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隐士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巴黎隐士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544708043
作者:[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页数:230页

章节摘录

青年政治家回忆录  一、法西斯治下的童年  1.一九三九年我十六岁,所以要回答关于战前的“理念背景”问题,我得由那些懵懵懂懂、似是而非的东西来审视自己,试着重织一张由影像和激动而不是理念构成的网。  以政治为轴书写自传体回忆录的危险在于夸大政治在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真正的分量。我可以用这生记得的第一件事,法西斯行动队棒打一名社会党员开始。相信在一九二三年出生的鲜有人能记得,因为这个回忆可能得上溯到一九二六年,有人行刺墨素里尼未遂后,行动队最后一次使用短棍。挨打的是卡斯巴勒·阿摩雷提教授,教拉丁文(他儿子是“新秩序”在执行第三国际某次任务时于日本殉职的一名共产党员),那时他是我们圣雷莫别墅一间附属“翼屋”的房客。我记得很清楚我们当时正在吃晚饭,老教授扭曲着一张血流不止的脸,领结也被扯掉了,进来求救。  不过自这第一个童年印象后,生活中一切感受、见闻,就都是文学诱因了。童年,与青少年对未来的展望大相迳庭,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及想法毫无逻辑地一个接一个蹦出来。就算成长环境中表达自由、资讯发达,但一个人判断能力的形成仍需要时间。  从小听家中大人们的议论,我一直有意大利已走上穷途末路的强烈感觉。青少年阶段,我跟学校同学几乎一致憎恨法西斯,不过这并不表示说我注定将走上反法西斯之路。那时候距离我使用政治术语观望局势还过早,更不用说争取某样东西以对抗另一样,或是为自己在寻求未来的解决方案中找到定位。眼见政治是众人唾骂、为精英分子所不屑的对象,一个年轻人本能的反应是认定政治无可救药地是死路一条,应该要寻找别种生命价值。当年在判定法西斯是恶,与投入政治对抗法西斯之间的鸿沟,今天看来简直难以置信。  接下来我原该从书写自传体回忆录会犯的另一个错误或毛病来看我自己:试着就个人经验披上某一代、某一个环境的整体经验“中国间”的外表,凸显共通点,将比较特别及个人的那一面隐藏起来。不过跟前几次不同,这回我想公开于世的将稍稍偏离这个意大利“中国值”,因为我深信由例外着手,会比经由正规挖掘出更多事实。  我是在一个早年比起意大利任何一处地方都颇为不同的城市长大的:圣雷莫。我小时候,那里全都是老一辈英国人,俄国皇族,人们来自全世界,无奇不有。我们家当时不仅在圣雷莫引人注目,就是在整个意大利也属异常:我父母并不年轻,科学家,爱好大自然,自由思想家,两个人个性有所出入,但对国家走向皆不以为然这点上又很一致。我父亲是圣雷莫人,出身于一个信奉马志尼、共和制、反教权的共济会家庭,年轻时是追随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者,后来是改革派社会主义者,长年住在南美,没有经历过大战;我母亲是撒丁岛人,无宗教信仰,生长环境教导她奉俗世义务及科学为圭臬,一九一五年加入主战社会主义行列,但和平信念不曾动摇,旅居国外多年返回意大利时,正值法西斯在巩固其势力,在我的双亲眼前的是一个改头换面、难以辨认的意大利。我父亲希望能以己力及清廉为他的国家服务,四处碰壁;以他经验过的墨西哥革命为度量衡及利古里亚传统改革主义随机应变的务实精神来看待法西斯,成效不彰。我母亲,有一位联名签署克罗齐宣言的大学教授哥哥,她自己则是反法西斯强硬分子。两个人既因爱好也因阅历,视世界为一家,都在战前社会主义呼吁革新的泛泛口号中长大,他们不止追求自由民主,更对所有不寻常的改革运动都有好感,包括: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甘地、布尔什维克党人。