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今注今译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老子今注今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3-12
ISBN:9787100035286
作者:老子
页数:486页

章节摘录

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和开展:中国哲学一向是较关注人生和政治问题的。这些问题的讨论,又常落到伦理道德的圈子里,这样一来,思想范围常常被框在某些格式上。老子哲学的特异处,就在于扩大了这一个局限,把人类思考的范围,由人生而扩展到整个宇宙。他看人生种种问题,乃从宏观出发,而又能微观地作多面的审视。老子的整个哲学系统的发展,可以说是由宇宙论伸展到人生论,再由人生论延伸到政治论。然而,如果我们了解老子思想形成的真正动机,我们当可知道他的形上学只是为了应合人生与政治的要求而建立的。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由“道”这个观念开展出来的,而“道”的问题,事实上只是一个虚拟的问题。“道”所具有的种种特性和作用,都是老子所预设的。老子所预设的“道”,其实就是他在经验世界中所体悟的道理,而把这些所体悟的道理,统统附托给所谓的“道”,以作为它的特性和作用。当然,我们也可以视为“道”是人的内在生命的呼声,它乃是应合人的内在生命之需求与愿望所开展出来的一种理论。下面我将老子基本理论的部分,作一个分析和说明。从这些分析和说明中,可以看出老子哲学系统的发展,如何地由形上学的性质渐渐的落实到人生和政治的层面。于此,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念,用以作为实际人生的指引。一、“道”的各种意义:“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而开展的。《老子》书上所有的“道”字,符号型式虽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的文字脉络中,却具有不同的义涵;有些地方,“道”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有些地方,“道”是指一种规律;有些地方,“道”是指人生的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因而,同是谈“道”,而义涵却不尽同。义涵虽不同,却又可以贯通起来。下面分别加以解说。(一)实存意义的“道”甲、“道”体的描述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在下面三章里说得很清楚。第十四章上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日“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  

内容概要

陈鼓应,一九三五年生,福寻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毕业。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存在主义》、《庄子哲学》、《老子注释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管子四篇诠释》、《耶稣画像》及《周易注释与研究》等。

书籍目录

北京商务重排版序三次修订版序二次修订版序修订版序初版序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和开展注释、今译与引述一章二章三章四章五章六章七章八章九章十章十一章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十五章十六章十七章十八章十九章二十章二十一章二十二章二十三章二十四章二十五章二十六章二十七章二十八章二十九章三十章三十一章三十二章三十三章三十四章三十五章三十六章三十七章三十八章三十九章四十章四十一章四十二章四十三章四十四章四十五章四十六章四十七章四十八章四十九章五十章五十一章五十二章五十三章五十四章五十五章五十六章五十七章五十八章五十九章六十章六十一章六十二章六十三章六十四章六十五章六十六章六十七章六十八章六十九章七十章七十一章七十二章七十三章七十四章七十五章七十六章七十七章七十八章七十九章八十章八十一章历代老了注书评介附录一 帛书老子甲本释文附录二 郭店竹简《老子》甲丙三组释文附录三 老子校定文附录四 参考书目校后记

编辑推荐

《老子今注今译》(道典诠释书系)是以王弼本为主,参照其他各古本进行校释的著作。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遗产,尽管汗牛充栋,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无容质疑,当首数老子的《道德经》(亦或直呼为《老子》)。

作者简介

《道典诠释书系:老子今注今译(参照简帛本)(修订版)》由陈鼓应注译。《老子》为道教主要经典之一,为我国重要文化遗产。《道典诠释书系:老子今注今译(参照简帛本)(修订版)》在大量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多年研究心得,对《老子》作了全面介绍。它以《老子》原有篇章为序,先引原文,再加注释,而后是今译,最后是引述。注释通俗易懂,今译文字优美,注释、引述学术容量大;因而,它既便于初学者,又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指南。

