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晚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方以智晚节考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108040237
作者:余英时
页数:279页

内容概要

余英时(1930-),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年-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2006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颁授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书籍目录

增订版自序
余君英时方密之晚节考序
自序
方以智晚节考——桐城方密之先生殉难三百年纪念
小引
一、青原驻锡考
二、俗缘考
三、晚年思想管窥
四、死节考
余论
年表
补遗
跋——竹关问题正误
方巾履及其《古今释疑》——跋影印本所谓“黄宗羲授书随笔”
一、辨此书绝非黄宗羲所作
二、论此书原作者为方中履
三、论此书原名《古今释疑》
四、《古今释疑》之禁毁及其变名易主之故
五、关于此书原抄本时代之推测
六、方中履生卒考
七、方中履之遗民志节
八、《古今释疑》在学术史上之意义
附录:影印《古今释疑》后记
方以智晚节考新证
前言
一、青原驻锡考
二、俗缘考
三、晚年思想管窥
四、死节考
方以智死节新考
一、初入青原是何年?
二、“竹关”在何处?
三、方中履生卒年寿
四、方以智被难至死节之实况如何?
方以智自沉惶恐滩考
一、最初假说之提出
二、第一次证实
三、“疽发背死”辨
四、死难神化辨
五、哀挽诗释证
六、关于讳忌之推测
七、余论——复明活动发微
附录
方以智晚年诗文辑轶
方以智晚年诗文辑轶续篇
重要参考资料选辑
方中通《陪诗》选抄
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方以智晚节考》一书为余英时先生的一部名著,初版于1972年。多年来作者又不断发现新的资料,做出新的补充考证及修订。本书详细追溯了方以智晚年的活动和他最后自沉于惶恐滩,但仍然不是一般意义的传记研究。作者希望通过他在明亡后的生活与思想,试图揭开当时移民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的一角,因为明、清的交替恰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天翻地覆的悲剧时代。

