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左右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周作人左右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221084354
作者:孙郁
页数:242页

章节摘录

八道湾十一号西直门内公用库八道湾十一号,是一处面积约四亩的大宅院。1919年7月,鲁迅以三千五百元购下了此宅,同年底,鲁迅的母亲、夫人朱安,周作人、周建人及家眷陆续搬至于此。这是鲁迅在北京住得最长的私宅,也留下了诸多可以感怀的故事。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故乡》以及第一本小说集《呐喊》诞生于此,他的译文集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周作人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他们既迥异于以鲁迅为旗帜的左翼知识分子,也不同于以胡适为代表的所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本书以随笔形式,并辅之以百余幅图片,自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这一文人群体的文化心理、价值选择、人生姿态和社会取向。  ——孙郁

后记

2000年春后,这一本书的腹稿大致形成了。那时候还在做记者,每日忙于约稿、写稿和社会活动,即使坐下来开始写作,内心依然不能静下,所以文章好似一直悬到空中,没能切人历史的深处。直到去年春,调回到博物馆,状态依旧,文章写了许多,可好像仍在皮毛中旋转。这在我,已是个老问题了。苦雨斋里的人,对我仍是群熟悉的陌生人。我只是写了一点点感受,画出了一个远去的历史的轮廓。至于那轮廓里真的生命的奥秘,则还有待于人们解析、研究。年轻的朋友倘能因这一本书而去顾及那个群落,对以往的历史有一点点兴趣,那我的任务便算完成了。过去当记者的时候,养成了有感而发的习惯,对一些话题,敢于在没有知识准备的前提下大胆的评说。但这一思路用于谈论历史,则有一点冒险。我知道这一本书,就留有这一方面遗憾。历史是复杂的,历史中的人,何尝不是如此?对我而言,目前的困惑在于,回望周作人以及他周围的人们时,却发现对那一群人的知识、专业内容,知之甚少。比如希腊文、文字学、日本史、佛学,都懵懂得很。但我有时想,为了一种渴念,也大可不必等待自己修炼成功,再去回溯以往。这正如汽车尚未造出之前,不能放弃双脚的跋涉一样。也许这笨拙的努力,也可以缩短与远逝者的距离吧?上世纪50年代以来,苦雨斋的传统,大多已中断了。这旧有的存在,对今天的人们而言,还显得那么新鲜,在那些人的智慧里,或许也可提炼出一种精神的元素。有时翻阅前人的读书札记、学术著作,就默默地想,现在的读书人,大多已没了这样的心境,知识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我们的人文语境,较之于先前,已日显苍白,似乎丧失了什么。如何寻找那已丢失的存在,实在地讲,我感到了深切的茫然。

内容概要

孙郁,1957年生于大连。现为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80年代起转入文学批评和研究,对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颇有兴趣。80年代末在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工作;90年代初调到北京日报文艺部,做副刊

书籍目录

八道湾十一号京派营垒狂士真人“鬼谷子”老友同路者聪明人弟子之一弟子之二弟子之三弟子之四京派将领南国真人一点涟漪绍兴帮聚会的场所书肆之乐六朝之风平淡的文章鉴赏家们生活点滴苦海身边杂调儒林内外自己的文章若远若近友人之情风俗研究禁书问题……

