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的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非理性的人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32759361
作者:[美] 威廉·巴雷特
页数:412页

内容概要

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1913~1992),美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有《非理性的人》、《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与本能》等。《非理性的人(精)》是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最优秀的著作,在美国和整个西方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问世后多次再版,畅销不衰,至今仍被一些大学列为“当代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课程的教科书。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当今时代”
第1章 存在主义的问世
第2章 遭遇虚无
第3章 现代艺术的证言
第二编 西方传统中存在主义的源泉
第4章 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
第5章 基督教源泉
第6章 逃离拉普特飞岛
第三编 存在主义大师
第7章 基尔凯戈尔
第8章 尼采
第9章 海德格尔
第10章 萨特
第四编 整体的人对理性的人
第11章 复仇女神的地位
附录
附录一 否定性、有限性与人性
附录二 存在与分析哲学家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是美国哲学家巴雷特的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最优秀的著作,在西方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问世后多次再版,长销不衰,至今仍是一些西方大学的“当代哲学”课程的教科书。本书文字通俗易懂,论证清晰有力。

图书封面


 非理性的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梳理一下这本书的结构:二戰後存在主義作為新聞傳來時美國哲學的一般情景:專業化,學院化,科學化。與生活相背離,成了純粹的智力活動。存在主義的傳入部份地改變了這一圖景。因為存在主義是一種能夠走出學院大門走入大千世界的哲學。它關心的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人本身,包括人的焦慮、死亡等。它力圖掌握整個人的形象,儘管為此它也就必須去揭露他的存在中的一切黑暗和可疑的東西。那麼產生這種哲學的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特徵是什麽呢?作者從宗教的衰微、社會的理性安排和科學與有限性這三個方面對此進行了分析。首先是宗教的衰落。在當今時代,宗教的地位在逐漸衰落。國家,這個世俗的機構,其地位比任何一個教會都要高。宗教不再是人的生活的無可爭議的中心和支配者,而教會也不再是他生存的最後的無可爭議的家或收容所。新教,科學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促進了這種現狀。其次是社會的理性安排。這是一個理性的社會。在這個社會里,世俗的目標,而不是精神的目標,最終升到了支配地位;經濟的合理組織已經增加了人支配自然的力量;從政治上看,社會也已變得更加合理,更加講究功利、更加民主,並且也造成了物質的豐富與進步。但是,戰爭、經濟危機等非理性、層出不窮又預料不到的實物給了理性當頭一棒。