图书封面


 方以智晚节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价格甚贵
  •     写得真巧。幸好现在能读点文言文了
  •     考证功夫的绵密展示,一篇读罢头飞雪。
  •     是余老的发轫之作
  •     惶恐滩一篇尤可见其方法。余氏表彰方以智陈寅恪钱穆胡适之心,钦佩何如。
  •     余英时的比较著名的著作,买来读一读,感觉不错~~~
  •     品相好,及时
  •     在虚实之间推理历史真相,着实不易。余先生以方以智的晚年生涯为个案,深入展现了历史的沉郁与复杂。历史就是无穷真实的罗生门。
  •     : B248.935/8946-1
  •     同伴都分手,麻鞋独入林。一年三变姓,十字九椎心。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
  •     书真的好喜欢
  •     老书了,大师作品非常喜欢
  •     本书初版于1972年。多年来作者又不断发现新的资料,做出新的补充考证及修订。本书详细追溯了方以智晚年的活动,但不是一般意义的专题研究。作者希望通过他在明亡后的生活与思想,试图揭开当时移民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的一角。作者自己的身世也与其考证对象相似。
  •     微版陈寅恪
  •     丸不出盤被認做中國思想史研究的自然前提,是不是應該懷疑一下的。
  •     余英时先生的考据很精彩!
  •     匆匆读过,不如朱熹。
  •     何人抱器归张楚
  •     天地一寓也,七尺一寓也,万卷一寓也,一点一寓也。本不想争,与人何与。游于世而不辟,顺人而不失己,随寓之旨也。平等者、忠心之先己也,随寓之神也。以物化物,惟丧我而后因应随也焉。申申夭夭,累累然也。
  •     史学考证著作
  •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推理小说,呵呵
  •     余教授力作,还是精装哦
  •     印象挺好,与朱鸿林的写作风格不同。更欣赏后者
  •     与其说是考证小说,不如说是一本强大的逻辑小说。
  •     余英时有三位老师,钱穆、杨联升自然不必说了,还有位陈寅恪是其老师。在这部书中,余英时追随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的脚步,通过对方以智的晚年进行考证,虽然以考证为名,但是仍旧是思想史。余英时在序言中提到,过去考证是考证制度、名物,而不在晚节之处多下功夫。余英时在这部书中尝试通过材料考证,确证方以智晚年披剃为僧,后被抓捕,自沉惶恐滩的经历。考证史学走到余英时,基本上已经超出过去那种音韵、文献考证,而进入到史实考证。但是,如果说这种考证有思想史意义,这就未免太高抬余英时的作品了。晚节的考证,固然能够证明士大夫的气节,但是将这种行为意义过分夸大,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比如,方以智如果死节,那么他的意义,为何是在晚年,而不是甲申?如果方以智自沉意义很大,为何三百年无人问津?这些问题,都是本书未能解释的。
  •     在古文献学上颇有成就历史唯物主义的践行者
  •     作者选择这一题目研究,显然受到《柳如是别传》的影响。无论是方法还是语音都有后者的影子。但可能由于方以智的资料所存太少,其论证过程没有《柳》书精彩。但方以智惶恐滩自沉考证部分还是很有味道的。
  •     半价还可以接受
  •     确实是迷你陈寅恪
  •     余英时的作品没得说,是绝对的好书。买来看看非常值得~~~~~~到了本世纪初,中国出现两个对立的儒学派,一是现代儒学(或称新儒学、当代新儒学),一是传统儒学,两个学派都鼓吹民主,并对早期儒家经典中民主思想的起源和演化展开有系统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显然已经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这两个价值系统的兼容性视为理所当然。最后我对“人权”要说几句话。“人权”和“民主”一样,都是西方特有的名词,原本不存在于传统的中国儒家论述。然而如果我们同意,“人权”这个观念正如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所下的定义,是对人类共通的价值和人类尊严的双重承认,那我们也大可宣称,虽无西方的术语,儒家思想已有“人权”的概念。在《论语》、《孟子》和其他儒家经典中,都载明了承认普遍人道和尊重人类尊严。更了不起的是,早在第一世纪,帝王谕旨中就已引述儒家对人类尊严的观念作为禁止买卖或杀戮奴隶的理由。在这两份年代分别为公元9年和35年的帝王谕旨中,都引述了孔子所说的,“天地之性人为贵”。儒家从未接受奴隶是合法制度,也就是拜儒家的人道主义之赐,晚清的儒学者才会欣然领会西方有关人权的理论和做法。如果历史可为指引,则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对基本价值似乎存在很多重叠的共识,毕竟中国的“道”讲的就是承认人类共通的价值和人类尊严。如今我更坚信,一旦中国文化回归到主流之“道”,中国对抗西方的大问题也将终结。[2]
  •     给同事买的,他非常满意。
  •     看见有新出版的余英时的书,立刻下单
  •     为有九死,不负一生。
  •     提前抢购的
  •     购于渝州西西弗。麻姑沧海。
  •     余英时师从钱穆等,是当代华人世界著名历史学者,第三代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方以智晚节考》一书为余先生的一部名著,作者试图通过方以智在明亡后的生活与思想,揭开当时移民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的一角,因为明、清的交替恰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天翻地覆的悲剧时代。不愧是第三代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
  •     余英时有点疑神疑鬼,动不动就要从诗中寻出“明显之破绽”,来证明己说,一于是书,二就是陈寅恪晚年诗证。如果其不做历史学者,可以像丹布朗一样成为一名很好的历史悬疑小说家。
  •     买来自己没读,同事读过的,说写得很好,就是读着很吃力
  •     历史研究不容易,秘史研究更不易。悬疑加推理
  •     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死的,我也不知道,有清宫内务档案是最好的。
  •     可与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参观,同样精彩。
  •     文言看得很吃力还是啃下来了。论证部分一句句读,非常细密安稳的感受。
  •     余英时的《方以智晚节考》,是研究方以智的经典书,一版再版,仍有读者喜欢。这次出精装本,梦寐以求。
  •     余先生的书,支持一下
  •     把学术书写的像推理小说。不错。
  •     大家之作,内容详实,非常值得一读。包装不错,性价比很高。
  •     这考据功底。。。
  •     考证严密,果然是大师啊。
  •     材料不足情况下,研究方法很重要。
  •     方以智晚节考
  •     自己太浅薄,读的好累
  •     基本算是推理小说了,考据如同破案,余英时此书的的确确做到了引人入胜。其实,在青原山的那段日子里,方以智以其反清复明的立场让青原山成为晚明遗老的活动圣地,其在青原山写就的《浮山集》也有反诗,不知清廷抓他是否与此有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