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明媚一半忧伤》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社会各界人物 > 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503942013
作者:江泓
页数:246页

明媚有影,忧伤无形

喜欢书里记录的民国时期的这些女子,闺秀、多情、灵性。灿若玫瑰、幽如清莲,可美丽的背后,又有谁知莲的心事。

民国 ——浪漫的时代

读完这本书,感觉就和书名一样——一半明媚一半忧伤。明媚是感叹、林微因、张充和、陆小曼这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得到才子的垂怜,被人用爱滋润浇灌,与之配成金童玉女。女人一生不就是就想要有人爱吗。忧伤则是为孟小冬、张幼仪这般女子悲伤,前者是尝过爱情的甜蜜蜜后又被无情抛弃,后者则是纵使真心真意,努力做个好妻子,无怨无悔,但始终得不到丈夫的一个眼神关注。丈夫致死都不曾对她动过心。这对一个女子来说是何等悲剧!不禁觉得从古至今无论女人是否得到男人的宠爱,最终都只能是男人的附属品而已,不过怕是徐志摩如果爱上了张幼仪,那说不定陆小曼就不会出现了吧。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充满爱国思想的学生,才华横溢的诗人、文人 以及多愁善感的娇俏女子。 一股浪漫的芳香弥漫整个民国时期 ,正是这样的一个年代才造就了这些为后人感叹的奇女子,正如这个年代不可复制一般,以后怕是再也不会出现这些让人爱恨不一的奇女子了。

明媚之忧

可能是因为作者是合肥人的缘故吧,我看这本书花了大量笔墨在合肥四姐妹的篇幅上,令人大跌眼镜。这本书也并没有多少内容,只是泛泛而谈,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男人都花心。

历史类书籍,从来不感冒。就觉得沉闷,冗长,看得人会打瞌睡。很感激,这本《一半明媚 一半忧伤》让我对历史类书籍重拾起兴趣。最好笑,我把读后感告诉朋友。说徐悲鸿和徐志摩都出轨了,抛妻弃子的为了投奔别的女人的怀抱。朋友激动地说了一句:以后不能嫁姓徐的男人! 听了后,掩嘴笑了良久其实跟姓氏无关,男人花心看来是从古到今的事了。看完后,我觉得张幼仪很惨。但也很坚强,无愧于徐志摩。徐志摩娶错了陆小曼,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怎么可能长久?陆小曼也娇纵,爱玩,这类女子通常能吸引男人,但做不成能娶回家的好老婆。同时我对徐志摩的情人林徽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竟有著名哲学家为了他终身不娶,冰心也妒忌她,从而写了一本《我们太太的客厅》来讽刺她,而个个人对林的评价都是极具亲和力,极讨人喜欢,甚至和她相处以后有种像对着初恋的爱的感觉,这么神奇的人怎么能不让你感兴趣呢。我对徐悲鸿的见异思迁感到丢脸,为了一个女学生抛弃蒋碧义。一个为他而不顾自己大小姐身份的女人,当初辛辛苦苦的不顾家人反对都要跟徐悲鸿私奔生下一儿一女,一起生活了十五年的女人。我不明白为什么在爱情面前,人往往把责任通通抛诸脑后,真的很鄙视这种不顾后果,只顾爱情的愚蠢的家伙。总结一句,艺术家,诗人都不能嫁,他们都是疯子,也许是疯子才能真真正正做关于艺术的事情吧,但他们都不具备做好老公的潜质。