人們被三重異化了:不僅對於上帝和自己是陌生人,對於提供他物質必需品的龐大社會機構也是個陌生人。最後是科學與有限性。科學的有限性已經從多方面表現出來了。比如說物理學。關於組成世界的基本物質這個論題,很多人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原子、量子、弦理論、M理論。但始終不能被證明。可以說科學的有限性,即人的有限性,在這裡體現出來。總結一下,就是,當代人失去了信仰,但是又被現實社會所異化。體會到深深的虛無感和無意義感。作者接著用現代藝術來展現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特徵。1. 海明威P57:與抽象概念決裂,強調一個人實在地感受到和感覺到的東西。對理性的挑戰。2. 高潮的夷平:繪畫和文學。繪畫P64:立體主義。文學P65:《尤利西斯》反高潮,情節水平發展。描寫的正是我們生活的平庸、散亂、無邏輯。對理性傳統的挑戰,也是對我們實際生存方式的重視。3. 價值的夷平:傳統注重崇高與平庸的等級秩序P73。但現代藝術夷平了這種價值等級。普通的對象,例如桌子,瓶子,眼睛等也成爲了不朽的繪畫題材。這意味著主導秩序的理性的破產。講完了背景,作者開始挖掘西方傳統中存在主義的源泉。他先將希伯來文化和希臘文化做了一個對比。希伯來文化理想的人是有信仰的人;對希臘文化來說,理想的人則是理性的人。希伯來文化並不仰望普遍的和抽象的實物,它始終盯著具體的,特殊的,個體的人;希臘人則發現了普遍實物,發現了抽象的和無時間性的本質、形式和理念。希伯來文化的重點是獻身,是人對自己有死的存在的熱情介入;希臘人則像看戲一樣以一種超然的態度來看待存在。對於希伯來人來說,永恆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除非他體現在不可知的可怕的上帝這人身上;希臘人卻認為,永恆是人可望通過他的理性隨時不斷接近的某種東西。用我的話說,就是希伯來文化代表了一種情感,一種對人的生存的激情;而希臘文化代表的則是理性。而希伯來人的特徵才是存在主義哲學一直努力發掘并帶給我們時代以反思意識的東西。但是也不能說希臘文化不帶任何存在主義色彩。雖然柏拉圖強調永恆、共相、理念,然而就其哲學思維活動基本上是個人拯救手段的概念而論,他又是存在主義的。講完了希伯來文化和希臘文化,作者接著講到了基督教這個源泉。他列舉了幾個基督教里的存在主義先驅。教父德爾圖良就是一位先驅。他把他的全部精力和修辭技巧用來反對理智本身。奥古斯丁也是這樣一位先驅。他在《懺悔錄》里展現出了一種主觀的經驗,即人對自我的焦慮的感受,也提出了“我是誰?”,而不是“人是什麽?”的拷問。帕斯卡爾也是一個存在主義先驅。他意識到了人類理性的有限性,人類存在的偶然性。面對著人的是虛無。在某些方面,我很贊成作者的觀點。在現在這個科技發達物質繁榮的理性時代,人們確實缺少對自身這個人的注視。也缺少對人的有限性的認識。是的,我們,特別是作為沒有信仰的我們,是必死的。我們應該多去思考我們存在的意義,我們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活在這個世界上,畢竟生命只有一次。同時,我不贊成作者把一個人說成是完全理性的,或是完全整體的。一個人是這兩個方面的結合體。有的人理性地活著,為的就是在死亡面前尋找一個形而上的慰藉。理性就是他的生活方式,就是他對抗人自身焦慮的方式,就像柏拉圖。他創立一個理想國,不就是因為他怕死,所以想在永恆的理念里尋求安慰嗎。而這不正說明了它是一個整體的人嗎?
  •     第一编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物质生活,而精神却未必比那个时代的人丰赡。焦虑,孤独,与真实的自我撕裂,个性丧失,体味痛苦思考自我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和哲学产生了联系。可能存在主义现在看来已经不够时新,不过既然我们并没有摆脱它所阐述的处境,不如了解一下。存在主义与注重逻辑的科学实证主义与痴迷大历史大社会的马克思主义不同,它关注当代文明下个人的身份和经验。宗教的符号褪色后,人们失去了永恒世界的安全寄托,也失去了借以连接和认识超越的梯子。