法西斯也加入此一行列,仿佛众多改革声音之一,但是为无知、腐败小人所领导,是一个错误的路线。我们家对法西斯的不满除了暴力、无能、贪婪、压抑评论自由、对外侵略政策外,主要是针对它的两大罪过:与保皇党同一阵线及与梵蒂冈的和解。  青少年性喜随群,所以发现自己来自一个看起来不一样的家庭,会产生一种与环境之间心理上的紧张关系。我父母最惹眼的招议之举是对宗教课的不妥协态度。他们要求让我免上宗教课,不参加弥撒或其他宗教礼拜活动。这在我就读瓦尔多教派办的小学或寄读英国学校时并没有造成什么困扰,在那里信奉新教、天主教、犹太教或俄国东正教的学生以不同方式混合编班。圣雷莫当时有各个教派的教堂及神父,包括风行一时鲁道夫·史德耐轮回净化论这种秘密团体,我一直以为我的家庭是周围各种声音的代表之一。可是等我进入公立高中后,不上宗教课,在那普通随波逐流的气氛中(法西斯当政已迈入第二十个年头)让我陷入孤立状态,有时我被迫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自闭于一种被动、沉默的反抗。有时宗教课夹在两堂课之间,我就站在走廊上等,引起经过的老师和工友的误会,以为我被罚站。因为我的姓氏,新同学每每以为我是新教徒,我否认,可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那你信什么?”“自由思想家”由一个少年口中说出徒惹人发笑,“无神论者”在当时太冲了。我只好不回答。  我母亲尽可能拖延我加入法西斯少年先锋队的时间,第一,她不希望我学会使用武器,还有,星期天早上举行的集会(后来又有周六法西斯教育日)主要活动根本就是让少年先锋队到教堂望弥撒。当我应学校规定加入后,我母亲又要求准许我免做弥撒,以纪律为由被否决,但她还是想办法知会了神父及指挥官,说我不是天主教徒,在教室内请勿要求我有任何宗教行为。  一言以蔽之,我老是跟别人不一样,稀有动物般被人瞪着看。我不认为这对我有负面影响:面对他人对你个人习惯的敌意,为正当理由而被孤立,忍受随之而来的不便,为维护未获共识的立场摸索出一个合理准则,慢慢地你对这一切就习以为常了。反而长大后,我对他人意见总抱持宽容态度,尤其是宗教方面,因为忘不掉没有随俗信教被人捉弄是多么不愉快的一件事。同样地,我也完全没有在神父堆中长大的人常有的反教权倾向。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提起这些往事,是因为我看到我许多非教徒朋友“为了避免小孩有心理障碍”,“为了不让小孩觉得与众不同”,让他们的孩子接受宗教教育。我认为此举缺乏勇气,就教育角度来说绝对有害无益。难道一名青少年不应该开始学习面对小小不便以忠于某个信念?还有,谁说年轻人不应该有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来自于与周遭环境的正常摩擦,一个人有了心理障碍会试着去克服它。生命就是克服个人心理障碍的胜利,没有它就无法养成其人格、个性。  自然,我不需要夸大事实。我的童年经验一点也不赚人眼泪,我的生长环境富裕、平静。五彩缤纷,是我对世界的印象,大大小小的矛盾不断,但并未意识到什么激烈冲突。我没有贫穷观念,我唯一听说的社会问题是存在于利古里亚小自耕农的问题,我父亲为了维护他们的利益,当时亦挺身而出:他们拥有的土地不过在方丈之间,却饱受税务、化肥价钱、道路不敷使用之苦。贫民不是没有,由意大利其他省份开始往利古里亚迁移,来自阿布鲁佐省和威尼托省的雇农在我家农场工作,到了星期六就排队到我父亲的研究所领取按天计酬的工资。可是他们来自那么远的地方,我根本想像不出贫穷是怎么回事。那个时候我跟普通民众的关系并不融洽,我父母对穷人表现出的熟稔和亲切常让我觉得不自在。  我对世间进行中的抗争运动毫无所知,只有一些传自外地的影像,像马赛克那样齐齐排列。圣雷莫当时主要看的报纸既非来自热那亚亦非米兰,而是尼斯。《侦察报》西班牙内战期间支持佛朗哥;《小尼斯报》偏共和党,后来他们就不让进了。我们家看的是热那亚的《劳动报》,直到停刊为止,这是法西斯如日中天时,硕果仅存的一份由一名改革派老社会党员朱塞佩·卡内帕(Giuseppe Canepa)办的报纸,他是我父亲老友,记得他来我们家吃过几次饭。这应该是一九三三年左右,因为我父母亲对一系列抨击希特勒的短评赞誉有加,短评人署名“黑星”,那是乔凡尼·安萨多(Giovanni Ansaldo)。有一次飞过一艘满载纳粹褐衫军的飞艇,我同桌波兰籍犹太裔的同学艾毛努埃·罗斯皮契兹说:“最好掉下来统统摔死。”  ……

