾国与吾民》,一气呵成。此书1935年9月在美国出版,取得了轰动性的效果。美国著名书评家伯发(NathanielPeffer)评价说:“这本书是以英文写作的以中国为题材的最佳之作。”《吾国与吾民》出版后仅四个月,就印了七版,在当年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位居榜首,后又被定为十大畅销名著之一,长期畅销美国乃至西方世界。此书也为赛珍珠及其丈夫华尔希的出版社带来了滚滚财源。于是,赛珍珠夫妇邀林氏去美国写作。林氏从《吾国与吾民》一书的成功中全面了解了自己的写作功底,信心十足,欣然应邀,1936年举家旅美。旅美后写成的第一本书《生活的艺术》又是一颗重磅炸弹。它于1937年在美国出版后,立即被美国“每月读书会”选为1937年12月特别推荐的书:1938年在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高居第一名达52个星期之久;并在欧美国家的读者中掀起了一股“林语堂热”,引出了一大批“林语堂迷”,他们把林氏著作当成生活指南和“枕上书”。从那时以来,《生活的艺术》在美国重版达40次以上;且被译成法、德、意、丹麦、瑞典、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以及巴西、中国等国语言的文本,在欧、亚、拉美数十年畅销不衰。如此这般,使林语堂成为国际性的名家。    林语堂的作品至今还在影响着美国人的“中国观”,堪称一代文学巨匠。1989年2月10日,美国前总统布什对国会两院联席会谈到他访问东亚的准备工作时,说他读了林语堂的作品,内心感受良深。老布什说:“林语堂讲的是数十年前中国的情形,但他的话今天对我们每一个美国人都仍受用。”    三、“幽默大师”的孤寂与落寞    生活之舟,不会像顺流的江轮那样一帆风顺。林语堂的生活中并不总是掌声与鲜花,“幽默大师”也有孤寂与落寞之时。    1936年《人间世》创刊后,林语堂陷入了“左”“右”夹击的火力网。作为《论语》的主编和论语派的主攻手,林语堂主张从美学的、艺术的和趣味性的角度切入文学,他喜欢用幽默、闲适的笔调使读者在爽朗的笑声中领悟文学的奥妙。而鲁迅等左翼作家主张从时代性和阶级性的角度切入文学,认为文章应该尖锐泼辣,就像匕首一样直刺敌人的胸膛。鲁迅认为在硝烟纷飞、哀鸿遍野的时代,面对骄横跋扈、贪得无厌的剥削阶级,人们是无法闲适,无法享受幽默,更谈不上抒发性灵的。林语堂与鲁迅不同的文学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政治上的分歧和矛盾。在白色恐怖的艰苦环境下,林语堂逐渐滋生了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崇尚自由主义。他的文章只剩下形式上的幽默与闲适,毫无时代的内容,越来越仅仅适合在战斗中退缩的小资产阶级的口味,离广大人民的生活疾苦越来越远。而鲁迅欢迎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勇于尖锐批判时政的黑暗和腐朽,真实反映百姓的苦难生活。这对昔日同一战壕里的亲密战友,在文艺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至于最终分道扬镳,彻底决裂。随着中国革命的节节胜利和进步文学的发展与繁荣,为小资产阶级服务的论语派不得不退出了中国主流文坛,林语堂的文学生命在中国也就逐渐枯萎、消亡。    抗日战争时期,旅居美国的林语堂长期撰文宣传中国抗日的风貌,希望能引起美国援华政策的改变,以报自己一片爱国之心。但事与愿违。林语堂收到的却是美国出版商的严厉警告:“不可以,也不应当再说那样的话。”林语堂的声誉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生不如意的事接踵而来。林语堂因长期痴于研发中文打字机,耗尽全部家产。为了能继续研发下去,不至于半途而废,他不得不告借于美国挚友华尔希——赛珍珠的丈夫。结果,钱没借到,反而引起了他与赛珍珠之间的一场版税官司。在这场官司中,林语堂得到了经济上应有的利益,但也失去了他与赛珍珠之间多年的珍贵友谊。为了能重振家业,年迈的林语堂举家离美,到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校长。可好景不长,林语堂在南大任校长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因预算问题与南洋大学执委会发生尖锐的矛盾,最后不得不辞去校长一职,离开南大。一连串不顺心的苦闷事纠缠着这个一向乐观、豁达的“幽默大师”,使他长期难以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四、落叶归根    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使饱经风霜的林语堂产生了落叶归根之感。1966年,林氏夫妇离开美国,定居台湾。在这里,本想安度晚年的林氏夫妇又一次遭受了致命的打击。1971年,林语堂的长女——林如斯,因婚姻失败在台湾故宫博物馆上吊自杀。古人云:“老年丧子,人生之大不幸也。”林氏夫妇在巨大的悲痛面前精神几乎完全崩溃。廖翠凤因长期沉溺于失女的悲痛中,不久患了恐慌症。在一次又一次的残酷现实面前,林语堂的精神和生活支柱动摇了。他的身体日见衰老。1975年10月10日,林语堂过完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生日——八十大寿——不久,因心脏病发作,于1976年3月26日逝世于香港玛丽医院。他走了,以一种不忧不惧的恬淡心情离开了人世。    一杯黄土,一束素菊,覆盖在枣红的棺木上。一代文化名人、幽默大师林语堂,自此长眠于他深爱的家园——崇峦叠嶂的阳明山。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让我和草木为友,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    歌德说,人生一世就是为化短暂的事物为永久。林语堂的一生似乎也可依此解读。林语堂短暂的尘世生命落了幕,同时又揭起另一个“幕”,现出他“永久”的一面。因为,无论是在飞扬的巅峰还是在落寞的低谷,林语堂都在为中西文化交流架设桥梁,在人类精神园地里辛勤而悠然地耕耘。他用短暂的生命赢得了人们永久的回忆。