图书封面


 老子今注今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將五千言放進肚子里,再用本書去注解肚子里的五千言。本書和蕭天石先生的道德經圣解是解讀本書的最佳著作。
  •     (一)老子阴谋论读老之前,我给自己确立了一个基本的原则:老子是一个生活在先秦时期的哲学家,他有自己创立的一套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我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试着在短篇碎章中寻找出这个体系来。这种“先入为主”的阅读方法,虽然减少了阅读所能得到的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却能试着更接近老子思想本身。当谈及钱穆先生在《庄老通辨》中所提到的“阴谋论”时,这种阅读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且不论钱穆先生在书中提及老子成书年代谬误所带来的判断错误,仅就哲学问题而言,我不同意这种观点。老子在书中提及“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第七章)、“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二十二章)。学者往往以此为论,提及“圣人后其身”、“外其身”、“不争”这些做法,是以“身先”、“身存”、“莫能与之争”为主观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我称之为“主观目的”论。也就是说,圣人这样做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贯彻这种哲学,而是主观上奔着那些目的去的。类似于上面摘的话语在《老子》中有很多。像第七章、第八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四张、第三十八章等等。单独看这几章的话,得出这种“主观目的论”也有可能。但是,如果贯通全书的话,就可以发现这种说法不准确。理由大致有三:第一,老子讲“道”,这是他哲学的一个核心。这个道有一个特点,即“不争”。这个特点在《老子》全书的很多地方都有所论述。我在这里说几个比较典型的章节。在第三十四章中,老子提到“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也就是说,大道生而不辞,成而不有,是一种“不争”。在第七十三章提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天道不争,也可以取得胜利。这两章清楚地将“道”和“不争”联系起来,说明“不争”的确是“道”的一个特点。而除了“道”之外,还有一个名物也具有“不争”的特点。那就是“圣人”。在《老子》第七十七章中提到:“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这从某个角度说明圣人“不争”是体道的结果,而非上面所说的“主观目的论”。第二,既然“不争”是体道,那么在我看来,所谓的“不争”的“目的”,像“先其身”、“成其私”等等,其实是体道所带来的好处。老子提出体道的好处,是为了在当时的社会宣传这种“不争”的社会美德。《老子》第七、八两章可以贯通下来看:“【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两章分别用天地和水举例,来譬喻说明“不争”。然后又分别说了不争所能带来的好处:不争身,身先;不争私,私存;不争,故无尤。我称之为“好处说”。“好处说”和“主观目的论”的差别在于,“好处说”的重点和终点,均是“不争”这种处世哲学本身;“主观目的论”的重点和终点,均是这种处世哲学的结果。其实“不争”这种处世哲学在儒家那里也是俯拾皆是,但是没有提及“不争”所能带来的好处。那么,为什么说“身先”、“身存”、“成其私”、“无尤”是“不争”哲学带来的客观好处,而不是老子宣扬的主观目的呢?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老子提及了三种对于“道”有不同理解的人:“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第四十一章)。“不争”属于道的范畴,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对于道来讲,有两种人不会去努力施行,一种是中士,一种是下士。老子看到了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但是他如果要实现他的哲学理想,就必须让更多的人去施行他所宣扬的”道“。如果想让这两种人去施行,就要讲明施行道会带来什么好处。于是,老子就提出了“身先”、“身存”、“成其私”、“无尤”等等一系列的好处。这种好处对于身处乱世、性命难保的一般人来讲,是很能打动人心的。