聪明女人林徽因

聪明女人林徽因女神的故事让人向往,她之所以是女神必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毕竟,有一个深爱她的男人为了她终身未取,他的名字叫金岳霖。林徽因和徐志摩可以用‘soulmates’来形容。如果是一般的女人肯定会喜欢那个让自己产生心悸跳动,小鹿乱撞的男人。但是林徽因没有,这就是她的聪明之处。林徽因是个善良的女孩。她的聪慧表现在对学业、事业和爱情婚姻的选择上。对待学业、事业“她虽然热爱艺术,却选择了需要艺术底蕴,同时更加实用的建筑学。她天性浪漫,后天的经历却教会她,关键的选择,必须有坚强的理性做支撑。”对待爱情的选择,她也同时表现出聪明和冷静,她虽然和徐志摩是soulmates,但是关键时刻,她还是放弃了徐志摩。选择了梁思成,梁思成受也林徽因的影响,决定学习建筑学。夫妻二人一辈子相互扶持,相互关爱,成就了一段好姻缘。做事风格“林徽因专注于事业,不喜欢拿家务活干扰她,浪费有限的时间。可是不喜欢归不喜欢,真的做起来也漂亮的无可挑剔。她虽然心高气傲,不愿意同一般人多说话,认为无谓的废话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但是不说话又不等于不愿意帮助人。”对待自己的事业“读书,游历,思考,逐渐让她明确了自己的人生道路。”1962年,林徽因在美国读书期间写下《中国姑娘将自己献身于拯救她祖国的艺术》,艺术就是指的建筑学,22岁的林徽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对待婚姻和感情当金岳霖无怨无悔的对她之时,林徽因也知道自己爱上了金岳霖,但是那时候的她已经身怀梁思成的孩子。林徽因诚实的告诉梁,说她不知道怎么办,她爱上了两个人。梁思成苦思一夜,告诉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祝他们永远幸福。善良的林徽因有着理智的思考能力,事实证明她是对的,她和梁思成的爱情最后修成正果,成为一段佳话。“林徽因在认定梁思成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这个男人身上拥有自己欠缺的一些品质,而这些品质刚好可以和她相互完善,彼此成就。林徽因不乏浪漫和灵感,却缺乏耐心和坚持,而梁思成一旦认可了他的思路,就会不厌其烦地把事情做完,而且做的一丝不苟,堪称完美。”“梁思成、林徽因的婚姻生活也很有情趣,除了专注于事业。闲暇时,夫妇俩比记忆,互相考测。”女神离我们太远,女神的路也不可以去复制。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女神身上学习太多关于优秀的品质。从林徽因身上,我看到一个聪慧的女性,对自己的深刻认知。首先,不管是学业或是爱情,林徽因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二,做一手漂亮的事情,做一个高傲但是又温暖的人。第三,该浪漫的时候浪漫,但是关键时刻一定要理智的对待自己的感情。

