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儿式的沉思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笛卡儿式的沉思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1-01
ISBN:9787507413687
作者:(德)埃德家德.胡塞尔
页数:217页

书籍目录

编者导言出版者说明笛卡尔式的沉思引论      第一节 作为哲学自身反思这典范的笛卡尔沉思      第二节 哲学上彻底重新开始垢必要性第一沉思  通向先验自我的道路      第三节 笛卡尔式的颠覆和为科学提供绝对奠基的引导性目的观念      第四节 通过投身于作为意向对象之现象的科学来揭示科学的目的意义      第五节 明见性和真正科学的观念      第六节 对明见性的区分,哲学对一种确然的和自身最初的明见性的要求      第七节 对世界的此在并非确然的明见性;将它引入到笛卡尔式的颠覆中      第八节 作为先验主体性的“我思”      第九节 “我在”的确然明见性范围      第十节 补充说明:笛卡尔先验转向的失误      第十一节心理滨 自我和先验的自我。世界的超越性第二沉思  按照其普遍结构揭示出先验经验领域      第十二节 一种先验的认识奠基的观念      第十三节 暂时排除先验认识之范围的诸问题的必要性      第十四节 思维活动之流。我思与思维对象      第十五节 自然反思与先验反思      第十六节 补充说明:先验反思的纯 粹心理学的反思在我思中的必然开端      第十七节 意识研究的两面性作为一人相关问题,描述的方向。作为意识原型的综合。      ……第三沉思  构造问题。真理与现实性第四沉思  先验自我本身的构造问题的展开第五沉思  对作为单子论交互主体性之先验存在领域的揭示结论注释人名索引内容索引译者后记

作者简介

《笛卡尔式的沉思》是胡塞尔晚期思想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作为先验现象学的一个“引论”,这本书首先通过对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方法的“改造和重构”,阐述了先验现象学的还原方法。在此基础上,胡塞尔对先验现象学所关注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意向行为/意向对象,本我论/先验自我,陌生经验/他我,普遍经验世界/生活世界,交互主体性/人类共同体,形而上学/存在论等——进行了细致的发生学澄清。

图书封面


 笛卡儿式的沉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按语:《笛卡尔式的沉思(Cartesian Meditations)》1931年出版于巴黎,是对胡塞尔1929年的巴黎演讲的阐述,是先验现象学的一个引论。在这里的5个沉思中,基于一种较早期更形而上学的意向性观念,胡塞尔以类似于笛卡尔但更彻底的方法进行了先验现象学的沉思:先将存在信念一一悬置或抛弃,还原出一个先验自我的自明性领域;然而这个先验自我的世界经验和自我构造,本身又等同于本质类型的呈现(相对的是本质直观),因此自我及其经验构造并非完全随意的,而是有其客观性。至此胡塞尔完全获得了一个唯我论(solipsism)的唯心立场;在第5个沉思中,笛卡尔为了克服唯我论,又建构了一个交互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的理论,实际上是以一群幽灵来克服单个幽灵的唯我论。胡塞尔向来的宗旨是以现象学来为科学和知识奠定无可置疑的基础,但在《笛卡尔式的沉思》中他将意向性观念完全主观化,得出一个几乎类似于贝克莱式的先验唯心论体系。这种形而上学化似乎与其寻求自明性的旨趣差别甚大,以至于《笛卡尔式的沉思》的结尾胡塞尔诉诸了一种颇有古典唯心论色彩的理由:“实证科学是陷入世界被遗忘状态中的科学。人们必须首先通过悬搁而放弃这个世界,以便在普遍的自身沉思中去重新获得它。用奥古斯丁的话说:“不必外求,请返回你自身,真理就寓于人的内心。”