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自选集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张岱年自选集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
ISBN:9787811194272
作者:张岱年
页数:599页

章节摘录

  中国哲学大纲(节选)  反复  宇宙是动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但变化的规律为何?既承认变中有常,此变中之常为何?中国哲人所讲,变化的规律(即“常”),便是反复。认为一切都是依循反复的规律而变化。何谓反复?就是:事物在一方向上演变,达到极度,无可再进,则必一变而为其反面,如是不已。事物由无有而发生,既发生乃渐充盈,进展以至于极盛,乃衰萎堕退而终于消亡;而终则有始,又有新事物发生。凡事物由成长而剥落,谓之反;而剥落之极,终而又始,则谓之复①。反即是否定。复亦即反之反,或否定之否定。(但西洋哲学中所谓否定之否定,有正反之综合之意;中国哲学所谓复,则主要是更新再始之义,无综合意思,故与西洋哲学中所谓否定之否定不尽同。)一反一复,是事物变化之规律。

前言

  今年四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原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以下同)建议我编一部“学术论著自选集”。在这之前,我见过冯友兰先生的学术自选集(原称“学术精华录”),我对于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印一套当代中国学者学术论著自选集的计划非常赞同,我认为这既可以保存当代中国的重要学术资料,又足以展示当代中国学者的学术成就,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于是我接受了母庚才等同志的建议,编出了这部学术论著自选集。  自30年代以来,我的学术研究工作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于哲学理论问题的探索,二是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三是关于文化问题的讨论。30年代,我发表了几篇关于哲学理论问题的论文,40年代又撰写了《哲学思维论》、《事理论》、《天人简论》等论稿,当时试图将现代唯物论与逻辑分析方法和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结合起来,于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哲学观点,这些观点虽然是过去提出来的,但至今我也还在坚持。30年代,我撰写了《中国哲学大纲》,50年代与70年代,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工作,也发表了一些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论文和专著,主要是表彰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传统,对于中国哲学中的价值观与人格价值学说有所阐发,今选出其中比较重要的篇章。

内容概要

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旋即退学,又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被录取。1 933年大学毕业后被清华大学哲学系聘为助教,从事哲学专业的教学工作。1936年写成名著《中国哲学大纲》,至今仍是中国哲学专业的必读书目。“七·七”事变以后滞留北京,闭门著书,先后著成《哲学思维论》、 《知实论》、《事理论》和《品德论》等书稿,分别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形式逻辑定律、唯物论和人生观,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的哲学结构。1945年任教于私立中国大学。抗战胜利后,l946年清华大学复校,回清华大学哲学系工作,l95 1年晋升为教授。l952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直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l978年末,中国哲学史研究会成立,被推为会长,
1989年改任名誉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华孔子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

书籍目录

第1版自序自传中国哲学大纲(节选)  中国本根论之基本倾向  反复  两一  人在宇宙中之位置  天人合一哲学思维论(节选)  辩证法之主要原则事理论(节选)  实有  事物与空时  延续与变化  理与性  两一与反复  事理之关联品德论  诠人(生存与理想)  天人简论(人与自然)  中国古典哲学的几个特点  孔子哲学解析  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  论庄子  王船山的唯物论思想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节选)  对于哲学思想的理论分析方法中国伦理思想研究(节选)知识与实在论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综合与创新张岱年主要著作目录

作者简介

《张岱年自选集》主要内容:张岱年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华孔子研究会会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张岱年自选集》分为中国哲学大纲(节选)、哲学思维论(节选)、事理论(节选)、品德论、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凡(节选)等九个部分,收录了中国本根论之基本倾向、辩证法之主要原则、实有、诠人(生存与理想)、对于哲学思想的理论分析方法等内容,书后还附有张岱年主要著作目录。

图书封面


 张岱年自选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各民族的文化不相同。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域不同,其生产力的发展之迟早缓速不同,故其形成的文化亦相同。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不与较高的不同的文化相接触,便易走入衰落之途。然而,虽衰,却因为没有较高的文化来征服,亦不易即趋灭亡。一个民族的文化与较高的文化相接触,固然可以受刺激而获得大进,但若缺乏独立自主精神,也有被征服被消灭的危险。文化,一般来说,实即“正德利用厚生”。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于东方特重“正德”,而西方则特重“利用”。“厚生”是两方都重视的,不能厚生何以言文化?中国古代哲人所苦心焦虑的就是如何使人们能有合理的生活,其结晶即“仁”。他们总觉得人必须“正德”,然后人生才有价值。中国人的生活基调即在于注重“正德”。这就是中国文化对全世界的特殊贡献。孔子谓“仁”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意义就是与人共进,相爱以德。孟子更从人性及心理方面阐述仁,认为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仁源于不忍之心,即对旁人痛若的同情。中国人崇高理想迄今未实现。中国人固有的崇高理想,考察起来,主要有三个:一是生活的合理;二是参赞化育;三是天下大同。《中西文化之会通》英国哲学家培根论述“印刷、火药和磁石”的作用说:“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培根《新工具》)中国文化对于人类的独特贡献主要有二:一是重视自然与人的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二是以“和”为贵的人际和谐论。《礼运》的“人为天地之心”说。《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关于个人与个人关系,必须承认每一个人都有独立人格,既要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也要承认别人的独立人格。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论语•子罕》)中国传统文化也含有严重的缺点,最主要的缺点有二:一是没有发明近代实验科学;二是没有完整的民主理论。世界大通,东西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但是民族之间的区别还将长期存在。世界文化是多元的。《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一、 刚健有为二、 和与中三、 崇德利用四、 天人协调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补记 可以读
  •     又找到了一座山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