书籍目录

序论 两脚踏东西文化
 评宇宙文章
 一、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
 二、从街头暴力反抗者到文坛巨匠
 三、“幽默大师”的孤寂与落寞
 四、落叶归根
第一章 山村里走出洋博士
 一、梦想翩翩的童年
 二、圣约翰大学的高才生
 三、游学海外
第二章 驰骋中国文坛
 一、“语丝”苗圃里的精英
 二、与军警赤拳搏斗的“土匪”
 三、打狗“急先锋”
 四、“幽默大师”
第三章 中西文化的使者
 一、结识赛珍珠
 二、在美欧掀起“林语堂热”
 三、快乐的流浪者
 四、美洲七国之演讲
 五、迎来第二次小说创作高峰
 六、国际笔会的副会长
第四章 炽热的爱国心
 一、卢沟桥炮声刺痛游子心
 二、写小说为祖国抗战作宣传
第五章 美丽曲折的爱情
 一、魂牵梦绕的初恋
 二、悲痛欲绝的再恋
 三、金玉良缘
第六章 “幽默大师”的苦闷
 一、在前进中彷徨
 二、与鲁迅两度亲疏
 三、美国出版商的警告
 四、为发明中文打字机而倾家荡产
 五、林、赛决裂
 六、南大风波
第七章 悲泣的暮年
 一、满载乡愁回台定居
 二、痛失爱女
 三、八十自叙:“一团矛盾”
 四、抱憾归西
第八章 逝者余音
 一、国内评论:众说不一
 二、国外评价:褒扬颇多
第九章 林语堂著作简介
 一、成名作
 二、代表作
附录
 一、林语堂精彩语录
 二、林语堂生活花絮
林语堂年表

编辑推荐

《非常人物系列•非常记忆•锦心绣口:林语堂(幽默大师)》由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锦心绣口:林语堂,ISBN:9787564805012,作者:亚联 编著

图书封面


 锦心绣口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比较全面地记录了林先生的一生。没有出彩的地方,但也没有出错的地方。
  •     那个时代,现代文学似乎只有“鲁郭茅、巴老曹”。当迷雾散去,一座座山峰巍然显立——沈从文、张爱玲、林语堂。。。。。。原来,有那么多的大家被时代雪藏。因为先读了作品,然后想了解作者。正如钱钟书批评的那样,吃了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于是去了解下蛋的母鸡。(钱钟书原话: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这是钱钟书拒绝来访者说的一句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