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问青壮年参禅者》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日期:2008-4
ISBN:9787208077980
作者:南怀瑾 编
页数:267页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的笔记-全书 - 全书

那佛为什么出世?佛为一大事因缘出世,生死问题。为什么我们人会生来,为什么一天天会过去,会老会死去?这个宇宙万有,这个世界形成了,将来有没有世界?会不会毁灭?都是生死问题。佛是为这个事情来的。
释迦牟尼佛什么都现成的,为什么出去出家了?这是话头。你们都是佛学院出来的,有没有研究过他?怎么不参这个话头?
“生老病死”是人生四个阶段,一定会老会死,人能不能逃过生老病死?生老病死是谁也逃不了的,但是怎么生怎么死?这是大问题,所以他是为了这个去出家。此是一。
他为什么太子不做,现成皇帝不干要出家?他看到世界上就算做一个了不起的皇帝,把国家整治太平,但是不到二十年还是乱,想几十年天下社会不乱,永远做不到的。其实啊!一年都做不到,人类社会吃饱了就闹事;所以认为做皇帝用政治不能解决问题,那是人性的问题。他出家就是要去找这个答案,他看透了生老病死,自己晓得,就是做了皇帝这个世界他也平不了。
现在学佛的人第一个错误,一上座都想去除妄想,以为妄想是错。你就问问他,你是想学无想定吗?就算学好了也是个外道,佛修到无想定,但他知非即舍,错了,这不是道。
刚才说过佛十个名号,第四个是什么?“善逝”,他还是走了。咦,他为了了生老病死而修行,但他照样的生老病死!这是什么道理啊?他也没有跳过这个过程,也有生,也有老,也有生病,也有死亡。所谓不生不死,不生不灭的东两,到底是什么东西?学佛要
从这里开始!这就是话头,疑情,从这里慢慢去追寻。
一个人要学佛求法,第一非要把自己构成一个法器不可;这个话你们很少听到,如果到西藏学密宗,就会听到了。怎么叫法器?法器是个空的,比方,你要把平常所学的东西都倒光,变成一个很好的空杯子,七宝庄严的空杯子,这样人家的甘露倒下来,你才能够接受。如果说不构成这么一个空杯子法器,里头装了东西,譬如读书人,过去、现在的学者,知识学问多了,或者佛学学多了,修行永远不会成功。因为他不是个法器,杯子里已经装满了,对于别人讲的话,释迦牟尼佛讲的话,祖师讲的话,他自认是在客观的批评,这个有道理,这个同我想法一样……这就完了,这就不是一个法器了。
所以自己要构成一个法器,乃至已经完全都懂了,都先把自己的丢得光光的,听你的。自己变成一个空杯子,空的宝瓶,接受人家的清水也好,牛奶也好,甘露也好,先装满,回来再制作过。发现这个是酸奶,不对,就倒掉了。等于释迦牟尼佛学法一样,学到了,求到了,修到了,“知非即舍”,实验到了,觉得不对就丢掉。千万不要用自己的第六意识,分别知识,就来比较它,认为这个是对,那个是不对,这个符合我的意思……如果那样的话,就不要学法了。
现在我讲学佛,先要让自己变成法器,你们要想一生学佛学道修行顺利,先要培养功德,前生没有做到的,现在开始结好的法缘,正法自然有人会送来给你。
耶稣为什么被人家钉在十字架?因为他反对随便迷信、崇拜。真正的佛教是反对偶像崇拜哦!“无主宰,非自然”,一切是自性的呈现,世界上没有谁做了主宰的。上帝也好、阎王也好,生命谁能够做主宰?无主宰,因缘所生,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但不是唯物的,不是自然的。这是铁定的因果律,生命完全是因果的业力,自己作主自己办的。
佛经上讲,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禅宗的讲法认为,他不是讲个人的我,这个“我”就是自性、心性那个本体,宇宙万有同体的自性,那个真我是平等的。一切众生皆是佛,要找到那个本来的我。至于参“念佛的是谁?”你参的是小我,要破除这个小我,才认识了那个不生不死,不生不灭的大我。《心经》上几句话就告诉你,“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是大我的自性,只有这个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无主宰非自然”,一切万有生起的“性空缘起,缘起性空”。那是多伟大的气派!把一切宗教,哗!一扫而光。