跨越世纪的对话

有人说,西方在16世纪发现了人,在18世纪发现了妇女,在19世纪发现了儿童。和18世纪的“被发现”不同,对于女性而言,过去的20世纪是自我发现、自我肯定和自我成就。第二性已经无限逼近第一性。拿冬奥会的颁奖情形打个比方,男性站在金牌领奖台上,而女性站在银牌领奖台上,虽然尚未并肩,但已经站到了一起。具体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女性解放并不是单一的旋律,而是和思想解放、人性解放、政治解放、民族解放等旋律混杂在一起,构成繁复曲折的复调。在此一复调中,女性解放并非主旋律,甚至有可能只是点缀,但其意义已经非同寻常。中国女性有着几千年的被压抑史和被奴役史,所以与西方女性循序渐进式的解放历程不同,20世纪的中国女性解放是狂飙突进的,也是相当仓促的,甚至是毫无章法的。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正因为仓促,正因为毫无章法,才格外令人喜出望外,才会有那么多意外的收获,才会有那么多石破天惊的人物——那些可爱、可亲、可敬、可叹、可佩的风采卓绝的民国女子,以后不会再有了吧!江泓新作《一半明媚一半忧伤:那些民国女子》也正是带着一种巨大的感慨,通过别具匠心的抒写,勾勒出那一个令人神往的“她民国”。自然,对准的主要是“她中之她”,即那些俗称“民国才女”的奇绝女子。林徽因、张充和、孙多慈、朱梅馥、孟小冬、关紫兰等十四位知名女子的人生情感故事,或温暖,或凄婉,或无奈,或浪漫……究竟何谓“才女”?我以为,至少应该具备两项才干,一是爱自己的能力,二是爱他人的能力。因为爱自己,所以善于经营事业、经营创作、经营生活;因为爱他人,所以勇于追求爱情、悲天悯人、博爱众生。前者往往是明媚的风景,后者往往是忧伤的源头。当然,这种情绪也是复调的,悲喜交加,悲从喜出,喜破悲来——正是由于明媚和忧伤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她们的故事才格外精彩,本书也才格外好看。《一半明媚一半忧伤》叙事细腻,视角独特,对于近年发现的新史料、史学界的新观点做了充分的吸纳,可以说新意盎然,在坊间的同类书籍中显得十分超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选用了一些老照片,使得“她民国”更加立体、更加丰满、更加真切。而当那些面庞或粲然如花,或忧郁如梦,或凝眉沉思,或展颜神往,以一种直逼人心的姿态出现在字里行间,带给人们的就是一次次跨越世纪的真诚对视。是对视,更是对话。作者江泓本身即是标准的才女,不仅是新作频出的作家,也是新闻感觉敏锐的电视人,更是具有执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她的上两部作品《月白流苏》和《月光宝盒——我的心情瑜伽》,凭借着对当代女性心理的精准把握和独特解读,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本书则集中聚焦民国才女,堪称一次次美妙的心理出诊,堪称一场场丰盈的心灵对话。还是那个老问题——娜拉出走后怎么办,女性独立之后怎么办?从外向的角度说,是获得更多的认可、获得更多的爱;从内向的角度说,最终是求得内心的自足、求得内心的安宁。这样看来,女性独立仍然任重道远。如今,距离那些民国女子,距离那些暴雨般的解放、春花式的绽放、疾风般的呐喊、冷月般的恬淡、冬雪般的坚忍、秋叶般的凋谢,已经有一个世纪了。我们来到了21世纪,一个被称为“她世纪”的世纪,一个似乎有些自相矛盾的世纪。一方面,知识经济使得女性彻底摆脱体力和智力上的劣势,获得了越来越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话语权,另一方面,歧视女性、消费女性的情况还大量存在,尤其是对妇女身体、尊严的消费,在大众文化的包装下,甚至变得星光熠熠;一方面,是越来越精致考究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是越来越普遍的“爱无能”和“性无趣”。当然,也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生事物,比如“剩女”,实际上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表明当代有识之女士,已经不再屈从于传统婚姻、不再苟合于素质日益低下的当代男性,其中正暗藏着女性向着更深维度解放的契机。写作是对话,也是发给过去、现在、未来的私人信件。《一半明媚一半忧伤》中这一封封优美的信函,“充满感同身受的同情和理解”,发给了那一个个同样优美的民国才女,她们自然不会回答,但会用微笑的眼睛注视着现世红尘中的她们和他们。