内容概要

关于生平,卡尔维诺写道:“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
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1985年9月19日在滨海别墅猝然离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父母都是热带植物学家,“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人。”
少年时光里写满书本、漫画、电影。他梦想成为戏剧家,高中毕业后却进入大学农艺系,随后从文学院毕业。
1947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从此致力于开发小说叙述艺术的无限可能。
曾隐居巴黎15年,与列维—施特劳斯、罗兰·巴特、格诺等人交往密切。
1985年夏天准备哈佛讲学时患病。主刀医生表示自己未曾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的那般复杂精致。

书籍目录

他的头脑已成了传奇(南方朔)前言(埃斯特·卡尔维诺)异乡人在都灵作家与城市一九五六年访答录伊塔洛·卡尔维诺回答《咖啡馆》杂志访问专访画像美国日记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分成两半的共产党员青年政治家回忆录一、法西斯治下的童年二、艰苦岁月中的一代一封信的两个版本旁观代传巴黎隐士我的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方言一九七八我也曾是斯大林主义者?一九五六年的夏天领袖像成功背后我愿是默库肖我的家乡是纽约玛丽亚·寇尔提的访问

作者简介

《巴黎隐士》是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去世后,其遗孀埃斯特·卡尔维诺从他的遗文中整理出一些涉及其生平、成长、创作经历、思想形成等方面的文字,编辑成卡尔维诺的自述。其中收录了卡尔维诺未发表的一篇《美国日记》,还有一篇在意大利未发表过、在瑞士卢卡诺区限量出版的《巴黎隐士》,并以此标题作为全书的书名。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卡尔维诺的生活阅历和创作道路。

图书封面


 巴黎隐士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大部分内容是卡尔维诺在美国的日记,极为琐碎;剩下的内容是数篇生平概要。也许,唯一有趣的是几页访谈录?
  •     卡尔维诺晚年回忆青少年时代特别提到了领袖像,“在我这一生前二十年”,“墨索里尼的肖像如影随行,学校每一间教室都挂有他的肖像,所有办公室及公共场所自不例外” 。老卡说,光凭脑海中的不同官方肖像就可以撰写一段领袖像进化史。他至少比较了四五个时期的领袖形象,有的庄重有的英武。战争爆发前夕,领袖突发奇想,将太阳穴以及脑后仅存的头发剃掉,戴上了圆筒无边帽,像只红冠大公鸡,一举将秃头这个外貌缺陷逆转为男子汉气概的象征。于是,党内外竞相效仿,一时间光头无数——想起了1930年代的蒋中正,那副雄赳赳气昂昂的光头造型想必也是受了墨索里尼的启发吧。 长篇累牍、无孔不入的宣传当然会招致反感,卡尔维诺回忆说,官方在推广墨索里尼凯撒式偶像崇拜的同时“自然是严禁一切批评及嘲讽”。有段时间,墨索里尼袖演讲“书与枪,完美的法西斯党员”,末了,领袖从窗台拿出一本书和一枝枪,高高举起,戏剧效果绝佳。卡尔维诺幼年对此的印象全赖大人的挖苦描述,有次叔父模仿领袖演讲:双手握拳叉腰,然后突然用手擤了一把鼻涕。旁边一位婶婶感慨地说:“你能怎样?他是泥水匠出身嘛!”