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李汝珍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话说李汝珍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214075024
作者:徐永斌
页数:17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由于资料的缺乏,李汝珍的科举情况无从考知,胡适先生推测他可能是一个不得志的秀才,但李汝珍也曾有仕宦的经历。嘉庆六年(1801),李汝珍赴任河南某地县丞,参与治理河患,许乔林有诗《送李松石县丞之官河南》言及于此:“河南天下中,黄河经流贯。地脊踞上游,宜防重守捍。丞尉虽小官,汛地有分段。”许乔林对李汝珍赴任河南以治水患多加勉励之情:“吾子经世才,及时思自见。熟读河渠书,古方用宜善。”许乔林诗中虽未明言李汝珍到河南何地任职,据徐子方先生《李汝珍年谱》考证,李汝珍是到河南赴任砀山县丞,主要负责邵家坝的分段防汛事宜,而且是“投效河工”性质。许乔林在送走李汝珍这年冬季,有诗《拥炉诗》为证:在第四首“宣防虚境水衡官”句下注云“前投效河工未果”,诗中另一处又注云“河决邵坝”。但李明友先生《李汝珍师友年谱》则认为李汝珍去河南是通过捐治水县丞一职而成行的,而且是以“试用县丞”身份参与管理河工事务,与河决邵家坝无关,更不是去砀山县做官。由此可见,李汝珍赴任河南,不管是捐来的,还是“投效河工”,总之不是通过科举正途得来的官职,而且官职卑微。嘉庆八年(1803),李汝珍由河南任上返回板浦省亲,不久出游淮南,此时,李汝珍的《音学臆说》(后称《李氏音鉴》)已成书,李汝珍携书稿去淮南看望其兄李汝璜,并请兄长阅看他的书稿,因为李汝璜早在嘉庆六年(1801)已调任淮南草埝场大使。可惜不巧,李汝珍这次淮南之行适逢李汝璜去了四川,直至他的兄长返回淮南,才得阅他的书稿。李汝璜对《音学臆说》一连浏览了数日,为其弟的才学所折服,认为此书“洞见原本拈字得切,如响赴节”,为之狂喜,并于嘉庆九年(1804)正月欣然为之作序。嗣后,李汝珍返回板浦,将他的《音学臆说》手稿出示给他的好友石文奎阅看,石文奎对此书所展现出的李汝珍的才华也大为赞叹:“接其言论风旨,然后知贤者不可测,而深入无浅语也。”并欣然为之作序。不久李汝珍复赴河南。论者多认为李汝珍此次河南之行可能是为了待选官职。嘉庆十二年(1807),李汝珍在河南时,寄《李氏音鉴》书稿与许桂林,请他参订。 李汝珍虽两赴河南,但终因未出身于科举正途,难以得到理想的官职,只在县丞这一微职待了几年的时间,就黯然而返,遂致力于著述。 嘉庆十五年(1810)二月,李汝珍为他的《李氏音鉴》作付印前的准备工作。三月初,李汝珍将之付梓,并嘱托他的学友洪棣元校对。期间,李汝珍曾亲赴扬州,请时任国子监祭酒的吴锡麟为《李氏音鉴》作序。同年,《李氏音鉴》初刻本完工,此书所载参著者还有他的弟弟李汝琮,而许乔林、许桂林两兄弟则是参订者之一。此年李汝珍拟撰《广方言》,以荟萃众说,可惜未成。嘉庆十七年(1812),李汝珍得以结识江苏邗江名士许祥龄,情义交孚,遂成莫逆。李汝珍曾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应许祥龄之请,为其《蔬庵诗草》作序,李汝珍在序中对二人的交情笃厚作了交代,并对许氏的才学嘉许:“知先生自幼秉经酌雅,上窥千古,下逮百家,与凡所历名山大川,靡弗博闻强记,以自得于风雨晦明之外。”对许氏之诗作也是称赏有加:“其发为诗,则豪宕自雄,勃勃有奇气。”李汝珍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开始刻印他的围棋棋谱《受子谱》,谱前有许乔林的序,此谱深受后人的推崇和喜爱。尤其是他的长篇小说《镜花缘》,从开始撰写到脱稿,历时十余年,凝聚了作者的不少心血。如上文所言,李汝珍曾为此阅读了大量书籍,并搜集了不少的小说素料,直至嘉庆二十年(1815)八月,他的长篇小说《镜花缘》才脱稿。脱稿后,他将书稿送给许乔林并请他斧正。《镜花缘》完稿后的消息传开后,深受书商的青睐。嘉庆二十三年(1818),李汝珍亲赴苏州赶刻《镜花缘》,直至《镜花缘》刻印完工。但由于江宁桃红镇抢先翻刻出售,致使苏州刻本的《镜花缘》滞销,李汝珍心急如焚,准备为此打官司,前后待在苏州半个月。道光元年(1821),《镜花缘》苏州再刻本完成,这是李汝珍的最后修订本。道光八年(1828),广州芥子园新雕本《镜花缘》面世。《镜花缘》还深受时人的喜爱,如道光九年(1829),广东顺德人麦大鹏在朋友谢叶梅处得阅这套小说后,“不胜舞蹈”,在他得知芥子园新刻本《镜花缘》面世后,就立即花钱买了一套,“如获异宝”,和来访的朋友谢叶梅一起“赏鉴累日,评阅不倦”。鉴于谢叶梅少时嗜爱绘画,尤擅人物画,麦、谢二人遂产生了为《镜花缘》绘制人物插图的设想。这种设想不久就得以实现了,道光十年(1830)四月,谢叶梅为《镜花缘》共描摹了108幅人物插图,并为之作序。今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师大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苏州图书馆等地藏的“芥子园藏版”《镜花缘》,并非道光八年(1828)刻本,而是芥子园重刻本的翻印本,与原刻本相比,翻印本在词句上作了一定的修改。