【张廷国译本,页215】然而,胡塞尔是数学和逻辑出身,对他而言,理念、上帝和传统都是陌生之物,因此他所还原出来的唯心论世界实际上或许是一个仅仅得到内省心理学支撑的贫乏世界。然而,考虑到本质直观,实际上它和存在的悬置一起构成的世界,理解为一个认识论的理念论也许是可行的。这本书阅读体验比较糟糕,在张宪先生和张廷国先生译本间跳来跳去,偶或对参Dorion Cairns英译本。或许我没有在本真的含义上追随或理解到它。本来以为是胡塞尔的通俗著作,其实发现清晰性或许不若其更专门的著作,难度挺大。】“引论”笛卡尔沉思是哲学反省的典范,“目标是把哲学完全改造成一门基于绝对论证的科学。”【胡塞尔:《笛卡尔沉思与巴黎演讲》,张宪译,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页39,下同】这样笛卡尔就向哲学化的自我(ego)回返。从朴素客观论到先验主体论,笛卡尔改变了哲学的风格。但胡塞尔最终还是诉诸了宗教理由来支持世界的确定性。但随着宗教信仰被对自主的哲学和科学的信念所取代,而这种自主的信念却也软弱,因此有必要将笛卡尔沉思予以彻底化。“要求哲学争取最终从偏见中解脱出来,用它本身已形成的最终明证性,因而是与绝对的自己负责相一致的自主性来构成自身。”【43】“沉思1:通向先验自我之路径(THE WAY TO THE TRANSCENDENTAL EGO)”指导笛卡尔沉思的是绝对论证的科学观念。但对我们而言,只能把科学的一般观念作为暂时假设。将科学活动追溯到意向活动的判断,胡塞尔区分了判断行为和判断内容,认为在判断行为那里,有明证性观念。判断是一种意谓(meaning),与其内容相对,判断性的意谓有时具有一种自明性。【47】因此,科学的基础就在于奠基性的判断活动。明证性就是一种经验,一种精神上的看出。哲学要求确然的明证性(apodictic evidence)。“确然明证性不仅仅是在其中清楚明白的实事或事态的绝对的存在确定性,而且,通过批判的反省,同时也表明本身决不可想象又是不存在。”【52】世界的存在没有确然的明证性,或许是梦的假象,因此“必须去掉对它们普遍的基础——这个被经验的世界——的素朴的接受。”【54】追随笛卡尔转向先验主体性,而“生活周遭世界并非实存着的,而是一种存在现象。”【55】经过哲学反省,“不再保留也不再接受在经验中对存在的素朴相信。”【56】这就是“对客观世界的现象学悬搁(epoche)或加括号。”【57】收获的不是虚无,而是“现象学意义上的现象整全。”【57】通过这种悬搁方法,“我才领悟到自己是具有本己纯粹意识生活的我,领悟到整个客观世界是在这种意识生活中或通过它而为我所存在的。”【57】“纯粹自我和他的我思活动的存在,作为一种自在地在先的存在,是先于那个我一向在谈论而且能够谈论的世界的自然存在的。”【58】但先验自我的明证性的范围呢?“(明证性)经验每次所能提供的,只是本来相即地所经验到的东西的一个核心部分,即活生生的自身当下。”【59】对“我在”的进一步规定却没有被给予。其实,在笛卡尔那里并没有完成先验的转向,在他那里,“自我成了一个实体性的思维者,一个或者具有思维或者具有灵魂的人。”【61】他没有把握住先验主体性的意义。胡塞尔主张,那个沉思的我根本不是心理学上的我,而是“先验-现象学的我,即先验-现象学的自身经验的领域。”【62,似乎这里胡塞尔否弃了我和世界的经验存在,才获得一个先验的我,其实是一个形而上学的自我。】“沉思2:根据其普遍结构揭示先验领域(THE FIELD OF TRANSCENDENTAL EXPERIENCE LAID OPEN IN RESPECT OF ITS UNIVERSAL STRUCTURES)”一门先验自我的先天科学,“这门科学不是对诸先验的存在真实性,而是对诸先天的可能性做出判断。”【64】先验主体性的科学是唯我论的科学,“这门科学一开始能够规定的作为实存东西的正是那个自我,以及在自我本身中被决定的东西,而且伴随着一个未确定的可确定性的视域。毫无疑问,这门科学由此是作为纯粹的自我学而开始的。”【66】首先关注的是我思的意识之流(the stream of cogitations)。这里强调了意向性,“每种意识体验本身都是对某某东西的意识。…意向性这个词表示的因此正是意识的这种一般的根本性质。”【69】先验的反省中的自我是“一个对世界不感兴趣的旁观者。