与才子相配的佳人那些悲惨故事

最近学人搞了部IPAD,里面有个IBOOK软件,收藏了好多好多书,其中就有这本书,不过应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那句话,里面错漏字和删段已经让人看得头大了一圈,最可气的是载了前几章就没了下文,让人半天吊滴很是不痛快。于是一气之下到购书中心买了本现成的回来,俺爱咋看就咋看……不好意思,走题鸟……这本书里写的女子全是可以“盖棺定论”的民国才女。描写最多的是她们的感情生活,虽然我觉得作者带了些许的私人偏见,但还是颠覆了我以前认为是“最浪漫的爱情故事”,也许“灰姑娘”与“王子”走进的不是城堡,而是坟墓。这里想讲的是最让我感悟的这三位:一、林微茵。她是一位让我最羡慕的才女,也是本书中不多婚姻美满幸福的、算得上才子佳人配。也许是童年的遭遇让她有着非与常人的理性,也正是这种理性让她选择了梁思成而不是徐志摩(看过此书后完全破灭了我对此人的好感,他完全就是一个喜新厌旧、绝情寡义地负心汉代表嘛!),而两人之间的共同爱好也是成就这一美好婚姻的基础,这一点个人觉得很重要。二、张兆和。她是一位最让我佩服的才女。她的聪明之处在于让夫妻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跟神秘感。正是她的“欲迎还拒”才让沈从文这样一位才情横溢的才子臣伏于她的脚下,虽然才子也曾“感情发炎”,但毕竟只是“发乎情止乎礼”,面对温柔而有修养的佳人娇妻,沈从文最终选择了感情退潮情感回归。 三、朱梅馥。她是一位最让我感动的女子(相比较于书中其她的才女,这个仅在教会中学读过高中,懂英文,会钢琴的女子也许算不上才女)。男女之间在热恋时总会追求一种“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的境界,可真正做到了又有几个,如果梁山伯与祝英台算是传说中的一对,那傅雷与朱梅馥应该就是最真实的一对啦!她十四岁与傅雷订亲,从此便一心一意为傅家献出无私的爱,爱到甚至请“情敌”到家里来,招待“情敌”的吃喝,只为了让她的“老傅”焕发活力。当傅雷宁折不弯的个性让他在“文革”遭受不公平待遇时选择了死的时候,朱梅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陪伴丈夫。用儿子傅聪话来说,朱梅馥是家庭的“神”。通篇读下来,我总结出一个真理:才貌双全的佳人们还是千万不要找风华绝代的才(财)子,否则,只会落得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下场!不过命运的造化,又岂是我们凡人能弄懂滴?

“明媚”之后是“忧伤”?

这本书介绍了14位“民国那些女子”,其中有我熟悉的陆小曼、林徽因、张兆和,也有我虽然闻其名却不大了解的孟小冬、郑苹如、苏雪林、白光,更有我还是初次听到的关紫兰。民国是中国历史里非常特别的一段,既是乱世,又是盛世,才子佳人们演绎了无数爱情故事,至今还被津津乐道。女作家江泓搜集资料,梳理如烟往事,以女性的直觉,现代的视角走近那些风华绝代的女子,体味她们的落寞,解读她们的惆怅,展现她们的美丽和哀怨。书名题为《一半明媚一半忧伤》,这是作者对这14位女子一生的概括。很确切。“明媚”,没说的,她们并非个个有“落雁沉鱼之貌”,但她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多半出身于大户人家,气质超凡脱俗;她们大多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名人丈夫,生前就常常被舆情所关注。她们人生的绮丽色彩不是一般女人享受得到的。“忧伤”,也不夸张。她们的情感故事,或凄婉,或无奈,或哀怨,或浪漫。也许嫁于名人,尤其是嫁于那些感情丰富的才子,就注定了自己的情感生活一波三折,一跌三宕。有些经历了风浪之后回归平静,有些则是热烈过后风云突变。即使是那些看似无限美满的家庭里面,同样有着难解的纠结!比如张兆和与沈从文。沈从文凭借自己湖南人那股霸蛮和韧劲,写了无数情诗,俘获了他的“女神”,可是内心里总存有“乡下人”的自卑,沉重,有压力,“一看到妻子的目光,总是显得慌张而满心戒备”。而张兆和“连他写的故事也不喜欢读”,找出各种理由来回避跟丈夫的团聚;沈从文抱怨说:“你爱我,与其说爱我为人,还不如说爱我写信”。是呀,有许多时候,是爱一个人,还是爱他头顶的光环;是恋一个人,还是恋自己的“恋情”,往往连当事人自己都分不清。所以老实巴交的沈从文后来和一位文艺青年高青子传出绯闻也不奇怪了。作者把“明媚”和“忧伤”并列,不知有没有这样的含意:因为“明媚”,所以“忧伤”。这话倒是挺让我们这些日子平淡乏味甚至灰暗枯涩的凡人听了很受用。人的潜意识里是有妒忌的,妒忌相貌,妒忌家世,妒忌他人的气质……可是,你看看那些民国的女子,哪里有我们活得踏实和自在呀!我们总是善于从他人的坎坷命运里寻找着自信。然而,不明媚的生活就没有忧伤了吗?非也!“贫贱夫妻百事哀”,那就不是文绉绉的、林黛玉式的“忧伤”了,而是“悲哀”了。物质层面上的悲哀可比精神层面上的忧伤更加万倍的痛苦了!我注意了这14位民国女子的寿命,除了《色戒》里王小姐的原型郑苹如23岁被枪杀、朱梅馥53岁时与夫君傅雷先生在文革中“非正常死亡”,几乎每位都是高寿而终,活到9旬以上的有不少,“合肥四姐妹”里的二姐张允和89岁还学会了上网。我乱想:“忧伤”也是一种人生的精神养料呀,至少在她们晚年晒太阳的时候,脑袋里不会空白一片!不久前看到一个调查资料,说老人“临终遗憾”有三:一是没有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二是没有抓紧时间善待自己身边的亲人,三呢,竟然是没有体会过“轰轰烈烈的爱情”。“轰轰烈烈的爱情”估计多半存在在诗人的脑袋和文艺作品里,不是人人都能碰上的。况且,“轰轰烈烈的爱情”注定要付出“轰轰烈烈的代价“,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居然列为“临终一憾”,是不是说明不少人内心里对激情的呼唤呢?尽管再给这些老人活一次,他们未必有那种追求的勇气。这样看来,“民国那些女子”,“明媚”也好,“忧伤”也好,毕竟还是幸福的。