几天后,新闻片场里播放那场讲话,果然少不了冷不防擤鼻子那幕。到底是劳动人民智慧!道路以目的年代,人们总有办法表达自己无处安放的爱憎的,比如今天,在河南四川重庆等地,冷不丁还可见正气凛然的紫阳鸡餐馆,实在是令人感慨。说到出身——西人撰英雄传记,很喜欢精神分析。谈及希特勒,总少不了拿他的家庭及基因说事,也有学者分析毛太祖拿知识分子开刀大概和农民出身以及青年时期图书管理员的不愉快经历有关。今年陈水扁案宣判,中新网采访许倬云,许也是出身决定论:“我觉得应当哀悯。陈水扁这个家族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他家穷,穷没什么可非议的,但他家穷得没文化。他是个聪明孩子,靠台湾的考试制度考上台大,等于读书不花钱,做到律师,能言善辩,又参加了反对党,一步步有了今天的位置。赵家、陈家的家教都不行,这种家庭教出来的孩子,不稀奇。他们现在借着权力搜罗大量的财富,这更像是利益集团,用亲缘组织形成利益小集团,谋个人私利。”我们中国人大概都是理想主义者吧?对当政者总寄予深厚的道德理想,明主爱民如子恩泽四方,青天大老爷快意恩仇用狗头轧铡了贪官——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技术至上的黄大校一再提倡数字化管理是可以理解的。
  •     回夜X兄的质疑,倪安宇从威尼斯大学回到辅大,功底就远不如前了。有人说,傅雷在法国时翻译的东西,是上品,回国以后的东西,就变得生涩不少,我是赞同这个观点的。不知兄台意见如何。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卡尔维诺的自传,内容很好!
  •     好书一本,不错不错不错。买一本吧,卡尔维诺的
  •     这本书里有许多有关卡尔维诺的珍贵资料,还是有一定阅读价值的,我对巴黎隐士一文早有耳闻,也拜读过错字连篇网络下载本,这回读过正式出版的了。对此书来说,可惜的是翻译者的文学功底实在是太差劲了,糟蹋了这本书。
  •     作家一到纽约话都多
  •     在他并不想发表的杂文中,写到了很多,对那个时期青年在大战中对共产主义,自我形成的一些思考,他偏爱纽约,甚至想在墓碑上刻上“纽约人”的墓志铭。我在地铁上读完的第一本书。
  •     比较一般,没有揭示出卡尔维诺天才般创作的来源,就好像在叙述一个平凡的作家经历。
  •     封面很好看,但是内容很少。
  •     不算好传记。卡尔维诺本身反传记刻画,把遗文采访杂文通堆在一起着实怪异。读读他的奇幻作品足矣。(这本拖拖拉拉读了一月多…汗颜
  •     卡尔维诺就是国际知名流行的“真是隐”践行者。
  •     相信即便是意大利原文,也不应像译文这样多处出现文句不通,甚至有错字的地方。这是译者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出版社应当承担的责任。
  •     一股翻译腔...琐碎日记集合本。倒是让我向往都灵,他笔下的第二故乡
  •     比较零散。
  •     翻译太糟了
  •     其实买之前已经从图书馆看过了,无奈实在是喜欢,抑制不住收了它的冲动,最终还是买下了。看卡尔维诺的小说是一种感觉,看他的“自传”又是另一种风味了。里面美国日记的那部分很有趣,作为向来把日记写成流水账的人,看后我内心深深地感到愧疚……读这个对理解卡尔维诺的其他作品有帮助,我认为。
  •     严格来说这不算传记,只是一些日记、访谈的合辑,虽然书名叫《巴黎隐士》,跟巴黎也谈不上太大关系。本来因为喜欢卡尔维诺(《新千年文学备忘录》谈到的文学手法和理论让我对他肃然起敬,《我们的祖先》里那三个故事让我发现原来想象力可以如此绚丽),想通过本书对他有更深的了解,但是诸如把“垮掉的一代”换成“敲打的一代”的翻译,总是让人游离出阅读状态。这个世界确实有一些不适合从事翻译工作的人从事了这份工作,他们都勇气可嘉。
  •     算不上是自传,更像是资料。读完,依然还是神秘的隐士。
  •     说是自传但看起来又不太像那个样子。

    很多没发表的小作品出现。