佛教徒说,我不拜在家人,其实你每天都在拜在家人!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大菩萨,三个都是在家相;有一个比较不同的地藏菩萨,偶然以出家相出现。所谓菩萨,也无所谓在家出家。换句话说,真正的大菩萨,形式没有出家,心早出家了,比出家还要出家。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是真东西来了。外面境界一切放下都不管,这个外不是身体以外哦!你内心上那些什么念佛,念咒子,做各种各样的功夫都放掉。“内心无喘”,“内”也不是身体以内的内,再深一层,你各种念头、各种思想一概放掉。然后,呼吸也宁静,不呼也不吸,没有心息的往来,完全宁静了。到这个时候,“心如墙壁”,内外隔绝了,外边也打不进来,“可以入道”,可以进门了。功夫没有到这一步,什么都不要谈。
我替你解决得了,释迦牟尼佛当年早替你们解决了,他也没有替我解决啊,这就是禅宗的机锋,我说请你替我解决,就是要你自己解决。
你看我们这里出家的老前辈也好,嫩前辈也好,真的,很多人有聪明有智慧,为什么出家修道,永远不上路?就因为他忍不住。
禅门心法,用不着你“外息诸缘,内心无喘”,你一切都不管,不管也不管。有一个不管的,有个空,已经不是了。它本空的。所谓空,不是你去造一个境界的空,自性本来空,念念不停留。
十念最后一个重要的是“念死”。我常常告诉大家,真修行是倒转来的,第一是念死。一上座,不管你修什么法门,两腿一盘,“我”已经没有了,死掉了;至少父母所生的几十斤肉体,只摆在这里什么都不管。随时觉得此身死掉了,不要了。能够念死才能念佛。你们都听过吧,这一代提倡净土宗的印光法师,他的关房没有佛像,墙壁上大大一个“死”字,就是念死。要发这个恳切心,随时随地觉得是死。
饿死、亡国,他错在哪里?因为不懂政治;学佛学坏了,一味的慈悲。中晚年以后,培养了一个敌人侯景,以为教化了敌人,自己就会成功。所以,佛教有两句话,要特别注意,“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不要随便讲慈悲方便,搞政治不是这一套。你们都知道,慈悲布施是要般若智慧的,不是随便用的哦!己师在带领孤儿,小心!有时候严格的教育,对孩子就是慈悲。所以你看诸佛菩萨现金刚之身,那个青面獠牙,非常的严厉;但是那个严厉是大慈悲。
见地跟功夫是两回事。
你放不了分别意识——第六识,也放不了那个主体的“意”——第七识,所以叫你修定你定不了,第六识妄心、分别心在外面乱飞,只好利用安那般那呼吸法,把它骗回来,把分别心归到一点上,最后这一点也不要了,自然清净。归到清净以后,得止得定了。
“转相”,出家修行,成道成佛,你以为修行是修个什么,就是把无始以来的习气,清理干净,一转就是佛。一切众生皆是佛,为什么变成六道轮回的众生?也是这么反过来一转。
“名”就是丁师讲的“概念”,代表一切观念,都是妄念起来的。“相”是一切的现象,都是外境。“名、相”怎么来的?是“分别”而来,一切学问,包括一切佛学,都是第六意识分别出来的。“正智”是不起分别的,也不会被名相骗走,自己清清楚楚。般若智起来,就知道自性本空,“如如”不动,不要你去修的,当下就是,证到“一念不生全体现”境界,也就是佛境界。
一切是依他起性,我们从婴儿开始,受外面的教育,受父母的影响,都是依他而起。于是人就构成了一种思想,以脑子的习惯思维,中文、英文、法文,这些文字教育,你所加上的,都是给你污染的,依他而起。依他起了以后,抓住了,执着了,主观成见就起来了,所以佛学就包括了“五见”(身见、边见、戒禁取见、见取见、邪见)。
说起心动念,你们不是问到“心意识”吗?“心”,起心有意,“意”是心的第二重投影;“识”,分别意识等等,是第三重投影。每天你自己觉得心里妄想多,你已经了解一点点,至于有多少妄想你还看不出来。所以你们看看禅经,佛告诉我们一弹指之间,这个意识有九百六十转在变化,我们定力不够,只看到自己思想多,你还没有看到一弹指之间,这个意有九百六十转,昼夜之间,十三亿的意,每一意有一身。像中国的人口一样,一昼一夜,有十三亿的妄想在转动,你自己都不知道。心不自知,不知道自己在转,除非有定力有修持的才看得出来。所以你们闭关专修就搞这些,要查清楚,不是光在理上查清楚,要自己看清楚。(《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的笔记-第96页 - 第三堂

