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谈美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8
ISBN:9787533619435
作者:朱光潜
页数:160页

堕落的距离

我一直无法弄清,现实生活与纯洁高尚的艺术之间的距离,自己该采取什么的态度来面对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不断困惑,不断地找不到出路。我终于至于自己于一片混沌和矛盾。我企图把现实与艺术对等,换来的是冷嘲热讽,我也一直自为清高的不那么喜欢和熟悉的人相处,我怕自己堕入浅薄。可是,我知道我错了,却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该怎样对整理自己的生活。我开始一点点的接触一些本质,一些显而易见的道理,发现道理总是让人觉醒。我看到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我找到一些现实生活与艺术的距离,毕竟人首先是生之为人,有时候要像蝼蚁一般的活着,避免格格不入。但要时刻铭记,我不单只会简单,不单只会饿了吃饭,见到女人渴望。禁欲并不是封杀、淹没你的性情,是要你更明了的懂得我们要学会静心地面对事情,即使是花草虫鱼,或是凌乱无章的世界。太近,日子太过忙碌不堪;太远,容易抑郁生厌。离堕落只一步,你会活得更平淡。

浅谈谈美

终于把这本薄薄的《谈美》读完了。。。朱光潜说,“无所为而为”,人要有处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如实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都是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真的是无比赞成他的观点,以艺术家的方式生活,以美感的态度生活。“无所为而为”,这让我想起了父亲在我来传媒读书前对我说的一句话:在不含任何企图和目的的前提下,我付出了,就会的到别人的认可。这不正是“无所为而为”的处世态度和处事方式吗?这本小书大概是讲了四个方面的东西:对美的概述、艺术欣赏、艺术创作以及艺术与人生。首先,是朱光潜先生对美的概述,通过对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告诉我们美感的态度和艺术的生活最鲜明的特点是不计较实用的(无所为的)形象的直觉。他认为人生有三种生活方式组成:实用活动、科学活动以及美感活动。这三点就分别对应着有利的善、抽象的真和物我交互时的美。但是,不同于一般狭义理解,朱光潜先生认为:真和美并不是没有价值的。他认为,真和美相对于善而言,真和美是人生精神上的饥渴。由于当时写作的背景,他在书中还提到:一个没有精神上饥渴的人和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经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朱光潜先生提到的疾病衰老的状态,就像是警钟时代的警钟一样,不仅敲击着当时沉睡的中华名族也回荡在当代的时空中。美学对当代艺术文化建设的意义:在物质极度膨胀的当代世界里,我们要挖掘使用价值的同时,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得挖掘自己美感的价值,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其次,是艺术欣赏的部分。在此部分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其中,提到了一个观点“家花不比野花香”。读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真是愈发喜欢朱老先生了。我觉得,如果他的太太看到了这段文字时,应该感到十分欣慰。朱太太每天和朱先生在一起生活,在柴米油盐的氛围里,朱先生竟然可以跳出使用生活的角度,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朱太太。这不是每个已婚女子所期盼的吗?如果每个男人都能像朱先生那样,爱情就不回出现因生活实用的牵绊而出现的审美疲劳和“小三”的问题了。接着谈了一些“移情”、“人情化”什么的。大概就是说,艺术欣赏和美感体验是物我交互时的情感往复。在我们欣赏外物时,外物是被我们赋予人的感情;而且,人也会反过来将无的姿态吸收,模仿无的形象,这也就是美感作用的“陶冶性情”了。所以“无竹使人俗”。广义的快感包括美感,美感并不是狭义的快感,狭义的快感就只是愉悦。“艺术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对实际人生没有引诱性。”艺术离不开联想,但是辗转不知的乱想是不可取的。乱想也许会让你增加好感和快感,但是乱想并不会增加美感。“乱想只是艺术本身以外的价值。”考证、批评与欣赏,考证是有必要的,对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做一些了解有助于我们欣赏,但是考证只是在历史的领域,并未进入艺术的领域。