不论结果,只须欣赏生命中那段美丽和精彩

民国是最好的时代,民国也是最糟糕的时代,因为对民国如此矛盾如此传奇而喜欢看民国历史,因对大腕们的八卦往事产生好奇而看这本书,但折服我的还是那股浓烈的民国风范,文艺!太文艺了!孟小冬的超凡才华与倔强刚烈、陆小曼的卓越风姿和风华绝代、林徽因的傲世才学与美丽明媚...实在让人叹服,她们的精彩人生让人叹服,她们的灰暗忧伤也让人叹息扼腕!但正是这精彩的人生佐证了民国风范的精彩!充分人性、自由、真性情的表达,很少扭捏做作,燃烧就是燃烧,激荡就是激荡,爱就是爱,爱的轰轰烈烈,爱的个死去活来,恨就是恨,恨你这老死不相往来,她们也理智,也妥协,但绝对不是我们一般讲的那个“中庸”!书中的女人我最叹服的是张幼仪,这个女人太不简单,身体里有着我无法想像的强大能量!孟小冬、陆小曼、林徽因等虽然出众,但她们的精彩离不开先天的才华、天份、美貌或是身边男人及其它背景的强力支撑,何况她们几乎没有受到像张幼仪这样的重大挫折。而张幼仪所面临的窘境是无法想像的,万箭穿心,人生的最低谷,她像向日葵一般,心中充满阳光,正能量源源不断,不可思议的强大!在接二连三的打击面前,她的慌乱、傍徨、不知所措、心灰意冷,忧伤颓废藏哪里去了?是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能支撑她如此迅速振奋、崛起,重新找到人生的新方向,寻找自己的位置?还有什么是她会怕的??最算她没有最后的成功,我还是觉得她是最最棒的!这是一个大写的“人”!!

挺好的一本枕边读物

每篇都不长,但很有韵味,尊重史实,同时贯穿作者独特的视角,女人写女人,不似男人的学术味道,多了几分感同身受和细密揣夺,挺好看的,家世,成长环境塑造了人的性格,而性格又掌控了一生看似曲折实则充满内在逻辑的命运.闲来展卷,别有一番体会在心头.