孔子为什么讲“忠孝仁义道德”呢?因为中华这个民族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所以,孔子对中国开了忠孝仁义药方;佛对印度开了平等药方;西方、中东、白种人,最狭隘,最傲慢,最不博爱,所以,耶稣开的药方是博爱。有点道理,传统美德如果真的存在,就没必要弘扬,因为人心里只有“操他妈的”,所以需要宣传“传统美德”。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的笔记-第7页

第一天 第一堂
1.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2. 待看的书,《指月录》,翟汝稷居士所写。
3.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的笔记-第20页

第一天 第二堂
1. 行香,又称跑香,经行:人端正,整肃威仪,目不斜视,一路向前行。
2. 待看的书:《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佛说大乘金刚轮》。
3. 禅堂打七:"打",举行的意思。打七,指于七日中克期求证的修行。若于七日中专修念佛法门者,称为打佛七,略称佛七;专修禅宗法门者,称为打禅七,略称禅七。此外,亦有专念观世音圣号的观音七。
禅宗修行的目的重在直觉参究人性的本源,使禅众克期取证,因此于每年冬安居时均举行“打禅七”的修行。“打七”是以七日为一个周期,在七日之中,专心参究,称为一七,如此直到第七个七日,称为“七七”。这样“打七”从阴历十月十五日起,到腊月八日止,共包括“七七”四十九天。每打“一七”的开始和结束,称为起七和解七,各有规定之仪式。
4.密勒日巴:不要把理解当做证悟,也不要把证悟当做解脱。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的笔记-第1页

说王阳明
王阳明学问的重点是“即知即行,知行合一”。意思是说,我们能知之性,见闻觉知就是心。知道那个对的就该去做,不需要有分别去考虑,即知即行。
王学的问题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请问:那个本体既然无善无恶,这个一动念有善有恶,是不是从本体上来的啊?可见体上有善有恶,“用”离不开“体”。到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像是包子里有三个馅了。
你是发心去做的吗
你根本没有发心,这点很严重。
你要真发心,准备牺牲自我,照亮他人。
你要发一个天下孤儿如亲生子女、兄弟姐妹一样的心。这种发心也就是发菩提心的一种。
众生可能都是自己的父母。他们这种生命现象,都和自己息息相关,把自己融入这个当中去,感受一种生命现象的无常。
《楞严经》有几句话:“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理入和行入
太虚法师之后,教理院走的这一套,思想蛮多的。……讲起来满口都知道,实际上脚不着地。
禅宗不能讲,一讲就错。
佛为什么来
江水东流去不回,生命多短暂,这个里头都要体会。
佛为什么出世?生死问题。为什么我们人会生来,为什么一天天会过去,会老会死去?这个宇宙万有,这个世界形成了,将来有没有世界?会不会毁灭?都是生死问题。佛是为这个事情来的。
如来,好像来过这个世界,又像没有来。这就是禅,好像来过。
释迦摩尼为什么太子不做,要出家?他看到自己就算做一个了不起的皇帝,把国家治理太平,但是不到二十年还是乱,想几十年天下社会不乱,永远做不到。其实啊,一年都做不到,人吃饱了就闹事;所以认为做皇帝用政治不能解决问题,那是人性的问题。他出家就是要去找这个答案,他看透了生老病死,自己晓得,就是做了皇帝这个世界他也平不了。那么总有一个方法,使世界永远安定,人生永远平和,因此,他要去找这个方法,于是舍弃皇位,出家了。
他为了了生老病死而修行,但他照样的生老病死!这是什么道理啊?他也没有跳过这个过程,也有生,也有老,也有生病,也有死亡。所谓不生不死,不生不灭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学佛要从这里开始!这就是话头,疑情,从这里慢慢去追寻。然后你们研究禅宗经典,光看达摩的理入行入不够,还要参看其他佛经。