  •     或许卡尔维诺也希望自己像莎士比亚一样,接近无名,虽然不露面、不现身,却能让自己呈现的世界占满整个画面。卡尔维诺的世界,缓慢、平和,下面却有力量在蛰伏。他身上自律、自我建设的力量,平静的踏实,冷静的睿智,仿佛他笔下的都灵那样令人向往。
  •     巴黎到底是什么呢?巴黎是一本巨大的参考书,是一个被像百科全书一样来查阅的城市。打开这本书,它给你一连串的信息,包罗万象,为别的城市望尘莫及。
  •     本科也迷过卡尔维诺。
  •     突然很想看卡尔维诺的书,但原来的书籍搬家已经找不到了,于是重新购置,本书内容篇幅短小,适合随身携带,印刷质量不错。最近再次阅读,巴黎仍然让人迷幻!
  •     NO.600
  •     有点散,如果是作家亲自标编辑,相信会好很多
  •     倪安宇还是适合小说翻译-。-这本书拖了好几年一直没看,其实还是挺有趣的w
  •     我很喜欢卡尔维诺,但是这本书我不喜欢。分明就是一些日记之类的摘抄,还叫自传?!笑话,内容也挺无聊的。还是觉得《我们的祖先》写得好!这本书我看不下去。不过封面设计挺别致的,书本质感很好
  •     由十九篇或长或短的文章辑成,题材有日记、回忆短文、访谈、短评等。尽管体例不统一,但毫无疑问的,乃是其中都充斥着卡尔维诺生命历程的内容。由卡尔维诺的妻子所写的前言,我们可以知道其中有十二篇早在卡尔维诺生前就已存放在自己列为“自传”的档案里。对于这些留存的资料,他计划怎么处理,我们并无法知悉。他可能根据这些重写一本自传,也可能只是增补剪辑。但这样的工作在卡尔维诺逝世后已永不可能,我们只好自己跳进这些生命痕迹的海洋里与他共泳,并以他的作品来和这些资料参照,重编出我们自己心目中的他的自传。
  •     敲黑板,划重点:特!别!薄!
  •     自传能写成这个样子 自诩隐士的卡尔维诺先生
  •     本书算不上真正的传统自传,但是让我们看到在小说以外的卡尔维诺还是很有意思。
    印象特别深的是卡尔维诺在美国旅行时的日记,也正因为是日记,相当的率直坦白,倍儿有意思。
  •     糟糕的翻译,糟糕的装帧,天!!!!!
  •     王小波模仿卡尔维诺的痕迹很重,但是卡的想象力比王要磅礴大气得多,更繁复也更深刻。
  •     不过是相关小文辑录,和自传没半毛钱关系,别被误导。
  •     这个导读真是倒胃口,语句都不通顺!
  •     不是自传
  •     太喜欢卡尔维诺所以买——必须的
  •     如果我是他遗孀根本就不整理出这本书,他这么敌视传记,明明说过“作者并不存在,他只存在于他的作品中。在作品之外,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人的身份就像一种可以兑换的、易挥发的商品。
  •     以前买了一套意大利童话集,很多故事雷同,或者风格类似。相比同样的故事在意大利不同的地方有演化,结果变成新的童话?不过因为打折买的,所以还划算。这本所谓的自传,想买了看看,如果卡尔维诺是自己喜欢的风格,可能会买全套。不过大概自己欣赏不了天才,也没有广告说了解巴黎的入门书,估计要生活在巴黎很久才能体会吧~ 建议买的通知不要太迷信。总评一般~
  •     他的书都收了
  •     前面的游记看起来比较轻松,后面一些谈到政治,多少还是有一些怪异的感觉,最后几篇我很喜欢----------又看到了卡尔维诺诗意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不过还是最喜欢看不见的城市、我们的祖先。
  •     翻译烂得一逼
  •     没有买错就是了,毕竟是卡尔维诺。
  •     Calvino的书都很精致。这本是他老婆在他死后搞的,不合他的本意,否则他自己不就出了。书中大部分是关于美国的牢骚话,没什么意思。不经遴选,私人日记耳。
  •     卡尔维诺自传
  •     片段中管窥卡尔维诺的人生
  •     他说,“(写作是)迷失在无垠世界中的某个人的冒险与孤独,寻找启发和内心自我建设”,好喜欢。很多篇幅涉及政治,虽然不太懂但也感受到作者的热血。可以说这书是忠实地呈现了一个卡尔维诺。
  •     谁的自传——翻译者的还是作者?