第二个原因,老子在说明好处的同时,也说了不这样做的坏处:“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第二十四章)。如果说施行“道”之后的好处是主观目的的话,那么这些坏处是什么呢?说明“争”的坏处,一方面是从反面宣扬“不争”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从一个角度驳倒了“主观目的”论。当然,还有一些话语是单纯的讲这种处世哲学的,而没有讲它的好处或坏处,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第五十一章)。这也是在宣扬“不争”这种处世哲学。这更说明了老子说明“身存”、“成其私”等等好处,只是他宣扬“不争”哲学的一部分而已。第三,上面的逻辑很简单,老子宣扬的“不争”的好处,属于“不争”的处世哲学;“不争”又属于“体道”的哲学。这样层层归纳,归纳到最后,还是哲学体系。其实所谓的“不争”、所谓的“体道”,和老子所提出的其他哲学观点没什么两样,都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此,这种圣人的做法以及所带来的客观好处,常常被老子用来印证他所提出的哲学观点,并且以“印证”的功能归属到老子的哲学体系中去。例如:“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第六十三章)。在这一章中,圣人不争而带来好处的做法,就用来印证难易、大细相成的哲学观点。在第二章中也同样如此:“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在这一章中,也使用圣人的例子来说明老子的哲学观点。其实一般的思维是把前面的哲学说明当做后面用世的铺垫,但是反过来思考一下,也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除去上面三点原因外,就常识来说,我认为老子的这种观点很好理解。举个例子,就像挤公交车,众人让一让的话,会使上车速度提高。对这种功德的提倡,往大里讲,也就是老子所提出的“不争”哲学了。这有什么阴谋在里面呢?综上来看,老子作为一个哲学家,他提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而所谓的“阴谋论”,也只是他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作为哲学家客观的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观点,并不涉及到“阴谋”。(二)老子愚民论“愚民论”要从两个方面讨论,第一,我认为愚民论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愚”的含义应该有所商榷。第二,老子作为一个哲学家,所采取的立场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老子》第三章谈到:“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种治民的叙述乍看起来确实有愚民的色彩在里面。其实第三章的全部是这样的:“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里面有三个关键词:虚(其心)、弱(其志)、(智者不敢)为。如果说仅凭这三个词来说老子“愚民”,是断章取义。通观全章,很容易理解,“(智者不敢)为”的“为”,指的不是做别的事情,而是此章前半段所说的“不争”、“不为盗”、“心不乱”。所以说,“(使夫智者不敢)为”不属于“愚民”。那么,“虚(其心)”呢?稍微知道些《老子》的都应该知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第十六章)这句话。可见“虚(其心)”也不过是让百姓体道而已。至于“弱(其志)”,在第四十章中提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可见“弱(其志)”也并非什么坏事。这样来看,第三章所说的“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是指圣人把百姓往“道”上引导,而不是“愚民”。话又说回来,《老子》第六十五章也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这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就是愚民嘛。在上面已经具体分析了“为”、“虚”、“弱”的含义。其实“愚”的含义也并非一般所想的那样,“愚民”也并非是“使人民愚蠢”。关于“愚”,最为贴切的说法就是“使其像婴儿一样”。这样的说法也有依据:“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老子说他自己“如婴儿之未孩”,又说这种婴儿之心为“愚人之心”。可见,“愚人之心”和“婴儿”是一致的。那么,婴儿究竟怎么样呢?