…他唯一保留的兴趣就是去看,并妥当地加以描述。”【71】现象学还原没有丢弃世界,而是将之作为我思对象保留了下来。先验反省的开端是内在经验或自我我思,而首先一般的东西,“就是我思与我思对象之间的划分。”【75】意识的原始形式是综合(synthesis),即“作为不断流逝的多样性的统一。”【77】综合的根本形式是同一(identification),而这也就是先验的内省时间(意识)的同一。“这种使其他一切意识综合成为可能的普遍综合的根本形式,就是无所不包的内省时间意识。与它相关的东西是内在的时间性本身。由此,一切凭借反省而得到的自我的体验本身——在那个始终是无限的内在时间的视域中——就一定表现为时间上的系列,具有时间上的开端、终结、同时、相继。”【80】每一个体验都有其视域,这视域也就是潜在性或可能性。“意向分析独特的成果,全然是对隐含在意识现实性中的潜在性的揭示。”【83】意向分析在解释视域时会讨论那些起构造作用的多样的隐匿的体验。意向对象本身会承担着揭示那些多样性类型的先验线索的功能,而“先验理论的任务要系统说明的,正是这种结构类型。”【88】即纯粹作为可能意识的世界,而且“先验地作为一个本身在先验自我中通过意识构造出来的世界。”【89】“沉思3:构造的问题;真理和真实性(CONSTITUTIONAL PROBLEMS. TRUTH AND ACTUALITY)”在现象学的意指行为和意指对象中,存在和非存在等谓词与意指对象(非绝对对象,胡塞尔这里的意指对象属于意识范围),而真理和谬误等谓词则关涉到意指活动本身。【92,这样则是纯粹唯心论范围内了,对象也不脱离意识范围】而“理性完全是先验主体性的一种普遍的本质上的结构形式。”【93】理性会通过证实来指出明证性。明证性是对自身给予的一种意识,对事物本身的看。而真理性则标明了意识生活的普遍的和规律的结构性。因此“每一种恰当的东西都…来自我们先验的主体性本身。每一种可设想的相即都源于我们的证实,都是我们的综合,而且由我们给出它的最后的先验根据。”【96】存在和真理表明了“一种在真正的和可能的我思活动的无限多样性中的结构划分。”【99,一切都是先验意识构造起来的,因此,存在和真理也是源于先验主体性及其内在的结构】而在这结构中,最底层的是内在时间性。“沉思4:先验自我本身的构造问题的展开(DEVELOPMENT OF THE CONSTITUTIONAL PROBLEMS PERTAINING TO THE TRANSCEN)”自我体验之流中构造出作为极点(pole)和综合统一体的自我。“这个置于中心的自我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同一极性,而是由于‘先验发生学’的某种合规律性,…所获得的一种新的持久的属性。”【胡塞尔:《笛卡尔式的沉思》张廷国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页90,下同】胡塞尔用莱布尼茨的“单子(Monad)”来称呼这自我,这单子只有在意向生活中才是具体的。先验构造分析是一种本质描述的方法,“排除了所有的事实性,这种被获得的普遍类型感知就变成了‘本质(eidos)’感知。…感知的分析就是‘本质的分析’。”【96】“本质(eidos)本身就是一种已被看到的或可以看到的普遍的东西,是一种纯粹的‘无条件的’东西,也就是说,按照它自身的直观意义,它不以任何事实为条件。”【97】我们是处于一个本质的自我中,现象学“的一切本质研究就无非是对一般先验自我的普遍本质的揭示。”【98】“除了现象学的还原之外,本质的直观也是所有特殊的先验方法的基本形式;因而这两者就完全规定了一门先验现象学的正当的含义。”【99】作为本质类型的理性的自我“是在自我的现世化中以人这种本质形式(‘理性的’动物)而出现的。”【101】而时间性是基本形式,“构成先验自我之‘实际的’存在内容的那些体验的这个宇宙,只有在流动的普遍统一性形式中才是一个可共存的宇宙,在这种形式中,所有个别的东西本身都作为在其中流动着的东西而排列着。”【102】因而,“自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独立地在一种‘历史’的统一性中把自己构造出来的。”【103】有主动发生和被动发生的原则。实践理性是主动发生的,而被动发生的原则是联想(association)。