批评和欣赏的区别在于:“批评是冷静的、科学的、不含感情的,是一种反省,在作品之外的评判;欣赏注重感情与物的往复彽回的交流,是一种直觉,是无我合一,在作品里享受”。美感和美对应人脑与自然美感和美之间是形象,形象出现的动力是创造和情感。人的感觉和自然交互时就出现了美和美感,美感在人脑里,美在自然里。可是只有在欣赏者和自然直接出现聚精会神的情感往复时才会出现美感和美。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看似相反,但是都承认自然中本来就有所谓的美,都认为艺术的任务在模仿,艺术美就是从自然美模仿而来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艺术来自自然,但是自然知识素材库,并非作品库。写实派和理想派唯一的区别就是,写实派认为只要是自然地、神造的就是完美的,所以自然全体都是完美的,不需要艺术家在加以创造,艺术家只会破坏了这种所谓的完美。写实派认为只要是自然地就可模仿;然而理想派认为,要模仿就得有“类型”,必须要是最典型的那个,可以见出其他所有的那个典型。但是,这两派的实质:理想主义是精炼的写实主义而已,都是错误的。再次,朱光潜先生谈了艺术创作。艺术与游戏,联想到了艺术起源说中的“游戏说”。艺术和游戏确有很多类似点:两者都是将想象的意象客观化;都是一种人情化的活动;都是创造另一个世界来弥补现实世界的缺陷。但是,艺术的社会性又决定了,它和游戏的不同:艺术需要有欣赏者;艺术要被客观化为作品来传达;艺术进行传达就需要技巧、需要研究其传达媒介。艺术创作中,需要有创造,就需要想象。创造就是将现有的意象用情感这条线整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想象起到了两种心理作用:首先通过分想将需要的意象从所有意象中提取出来;其次,通过联想,针对要表达的抽象概念(如,婕妤之怨),将这些提取出来的意象综合起来。“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像。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邵阳日影为“像”为“外意”,其“内意”为“圣宠”。要将漫散的意象和谐一气综合为艺术作品,其内在动力就是情感,意象之外必有情感。“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北。”将小诗《江南》中的单个意象:莲叶、田、鱼抽取出来时,毫无意境。但是,因为情感的贯穿,原本漫散的意象不再漫散,形成了一幅极致幽美的意境。“艺术的任务是创造形象,形象靠感情综合。情或出于人,或出于己。出于己者跳出来审视(审美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出于人者钻进去体验。情感最易感通,座椅是可以群”。情感推动下综合的意象需嵌在格律之中。艺术须寓整齐与变化中,“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从心而欲,不逾矩”。这也是处世之道,在既定框架下展示个性,在法律的范围里享受自由。格律的因袭是一种模仿,技巧的传承也是一种模仿。技巧包括:传达方式和媒介知识。创造不无模仿,但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凡艺术家都是一般诗人,一般匠人。艺术创造中由一种现象叫灵感,灵感是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经过量的积累最终实现质的突破现于意识。在潜意识中的酝酿就如蚕食的桑叶,最终现于意识的灵感就是蚕吐的丝。最后,朱光潜先生谈了艺术与人生。应该艺术的生着,生活艺术化、应该充满情趣。所以,“慢慢走,欣赏啊!”。2012年冬

大师就是大师

“把简单的事情说得玄妙复杂,或把复杂的东西说得简单明白,都是不寻常的本领。前者靠联想和推理,后者靠直觉和洞察。前者非聪明人不能为,能为后者的人则不但要聪明,而且要诚实。”周国平这段话里,“能为后者的人”中大概朱光潜老先生可算是例典型。因为同时看的这书和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前上语文课的态度。总是以为一切课本的安排都和政治书一样带着洗脑的目的,于是错过了太多对经典作品的深入解读。读到这些经典我才晓得,原来课本里面选了那些好诗好文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来给我们读,可能正是由于几位美学大师的强力推荐。回到书本身,其实在我看来,艺术最可爱之处在于欣赏的世界真正是一个如萨特所说“主观性林立”的世界。主观便不可避免地带有偏见,而偏见恰恰是一个人的个性体现。所以读到朱老先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时,在不敢苟同之余,也深深庆幸。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真正的交流和思考乃是疑惑带来的。然而到了书的最后,终有豁然开朗之感,朱老先生其实并未把审美的价值与实用的,科学的价值孤立开来。“不但善与美是一体,真与美也并没有隔阂”此言甚是。


 谈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