其实婴儿是最合乎老子所说的“道”的:“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老子》第二十八章);“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老子》第五十五章)。所以,“愚民”所指的就是把百姓往婴儿那种状态,或者叫做境界上引导。往婴儿的那种状态上引导,也就是往“道”上引导。这和对第三章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所以说,老子“愚民”不成立;如果成立,“愚”也是此“愚”而非彼“愚”也。不管成立不成立,老子所提倡的,都是通过治民者把百姓往“道”上引导。既然已经初步分析老子并非一般意思上所指的“愚民”,那么,他对于统治者和百姓的观点,是基于什么立场呢?其实老子有他本身所坚持的政治理想,我称之为“理想说”。在他看来,“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这种政治形态最为理想。在这种理想形态里,最为重要的,也最被人们看重的,应该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种快乐而理想的生活,需要两方面的共同努力。第一方面,在老子看来,君主、圣人是处于主动地位的,百姓只是处于被动地位。这个观点很重要。圣人可以自己“为腹不为目”,百姓只能被圣人引导着“虚其心,实其腹”;圣人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可见,圣人处于主导、主动地位。圣人自己要“体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圣人还要爱护自己的百姓,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老子这样说的依据,是“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老子》第六十一章)。圣人作为“大者”,理应处下以求双方利益都能得到满足。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可见,老子的观点是圣人处下不争,并且以百姓心为心。我称之为“爱民说”。第二方面,要达到“小国寡民”里面的理想境界,老子还对提出了一套对于双方相处都应遵守的哲学: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他对统治者和百姓都提出了“知足”的劝诫,我称之为老子的“劝诫说“。这样一来,老子政治观点就可以分为三种“理想说”、“爱民说”和“劝诫说”。这三方面针对的对象不同,所能得到的效果也不同。但是,可以看出,老子既为统治者指出了一条道路,也为百姓发出了声音。可见,老子的立场并不单一,他所代表的是一个相对中立的哲学家的意愿。
  •     《道德经》分为两部分。前三十七章为《道经》,主要讲什么是“道”。“道”是自然发展的终极规律,是世间万物的起源。“道”无色无味无音无象,循环反复,柔弱微妙,并从“无”中生出“有”。后四十四章为《德经》,主要讲如何获得“德”。“道”是形而上的,“德”则是从形而上中演化在世间万物的具象体现。“德”讲究以柔弱胜刚强,如滴水穿石;讲究不奢欲,不与人争,如粗衣裹玉。但贯穿整部《道德经》的,最重要的主题是教导统治者如何利用“道”治理国家。在老子看来,统治者需要弃辩弃伪弃利,以朴质治世;需要收敛己见,而重百姓之见;不能强兵黩武,好战嗜伐;不能以赋税压民,饱己之欲。老子理想中的政治,是小国寡民,人民各安天命,老死不相往来。百姓不知有君王,最佳。老子实际上是个总结能力极强,逼格极高的人。他的《道德经》,本意应该是写给统治者的,教导他们的治国方略。伟人的思想往往有互通之处。老子的“无为”,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共通之处值得思考。《道德经》思维导图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这本陈鼓应先生的《老子今注今译》是《道德经》的最好的版本 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也是陈鼓应先生写的注 那一本的出版社是中华书局 和这本的唯一区别在于那一本的正文是繁体竖排 而该版商务印书馆的正文是繁体横排 但是注释都是简体中文 适合入门者和首次接触《道德经》的人 陈鼓应先生不愧是研究道家文化的集大成者
  •     《老子》是好书,作者是圣贤,注释人也是大师,好书
  •     经典书目
  •     陈老师应该算是解读老庄比较知名的教授了,不错的书
  •     历十日,读罢,欣然自喜,廓而忘言
  •     也是大一的时候一字一字抄下来读的。
  •     对老子的理解这本书因为参考了新出的郭店竹简本《老子》内容更全面,作为普通读者这本书对读懂老子就是好东西。
  •     道和德的关系: 1.道是无形的,它必须作用于物,透过物的媒介,而得以显现它的功能。道所显现于物的功能,称为德 2.一切物都是由道所形成,内在于万物的道,在一切事物中表现它的属性,亦即表现它的德 3.形而上的道落实到人生层面时,称之为德。即道本是幽隐而未形的,它的显现,就是“德”。