如上述,“通过把现象学的问题还原为对可能意识的诸对象性的(静态的和发生学的}构造这一统一的总标题,现象学似乎就正当地表明了自己是一种先验的认识论。”【111】真正和虚假的经验的区分消失在我的意识领域中,真理和存在消失于我之中。【112】那在执行存在的悬搁之前的那个客观存在问题怎么办呢:“我如何能从我的意识孤岛中走出来,在我的作为明见性体验的意识中呈现出来的东西如何能获得客观的意义?”胡塞尔说这个问题本来就是荒谬的、无意义的。“一切为纯粹自我存在着的东西都是在这个纯粹自我自身中构造出来的…任何一种可设想的存在,不管它是被称作内在的还是超越的,它都出于先验主体性的,即构造着意义和存在的主体性的领域之中。”【114】“真正的认识论只有作为先验现象学的认识论才是有意义的。…也就是在永恒的明见性中,同时也在具体化中所进行的一种对自我的自身解释。”【115-6】这是“以系统的本我论的科学形式所前后一贯地实行的一种自身解释。…它是对构造意向性自身的系统解释。因此对这种观念论的证明就是现象学本身。”【117】“沉思5:对作为单子论交互主体性之先验存在领域的揭示(UNCOVERING OF THE SPHERE OF TRANSCENDENTAL BEING AS MONADOLOGICAL INTERSUBJECTIVITY)”前面的论述会导致先验唯我论的疑问,但那些其他的自我或者他人呢?他人的存在似乎需要一种先验实在论。这个沉思就处理解释存在着的他人的意义这个问题:“寻找一条从自我的内在性通往他人的超越性的道路。”【122】“我同时又把他人经验为对这个世界来说的主体,他们同样经验到这个世界。”【124】“在我的心灵的存在中,就包括了这个为我存在着的世界的全部构造,进而也包括进了把这个世界划分为两个构造系统,一个构造本己之物,另一个则构造陌生者。”【135】先验自我和人类的自我的区分,在世俗化的后者中,先验自我的东西都“作为心理之物而呈现在了我的心灵之中。正是由于我发现了这种世俗化的统觉,现在我才能够从作为现象和作为现象的人的一部分的心灵中追溯到那个作为普遍的、绝对的自我即先验自我的我自己。”【136】在先验自我层面上的宇宙包含本己性的领域和他者的领域。客观世界的存在的意义的构造阶段中,首先是他人的构造,然后才是一般的意义阶段。【146】“我的原真世界就成为了‘关于’某个确定的‘客观’世界,即对每个人{也包括我自己)来说的同一个世界的显现。”【146】通过群体化,“先验的交互主体性就在交互主体中构造出了一个客观的世界。”【147】因此这是一个单子和谐的世界。在构造的第一个步骤即“他人”的步骤中,首先是一种共同当下的东西,即共现(相似性统觉,appresentation),于是单子或自我就彼此成对(pairing)了。【其实这一个沉思我没仔细读,先验自我与他者到底在本体论上和认识阶段上是怎么样的关系我分不太清楚:猜测是在先验自我的阶段各自存在的,而在本己自我(即世俗化的统觉)阶段才彼此发见的,但感觉这样会有问题。】“结论”胡塞尔总结说,“普遍的和本质的自身解释就意味着是关于一切可设想的、由自我或一种先验的交互主体性‘生出’的构造可能性的策源地。”【210】而在论证了存在的悬搁的正当性之后,胡塞尔说自己的先验现象学本身就是真正的本体论:“这种系统地充分发展了的先验现象学,理所自然地就是一种真实的和真正普遍的存在论。”【212】先是本我论,然后在本我论基础上的交互主体的现象学产生,然后才是各门先天科学,总之,“事实的一切合理性都存在于先天性之中(All the rationality of the fact lies, after all, in the Apriori)。”【213】最初的存在“就是先验的交互主体性,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使自身群体化的单子大全。”【213】最后,在说明这条通向最终奠基的认识道路时,胡塞尔却诉诸了某种古典唯灵论色彩的理由:“实证科学是陷入世界被遗忘状态中的科学。人们必须首先通过悬搁而放弃这个世界,以便在普遍的自身沉思中去重新获得它。用奥古斯丁的话说:“不必外求,请返回你自身,真理就寓于人的内心(Positive science is a science lost in the world. I must lose the world by epoch6, in order to regain it by a universal self-examination. "Noli foras ire," says Augustine, "in te redit in interiore homine habitat veritas.")。”【215】江绪林 2013年11月7日星期四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最后一个沉思