  •     书的外观实在太棒了!内容是也很经典喜欢卡尔维诺一定要收藏我可是等了很久才拿到!
  •     简单地说,这本书是天才的自我解析,我等凡人即使有那样的经历,也未必能写出那样的文字,未必能有那样的构思。
  •     这本文笔轻盈,结构奇特,显然跟罗兰巴特私交过甚。叙述简洁而内涵丰富,卡尔维诺对“城市”和“荒原”的偏爱和解构主义有关文明与蛮荒的讨论略同,但是,他在此程度上的一个攀升便是《看不见的城市》,取消对立,直接分解其面貌,造成时空交错的快感。卡尔维诺的观望多于体验,因此,也终于能在“树上”和“人间”、“城市”和“草原”、“存在”和“理念”等多重二元对立的平行世界中来去自如。
  •     留下门户大开的是生龙活虎、开创性高、集故事及评论于一身、最具省力的虚构小说
  •     对象范围上更适合收缩到研究者或狂热爱好者
  •     谈写作和谈巴黎的零星几句极好,可惜讲了太多的美国,斯大林和墨索里尼。
  •     这本书其实观望了很长时间了。以前在书店见过,也没有要买的冲动。现在买,是因为想集齐平装本,或许深入阅读后会喜欢上吧。
  •     很好的一本书值得收藏。
  •     NO.600给卡尔维诺啦~【笔记待整理
  •     三星半。喜欢P155.巴黎隐士,我的巴黎是成熟期的城市,我不再以青少年冒险犯难发现新大陆的眼光来看它……P216.我愿是Mercuzio.或许只为风范、以生命为价,坚守古老骑士律则,同时又是不折不扣的现代人,多疑、幽默,一个清楚知道何为梦、何为事实并坦然接受的堂吉诃德。
  •     所有使人不完整的对我们都是有害的。
  •     《巴黎隐士》是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去世后,其遗孀埃斯特·卡尔维诺从他的遗文中整理出一些涉及其生平、成长、创作经历、思想形成等方面的文字,编辑成卡尔维诺的自述。其中收录了卡尔维诺未发表的一篇《美国日记》,还有一篇在意大利未发表过、在瑞士卢卡诺区限量出版的《巴黎隐士》,并以此标题作为全书的书名。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卡尔维诺的生活阅历和创作道路。
  •     我只想说这本书的翻译者简直不同寻常啊,The Beat Generation翻译成“敲打的一代”我也是醉到死啊,一会佛洛依德,一会又佛洛伊德,虽然是同一个人,但在同一本书里这样出现好吗?整体的翻译让人读着好累。 还有就是,这根本就不是卡尔维诺的传记,只是一些日记啊访谈之类的合辑,很无趣。 卡尔维诺生前就反对立自传,真想不通他老婆为啥要出这么一本书来毁他。 访谈比日记有趣。还有就是,封面真的好丑。 2016-05-22。
  •     卡尔维诺的《巴黎隐士》并不是他的自传,而是他生前收在自传文档里的一些文字整理付梓。有一些日记和发言稿对话录。日记挺好的,可以看到这个最缜密的脑袋想的是什么些个东东,但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卡尔维诺不是下笔千言的作家,他的文字千锤百炼,才呈现出这般轻盈的模样。
  •     书看起来还不错,但是最近买得书太多了,还没来得及读,不作内容评论。但是卡尔维诺一直是我喜欢的作家,估计内容不会让我失望滴
  •     一点自负又有点谦卑
  •     两个字:好书~
  •     买来屯着,慢慢看。
  •     确实值得
  •     对卡尔维诺有兴趣的可买。
  •     内容很是深奥撒 不错非常喜欢
  •     被其特有的风格吸引着
  •     20170120-0206
  •     读卡尔维诺小说必不可少的参考。
  •     虽然是后人编纂收集的卡尔维诺的文字形成的形式上的自传,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自传,但是还是很喜欢,能更深的了解卡尔维诺。
  •     一流作家并不总是写出一流作品的。
  •     2009-132
  •     卡尔维诺的传记作品
  •     看中了封面买的 而且以前学外国小说欣赏的时候也比较喜欢卡尔维诺~!