资本主义带来的集体化将人抽象成了职位,技术爆炸使人拥有了富营养化的外在生活,掩盖了人在内部的空虚,同时也带着失控的危险。数学的悖论物理的测不准,科学受困于自身,也开始追问自身。战争,经济危机,政治运动,社会随时都会把人抛出。现代人,对于自己,对于上帝,对于社会都是陌生人。艺术是时代之于人的镜子。现代艺术常常被诟病艰深,难道人们对所处世界的理解就那么清晰吗?反符号反传统只是现代艺术的表面,它首先承认人们精神的贫困,运用反审美的东西力图贴近粗野的世界。由文艺复兴的立体,到再次把三维展现在二维,预示着人类精神世界的内转。这种夷平,是人们无法追求较高实在的必然,在时空均一,无高潮,去中心化,无价值差异的舞台背后,人盲目而绝对的走向死亡。第二编希腊文化是西方理性主义的滥觞,希伯来文化则注重信仰。存在主义是反理性的,和希伯来精神契合。中世纪的神学家之所以可以论证上帝的存在,说明在其眼里,信仰不仅包含了人的非理性,也是包括理性的。中世纪认为存在相对于时间是超越的,绝对的,其与本质是否为一体,否则哪个为先是西方哲学史的长期问题。然而由于个体经验的差异,以及偶然性的必然,这样的争论出现僵局。对此,现代存在主义认为,时间也是我们存在的一部分。自然和死亡是近代以来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经常讨论的话题。回归自然的要求是人们反抗理性带来的不自由和孤独感,要求重新贴近存在,寻求与宇宙,与更高实在的联系。人只要顺从惯性,就可以麻木生活而不必面对哲学问题,只有被摆到死亡面前,才能意识到个体自我的绝对孤独,生命的偶然性。死的意义恰在于其对生的价值的启示,这就是关于死亡的存在主义观点。第三编基尔凯戈尔论哲学,出于一种自发的宗教热情。他与黑格尔的论证不只在于存在不能从理性中推导出来,而在于把存在引入了生活。人们通过选择感知自己的存在,个体高于普遍,人才能受感召去突破。而基督教,也仅仅与个人相关。尼采提出了无意识的凶猛,《查拉图斯特拉》主题是人如何变的完整,人的完整应该包括恶的部分也包括平庸的部分。人们不忍直视恶,尼采偏要强调恶,而他自己却不能接受另一个部分,平庸。“上帝死了”是什么意思?宗教曾经把人的价值置于超感官世界,而这样一个较高层次的永恒如今一去不复返,尼采提出替代这些价值的就是力量。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中,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主体与客体的对抗带来了对权力意志的颂扬。力量意志,就是支配的能力与欲望,它以其自身的扩张为目标。然而,既然有扩张的可能,必然存在力量外的空间,这个空间让人不得不直面虚无。而且,狂暴的力量和对抗让现代人觉得,必须要找一个能纾解这种紧张的答案。酷炫的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一个场,不仅是空间,而且是时间上的。是一切存在物得以存在的场景。存在不能理解为一个对象,而是“去存在”,这样就把存在落实到生活当中。死亡是存在的一种极端的内在可能性,而焦虑则是一种对否定(不存在)的恐惧。海德格尔就此把非存在带入思想。萨特首先是一个怀疑论者和无神论者,尽管存在主义是反理性的,但他是笛卡儿二元主义和理性的继承人。萨特认为,人是不断超越的。自我是一个在它中心一无所有的气泡,故人需要行动意志来挣脱这虚无。作者对萨特提出了一些批评,萨特提倡的自由是无根的,他对无意识的否认使得他的存在主义心理学自身有矛盾,并且他的心理学基本是一种男性心理学。其并未解释主体的场景也就是存在的先在,因此并未超越海德格尔的层面。第四编处于理性主义下的人越来越不思想,技术和官僚政治作为理性主义的两个蛋,支配着我们的生活。当时的美国人没有意识到人类实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变成了维护权利的工具。不思考人的实在,会给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存在主义企图把完整的,日常生活中的人带进哲学,自然就要思考死亡焦虑罪恐惧绝望。使人之为人的并不是他的理性,相反,正是人的存在和自我超越锻造了理性。相对于隐蔽的生命力量,理性只是存在的一小部分而已。附录存在是否是一个谓词?答案一,否认存在;答案二,从一种严格的逻辑语言中逐出算符;答案三在于动词“是”的意义,——时间是存在驱逐不了的特征。东方哲学的呼应东方哲学靠近存在的方式充分体现在日常习惯的胜利中。西方的理智是脑的哲学,东方哲学则属于“心”,人只要还被禁锢在他自己的理智里,他就不可能获得真理,正是所谓的大道无言,大智若愚。东方人遭遇虚无的心情也与西方人不同,中国道家发现“太虚”时心情安宁、平静乃至喜悦。对佛教徒来说,虚无观念可以在他们身上唤起对众生的怜悯。(Ps 这里的中国哲学支的都是道家思想,作者对东方哲学认识貌似也没有很深入)