编辑推荐

《周作人左右》为孙郁系列之一。

作者简介

《周作人左右》内容为:苦雨斋是周作人书房的名字。上世纪20至30年代,以周作人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人群体。他们既迥异于以鲁迅为旗帜的左翼知识分子,也不同于以胡适为代表的所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周作人左右》以随笔形式,并辅之以百余幅图片,自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这一文人群体的文化心理、价值选择、人生姿态和社会取向。这一《周作人左右》酝酿的时间已很久了,但下笔的时候,就迟疑起来。要写的人物,是那么异类,用传统的视角不行,但换了新法,又常常不得要领。在中国,写一个“叛徒”,是冒险的事,类似的书,不正受到种种指责么?所以,几年来,作者时断时续,观点呢,似乎也在渐渐修改,內心的冲突,从未断过。但作者终于还是鼓足了勇气,想将自己的思绪,长久地沉浸在这个人的世界里。作者们中国人,是愿意以纯粹的方式打量他人的,似乎眼中,揉不得杂色。而这个世界,正是以杂色构成的。周作人之于作者,一方面在学识上是个参照,现代以来,像他那样博览群书的人,十分少见。另一方面,他的逆于常人的空漠,散淡后的绝望,让作者产生了熟悉的感觉,似乎那里,也映着作者们这代人的某些影子。中国的读书人,有许多徘徊在苦与乐、明与暗之间,內心流动的,就有周作人式的情调。虽然这一情调隐隐地含着灰色,但那不经意间闪动的意绪,恰好写着文人的宿命。有一段时间,作者们的思想界是禁谈他的名字的,原因自然复杂得很,这里主要遇到了道德问题。后来思想解禁,周作人忽地又热了起来,其出版物,从历史的封尘里走了出来。作者自己,也正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这个远去的灵魂有了交流的机会。那时作者还在鲁迅博物馆工作,接触到《雨天的书》、《自己的园地》,心里为之一亮,好似久违了的朋友,在那温馨的文字里,感到了悠长的亲情。作者体味到了另一种情感,它像宁静的湖面涌动的波纹,给人浑朴的力量。作者发现了自己和他的某种共鸣,他的文字唤起了作者的一种长眠的情感,这些本应流出的情愫,不知为何从未开启过。那时作者暗暗地感谢着他,如果不是读了这类文字,作者还不会发觉自己存在着非冲动的、岑寂的审美偏好。实在地说,周氏提供给人的享受远不及鲁迅,倒是他的智慧表达式,那种不露声色的情感的喷吐,使作者看到了近半个世纪中国文化的某种缺失。而周氏的价值,或许正在这里。

图书封面


 周作人左右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很好的题材,可惜体式糅杂,翻过来弄过去不外是讲清空淡远啥的,重复处颇多。
  •     略高于止庵先生那本书。
  •     孙郁先生的文章一向很耐读
  •     几乎就是周作人身边的朋友、学生的列表,而那评价也是基本中肯的吧,看完能对周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     有点内容,有可读性
  •     周作人投敌 自身性格确实占了很大因素 里面谈到他晚年给周恩来写信 丝毫不觉得自己当初跟日本人搅在一起是件多大的错事 觉得自己没做错 因为老毛起初给他的待遇不错,他又开始转过来撰文痛骂国民党治下攻击他附逆行为的那些人 比如傅斯年
  •     孙郁先生的老毛病是太散,许多观点不能形成系统,又多有重复。翻翻此书可以获得对以周作人为核心的“苦雨斋”文人群体的一个大致印象,最后谈到后世受到周氏文风及思想影响的文人还比较有价值。
  •     3.5星。好处是孙郁老师自己的性情就偏于周作人一路,故能体贴知堂老人寂寞的心境,坏处是不自觉地沾染了士大夫气,叙述语言仿佛没有泡透的茶,散发出的更多是苦腻味。鲁迅的资源赋予孙郁以反思的力量,使他看到自己的文字有多么“面目可憎”(记得他曾多次在讲座中用此四字进行自我评价)——论文笔他与周作人的差距自是不必多言。但孙郁早些年一系列论及周作人的书,优点在于,他既勾勒出苦雨斋文人群体的生动面貌,又以理解之同情看待周作人的文化选择,能跳出道德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束缚而重新肯定了周作人在现代中国文化界理应占据的高位。遗憾的是书中各文长度普遍不足,感觉像报刊连载的体式,情绪化也没有控制得当,学理性不足。虽然学究气是应当引以为戒,但窃以为若以更学术的方式论知堂先生的贡献,恐怕可读性“会更强吧”。
  •     之前读到孙郁先生的《张中行别传》。
    我喜欢孙先生的叙述方式,与张中行老、或是与周作人先生好像都有一些说不清的相似。孙郁先生的文字总是把人带入那特定的时代,不是完全作为旁观者的理智,还有参与者的热情。
    这本书围绕苦雨斋展开,让读者回顾五四那个狂热而又冷静,激情而又理智的时代。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