前言

李汝珍是生活于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一位不得志的文士,早年随其兄李汝璜(曾任板浦场盐课大使)由顺天府大兴县(今属北京市)来到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受业于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凌廷堪,习文之暇,兼及音韵。妻子死后,续娶许氏,李汝珍遂与许乔林、许桂林兄弟成为姻亲,并一度相交甚笃。他深受扬州学派的影响。他长期寄食于其兄汝璜任上,直至清嘉庆六年才得河南某县县丞之职,不久又回到海州。嘉庆十年,他又准备再赴河南,似未能成行。    李汝珍一生历经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仕途蹭蹬,但他满腹才学,博雅多能,精通文学、诗词、文字学、音韵学、经学、医学、数学、茶经、棋谱、象纬、篆隶等。李汝珍的晚年穷困不堪,闲暇之时,倾心于著述。嘉庆十年,李汝珍在海州完成了他的围棋专著《受子谱》、音韵学著作《李氏音鉴》,接着开始创作称誉后世的才学小说《镜花缘》,他在《镜花缘》第一百回文末曾言“消磨了十数多年层层心血”才得以撰成。    《镜花缘》共计一百回,作者以虚拟的百花仙子被贬落凡间、武则天女科取士为背景,前半部分描写了文士唐敖等人出I游海外的故事,后半篇主要描写了才女的博雅学识齐中女科,最后百花仙子功成圆满、李氏复唐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李汝珍将自己的博学发挥到极致,可以说《镜花缘》是李汝珍才艺展示的重要舞台,其中涉及经史、音韵学、文字学、围棋、数学、医学、课卜、音乐、书画、茶艺、剑道、游艺等诸多学科的知识,显示出李汝珍的博雅多识,他的朋友也多曾言及到这一点,如余集在《李氏音鉴》序中云:“少而颖异,读书不屑章句帖括之学,以其暇旁及杂流,如壬遁、星卜、象纬、篆隶之类,靡不日涉以博其趣。而于音韵之学,尤能穷源索隐,心领神悟。”石文奎在为《镜花缘》作序中亦称其“平生工篆隶,猎图史,旁及星卜、弈戏诸事,靡不触手成趣”。《镜花缘》中涉及的文艺、百戏诸事,就是李汝珍才学的集中展现,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所评断的“盖以为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然亦与《万宝全书》为邻比矣”,可谓是一语中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中国古代的一些神话传说、文艺、科普、民俗等资料,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镜花缘》的重要价值还在于作者借小说反映社会现实,寄寓自己的思想观,对当时的社会黑暗、社会风气的败坏深有感触和不满,如李汝珍在《镜花缘》中,通过描写君子国的好让不争,讽喻人世间的尔虞我诈,损人利己的丑行。李汝珍又通过描写唐敖与君子国的宰辅吴氏兄弟的交谈,抨击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不良习俗,如丧葬之礼讲求风水,喜庆之事讲究排场,为一己之利喜争讼,祭祀之礼喜宰耕牛,宴客之礼喜奢华,崇奉宗教、信仰宿命论之风盛行,后母虐待前妻儿女等。吴氏兄弟虽贵为君子国的宰辅,但自始至终保持谦恭的心态,在这里,李汝珍通过藉多九公之口明扬吴氏兄弟的这种“谦恭和蔼”“脱尽仕途习气”的风格,实则讥讽现实中的一些朝廷官员“器小易盈,妄自尊大”的恶习。    李汝珍崇尚真才实学,对当时盛行的不懂装懂、不求甚解的学风进行了无情的揶揄,并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病态”现象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示和嘲讽。