  •     希望的镜子。
  •     翻译太差了,有些句子文理不通。若卡尔维诺所有作品都是这种翻译水平,我不知道还买不买他的作品。这应该不是真实的卡尔维诺。
  •     前半辈子拼命入世后半辈子拼命避世 想做局外人的是不是都是新闻粗身
  •     各色人等。卡尔维诺挺刻薄的,宁可参加“资产阶级”的派对,起码酒比较好,哈哈。
  •     最爱卡尔维诺,质量不错,值得购买
  •     买的第一本卡尔维诺的书。
  •     买来消磨时间
  •     理由有许多种,卡尔维诺是最不需要争辩的那一个。
  •     看卡尔维诺总是一波三折。。缘分不到吧
  •     终于有得买了
  •     本来给论文用,最后发现当个散文看更合适。
  •     其实不是自传,卡尔维诺反对写自传
  •     他在他的时代寻找大师并且历史见证了他品位不凡,眼光的犀利~~
  •     喜欢卡尔维诺的人都应该有一本,虽然内容有些让我失望,呵呵,不过,应该有的
  •     卡尔维诺说过:“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流长的力量,踏实,冷静。” ——海浪需要拍打礁石很多次,才能把礁石的棱角抹去,就像人需要很多年的经历才会把那份骄傲藏于心底。 偶然在电台里听到这句话,引起了共鸣,了解到出自于卡尔维诺的《巴黎隐士》,有机会一定去拜读。
  •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印刷真得是非常好。最近被人文的烂纸和上译的小字折磨惯了,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简直是泪流满面啊,译林真是懂得尊重读者的出版社啊。和这本书同一套的整个系列印刷装帧都相当的不错。赞!
  •     粗略浏览,不是目前很想看的内容
  •     这书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传。但比自传还要真实。为什么呢,是一些访谈,日记,片断等的集合。我喜欢这样的能反映真实的东西。热爱文学,就要能真正地能够安静的思考。书中谈到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我觉得对我很有启发。
  •     喜欢作者写的所有的书,有深度,都是非凡的故事。
  •     睿智,幽默,犀利,可爱【星星眼】(當然我主要指的是“旅美日記”那部分:)
  •     我本来是想阅读以下卡尔维诺的作品
    因为他文字的幽默,让人印象深刻
    这本自传的话,表现了特定时代的看法,我可能不了解他要表达的
    建议还是买他的作品比较好
  •     好吧。。。我论文有挺多是从里头借用的 = =
  •     大概是这样一个人 挺有意思
  •     “重要的是我们之为我们,深化我们与世界、与他人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是关系之所以存在的爱加上转换的意志力之总和。”
  •     没劲。赞同 谭不爽 2014-11-18 如果我是他遗孀根本就不整理出这本书,他这么敌视传记,明明说过“作者并不存在,他只存在于他的作品中。在作品之外,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人的身份就像一种可以兑换的、易挥发的商品。
  •     对这本书期待很高,但翻译不太好,个人感觉。随便翻了几页,竟然发现有错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