法器
一个人要学佛求法,第一非要把自己构成一个法器不可。
什么叫法器?法器是空的,你要把平常所学的东西都倒光,变成一个很好的空杯子,这样人家的甘露倒下来,你才能够接受。
千万不要用自己的第六意识,分别意识,就来比较它,认为这个是对,那个是不对。
出去求学访道,不要表示自己懂,你懂的什么都统统关住,听人家讲,叫做先关;人家那一套本事都告诉你了,你再打开你自己的,叫后开。
学东西先要把自己倒空,不要拿主观来分析,拿思想来讨论。读书做学问一样,看另外一本书的进修,把前面一本书看进来的主观先丢掉,尤其把自我的主观先拿开。
法缘
我学法时,法缘非常好,这就晓得我的前生、多生,喜欢结缘布施。乃至自己懂得的一些学问,就想告诉人家,拼命要讲,而且讲得透彻。
疑参破定
用功参究疑惑,开悟后定在那个境界,然后打成一片,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都在这个如来大定之中。
执著 起用
执著你那个“一片清净”、“心月孤悬,光吞万象”的境界,随时在这个境界里。
身体的问题
不要挺腰,身体放松,心气也沉下来,两个肩膀向后拉开,颈椎靠到领子这里。头正尾正。
如果姿势不对坐久了,腰椎这个地方会向后面弯起来,肚子自然会大出来了。这个时候自己就要注意向前面倾,屁股朝后面翘一点,否则肚子越来越大,下面两条腿的气脉就走不通了。腿的气脉很重要,两腿的气脉不通有什么用啊!
无主宰的佛法
真正的佛教是反对偶像崇拜哦!“无主宰,非自然”,一切是自性的呈现,世界上没有谁做了主宰的。生命谁能够主宰?无主宰,因缘所生,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一切生命,都是自己的业力做主。
佛经的记录
真正的大菩萨,形式没有出家,心早出家了。
学佛,先把佛的一生研究清楚。
要研究释迦摩尼,去看《佛本行集经》、《大宝积经》,看他一生真正的行为。
他没有提倡吃素,也没有反对吃素,他是随缘,人家拿什么来他就吃什么。
生命是永远不生不死,没有生过,也没有死过。
佛学的发展和争论
既然学佛,一切解脱清净,哪还有宗派的观念存在?
方丈,从《维摩诘经》而来,因为维摩诘居士说法的房间,一丈见方。
真妄两条路
只有“真、妄”两条路,随妄心就入六道轮回,当下放下妄心,自性现前,见到真如自性。
谁是不迷转世
生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前因恐断肠。
吴越江山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没有达到三禅以上境界,一出胎是非迷不可。
色空对答
“空”和“色”,好像一个人的两个名字。
众微聚曰色。众微无自性曰空。
一切的夸克、中子、质子综合拢来,凝结起来,变成固定有形象的东西,就是“众微聚”,这就叫色法。“因缘生法”,聚拢来,叫做“有”。
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
听不懂怎么办?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斯即涅槃无漏。
唱念的重要
为什么声音不好?自身业报把你的声带呼吸气管锁住了!这个地方是生死关。男人的喉结是呼吸系统,声带的地方,和全身气脉都有关系。
喉咙不好,多开口念咒念经,同小孩读书一样朗诵,慢慢这一生可以把喉咙打开。
拿色法来讲,气脉不打通,妄想除不了的。
涅槃
如何说涅槃之义。曰:涅而不生,槃而不灭。不生不灭故曰涅槃。
六妙门的修法
碰上“息”的状态,念头很清净,都是在肠胃将空未空,一切调整得很好的时候。所以要修行的话,一切生活的细节,都要配合调整好。因此要了解佛的戒律部分。为什么要受戒?就是怕犯过错,防非止恶,然后达到念头清净。
心息专一,就不要再数息了。
随者,随便也。
养气,勿忘勿助。
不要忘记,不要帮忙,这就是随了嘛。
等于电池在充电,充电充到某一个时候,电充够了,这个是“止息”。
六妙门的问题
你坐到差不多时,是心想起来,还是身体叫你起来?
习惯性的就想起来,这个习惯性是念头的习气,爱动的习气。
到止息这个境界,这个时候心跟息两个在一起吗?只有两个在一起吗?还有其他的吗?