如作者在《镜花缘》第二十二回塑造了白民国人虽也喜与人谈文论学,但却空有其表,对学问不求甚解,却能装腔作势。在《镜花缘》第二十三回,李汝珍虚拟了淑士国国民咬文嚼字、掉弄酸文等附庸风雅的场景,讥讽了现实社会中的这类常态。除此以外,小说作者还描写了唐敖等人游览的两面国、穿胸国、厌火国、结胸国、长臂国、伯虑国等这些海外小国,通过描写其国人的秉性和习俗,讥讽了现实社会的这些“病态”,用以警诫世人。    尊重女性、张扬女权是李汝珍《镜花缘》的另一个闪光点,如李汝珍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他在《镜花缘》中主要以女性为主角,描写了一百位才女,她们聪颖博学,连探花唐敖也自叹弗如;李汝珍对女性在中国专制社会屡受压制和摧残的命运深表同情,希望能解除封建社会强加给她们身上的沉重枷锁,在《镜花缘》第三十三回至三十八回通过虚构的林之洋在女儿国被召为嫔妃受尽苦楚的故事,对中国古代社会摧残女子身心的陋习作了无情的嘲讽和抨击,李汝珍忍不住在《镜花缘》第十二回藉吴之和之口对社会上流行的女子缠足之陋习进行了猛烈抨击:    吴之和道:“吾闻尊处向有妇女缠足之说。始缠之时,其女百般痛苦,抚足哀号,甚至皮腐肉败,鲜血淋漓。当此之际,夜不成寐,食不下咽,种种疾病,由此而生。小子以为此女或有不肖,其母不忍置之于死,故以此法治之。谁知系为美观而设,若不如此,即不为美。试问鼻大者削之使小,额高者削之使平,人必谓为残废之人,何以两足残缺,步履艰难,却又为美?即如西子、王嫱皆绝世佳人,彼时又何尝将其两足削去一半?况细推其由,与造淫具何异?此圣人之所必诛,贤者之所不取,恨世之君子尽绝其习,此风自可渐息。”    《镜花缘》除了是一部著名的才情小说外,还可以把它看做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游记小说,尤其是小说的前半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旅游文化。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为主体的出海游览可看作是一次自助游。《镜花缘》所体现出的旅游文化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反叛性”旅游文化特征、“探险性”旅游文化特征和旅游主体与异地文化的接触、交流、碰撞的过程性文化特征。《镜花缘》还反映了儒道杂糅的文化特征,体现了李汝珍思想的双面性,即儒家复古思想与改良思潮的结合以及儒、道思想的糅合,葛洪的神仙道教对《镜花缘》影响比较大。    《镜花缘》的叙事模式,汲取了许多中国古代小说采用道教的“谪仙”模式,撷取中国古代的一些神话传说素材,“抓住一点,生发开去”,尤其是在小说的前半部分,作者融神话传说、奇人异事于一体,妙无斧凿痕迹,而且生动诙谐,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才学化是《镜花缘》的一大特征,才学化在小说的前半部分的运用是比较成功的,它基本符合小说人物的基本特征,增强小说的童话色彩、讽喻性和趣味性,但在后半部分则是严重影响了小说的艺术性,即使将其中的大部分才学化内容删去,也不会影响小说的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镜花缘》可以说是一部比较有特色的才情小说,自它问世以来,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并被译成英、俄、德、日等多国文字流传于海外。虽然它的才学化影响了小说的艺术性,但瑕不掩瑜,它仍是中国古代小说比较优秀的文学作品。