  •     今天又读《非理性的人》,才懂得我们为什么难以理解现代派艺术,甚至潜意识里不由对其生出排斥感。就如同走进蜡像馆,看到太过与真人相似的蜡像,会隐约有些毛骨悚然一样,由于现代派艺术的表现太过直白——画家那任意扭曲,错位或者平铺的画面,作家那看似毫无意义,琐碎,无来由的心理描写,这些都将人内里的焦虑,孤立感描绘的太真实,所以自然会引起排斥。借用其中一句话:现代人似乎比他最初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份时,更不了解他自己了。

精彩短评 (总计67条)

  •     虽然不是我们平时接触存在主义所带来的感觉,但意思清晰明白。
  •     原来美国人也可以写出不错的哲学书啊~
  •     就像书中所说那样,存在是一个抽象概念不可被解释但每时每刻却又在解释着,不能完全概括定义却知道是什么。看海德格尔那一章也是惊到,很赞同存在是一种场,也喜基尔凯郭尔所说三阶段:审美、伦理、宗教。
  •     人的理性极其有限。
  •     虽然有很多读不懂的地方 但是尼采那部分是完全看不懂
  •     阿诺德提出来的两希文化太棒
  •     介绍存在主义的绝佳之作
  •     写得太好了,文笔也毫不枯涩。
  •     聪明的你告诉我基尔凯格尔是谁?
  •     看得非常累,但非常有满足感
  •     跟想象的不大一样。
  •     威廉·巴雷特 关于存在主义的 经典读本 无论是研究还是入门都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     整体脉络梳理优于考夫曼,部分理论家及细节探讨囿于引论之故,未能周全。
  •     另一种哲学史,源头依然,切出祁克果、尼采、海德格尔和萨特。关于存在的问题,是否都是与理性的搏斗?格斗中成长,生活本就是一场不停息的格斗,越斗越有力量就好了。
  •     越看越费劲(躺)你们西方人好能折腾。算是再往哲学里迈了一步,要学习的太多(什么数学物理学语言学逻辑学伦理学啊啊干嘛完如此为难自己呢)悲剧性的智慧。
  •     内容还没进一步看。。。。。
  •     总有一天会读懂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     下一本书:《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     作者在不遗余力地黑萨特…
  •     虽然是不错的书,但是它极容易使人陷入虚无。读的同时要了解,存在主义指出人生就是一张白纸(无意义)。这样更好,它可以供我们随意涂画。
  •     名不虚传!
  •     存在主义的权威介绍,文章顺畅,线索清晰,入门可懂。
  •     可能是我最近没有心情看书,我觉得有点看不进去,晦涩难懂~
  •     存在主义是在哲学从学院派的专业化,分工化,分析解释化的对传统哲学的反叛步入对语义和逻辑的近乎痴狂的迷恋时最清醒的回归。
  •     201602,存在主义入门书。。。
  •     从艺术、文学、科学、哲学等多方面讨论其与存在主义的关联,涉及材料之多。对理性主义、学院派哲学进行了批判地讨论。
  •     一切都起源于这样一件事情:人终有一死。死亡到来那一刻,有多少人是准备好了的?
  •     大学时代读的,当时啃了几个月才看完一遍。 关于读后感,看哲学书确实对人思维有影响,风险也很大,不过正常人的话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但是对阅读能力确实有非常大的提高!