  •     计划用一年的时间看完老庄孔孟,首当其冲第一炮就是陈老师的《今注今译》。古文不好的我,看第一遍的感觉是,原来文言文的含义也是那么的直白。虽说一些深层的含义和理念我还无法汲取,但是从看过的部分就已经垫付人生观了。只是老子少了些方法论的描述,让学习边的困难,好在之前看过一些正念方法,因此看书时乐趣增加了不少。
  •     陈老师的作品很不错!推荐
  •     前面对老子解读也太好了,叹为观止啊!至于后面的翻译就像是另一个人写的,有点乱
  •     中国文学 古代文学 经典
  •     两句话,保持人与物的距离,保持人与人的平等
  •     商务印书馆版的“老子今注今译”是【道典诠释书系】中的第一本,为台湾大学哲学系的陈鼓应注释编写的,作者严谨的研究作风体现在整本书的写作中,是古文学习以及爱好者的一本好工具书,值得收藏。
  •     2013-03-11
  •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     这本书对于学习老子思想很有帮助。适合收藏。
  •     这个和中华书局那一本差别大。
  •     最感谢的是前边对老子哲学系统从形成到开展的一个详述,对深刻准确的把握老子思想精髓很有帮助,之后的每篇又有注释,今译,引述三部分,用很大篇幅引用古人注释,给读者一个客观的老子,足看出作者的心血及治学的态度。买一本就可了解到历来研究老子的学者眼中所读出的老子。总体来说,陈鼓应先生解读的老子对现代生活是积极可取的,也是持重豁达的。
  •     呕心沥血之作。对一般读者理解《老子》极有帮助,对学者研究《老子》想必也很有价值。
  •     对老子注译相对比较理想,非常难的。
  •     光是开篇,常无,欲以观其妙已经是和《老子》原意偏离颇多了。何谓得道圣人?证得自我,无欲无求之人,这种人和释迦摩尼几乎已经一回事了。释迦摩尼证道时尚且是说一切众生皆俱如来般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老子》开篇自然是无欲观其妙。
  •     “大音希声”——但陈鼓应先生的译注无疑是“声”的泛滥,道书的简约行文因啰嗦的翻译损色不少,每一章后的引述也只是遵循一套粗暴的西学解释框架,注释参引他学不少,废话也不少。虽说初学者不看译文会没安全感,但这本书用来初学是不合适的,大概也能折射我国道家研究的困境所在。
  •     很艰难地读完了!真的读不下去啊!!!!!!虽然老子说的话都是大真理!可是阐释的文字长长一大段!感觉陈鼓应快变成另一个孟子了!!!!!对不起可是我好像真的读不下古代文学TUT我没有耐心TAT
  •     很好,很喜欢,地道的老子注解。
  •     本来想只看老子的道德经的,但是经过老师的推荐,说让我看看这本书,对老子的理解以及对他文章的理解会更进一步,我就定了一本,暑假可以好好研读一下了~
  •     还债~宝藏~
  •     《老子》权威解读
  •     陈鼓应的《老子今注今译》、《庄子今注今译》,对初学者来说最好不过了。原文、注释,稍加思想引申,有归纳。虽然老子传到现在已经不知原本,很多地方明显被修改过,甚至是脱节、重复。
    今人校注的《老子》,首推陈鼓应。马叙伦的《老子校诂》、杨树达的《老子古义》、高亨的《老子正诂》、朱谦之的《老子校释》,都是很好的参考,可惜他们都没来得及见到93年发现的郭店楚简本《老子》。而这本则是参照简帛本修订的,离原貌应该更近一些。首推!
  •     非常不错,很值得一读。就是有排版错误的地方,美中不足吧。学老子第一本书!
  •     内容很丰富,包括对老子生平、老子版本,历代人给老子做的注等等相关内容,和老子评注译介遗书内容没有多大差别。陈鼓应先生的翻译也明白晓畅,是一本不错的关于古籍的今译本
  •     装帧排版实在不忍直视
  •     道德经乃治国之说
  •     注释之一种,《老子》经典;陈鼓应很有水平
  •     如果学习老子的话,一定用它
  •     恨不得穿越回中学时代重新字字再学一遍!
  •     繁体字原文,简体字注解,既能很好的感受中国国学文化,又能明了的明白其中深意。建议真正想研究《老子》的人拜读。
  •     陈鼓应的注解很中肯,不错,庄子今注今译也很好,价格有点贵了 呵呵 期待降价
  •     老师推荐的,老子注译中比较好的一本。
  •     以前都读过些什么...
  •     老子必读参考书
  •     怎么有这么多书忘记评论了。喜欢老子,买了好久了,最近搁置了,果断时间继续看。
  •     商务的,简体横排。书名为《老子今注今译》,与中华书局的《老子注释与评介》没有实质上的差异。都是陈鼓应的,不过版本不同。中华的是繁体竖排。
  •     老师要求买的,看了觉得写的很严谨,从各家吸收长处,加以个人理解,对于基础不高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对《老子》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