一个蜡烛点起来,固然有火光,旁边还冒烟嘛,冒烟那个叫妄想。
修安那般那,“息长知长,息短知短,息冷知冷,息暖知暖”。重点在这一“知”。不在那个数息。
众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
止息治万病。
什么是观?即止即观,即观即止。
六妙门是天台宗智者大师从《达摩禅经》《修行道地经》里抽出来的,他没有讲到要点!
光修止,容易发五神通,妨碍了明心见性菩提大道。
十六特胜
禅宗讲顿悟,道理可以顿悟,功夫是一步一步有次序的。
很多人有聪明有智慧,为什么出家修道,永远不上路?就因为他忍不住。
修安那般那,十六特胜都要背下来:
1、知息入
2、知息出
3、知息长短
4、知息遍身
5、除诸身行
6、受喜
7、受乐
8、受诸心行
9、心作喜
10、心作摄
11、心作解脱
12、观无常
13、观出散
14、观离欲
15、观灭尽
16、观弃舍
修道,须下死功夫,理要清楚。
如何修呼吸
一边听人说话一边做事,信念跟呼吸配合,在鼻孔这里开始。等于说眼观鼻,鼻观心;这个观不是眼睛去看的观,是心来观。如果是这样修行,很快有进步的。
要想入定,就是两个字——休想。不要妄想。
如何数息
六妙门第一数息,第二随息,第三止息,第四观,第五还,第六净。
好的方法是倒转来数。
数息是为了摄心,专注一缘,制心一处。
气进来一定要充满全身,不可憋在一处,否则就是凝气,不行的。
十念的修持
释迦牟尼在世时,主要就是修安那般那和不净观这两个法门。
真修行,第一是念死。一上座,不管你修什么法门,两腿一盘,“我”已经没有了,死掉了;至于父母所生的几十斤肉体,只摆在这里什么都不管。随时觉得此身死掉了,不要了。能够念死才能念佛。
打坐还要选房间?闭关还要选环境?要什么环境!要死的时候,你还来得及选环境吗?
川戏
川戏用四句话就把人生说清楚了:
独坐深山闷悠悠,
两眼盯着猫儿头。
若要孤家愁眉展,
除非是豆花伴酱油。
转生六道
从尸体最后冷却的部位,可以知道他将转生到哪一道。
胸口——人道
脸——阿修罗道、天人道
头顶——证果、往生西方
肚脐——饿鬼道
膝盖头——畜生道
脚底心——地狱道
除魔障
你只要用功有点上路,魔障一定会来,在人事方面会给你麻烦。你想修行,一路上去都没有魔障,那要多大的功德啊!所以要随时忏悔随时修行。
说梁武帝
天下自我得之,天下自我失之。
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
慈悲布施是要般若智慧,不是随便用的。
有时候严格就是慈悲。
瑜伽
学佛有五乘道,先修人道,再修天道,再修小乘的声闻道,再修缘觉道,最后修菩萨道。
瑜伽:相应、交感。天人交感,与佛菩萨交感。身心相应,身与心互相交感,扩大一点,就是人天相应,人乘道与三界天人——欲界、色界、无色界沟通。最后融化了,而心物一元,就是瑜伽,就是禅的一种。
四禅八定是一条直线的路,大小乘必经这个路,不然不叫学佛修行了。
永嘉大师
永嘉大师的《永嘉集》,又简单又明了,把五乘道讲完了。把五乘道由人怎么三皈依起,怎么样学佛、出家、修行,一路一路上来,要彻底做到,一直到止观完成,简单明了。
《证道歌》不要先读,前面工夫基础没有,就变成狂禅了。
宇宙万有的本体,叫心。
丹田有宝休寻道 对境无心莫问禅
漏丹
如果老中青修行,不管男女,先要修回童子之身,才能真正打开三脉七轮,才能通百脉,才能得定,再证果位。
漏丹这个是身漏,最严重,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在漏,思想、妄念全部在意漏。
好问题
人类为什么有宗教出现?
怎么样有这个宇宙?怎么样有一切众生生命的变化?为什么有生来又死去?那个能生能死,能起变化的东西是什么?
什么是华严字母?
《华严字母》,据说这是古代佛教僧侣为了学习梵语而用汉字标识的梵语古印度语字母表。借助华严字母,可以倒推中国那个时候的汉字读音。华严字母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音韵“反切”之母。它让我们知道,在唐代,佛陀(Fotuo)两字读“Boda”。华严字母是东方文明最完美的“歌乐”之一。《华严字母》经过一千多年来的传承整理和弘扬,已成为中华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又是佛教梵呗的一颗明珠,堪称东方文明最完美的“歌乐”之一。
什么是三脉七轮?