  •     第一段就觉得多处翻译很不好。所以就弃了。
  •     本书是研究胡塞尔必读的一本书、最为广泛阅读的一本书,并且很值得收藏。内容虽然晦色,但是相对于整个现象学来说,已经算是入门书了。不过虽说是入门书,并不浅显,本书写于1929年,距离胡塞尔79岁逝世不足十年,是他思想成熟时期所作,应该说可以了解胡塞尔的整体思想,特别是后期思想发展动向。学哲学的人应该看看,想简单了解胡塞尔,简单了解想象学的,更是首选。
  •     Rene Descartes
  •     一学期的课就讲这一本书,算是精读了吧……【居然好意思
  •     B
  •     严谨
  •     这翻译的啊。。。
  •     最近沉迷于现象学还原两条道路之间的纠葛。。。其实两条道路,无非也就是悬置和反思两种方法先用哪个而已,应该不是太重要的问题。再次读笛卡尔的沉思,帮助我从还原的两条道路的争端中走出来。
  •     里程碑的意义
  •     对着英文读了一节,这本的翻译啊
  •     原真还原的基本精神是要还原到的“直接原本”的被给予之物,还原到最实在绝然的层面,即具体自我或个体自我的层次。或者可以形象地说这是一个灵魂附体的过程,是对普遍性自我的个体化诉求。这个原真领域仿佛是一个自然主义的世界,一切成为时空中的物体,他人、自我皆然。这里的关键是自我的身体化,身体的客体化、肉体化;并由此使自我的“这儿”成为世界的中心。胡塞尔在这样做时,并非已经有了交互主体的预设,而是还原到世俗世界、自然世界,或准确地说“生活世界”。虽然有“众多的”先验主体,而交互主体的世界却毕竟是在一个“先验”领域中。胡塞尔依然观点明确:主体性确是“只存在于交互主体性中”,但后者毕竟还“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我。在将身体肉体化的时候,由此还原或回溯到了事物感知层次的自然世界。
  •     对翻译佩服的五体投地,哲学家的最大本领就是造从句,从不用单句,而且讲一件事的时候几乎不分段。
  •     1先验主体性:对自然态度进行悬置后剩余的是纯粹/先验意识/主体,它是一切意义给予和存在验证的原生地,是最终对各种存在设定和存在意谓之意义作出每一个显示的无可置疑的绝对基础。世界作为意向相关物而对意识存在,意向性不仅具有朝向性而且具有创造性。2先验主体间性(从先验唯我的现象学到先验的-社会的现象学):彻底的自我反思必然导致对主体间性的发现,先验的自我作为“我的自我”必然暗含了对“另一个自我”的指示,只有在先验交互主体性中,一个客观世界的构造才可能,世界的客观性和超越性是在一切单子自我的不同构造作用的可协调性和可认同性中证明自己的。超越性、客观性和实在性的意义和范畴都是被主体间性地构成的,这些有效性范畴只能被经验到其他主体并因而获得主体间性概念的主体而构成。3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最终是相互依存的。
  •     一脸懵逼
  •     胡塞尔先将存在信念悬置或抛弃,还原出一个先验自我的自明性领域;然而这个先验自我的世界经验和自我构造,本身又等同于本质类型的呈现(相对的是本质直观),因此自我及其经验构造并非完全随意的,而是有其客观性。关于先验主体性论述得部分和唯我论的部分处于平行关系,可以说是胡塞尔理论中的弱点。
  •     这种“隐秘的冲动”,胡塞尔刻画的很深刻。
  •     译文不尽如人意。
  •     译本
  •     相对好读的一本,探讨了交互主体性的问题。
  •     原以为是介绍笛卡尔哲学的,不知道笛卡尔在这里只是个引子,引出现象学的,现象学挺难懂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