  •     真不错的道德经版本,想说的太多,哪次单独写篇博文
  •     这本书是我校一知名教授推荐给我们看的,的确是一本好书啊,写的非常的全面和客观,陈鼓应老先生在写此书时是如此的认真严谨,参阅了许多《道德经》其他书稿,对这本书的整理修订了数次,可见此书的价值所在。
    总之不用多说,好书,值得推介给大家。也希望更多的国人能欣赏和学习我们自己优秀璀璨的古典著作,了解我们老祖先的精神内涵。
  •     某中意义上说代表《老子》译注当今水平。
  •     书好。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四分之一部老子知天下。
    释义全面。毕竟是大家翻译的。
    设计完善。朴实无华才是根本,符合书的思想。
  •     很好的译注本。略读一遍即可把握大意,有待细读熟读为后面的庄子和道教作准备。
  •     虽然有些观点我不喜欢,但是神作就是神作
  •     这算是目前比较好的老子注译本了。有幸听过陈鼓应老先生的讲座,讲了大段大段的台大往事,很有自己的讲演风格和魅力~
  •     旁征博引不错,把很多人的解注都收藏在内,关键是形成自己的理解
  •     对《老子》,我只能用最真诚的心去感受,而不敢妄加评判。商务印书馆是负责任的出版社,陈鼓应先生是负责任的学者。看到这个本子有一种淡淡而持久的欢喜。愿我们从中华经典中开启智慧。
  •     《老子》一书被解读的何其多,而能真正从哲学层面上读懂的不多。这本书能帮助你更加深刻的理解“老子”的思想!
  •     受益匪浅
  •     感觉有点死板
  •     这么垃圾的书竟然九分,呵呵
  •     在读香港中华书局版本的《老子》,陈先生的注译还是非常经典的。
  •     通俗易懂的,尤其是开篇“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和开展”一文,对老子思想,及关键概念,如“道”、“德”、“无为”、“不争”、“虚静”、“愚”作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非常有启发!个人一直深信大道至简、顺其自然,如果每个人都能不向外为名利物欲所累,而是向内发现并发展内在的“本性”,或许世界也能更加自然美好了。读罢,能依稀感觉到老子思想与佛家思想的相似与不同,如果说佛教落脚于“空”(破除而出世),老子思想的落脚点是“返”(返璞归真),也就不必出世了。另外,也能明显感觉到中西文化的不同,相较西方思想基因中的线性、外显、确定化,老子思想则更为圆融、浑然、流动的,这些都流淌在中华文化的基因中。同时,如何把老子的“大道”的理论在心理层面上应用,这可能是传统思想与心理学的结合点。
  •     陈鼓应先生是台湾研究“老庄”的著名学者!注本很好!
  •     陈鼓应先生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简体版,值得收藏!
  •     人生要不断进取和反思,内方外圆与时俱进;懂舍得知异同,哑体悟乃自得。
  •     比较可靠的一本老子。
  •     今年2月买的书,慢慢研读至今。书的内容和和印刷、纸张都不错。看上去干净整洁。
    书当时送来的稍晚了些,不过当时在过年期间,也是有情可原
    老子的思想传承至今,其内容精髓、深沉,发人深思。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但丝毫不影响其优秀的本质。
  •     可以透徹了解老子的哲學思想,而這些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依然具有指導意義。
  •     当然《老子》本来是绝好的东西了;陈鼓应先生注的很细,译的也很棒。建议繁体竖排
  •     研读老子的较好入门书书籍,注释准确到位,也避免竖排的烦恼
  •     我老家就是鹿邑得得 ,老子故里,二十多年了还没研究过老子,身为老子故里的,惭愧,深知老子的哲学伟大,这次一看果然 ...老子经典
  •     总觉得陈鼓应在忽悠人,竭尽全力往积极的方面注解,我觉得未必如此。尽信书不如无书。老子的话就不必我等多做评价了
  •     同学推荐的讲老子的书,挺不错的
  •     单是序就有五个了啊!!
    还有五十页的“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和开展”,还没看,应该不错。
    注释挺详细的。
    八十一章过后,还有“历代老子注书评介”,“帛书老子甲乙本释文”,“郭店竹简《老子》甲乙丙三组释文”,“老子校定文”。
    总体感觉算是满周全的,虽然自己不太懂,但应该能从这本书里学得很多东子。
  •     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您编得认真 我也尽力认真看了
  •     书看完了,确实陈老先生编的老子不错,赞一个
  •     作者根据多个老子版本校订出尽可能接近原本的老子,态度严谨,理由恰当。