三脉是三条气脉,即中脉、左脉及右脉。
七轮就是:顶轮、眉间轮、喉轮、心轮、脐轮、海底轮、梵穴轮。
既然说一切唯心造,你怎么就造不出来呢?
心性如何去明?如何去见?
参考文献
要研究释迦摩尼,去看《佛本行集经》、《大宝积经》,看他一生真正的行为。
竺法护翻译的《修行道地经》
东汉安世高翻译的《安般守意经》、《禅行法想经》
为什么修行,要怎么修行?想要了解人怎么来投胎的,《佛为阿难所说入胎经》,知道十二因缘。
《坐禅三昧经》
《达摩禅经》
《禅门日诵》
《阿毗昙心论》
《大毗婆沙论》
《俱舍论》
天台宗的最著名的是《摩诃止观》,另外还有《四念处》《六妙门》等等。
印度两部佛学大纲:一是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二是《瑜伽师地论》。
中国三部佛学大纲:一是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二是永明延寿禅师的《宗镜录》,三是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
《永嘉集》、《证道歌》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的笔记-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


0,出家要搞清楚自己的问题,都是为了如何了生死。生命是怎么来的?怎么去的?参话头参的也是这个。
1,一个人要学佛求法,第一非要把自己构成一个法器不可。而法器是空的。
2,”先关后开“
出去求学问也好,访道也好,书读多了的,不要表示自己懂,你懂的什么都统统关住,听人家讲,叫做先关;人家那一套本事都告诉你了,你再打开你自己的,叫后开。你们容易犯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先开。
看另一本书的进修,把前一本看进来的主观先丢掉,尤其把自我先拿开。
3,学佛,学大乘道,要先行布施,什么都不要保留秘密,只要真理,凡是对人有利的,就要教给人。
4,布施分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法布施是智慧的布施,没有秘密,你要学什么,我知道就告诉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无畏布施是在恐怖的时候,给他精神的帮助。
5,第六意识不在脑子里,脑不是第六意识,是身识的一种,不过第六意识也通过脑起作用。
6,“疑参破定,执著起用。”
“疑”就是禅宗起疑情,自己“参”究用功,参究,不一定参话头,参话头只是参的一个方法;
“破”参,开悟了,明心见性了;
“定”住在那个境界,然后打成一片,行住坐卧,四威仪中。都在这个如来大定中,
“执著起用”,神通智慧一切具备。普通叫你不执著,这个时候要执著你那个“一片清净”,“心月孤悬,光吞万象”这个境界。
7,“印度本有宗教是婆罗门教,佛教是后来兴起的。西方的宗教,你看耶稣穿的衣服,戴的帽子,都是密宗那一套;你看基督教、天主教他们画十字,都是密宗准提法的五印,用金刚拳印印额头、心窝、左肩、右肩、喉头。
所以,西方人研究耶稣一辈子,有十几年找不到他的踪迹,现在研究出来,晓得耶稣失踪的十几年,他正在印度西藏边上学佛!这在西藏密宗的资料里找出来,说有个同参到中东去弘法,被人家钉到十字架上。(参见《耶稣失踪之谜》一书又有介绍)”
8,阶级观念最重要的是印度人,婆罗门是上等人,穿白衣服,一切都用白的。二等是大师级的刹帝利,做帝王、宰相、将军。吠舍是三等,就是普通一般人,做生意的老百姓。首陀罗是最下等阶级,做奴隶的。印度现在也是一样。
9,勿轻末学/勿轻未学:不要轻视了后辈。
9,住山闭关是想清净,如果此心未了,住在山里头也是烦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你的烦恼。此身已了,坐在闹市红尘中,一样是山林,没有分别。(左溪郎公劝永嘉大师住山,他就回了一封信,即《永嘉集》后面的这封信)
10,“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不要随便讲慈悲方便,搞政治不是这一套。慈悲布施是要般若智慧的。有些严格的教育,对孩子就是慈悲。
人物:梁武帝
11,广东话在南北朝到唐朝时是国语,福建话是宋朝那个时候的国语,我们现在讲的国语是北方来的,就是河北的话,加上满洲蒙古话改良的。
12,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