  •     翻译者翻译水平上乘,意思表达明确。原作者重在介绍脉络与分析,因此论点多为专业哲学范畴,颇为生涩乏味难懂。值得推介于初学者以上水平的读者。
  •     介绍存在主义的通俗作品
  •     要么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现代哲学入门书籍,要么哲学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玩儿的学科。
  •     如果说《哥德尔·埃舍尔·巴赫》是逻辑世界的奇书,那《非理性的人》就是存在主义范围的奇书。#特别喜欢,谢谢毛毛
  •     看看
  •     受益非浅,给自己的体验打开了一扇对接的门。
  •     不错很满意 价格实惠
  •     再版一定涨价
  •     导读本
  •     这本书帮助我理解理性,非理性,基督教,古希腊,存在主义,俄罗斯文学等方面的知识;需要读第二遍。
  •     果然海德格尔才是学术大牛...其实他的看法和普鲁斯特很接近所以我感觉很对。存在主义的介绍书,值得看一看,有一些译名需要更新。
  •     今天又读《非理性的人》,才懂得我们为什么难以理解现代派艺术,甚至潜意识里不由对其生出排斥感。就如同走进蜡像馆,看到太过与真人相似的蜡像,会隐约有些毛骨悚然一样,由于现代派艺术的表现太过直白——画家那任意扭曲,错位或者平铺的画面,作家那看似毫无意义,琐碎,无来由的心理描写,这些都将人内里的焦虑,孤立感描绘的太真实,所以自然会引起排斥。借用其中一句话:现代人似乎比他最初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份时,更不了解他自己了。
  •     现代人似乎比他最初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份时,更不了解他自己了。
  •     非理性的人对存在主义的发生、发展等做了一个比较属于他自己的理解,挺好的,但是这个版本相对于黑龙江和商务版的有点啰嗦或者表述不是那么严谨。总体而言,还不错咯
  •     通俗易懂,值得一看
  •     书很好,上海译文的版本
  •     经典的译文系列
  •     存在主义历史主要人物的概说,各个人物思想把握的很有分寸,清晰简练,论述全面,读来不费力,对于存在主义的理解游刃有余,想我泱泱大国连巴雷特这样的哲学家也难出,莫不是对于学术文化的一种讽刺~
  •     买了很多,所以还没来得及看!包装是极好的!质感不错!
  •     人性启蒙之书
  •     存在主义哲学入门书籍,写得非常好看。以及……作者真的很擅长高级黑,无数次被逗笑 : )
  •     Barrett比较了基尔凯戈尔,尼采,海德格尔,萨特四人的思想,以此溯源了西方哲学的另一道河流—存在主义 指出来西方哲学的一大缺陷—过度的抽象性,对象性。 基尔凯郭尔的美学,伦理学,宗教三层次。 尼采的权力意志。 海德格尔的“场”与dasein。 萨特的自在与自为。
  •     值得再读一遍
  •     高中时候第一本存在主义启蒙书
  •     哲学著作,值得深思
  •     学校老师推荐的书,对存在主义研究得比较全面和透彻的一本书,写得也并不晦涩,很容易读懂。纠正了我不少对存在主义的误解。恩,不错,好书
  •     萨特一章写的好。海德格尔介绍的有些晦涩了。前半本对于理性在现代的崩塌、理性的局限,介绍的很好。
  •     物美价廉,很好的一次购物
  •     文笔优美流畅,对于关键问题能够切中肯綮。最喜欢分析二希传统以及阐述海德格尔的哲学这两节,使我对存在主义的兴趣慢慢地从萨特转向海德格尔
  •     和前男友一人一本
  •     死亡让个体不得不面向自我
  •     论述存在主义的通识读物,精彩之处是将文学艺术纳入研究视野,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丰富了哲学著作文学性,核心部分对基尔凯戈尔、尼采、海德格尔和萨特的介绍囿于篇幅,难看到他们思想的全貌,缺乏基础也难理解。存在主义立足于现代社会的问题,焦虑、虚无等情绪弥漫,充满忧郁但富于启发。
  •     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看的,看完后真想把它占为己有啊。
  •     行文通彻,作为教材很适合。
  •     评价几乎无积分评价几乎无积分
  •     8/23——8/28。
  •     非常精彩的一本书,关于西方哲学,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都有很精彩的内容。在作者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些重要的西方哲学家,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相比,更侧重“人”和“艺术”的层面。也多了一大串想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当然对于诗歌和音乐,因为不是很懂,所以也有一些不大能理解的部分。
  •     在我人生这个阶段接触到存在主义真是正合时宜。 由于临近期末考试,花了一个多月才读完。
  •     存在主义是不是流水线上的哲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