    翻译、注释都很到位。
  •     经典的老子注解。陆陆续续读的差不多了,中国哲学试图把握的“天道”,有时觉得离生活很远,有时又觉得离我很近
  •     研究老庄该书为首选,我读过《老子》的版本不少,但皆不如此书,深刻经典,是雅俗共赏,较为流行的本子。
  •     道是万物之源,道是自然规律,道是生活准则。
  •     水
  •     蜂蜜古朴,内容准确严谨!陈鼓应老师不愧是研究老子的大腕!
  •     有关老子的书,见过几本,此书是心理专家推荐,感觉是最好的,赞一个。
  •     对老子思想分析的全面客观,好书。
  •     “老子今注今译”
  •     作者是道家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曾在台大、加州大学、北大任教。整本书相当严谨,是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全书大致分为:原文;注释,逐句加以解释,选取前人各家的精辟解说;今译,依前人的注释的译文;引述,作者在译文基础上的延伸和升华。“序文”和“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更是本书的精华所在。老子提出的自然无为,是顺应自然,不妄为;不争,不为一己之欲肆意占有;柔弱,不恃强凌弱,却又坚韧不克;不争,不是自我放弃,而是要消除占有的冲动;虚静,保持心灵凝聚含藏的状态。老子的观点不是表面上的消极、悲观、避世,而是希望人类安然处事,怀着积极入世的情怀,去对待社会,去处理事情,去帮助他人。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哲学之父。我只是囫囵吞枣的读了一遍,不求甚解,但求偶得。
  •     陈鼓应的书很好,写老子也不错
  •     似乎有一些小的差错,但是整本编得还是相当的好。
  •     陈鼓应先生的大作;新近有据简本、帛书修订的最新版本。 看书,选本子最要紧,此书依据的老子版本基本是以王弼本为底本,参考郭店简和马王堆帛书,这一选本我认为是可取的;但同时也可以参考高明先生的《帛书老子校注》(以马王堆乙本为底本),似为更佳。 这本书最好的地方是在于兼顾了注释的训诂和义理的阐发,可见作者用力颇深。书中的引述部分和书前“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两部分对于老子哲学的阐发非常精彩。书中最下工夫的自然是注解的训诂工作,这部分最费工夫也最见治学之功底,陈先生涉猎引注文献颇为广泛,也极为精到。 美中不足部分在于陈先生可能是过于执入,部分问题有为道家回避、辩解的意味,部分观点不能认同,但自然瑕不掩瑜,仍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     白岩松《白说》里推荐的,电子版的看了大半本。
  •     值得细细琢磨的老子诠释
  •     大道无形,其理幽远,若不志勤,难明妙理。守终如始,功行乃成。
  •     这个版本的老子的挺好
  •     有些地方强行注解~但是作为入门看看还是挺好的
  •     陈鼓应注译的这本《老子今注今译》是目前注释《老子》比较权威的一本,引述很全面,个人品评也很独到,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版面设计和纸张都很好。
  •     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内容翔实,资料丰富,陈鼓应之解说也很接近老子的思想,而非一家之言
  •     手边书。
  •     注解非常详尽,是老子研究的必读书。
  •     我的同事是老子迷!很喜欢!
  •     默默记下,为而不争。
  •     对老子思想有了全新认识,特别是对“无为、柔弱、不争、愚民”,上智也。
  •     这本书的校对还行,今注今译这就不多说了。。。。
  •     这本书绝对是当今老子译注中最好的版本,强烈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