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孙多慈和徐悲鸿,林徽因和梁思成,陆小曼和徐志摩。。。。民国是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当中非常特别的一段,乱世之中,那些才子佳人们演绎了无数爱情故事,至今让人们唏嘘不已。这段时期里的女人,最喜欢林徽因,她是人间的四月天。个性倔强,做事果敢独断,才华横溢。尽管从前和徐志摩彼此有过感情,但是无奈最终还是没有走到一起,其实,就算他们在一起了,诗人终究是诗人,他眼中的每一样东西就像一件艺术品,当它不再吸引你,就不会在像当初了。。。他和陆小曼会相识相知,会感染与她曼妙的舞步。而梁思成则不同,为了她,他选择了和她一样的专业——建筑,从此这成了两人共同的事业,这样的夫妻不能不让人羡慕!民国的那些女子,令人怀念,令人唏嘘,令人为之所动~~~~~~~~~~~~

战栗

感到一阵微微的战栗,一方面是享受着这种文字带给我的熨帖感,另一方面的感念那个宛若烟火的时代里绚丽绽放而转瞬即逝的生命

每个人都是一本无法抒写完整的书

刚刚看完,心中似乎有根刺,却难以言明。作者用自己的语调,自己的脑海叙述着那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女人。这些女人都已化为尘埃,她们只留下几张黑白照片,一些零星片段,后人怀着一些好奇人去探求她们生命轨迹,然后拼拼凑凑着她们的一生。在看张幼仪的那段在车上,外面明媚的阳光,可是我心中仿佛隐隐的刺痛。这个女人的一生如同一张编织严谨的渔网,人们使用她,却不珍惜她,以至于连她自己也不珍惜自己。看到她侄子对她的评价,“不会哭,也不会笑。”不觉感到很悲伤。但看到她自己写徐志摩的那段,不知道什么是爱,但如果照顾他的父母和一切都是一种爱,那么她就真的爱他。而且是最爱他的人。心中却又觉得她的幸福,于是我也揣测着,或许她的内心坚定而执着,她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所以才能几十年如一的生活。在这一点上,她活得比谁都踏实。看这本书,又在想什么样的女人才幸福。有人聪明如林徽因,能选择正确的人;有人倔强如孟小冬,始终不愿屈就;有人任性如陆小曼,最终辜负他人也辜负了自己;有人现实如孔入慈,只选爱自己的人。女人的幸福究竟该如何选择呢?不觉得觉得是一个大难题啊。对于这本书,唯一的遗憾是为什么总是带着一种悲伤,似乎没有人将爱情真的进行到底了。于是又想到现实。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本无法抒写完整的书,我们都是带着秘密死去。无论是这些在民国舞台上留下足迹的女人,还是如我普通的女人。我们总是带着各式各样的欢喜与悲伤在生活。我想到死去的那个时候,我们也未必能将自己的一生叙述清楚。又或者到了那个时候,一切都不重要了。我们可以凭借着记忆,去追忆与自己相交又分手的人,却永远也不愿意将自己心里的秘密完全与人分享。于是后人,只能追忆,揣测,再追忆,再揣测。如同这本书的名字《一半明媚一半忧伤》,无论明媚或者忧伤,生活都是自己的。书里的女人外人看起来活得轰轰烈烈,但是是否真的如此,谁知道呢?

一半时尚

抄录下几句歌词吧我要你常在我身边,厮守着黑夜,直到明天,夜长漫漫,人间凄寒,只有你能带给我一点儿温暖……这个白光是我以前听也没听过的。所以是这本书对我的意义所在。作者文笔不错,但这些文章,怎么说,也许是看得多了,也许作者写的浮云浅淡,我看得多了的她写的也多,我了解不多的她也写的轻轻淡淡,对我来说并不能加深我对她们的了解,不够深,浮泛。抱歉的我现在竟然无法把写林徽因的文章从头读到结尾,虽然文章也不算长。“喜欢林徽因的女人,品行有问题,喜欢林徽因的男人,脑子有问题。”,看了一段,作者大致是喜欢林的那一类女人,却把这么一句刻薄没段位的评语以他人之口放在开头,更让我感觉到,女人,女人,骄傲,骄傲。因为轻浅,很快就翻完了,跟时尚杂志类似喽。就是还行还行不至于翻不下去。


 一半明媚一半忧伤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