后记

李汝珍这位博雅多识的才子,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给后世留下了《李氏音鉴》、《受子谱》、《镜花缘》等不朽著作,尤其是他的长篇才情小说《镜花缘》,自问世以来,已成为人们喜爱的作品,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镜花缘》之所以被认为是才情小说(一说“才学小说”,一说“杂家小说”),主要是因为小说作者在《镜花缘》中融人了大量的文艺知识,如经史、音韵学、文字学、围棋、数学、医学、课卜、音乐、书画、茶道、游艺等,这得力于李汝珍的多才多艺,尽管研究者对此多有非议,认为这些才学化内容影响了小说的阅读兴趣和文学艺术性,这不无道理。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科技、民俗等内容,这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不无益处。    李汝珍晚年困窘不堪,又与许乔林交恶,致使许乔林在编纂地方志和诗文集中,对李汝珍的著述拒之门外,一概不收,这无疑不利于后人深入研究李汝珍。如果李汝珍和许乔林仍是相交笃厚的话,可能许乔林会在编纂史书、诗文集时将李汝珍的一些著述收入,这样就会将李汝珍的一些文字资料保存下来,也许就不会出现像现在这样的窘况:李汝珍的生平资料甚为缺乏,他的一些才艺状况也只能通过研究《镜花缘》来窥知其端倪,这对于李汝珍的深人研究带来诸多困难,也难以对李汝珍进行整体性的把握。李汝珍在《镜花缘》结束时,曾言本想再写一部《后缘》,可惜未及于此,就撒手人寰了,这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悬念,李汝珍想撰写的《后缘》会是什么样子的?里面会有什么样的内容?他会怎样怎样安排故事情节?等等。在李汝珍之后,有两部《镜花缘》续书问世,名字都叫《新镜花缘》:一部是萧然郁生所著,另一部是陈啸庐所著。这是一种可喜的尝试和可贵的努力,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镜花缘》的魅力所在。即使如此,因李汝珍的离世,后人已永远读不到李汝珍的《后缘》了,无疑是一种无法弥补的缺憾。    关于李汝珍的才艺,从现存的资料,我们已很难对此作准确的定位,《镜花缘》虽然描写了许多才艺内容,这可能只是李汝珍才艺的一部分,到底李汝珍的才艺造诣有多深,还有多少才艺内容没有涉及,恐怕我们很难对其作整体的把握和定位。李汝珍及其著述的研究经过学术界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已取得了不少可喜可贺的研究成果,连云港市也早已成立《镜花缘》研究会,而且还建设了《李汝珍纪念馆》,学术界对李汝珍及其著述的研究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广大读者也越来越喜欢《镜花缘》,因为《镜花缘》非常健康,没有任何情色描写,童话性色彩也非常浓厚,并运用了漫画性艺术手法,从而使作品极富趣味性,比较适合少儿阅读。虽然李汝珍早已去世了,但他的著述永远是中国明清小说中的一朵奇葩,祝愿这朵奇葩越来越茁壮成长。    (本书图片资料多由南京图书馆陈希亮研究员提供,谨表谢忱)

书籍目录

引语
一、漂泊海州:李汝珍的板浦生涯
二、仕宦著述:李汝珍的晚年困顿
三、博雅多能:李汝珍的才艺展示
 (一)李汝珍与儒家六经
 (二)李汝珍与语言学
 (三)李汝珍与文史
 (四)李汝珍与弈棋
 (五)李汝珍与数学
 (六)李汝珍与医卜
 (七)李汝珍与生物学
 (八)李汝珍与音乐
 (九)李汝珍与书画
 (十)李汝珍与茶道
 (十一)李汝珍与剑道
 (十二)李汝珍与射艺
四、别情雅趣:《镜花缘》的游艺世界
 (一)运动类游戏
(二)智能类游戏
(三)博戏类游戏
五、解除枷锁:《镜花缘》的女子世界
 (一)《镜花缘》中的女仙形象
 (二)《镜花缘》中的才女形象
 (三)《镜花缘》中的女帝王形象
六、儒道杂糅:《镜花缘》的双面人生
 (一)儒家复古思想与改良思潮的糅合
 (二)道教思想的影响
 (三)儒、道思想的杂糅
七、海外世界:《镜花缘》与旅游文化
 (一)自助游单位团体的形成
 (二)《镜花缘》的“反叛性”旅游文化特征
 (三)《镜花缘》的“探险性”旅游文化特征
 (四)《镜花缘》中的旅游主体与异地文化的接触、交流、碰撞的过程性文化特征
八、不同于同:《镜花缘》的才学艺术
 (一)才学化基本符合小说作者及故事主人公的身份特征
 (二)才学化为小说增添了浓厚的童话色彩和趣味性
 (三)才学性增强了小说的讽喻意味
九、结束语:说不尽的李汝珍

编辑推荐

《话说李汝珍》由徐永斌著。《镜花缘》可以说是一部比较有特色的才情小说,自它问世以来,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并被译成英、俄、德、日等多国文字流传于海外。虽然它的才学化影响了小说的艺术性,但瑕不掩瑜,它仍是中国古代小说比较优秀的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

《话说李汝珍》包括李汝珍生平及其艺术成就。李汝珍一生历经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仕途蹭蹬,但他满腹才学,博雅多能,精通文学、诗词、文字学、音韵学、经学、医学、数学、茶经、棋谱、象纬、篆隶等。李汝珍的晚年穷困不堪,闲暇之时,倾心于著述。嘉庆十年,李汝珍在海州完成了他的围棋专著《受子谱》、音韵学著作《李氏音鉴》,接着开始创作称誉后世的才学小说《镜花缘》,他在《镜花缘》第一百回文末曾言“消磨了十数多年层层心血”才得以撰成。

图书封面


 话说李汝珍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专门介绍李汝珍和《镜花缘》书不常见,这本书很及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